APP下载

烟台民主政权领导的首次涉外案件的历史地位及现实意义

2014-03-12陈海涛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烟台民主群众

陈海涛

(中共烟台市委党校,山东烟台264000)

烟台民主政权领导的首次涉外案件的历史地位及现实意义

陈海涛

(中共烟台市委党校,山东烟台264000)

“杨禄奎事件”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史上第一次对国际组织外籍工作人员进行民事审判的涉外案件。这一事件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杨禄奎事件”对当前做好群众工作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即坚持树立群众工作的“本职观”、“民生观”、“民主观”、“服务观”。

杨禄奎事件;群众工作;启示

1947年5月23日,在中国共产党控制的第一座沿海港口城市烟台,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联合国救济总署驻烟台办事处美籍职员纵车轧死中国黄包车夫杨禄奎的交通肇事案。这一看似普通的交通肇事案,因是我们党领导下的解放区首次审判外国人,从而被称为我们党执政史上的外交第一案。烟台民主政权根据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积极组织处理了这起涉外案件。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结束了近现代以来中国法庭不能审判外国案犯的屈辱历史,既展现了我们党领导的民主政权的执政能力,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研究思考这一事件,对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提升党的执政公信力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1 案件处理开启中国近现代以来维护人权之先河

1947年5月23日下午5时,“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驻烟台办事处”(以下简称联总)美籍职员史鲁域琪驾驶一辆中型吉普车将拉着人力车并按例向右侧躲避的杨禄奎撞倒在地,人力车当即被轧毁。此时,肇事者史鲁域琪不仅不立即停车施救,反而企图驾车逃逸。这一情景恰好被《大众日报》工勤人员李万槐发现,李持枪迫使其停车,将杨禄奎送往附近的法国医院救治。但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杨禄奎于当夜去世。之前的1947年4月29日,烟台也发生了一起类似的事件。当时“联总”职员殴打了烟台二中的学生和工友,这一事件就曾引起全市人民的极大愤慨。因此,“杨禄奎事件”发生后,中共烟台市委和烟台市民主政府对这一事件极为重视,立即向“联总”提出了严正抗议,并向“联总”递交了抗议书。市长姚仲明等自5月24日,与“联总”代表李普尔进行了三次正式谈判。谈判过程中,市长姚仲明据理力争,广大烟台民众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也给了“联总”巨大的压力,最终其理屈词穷,不得不接受了由“联总”主要负责人与肇事者亲自为杨禄奎治丧、送葬,给杨禄奎家属以合理赔偿,并公开登报道歉、依法审判肇事者等条件。6月16日,烟台地方法院在市府大礼堂组成临时法庭,对史鲁域琪交通肇事一案进行审判,判处其有期徒刑两年。

烟台民主政权对“杨禄奎事件”的处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写下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三个“第一次”。由肇事者所在的“联总”负责人李普尔为首组成杨禄奎治丧委员会,负责一切治丧事宜,登报讣告各界,为杨禄奎置办丧事,“联总”职员参加杨禄奎公祭大会,亲自为杨禄奎送葬,这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第一次。“联总”负责人就杨禄奎事件在《烟台日报》上郑重公开声明道歉,并保证不再发生此类事件,这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也是第一次。“联总”负责人李普尔在杨禄奎公祭大会上致悼词。按照5月27日双方第二次谈判的协议,5月30日《烟台日报》头版公开发表了“联总”致烟台市职工会会员和烟台市人民的公开信及公祭大会上李普尔致的悼词。在中国的法庭上,公开审判外国案犯并判以徒刑,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更是第一次。在中国屈辱的近现代史上,对在中国领土上犯罪的外国人,中国法庭不仅不能判,连审都不能审。现在,解放区民主政府让这一屈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人民群众看到了也找到了国家利益和自己利益的真正代表者。

2 案件处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维护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杨禄奎事件”的处理就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生命权是人民的基本权利。保护人权,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宗旨的应有之义。市长姚仲明在闻知杨禄奎受害后,立即赶往法国医院慰问了其家属,并明确表示:“民主政府一定会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权。”[1]谈判过程中,市长姚仲明向美方明确告知:“解放区人民获得了解放,也获得了人权的保护。解放区的天是人民的天,人民是解放区的主人。解放区民主政府对一切损害人民群众人权的行为,依法坚决惩处。”[2]

