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撑云锡发展的中流砥柱

2014-03-12

中国有色金属 2014年10期

通过这些没有浓墨重彩的文字,我们得以亲近云锡荣获有色金属行业劳动模范。从字里行间,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数年如一日致力于科技创新,攻坚克难,为企业安全生产奠定基石,在云锡这个大家庭里,他们用敬业的双肩,扛起蔚蓝的天空,铺开欣欣向荣的生动景象。

邱云:定格矿山深处,井下书写豪情

云南锡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云锡”)松矿一坑五工区掘进工邱云自2008年调任掘进6队队长以来,在矿部开展的掘进劳动竞赛中,连续4年破纪录,所在队组先后被云锡公司团委、团省委、省总工会授予“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号”等荣誉。他本人先后荣获松矿“劳动模范”、云锡控股公司“劳动模范”、“十杰青年”等荣誉称号。

自2000年从云锡技校采矿专业毕业,邱云来到远离家乡的矿区。从上班第一天起,他就被丰富的宝藏、勤劳的矿工、火热的矿山所感染,把自己的青春定格在矿山上。他勤于学习,努力奉献,很快就成为全工区的技术尖子和队组长。他带领全队组发扬勤学苦干的精神,成为了“大马芦”建设中的王牌队组。据统计,在2002~2012年云锡“大马芦”开发建设的10年中,仅邱云担任过队组长的30队和6队,掘进进尺就超过60千米,为云锡“大马芦”的开发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邱云手持凿岩机在井下工作

担任队组长后,邱云制定了多个队规队纪,靠着严格的管理在云锡“大马芦”区域立起了一个“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的掘进标杆队组——探矿6队。

邱云结合队组实际,建立健全队组的安全生产、设备管理、劳动纪律等管理考核办法,坚持利用队组三班会,认真分析本月的安全生产重点、定额材料消耗等情况,加强队员的现场安全教育,强化队员安全意识,增强队员自我防护能力。在分配方面,坚持按劳分配,实行队务公开,民主参与管理的办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队组的整体优势。

根据工区划分的文明生产区域,邱云每周抽出专人对自己的生产区域进行清理打扫,使现场工具堆放整齐,运输线路畅通无阻,水沟铁道无积水积渣,跑、冒、滴、漏全部封堵,电机车、翻渣机定期维护保养,所有设备高效运转。

为提高队员的操作技能,邱云一方面实行队组内部师带徒,把技术技能高低不同的队友进行合理搭配上班,另一方面带领队友积极参加岗位技能培训,从掘进知识、安全操作规程、电机车、电扒、翻渣机操作等进行系统学习,大幅提高了队员的技术技能和操作标准水平。

云锡“大马芦”矿段多是松散含水的红土状氧化锡矿,给采掘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和危险。作为队组长的邱云,主动冲锋在前,把危险和责任留给自己,把安全和荣誉留给队友。有一次,在1630中段放斜井荒仓,出现了险情,邱云将队友推向安全地带,自己却被涌矿埋住了下半身,当时的情况很危险。这不仅仅是对队友的责任和爱护,更是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危难之时的担当。

在矿山艰苦的工作环境中,身为队组当家人的邱云与队友们朝夕相处,同甘共苦,结下了一种情同手足、亲如兄弟的战友感情。在队组分配中,他宁愿自己多吃亏,也绝不亏了队友。哪个同事家里有个大事小事,邱云都会跟着打打下手,帮帮忙,忙得不亦乐乎。

2006年,一坑公开招考工程技术人员,邱云以第三名的成绩居于前列。队员们得知邱云要走,深切地对他说:“别丢下兄弟们,知我者为我分忧,不知我者问我何求。”邱云被队员们的真情感动,毅然放弃当技术员、升工程师的机会,继续战斗在一线。

凿岩机不停地响,困难在勇者面前让路,时间在强者面前赢得,探矿6队正是在邱云的带领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业绩,他及他的兄弟们还将在“大马芦”氧化矿基地的持续建设发展中,再次续写新的辉煌。

李批优:百丈井下骄子,舞动火红青春

朴实的容颜,偏瘦的身材,不时流露出率真的笑脸,刻画出百里锡山上这位哈尼汉子的形象。李批优,现任云锡老厂分公司竹叶山坑三工区七组大组长,十四年如一日,他在地层深处书写了锡矿工人的精彩人生。

参加工作以来,李批优坚持从书本上学习理论知识,向同事、师傅们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处处留心皆学问”,很快,他就掌握了“打眼放炮、出碴钉道”的十八般武艺。因技术出众,被组织任命为三工区掘进七组大组长。

