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之魅

2014-03-12庄东明暨南大学文学院广州510632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广东韶关512000

名作欣赏 2014年5期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肖申克瑞德

⊙庄东明[暨南大学文学院, 广州 510632; 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 广东 韶关 512000]

作 者:庄东明,暨南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在读博士研究生,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艺理论。

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以下简称《肖》)是一部经典之作。著名的网上电影数据库IMDB的“有史以来最佳影片”的评选,《肖》名列第二。英国《广播时报》周刊的网上调查,评选无缘问鼎奥斯卡奖的最佳电影,《肖》排名榜首。笔者在高校教授电影课多年,每次都是这部电影打头炮,而自己也是常看常新。其实,《肖》这部电影的故事比较简单,它讲的是美国一个银行的副总裁安迪被冤枉枪杀了他的妻子及其情人而被判终生监禁的故事。安迪在一个名叫肖申克的监狱中用一个六七英寸的手槌,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挖了一条隧道,从而逃出生天,奔向幸福自由的彼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究竟有什么魅力,使得它在泥沙俱下的洪流后能留在河滩上熠熠闪光?不同的读者所领略的光彩自不相同,笔者认为,隐喻的手法、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演绎、人文关怀和宗教、终极关怀是这部电影的四束最绚烂的光彩。

一、生活隐喻之魅

在文艺中,隐喻是织造作品魅力的重要手段,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在创作上就采用了隐喻的手法。这个故事是个拥有极大张力的隐喻,表面上是写犯人的生活,实际上是隐喻世界和人生。肖申克监狱喻指我们生活的世界,而犯人则喻指芸芸众生。

敏感的观众可以从安迪的入狱和出狱情节中可以隐约感受到这个隐喻。当安迪进入肖申克监狱时,作者提示我们安迪“出生”了:安迪这拨“新人”首先是剥光衣服,赤裸裸地接受消防水喉的冲洗、接受消毒粉的扑撒。当他们抱着衣服进入牢笼时,剧中人瑞德——那个神通广大的人物——的旁白是:“毫无疑问,第一晚是最难熬的。赤裸裸地进囚笼,就像刚出生时那样。”当安迪在监狱中度过二十年后,他决定要离开肖申克,奔向他心中的乐土并最终取得成功。在越狱前,他对他最好的狱友瑞德说:“芝华塔尼欧,在墨西哥,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地方。你知道墨西哥人怎么形容太平洋的?他们说那里是没有记忆的地方,那就是我想度过余生的地方。”芝华塔尼欧这个“没有记忆”的地方其实是喻指人生凡尘后的归宿,凡尘世俗没有记忆,天堂、极乐世界才有。

二、存在主义之魅

存在主义哲学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生哲学,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对这一时代思潮进行了很多演绎,主要体现在“被出生”、超人哲学和荒谬人生三个方面。

1.“被出生”。存在主义认为人是被出生的,首先表现在人出生的“被抛入”性质。人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自愿主动的,而是“被抛入”①。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真的不愿意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婴儿出生时遭受极大的痛苦,尖厉的哭啼便是例证。上文讲过,安迪那批犯人入狱是隐喻着人的出生,他们的“出生”同样是非常痛苦的:安迪他们入狱的当晚,就有一个胖子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吵着要回家——而被看守长哈德利殴打致死。而每次有新人进来,赌性十足犯人都会兴高采烈,他们正是把这样的事情作为赌注,看看谁最先精神崩溃。“出生”“新生”这些词都是非常喜庆的,但在存在主义者的眼中却是非自愿和痛苦的。