为人民服务,要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真心为群众着想,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在与“联总”的谈判中,我方谈判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善后抚恤费问题。经过我方坚持原则、据理力争地谈判斗争,“联总”最终同意赔偿和抚恤杨禄奎家属3400美元,折合255万元北海币。市政府组织成立了生活善后委员会,具体负责安排杨禄奎家属善后生活问题,该委员会由烟台市政府、市工会及杨禄奎家属等组成。民主政府真心实意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解民忧、惠民生的做法,得到了包括杨禄奎家属在内的广大烟台市民的高度评价。杨禄奎的后人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这一家。”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党和人民的利益始终是一致的。我们党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决策中体现人民意志。在“杨禄奎事件”的处理中,除了争取经济上的赔偿,对肇事者的处理是人民群众的一个关注焦点,也是对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的一个严峻考验。对此,党的民主政权自始至终坚持要依法处置案犯,并郑重宣布解放区的法律精神是以人民意志为最高原则,广大人们群众的意见就是法律的根基。最后的宣判,各界代表纷纷表示拥护,我们党的民主政权也得到了广泛认同。

3 案件处理对做好群众工作的启示

在“杨禄奎事件”中,我们党坚持从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出发,坚决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事件也是我们党在全国局部执政之后群众工作的范例。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一贯优良传统和最大政治优势。我们党历来重视群众工作,早在革命时期,就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形成了系统的群众工作理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权力和利益的双重诱惑,党群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群众工作形势变得日益复杂。当前,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我们党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从而不断提升我们党的执政公信力。

3.1 坚持树立群众工作的“本职观”

我们的党群关系与西方国家的党群关系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党来自于人民群众,根植于群众的土壤之中,而不是游离于群众之外;我们党的群众工作是价值目标而不是政治工具。我们党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都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制定出来的,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不是恻隐之心,而是政治责任,这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干部党性素养的集中体现;不是策略安排,而是价值取向,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要求,这是一个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必修课”。因此,在群众工作中,我们不能人为地把党和群众隔离开来、对立起来,不能以一种“恩赐”的思维来处理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而必须把群众工作当作本职工作来做。

3.2 坚持树立群众工作的“民生观”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群众工作时曾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力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3]老百姓是最现实、最客观、最公正的。他们对城市的高楼大厦多高多少、身边的广场多大多美并不十分关注,而是关注养老保险、退休问题,关注房价、物价问题,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等等。胡锦涛同志曾指出,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因此,我们做群众工作,就是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而不是所谓的“形象工程”。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疾苦,抓民生之本、解民生之急、除民生之忧,不断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水平创造良好条件。这是密切党群关系,提升党的公信力的治本之策。

3.3 坚持树立群众工作的“民主观”

民主的精神实质是平等。在群众工作中,民主的理念就意味着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法权意义上是平等的,二者平等地享有权利,同时也平等地履行义务,而不是党员干部享有“管制”和“约束”群众的特权。毛泽东同志指出:“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这里是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4]这充分说明了民主决策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让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回应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诉求,用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群众工作。

3.4 坚持树立群众工作的“服务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服务群众的思想基础是执政为民的科学理念和党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过去我们对做群众工作强调得更多的是领导,但是党的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党通过不断开展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从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的需求大致可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因此,我们除了要尊重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外,还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用真情对待群众、用真心贴近群众,通过真心实意而卓有成效的服务,赢得群众的信任。同时,我们要把服务群众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首要任务,寓服务于管理之中,用良好的服务形象获得群众的认可,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水平,从而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应对考验,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从而提升党的执政公信力。

[1]滕振贤,于福海.杨禄奎事件[M].山东:黄海数字出版社,2009:115.

[2]滕振贤,于福海.杨禄奎事件[M].山东:黄海数字出版社,2009:132.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8.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12—1013.

(责任编辑 张明亮)

G127

A

1673-5382(2014)01-0007-03

2014-01-09

陈海涛(1985-),男,山东济南人,中共烟台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助教.

猜你喜欢

烟台民主群众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多让群众咧嘴笑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烟台优利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