2009年8月,掘进工程打到了地下溶洞,坑道内出现了较大涌水,加上连续几天的大雨,坑道变成了“水帘洞”,井下汪洋一片,他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一方面带领队组人员接通120多米长的两寸水管,用水泵抽出作业面积水;另一方面坚持跟班作业指导,认真分析岩石性质,进行有效地排眼布眼,使每班员工都坚持放响两茬炮。在十分艰苦的作业条件下,当月,在矿部组织的“自我超越赛”中,队组完成开拓重点进尺228.7米,名列老厂分矿掘进队之首。

为确保在2010年12月份完成1560中段排水工程掘进任务,实现全面贯通,李批优始终坚持每个班到迎头现场检查安全,分析上一班的爆破效率,根据不断变化的岩石情况,结合工程设计图纸,确定炮眼的个数和分布;要求队组员工入坑必须佩戴安全帽、口罩、煤石灯、火柴;作业人员作业前必须对迎头顶板、片邦、巷道浮石进行清理,确认安全方可工作。全体员工不负重望,克服了重重困难,1560中段排水工程于2011年2月9日与松矿1360全面贯通,提前9个月完成了1200米掘进任务,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生产建设的水患问题。

李批优在井下工作

在中央竖井贯通工程中,由于云锡松矿1360中段岩石变化大,涌泥带积水,给施工作业造成较大困难,每掘进1米必须架欀喷浆支护才能作业,成了掘进施工的“拦路虎”。技术出众的李批优带领19名精兵强将攻克“拦路虎”。为提高工效,按期完成任务,他决定把三班制改为四班制作业。经过分析研究,他决定使用2.5米长钎打眼,并从布眼、打眼、装药、设备操作上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爆破效率。同时,他坚持每天在井下作业不少于9小时,下班后还要爬420米斜井、走3200米平巷。在他强烈敬业精神的感染和带动下,全体员工团结协作,2010年12月3日凌晨5时48分,控股公司三大平台之一—老厂分矿竹叶山坑1600平台(1560中段)重点工程终于与松矿1560中段顺利贯通。

在提高自身业务技能的同时,李批优不忘提高班组的整体素质。2011年,竹叶山坑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掘进工“师带徒”现场岗位技能培训活动,在李批优的带动下,与队组签订了十份“师带徙”协议。经过为期三个月的井下掘进工“师带徙”岗位技能培训,学徒熟练掌握了井下掘进工的各种操作技能,实作考试达到了预期目的。13~8#矿群开拓工程,工期紧任务重,为尽快形成出矿系统,实现高效采矿方法,引进铲运机、凿岩台车、耙碴机和矿用卡车等新设备,为掌握、熟习操作方法、熟练使用新型设备,李批优在班组内部牵头成立了学习小组,在厂家技术员传授技能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相互探讨学习和操作心得,提前完成了培训任务。

李批优经常这样说:“一个不关心员工生活、不为员工办实事的队组长是不称职的,只有多为员工想,多为集体想,才会赢得员工的信赖,得到员工的支持”。有一次,在班前十分钟安全学习时,李批优发现队组有一位同志精神萎靡,经询问得知,为不影响生产进度,该同志发高热带病坚持上班。李批优说,井下生产安全威胁大,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安全事故。他立即安排这位员工去医院治疗。通过良好的安全自检习惯,2011年1至10月,李批优查出20余项安全隐患,现场带头全部整改,为维护员工生命安全,有效防范安全事故、促进工区安全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自李批优同志担任大组长以来,采七组至今未发生过一起人身伤亡事故。

熊庆丰:既是管理员,也是技术员

熊庆丰做试验

熊庆丰现任贵研铂业信息材料事业部部长,全面负责公司贵金属电子粉末和浆料的技术、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入职以来,他一直秉承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团结同事的品质和作风,为贵金属相关领域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在技术创新中心工作期间,熊庆丰成功组织申报了多项国家、省部级重点项目,对贵研铂业的技术开发起到重要作用,并参与了“高性能新型瓦斯催化传感器技术开发”项目研究,获云锡集团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同时制定了国家标准1份。在元江镍业担任副总期间,他带领技术攻关人员,不断改进红土镍矿工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大幅度降低酸耗,提高产品质量,为解决提炼低品味红土镍矿这一世界性难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担任信息材料事业部负责人期间,他还主持了太阳能电池用浆料检测平台建设,为贵研铂业光伏产业用银浆的研发建立了一流的实验平台。作为重要技术研发人员和项目组织者,他在“柔性电路用环保低温树脂银浆”攻关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产品成功应用于世界一流的企业,已经累计销售40余吨,创造企业利润2000多万元,从而奠定了该领域国内龙头的地位。

