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凡事“预”则立——试谈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策略

2014-03-12石婧婷

语文天地 2014年3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生字文本

石婧婷

古者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民谚曰:“不打无准备之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语文学习何尝不是如此。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预习,课堂才能更加高效。

一、预习认识:有备无患

此处所说的认识是指对预习作用的认识,不单要教师熟知,且学生也该充分理解。个人以为预习目的大致如下: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语文的课前预习即独立运用汉语拼音来识字的过程;而对中高年级学生而言,语文的预习乃是与课文的首次近距离接触,即借助自己已有的综合能力独立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旦学生养成了认真预习的良好习惯,那其自主学习能力就得以形成,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关于课前预习,教师无需强求学生必须对课文理解得有多深刻。通过预习,学生可以较快找出文本的疑难点,并有意识地记下,明确听课目的。待到课上,尤其注意教师如何讲解重难点,使原本的感知得到补充乃至纠正,变“懵懵懂懂”为“真懂”,因而提高听课效率。

二、预习原则:有的放矢

中年级学生已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譬如生字的读写记忆,也有一定的文本阅读与分析能力。但由于其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形成,缺少系统性和层次性,预习的面不广,度不深,效果当然大打折扣。因而必须设置预习的一定模式,让学生有事可做,有法可依,同时加强对预习的监管,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由无自觉至自觉,最终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1.预习展开——先扶后放

预习前期,应将学生的预习任务安排在课内,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如此便能保证预习的时间和质量,利于学生在集体的制约、影响与调动下,学会预习。掌握一定步骤后,即可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进行课外预习。从此逐步减少课内预习,循序增加课外预习,使学生逐步由被动预习过渡到主动的独立预习。

2.预习设计——细化分解

教师要结合课文实际,考虑预习要求,设计具体的预习题目,便于学生更明确预习方法和具体目标。预习要求是否明确,预习问题是否方便学生展开自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学生的预习效果。

三、预习方法:有章可循

常言道:“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学生能否进行有效课前预习的关键在于,是否掌握教师给予的方法。教师可督促中年级学生从多方面来进行预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个人采取的办法如下:

1.查阅——俗语说:“问遍千家成一家。”

查的目标不仅在查找字词的音形义,亦要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中年级学生已基本具备查找工具书的技能,但对搜集并鉴别资料这一方面仍有所欠缺。教师前期可加强引导:哪些资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有益的,可用该资料来充实课堂,扫清理解障碍。“查”的过程也是学生收集采集信息的过程,这是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增加知识储备的重要环节。

2.熟读——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这是对“查”的巩固及应用。学生只有通过反复认真诵读文本,才能扫清生字障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较好把握课文脉络。

3.摘写——前人言:“不动笔墨不读书。”

此乃对“读”的延伸,读课文不单为读而读,而应在读中思考,并记录读者的想法。例如: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什么地方能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读完文章你有何感想,或摘抄好词佳句亦可。

4.质疑——先人道:“学贵生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通过主动预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经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学生对课文内容与形式有了初步体悟。此刻还应掩卷沉思,该文本在文字语句、内容情感、思想内涵上还有哪些困惑,需在课上听取老师讲授或向别人请教的。

叶圣陶曾言:“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此言真乃对预习的充分必要性的精辟阐释。相信在师生以及家长的共同勉励下,有效的课前预习必使吾等的语文课堂更加高效,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生字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