2.超人哲学。在存在主义者尼采的人生观中,人是分成超人和庸众两类的。尼采认为,人应当成为超人,拥有强力意志。所谓强力意志,是指“趋向强大的支配力”②,尼采说:“凡是能发现生命之物的地方,我都发现了强力意志。即便在奴仆身上,我发现了欲成为主人的意志。”③所以,超人是能够改变世界的人,他们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自己。而庸众恰恰相反,他们只能随波逐流、随遇而安,世界在他们手里只能维持现状。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就是一个超人的形象。安迪所过的不是随波逐流而是舞潮弄浪的人生,他说:“我想只有一个简单的选择,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在监狱中,安迪惊艳的首秀是“冒着生命危险”向看守长提供了一个合理避税的秘诀,使得一班哥儿们居然得到每人三瓶啤酒的犒劳。这仅仅是安迪超人行为的开始,后来,他帮狱卒为其儿子申请助学金、帮狱卒们报税、帮监狱的球队报税,直至做了典狱长诺顿的私人会计师,天天帮他打理洗白受贿的钱财。同一般犯人相比,安迪的监牢生涯算是极为辉煌的了,但安迪的表现并不仅限于此。安迪被典狱长“好意”调到图书馆后,他想扩大肖申克监狱的图书馆,在向诺顿申请经费未果之后,他每周写一封信给州参议员,一直坚持了六年之后,终于得到了一些拨款。可是安迪仍不知足,他改为每周写两封信,又过了四年,州议会终于不堪其扰,通过每年拨五百元给肖申克监狱图书馆的决议,而安迪他们用这些钱打造了一个新英格兰州最好的监狱图书馆。最不可思议的是安迪挖的那条隧道,这条隧道是人类所有伟业的象征!安迪用了一个六七英寸长、一本书大小的鹤嘴锄,花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挖通了从他的监房到下水道的隧道。当安迪最终爬过了五个足球场那么远的粪渠,在小河中涤荡了身上的污秽,举起双手尽情享受上苍的雨泽时,所有的观众都为之战栗。在同样的生活境遇中,安迪改变了世界,同时也使自己过上更丰富多彩的生活,他就是一个超人。

和超人相对的是庸众。庸众是随波逐流的。在《肖》,其他的犯人就是庸众的代表。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照例的吃饭、睡觉、放风,没有任何的希冀和作为。电影里用的术语是“体制化”,意为人被体制、世界所同化,还是瑞德的旁白:“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被体制化的后果是你会千方百计地把自己保留在体制之内,正像影片中的布鲁斯一样。布鲁斯在狱中呆了五十年才获得了假释,但他对即将开始新生活极为恐惧,以至于差点割断了前来跟他道别的海伍德的喉咙,这个颤颤巍巍、与世无争的老人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把自己继续留在狱中。安于现状的庸众每天重复着安稳的小日子,所以他们不喜欢改变,无从希望。在影片中,瑞德和安迪谈到“希望”这个话题时,瑞德认为:“我告诉你,我的朋友。希望是个危险的东西,希望会让人疯狂。它在这儿没用。你最好习惯这想法。”安迪逃出生天后,在给瑞德的那封信中回答说:“记住,瑞德,希望是个好事情,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事情。”

3.人生的荒谬。存在主义认为,人生是荒谬的,存在主义大师加缪的论文集《西西弗的神话》干脆就用“论荒谬”作为副标题。《肖》的很多地方都演绎了人生、世界的荒谬,安迪是一个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却被冤枉为一个冷血的、令人不寒而栗的杀人犯而送入监狱。在每十年的保释审查中,前两次瑞德都尽力表明自己已改过自新,但仍被拒绝,最后一次瑞德心灰意冷,说了一大堆无所谓的话,可是却被批准保释了。监狱本来是个改造犯人的地方,却是充满了暴力和罪恶。典狱长、看守长本应是正义、秩序的象征,但实际上却是贪污枉法之徒,等等。

三、人文关怀之魅

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④《肖》和众多的人文作品一样散发着大量的人文关怀气息,而这些气息强烈地触动观众的心弦,也就增强了作品的魅力。

首先,《肖》的人文关怀体现在表现了灵魂是对自由的追求。而在监狱的背景下演绎灵魂对自由的追求,特别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狱方宣布挑选几个人重刷屋顶时,瑞德他们想方设法获得这个机会。因为“这是户外劳动,五月是户外劳动的最佳季节”。当这班哥儿们在屋顶享受着安迪的啤酒时,瑞德旁白说,“在完工前的第二天,在1949年的春天里,一群在工厂上面装修的罪犯,早上十点坐在屋顶上,享受着清凉的啤酒……阳光洒在肩头,觉得是个自由人,感觉就像在装修自己家的屋顶。”同样的诗意还表现在:逃出生天的安迪尽情享受上苍自由的雨泽;带着墨镜,开着红色敞篷跑车,在阳光下向太平洋奔驰;在影片的末尾,阳光朗照、沙滩无尽,正在磨甲板的安迪从渔船上下来,和前来的瑞德紧紧拥抱在一起……

