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第三轮改革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2014-03-12袁靖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袁靖宇

(江苏省教育厅 高等教育处,江苏 南京 210024)

在经历过2002年和2007年两轮改革之后,我们正面临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201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作要点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颁布实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改革大学英语教学评价导向、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引导高校提供分类的高质量大学英语教学。”此时此刻,对先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一番回顾和反思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笔者反思的初步结论,可以概括为一个基本判断和两个基本假设。

一个基本判断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与江苏教育国际化滞后于经济国际化的情形类似。大外和“两课”一样成为高校投入和收益不相称的课程样本。中国高等教育改革30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影响最大也最具争议的热点之一。一方面,社会各界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一直不断;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学系统的各类改革迄今虽历经数轮,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离人们的期望值相距甚远。现行大学英语教学的最大弊端是教学主要内容仍然以应试为导向,制造了一大批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证书获得者,却未能培养出大量能够真正地使用英语实现交际意图的人才。据不完全统计,985或211工程高校90%以上的新生在入学之初都已经能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思想作用下,许多高校开始压缩大学英语课时、学分和学习周期[1]28。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种混乱和惶恐不安的感觉,不知“大学英语教学路在何方”[1]46。正在迷茫困顿之际,新一轮改革又来了。

这一基本判断可以引申出关于外语教学改革困局的两个基本假设。

第一个基本假设是,大学外语教学最大的问题是目标和定位模糊。十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诞生了不少新概念,但从社会到教育界没有对“大学为何要开设外语、大外到底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外语能力?”这样的基本问题形成广泛共识。以应试为导向的基础英语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发展需求[2]。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系统的种种改革基本上还是局限于微观层面的制度和方法,没有涉及到大学英语教学系统的根本问题与终极目标。大学英语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门课程,学科不会因为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的变化而发生学科内容或教学内容的变化,而课程的内容是和国家战略、社会需求以及学生需求紧密相关的。可是这个非常浅显的道理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一些主管部门、学校并不明了大学英语教学究竟应该为一个什么样的大目标存在。

第二个基本假设是,大学英语师资的总体水平不适应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一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由于大学英语是公共基础课,在很多学校没有得到特别的重视。大学英语教师普遍存在学历较低、学术研究能力较弱的现象。本科高校的英语教师在学校普遍重科研、轻教学的考评机制下更是处于不利地位。从江苏高校整体师资队伍考察,大学英语教学虽然有杨治中教授、王守仁教授这样的全国领军人物,但总体上处于平原水平。可谓高峰入云、平原无际。根据调查,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有硕士学位者比例为60.1%,有博士学位者比例为1.5%,这与其他学科博士化已经普及的学术梯队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教授、副教授职称比例分别为3.3%和22.6%。另外,女教师比例偏高,达到80.1%。实际上,教师教学能力的欠缺不仅存在于大学英语教学也存在于英语专业的教学方面。2013年下半年,江苏省教育厅对全省13所独立学院的英语专业进行抽检,发现毕业论文环节存在问题较为普遍,部分毕业论文选题陈旧,围绕经典作品、经典话题的论文所占比例过高,缺少新意和创新性,部分选题有剽窃嫌疑,因为选题明显超出学生研究能力。二是教师有过于依赖现成教学软件的倾向。以推进教育信息化为特征的上一轮教学改革中,大学英语教学基本建立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英语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听力教学被视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而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大力推广,这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外语教学理念,但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成为了信息技术的奴隶,忽视教师自身的学术修养和教学能力提升,从而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方法更加无所适从,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以及大学英语教学的连贯性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3]。如何正面回应上述两个基本假设,直接关系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败。