我国电子浆料还处于跟踪研发阶段,高技术产品基本被国外的大公司垄断。之前,信息材料事业部产品多而繁杂,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1项拳头产品,没有市场占有率较大的产品,未形成良性发展。熊庆丰到该部门后,提出技术开发的指导思想,瞄准了市场容量大、发展前景好、毛利率高、有一定技术难度的产品开发,开发一个,吃透一个,定位未来发展趋势,瞄准国外领先企业作为竞争对手。2009年该产品在国际大企业用户中成功取代美国产品,得到膜片开关行业世界前三强企业的认证和合作。

经过几年的发展,该事业部具有市场潜力的新产品层出不穷,工艺技术改进成绩突出,产品生产稳定,设备配置精良,劳动效率高,产品性价比好,取得各方面业绩突飞猛进的良好局面。与五年前相比,2013年销售产品量达到40余吨,经济规模达到两亿元,两项指标均翻了两番。利润指标实现扭亏为盈,年度利润突破1000万元大关,人均利润接近30万元。事业部被评为贵研铂业2011年度先进集体,膜片开关用低温银浆被评为“云锡控股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

熊庆丰同志在技术创新中心、证券部、办公室工作期间,贵研铂业正向现代化企业转型。他先后参与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生产和营销管理平台的搭建,积极推进公司劳动、人事、分配的制度改革;主持管理费用的制度制定和改革,向管理挖效益,抢效率。其牵头的管理工作为贵研铂业的良性规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熊庆丰参加了贵研铂业大量上市工作。在证券部工作期间,他承担了公司上市材料的组织编写和组织协调工作,使得公司4000万字A股发行报告于2002年8月成功通过了中国证监会的审核。2003年4月,公司启动了股票发行上市工作,此时,非典正考验全国,上海更是重灾区。熊庆丰不顾个人安危,一直坚持在上海工作,直至股票的成功发行和上市,关键时候体现出其坚强的党性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魏兵:挑战科技高峰,创新永无止境

魏兵,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化工材料分公司高级工程师。在云锡锡化工“提升无机,发展有机”的进程中,他以科技创新、产品提质提级为目标,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使锡化工产业规模不断做大做强,实现无机向有机的跨越;使锡产品品种扩大到有机和无机两大系列,为公司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锡化工中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魏兵刚到锡化工时,从未接触过锡深加工业知识,面对各种困难,他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多少日日夜夜,他刻苦钻研《化工工艺原理》、《化工自动化》、《化工产品生产技术》、《化工安全环保管理》等专业跨度极大的知识,积极深入基层与一线员工进行交流学习,共同研究生产工艺,对控制参数及设备、安全环保等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使各项工作更加合理顺畅。

魏兵长期进行科技攻关,广泛开展产品研发。长期以来,云锡产业及产品结构单一,工业水平以及产品品种、质量与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和问题,长期处于靠低价出售金属锡维持企业运转的不利局面。中国有机锡行业一直沿袭高价进口国外中间产品,然后进行简单再加工的生产方式,这严重妨碍了中国有机锡行业的生存发展及技术进步。为了扭转这种劣势,更好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从2004年起,魏兵与广大科技人员一起为填补国内空白,积极倡导进行有机锡规模化生产技术研究,经过大量科研工作和技术攻关,通过八年的艰苦努力,云锡在有机锡加工产业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实现了有机锡产品系列化、生产规模化,生产制备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每年为云锡锡化工产业新增产值4.5亿元。

魏兵在工作

魏兵以科技创新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持续进行新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改进产品性能,满足顾客多样化需求。先后成功开发了YT-177、YT-189、YT-217、逆酯型甲基锡等多种规格型号的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甲基锡产品实现了产品系列化;5000吨/年丁基锡生产线建成投产,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条规模化制造丁基锡中间体的生产线,弥补了我国自主生产有机锡中间体这一领域的空白,标志着云锡在有机锡加工产业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魏兵还与科技人员共同完成了“硫酸亚锡、酸法二氧化锡产品提质提级改造”、“有机锡系列化合物制备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等项目。

魏兵积极推进锡化工循环经济发展,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扎实开展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甲基锡废水处理取得突破。自2008年完成6000吨/年甲基锡生产线投产以来,随着产品产量快速增长,产能规模达到10000吨/年,但原废水处理工艺与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存在差距,甲基锡废水处理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为解决甲基锡废水处理问题,国内外科研机构先后开展了技术攻关,都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魏兵与广大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的自主研发,找到了新的处理工艺,2011年建成了甲基锡废水中试流程,使甲基锡废水全部得到了有效处理,至今从废水处理中提取了可以销售的副产品氯化铵2600多吨,创经济价值150多万元,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回收利用,为云锡锡化工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魏兵同志多次获得云锡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管理人员称号,其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多次获得云锡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