其次,《肖》的人文关怀还体现在表现了灵魂是对艺术的热爱。在所有的艺术当中,音乐是最接近灵魂内核的艺术。尼采认为:“音乐不同于其他一切艺术,它……不是意志的相应客体化,而是意志本身的直接写照。”⑤这个“意志”,也就是心灵、灵魂。在电影中,有一幕肯定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那就是安迪同样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广播室给整个肖申克监狱播放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晚风多么温柔》一幕,当整个监狱,包括犯人、狱警甚至是病人、医生都在芸芸碌碌的时候,两个美妙的女高音突然从喇叭中传来,所有的人都愣住了,他们屏声静气聆听这久违的天籁,个个仿若泥塑木雕一般。电影把音乐的对人的魅力被表现到这个程度,可以说是无以复加了。瑞德说:“到今天我还不知道那两个意大利娘们在唱些什么。其实,我也不想知道。有些东西还是留着不说为妙。我想她们该是在唱一些非常美妙动人的故事,美妙得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美妙得让你心痛。”音乐是灵魂和灵魂的直接交融。

四、宗教之魅

电影《肖》具有浓重的存在主义思想,又有浓重的宗教色彩(片名的中心词就是“救赎”)。这是一种杂糅的现象,因为存在主义是宗教的解构者,尼采说:“上帝死了!”萨特在戏剧《魔鬼与上帝》中借主人公葛茨说:“我要对你揭穿一个弥天大谎,上帝并不存在。”⑥尼采认为“超人”可以取代上帝,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帝还没有被取代。在《肖》中,安迪既是个超人,又是个自我救赎的信众,这个形象足以让存在主义者惊愕,但观众却觉得不足为奇。

《肖申克的救赎》的宗教色彩体现在基督教底色和安迪的自我救赎之路两个方面。

首先,是影片的基督教底色。在影片开始不久就用安迪和典狱长的对话奠定了上帝的地位,“看见你,就知道,你是精神之主”,“我是世界的光,跟随我就不会步入黑暗,而能得到生命的光”。可以想见,这两句话对无助茫然的信众来说是个多么大的慰藉。当对监房的突击检查完毕之后,典狱长把《圣经》还给安迪时说,“救赎之道就在其中”。这句话在影片的末尾得到回应,事情败露之后的典狱长看到自己苦心积累的上百万元账本变成了一本《圣经》,在扉页上有安迪回赠给他的话:“亲爱的典狱长,你说得对,救赎之道就在其中。”当典狱长继续往下翻时,赫然发现安迪用来挖隧道自我救赎的手槌竟然巧妙地藏在里面。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这是上帝对安迪的救护,同样是对典狱长的惩罚。在典狱长的办公室墙壁上有个暗龛,伪装暗龛的是一句框起来的圣言:主的审判迅速降临。诺顿告诉安迪,这是他太太在教堂做的。影片用看守长的被捕、典狱长的自杀来展现这句话的谶示。同时,这些话都是对以诺顿为典型的伪教徒的棒喝!他们假装有信仰,不相信救赎之道,仅仅把最终审判“挂在墙上”,最后必定会受到惩罚。

其次,《肖申克的救赎》的宗教色彩还表现在安迪的自我救赎之路上。前文说过,肖申克监狱是一个隐喻,而安迪从一“出生”开始就踏上他的救赎之路。安迪的自我救赎体现在行动和思想两个方面,在行动上,他在一点一点地挖掘逃生的通道;在思想上,他逐步认识到自己是有罪的。当安迪刚入狱的时候,瑞德问他为什么杀死自己的妻子,安迪回答说:“我没有杀她。”但过了十九年之后,安迪认为是自己间接杀死了妻子,他说:“我妻子曾说过我是个很难理解的人,像本合着的书……我杀了她,瑞德。虽然不是我开的枪,但是我把她赶走的,她是因我而死的……”

当安迪逃出了肖申克后,他完成了从行动到思想的自我救赎,到了芝华塔尼欧,正如前文所言,这是作者心目中的天堂。

① [日]今道友信:《存在主义美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页。

② 李朝东、姜宗强:《现代西方哲学思潮》,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26页。

③ 戚仁译:《上帝死了——尼采文选》,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295页。

④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67页。

⑤ 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76页。

⑥ 刘象愚、杨恒达、曾艳兵:《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73页。

猜你喜欢

肖申克的救赎肖申克瑞德
光影
Close to Heaven
Market Values
Acts of Faith PHOTOGRAPHY BY
希望:奔向自由的力量
比“肖申克”更嚣张的反转
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多重主题
《肖申克的救赎》后,安迪的自由之路
《肖申克的救赎》:人性与权力交织的现代监狱
揭示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之文学特征与宗教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