对第一个问题的回应是: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为国家战略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2013年4月30日,世界银行国际比较计划(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购买力平价,中国今年将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4]。虽然有经济学家认为,这种评价不够科学,中国GDP超美至少也得5年之后,但不管怎么说,中国GDP超美只是个时间的事。对中国而言,成为全球超级经济体意味着:在经济上,更加需要稳定的能源和资源供给,也需要有人才保障的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在政治上,更加需要和平安全的外部环境;在科技和文化上,更加需要参与世界竞争的科技实力和文化“软实力”[5]。2012年底,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能源进口国;从2012年开始,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粮食进口国;过去20年,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留学生派出国;过去六七年,中国是全世界海外投资增长最快的国家(在世界近代史上首次成为重要的资本输出国);过去十年,中国是国际旅游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2013年突破9000万人次);过去七八年,中国公民在境外受到绑架、暗杀、抢劫、暴力攻击、谋杀的总量,全世界最多[6]。今年3月初马航MH370失联事件和5月越南发生的针对中资企业严重暴力事件凸显了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马航MH370失联事件发生后,全球高度关注搜救进展和幕后真相。与CNN、WSJ、NYT、BBC等外国媒体相比,中国权威媒体在报道的力度、深度等方面有非常大的差距,一方面反映出我们的媒体缺少专业性的国际经验与资源,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媒体人外语能力上的不足,不能够从外方“官样话语”中发现和解读专业性极强的背景信息。这跟我们在世界的经济政治地位极不相称,中国高校英语教学责任重大而紧迫。从国家发展大格局和公共外交大战略出发,我们必须明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大方向,这就是,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能够提高学生利用英语提高自己本专业学习、工作的能力,并使其在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交往和竞争能力。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变化发展中的世界。

人才培养目标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纲举目张,抓住了这个关键,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安排、能力目标、教学评价、教材开发、教师发展等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近年来,学界围绕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设置、课程性质以及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讨论。最为激烈的议题是:是否要用专门用途英语(ESP)替代通用英语(EGP)?有些学者认为,“通用英语”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应该用“专用英语”取而代之。这派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蔡基刚,他呼吁“对大多数学校来说,大学英语教学重点应从目前的通用英语立即向专门用途英语、尤其是学术英语转移”[7](2011)。另一些学者认为,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并不互相对立,不存在“你死我活”的斗争;相反,它们可以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文秋芳赞同“互补派”的观点,她分析“替代派”与“互补派”争论的主要分歧是通用英语是否应该由专门用途英语替代,导致“替代派”强烈反对通用英语的重要原因是其误把通用英语当成基础英语。上述观点争议可能永远不会有结果,我们不妨“且走且讨论”。笔者认为,对高校、对学生要进行分类指导和培养。一个比较现实的可能结局是,通用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并存,每所高校向学生提供包含通用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两个板块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供学生自由选择。对基础一般的大学生,强化通用英语(EGP)学习。而对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这样的985工程高校或211工程高校中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目标的院系(如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的学生,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应该实施专门用途英语(ESP)和学术英语(EAP)学习。

对第二个问题的回应是:当务之急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需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手段、教学模式等协同发挥作用,才有可能实现教学效果。其关键在于广大英语教师的理念、英语水平和教学能力,而破解这一难题的途径应该是综合性多维度的。首先是培养大学英语教师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大学英语教师缺乏专业知识、专业教师英语水平又有限的问题是不争的事实,其根本的起因是我国虽然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设置了英语专业,但专门用途英语或专业英语的设置几乎为零。目前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沿袭的是语言文学学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养从事英语语言教学、外事或翻译等领域工作的人才,但对科学类理论知识的缺乏不能适应专业英语的教学,有时甚至会因其不懂专业而造成学生对于一些术语理解的混乱,起相反作用。而另外一方面,从事专业领域研究工作的教师虽然能够读懂本专业英文的论文或原著,但其英语口语能力不佳,上课大多数时间花在把书上的阅读材料翻译成汉语,既不能自如地使用英语讲解专业内容,又不能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英语水平,使得专业英语课程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其次是教师的教学研究、学术交流和培训。各高校为数众多的大学英语教师是新一轮改革成败的关键。如果我们以上提出的改革方向和目标是正确的,大学英语教师所要面临的转型挑战是巨大的,每位教师都必须以壮士断腕的精神接受挑战,直面改革。同样地,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也应该认真研究这个课题,科学设置大学英语教师培训和转型途径的战略方案。第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也是重点之一。教师过度依赖电子教案和课件的现状必须改变,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教辅工具精彩纷呈、教师驾驭课堂自如和全面育人的大学英语课堂。已连续举办五届的“外教社杯”高校英语教学大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大学外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抓住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真正要害,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与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路在何方?[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 李蓂,蔡基刚.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蔡基刚教授访谈录[J].山东外语教学,2013(5).

[3] 陈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战略基点——束定芳教授访谈录[J].山东外语教学,2013(6).

[4] 北京日报.世行:中国今年超美跃升头号经济体[N].北京日报,2014-05-07(15).

[5] 施蕴玉.高校境外办学:江苏的现状、形势与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6).

[6] 丁学良.海外利益已关乎中国的基本生存[N].南方周末,2013-12-19(31).

[7] 蔡基刚.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兼考香港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