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复杂的情感世界探析

2014-03-12何申英玉溪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玉溪653100

名作欣赏 2014年5期
关键词:麦琪弗洛情感世界

⊙何申英[玉溪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云南 玉溪 653100]

作 者:何申英,玉溪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从事英美文学及英语教学研究。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情感表达复杂,特别是磨坊主塔利弗的女儿麦琪,在其复杂的情感世界的影响下,她的人生充满了矛盾和悲剧。在父亲和哥哥强大的男权压抑下,她一次次不甘心地选择了放弃自我,可是那种对真情的渴望和对自我的追求又使她不断地挑战父兄的权威。这种卑微的、不彻底的反抗也造成了她的悲剧人生。作品通过刻画麦琪矛盾、挣扎的内心变化,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了小说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一、《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情感分析

1.麦琪的父亲和哥哥

磨坊主塔利弗和他的儿子汤姆都是男权主义的代表,他们的情感世界相对简单,就是兴旺家族、维护他们心中的社会公德,并将自己的判断标准强加于其他家族成员身上。塔利弗在磨坊破产后不顾女儿麦琪与菲利普纯洁的感情,坚决要女儿同其他家族成员一样憎恨所有韦古姆家族的人,意图斩断女儿与韦古姆之子菲利普的情思。哥哥汤姆在发现妹妹不顾父亲反对,仍与菲利普暗中来往,不但不能体会妹妹的情感,反而严重警告、威胁妹妹。当妹妹经历第二次恋爱时,由于妹妹与表妹的未婚夫斯蒂芬私奔的行为使他感到耻辱,他毫不顾念兄妹情分便把麦琪赶出了家门,并宣布与麦琪断绝关系。这让读者看到了在当时社会道德和男权主义影响下人们的冷酷和对亲情的淡漠。

2.麦琪的情感世界

麦琪在十三岁时就与仇人的儿子菲利普产生了真挚的友情,这种友情在时间的酝酿下渐渐结出了爱情的果实。如果没有家人的反对,麦琪、菲利普将是两小无猜、心心相印的情侣。麦琪渴望爱情和幸福的心与所有女性一样。可磨坊的破产,却为这段美好佳缘掘好了坟墓。虽然麦琪渴望与菲利普交往,但面对亲人的阻止她却没有足够的勇气反对。在亲情和社会道德的压抑下她不甘心地放弃了自己的美好爱情。十九岁时,她压抑的爱情终于爆发,甚至做出了与表妹未婚夫斯蒂芬私奔的决定。但最终这场私奔在麦琪不坚定的反抗中宣布失败。

二、《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复杂的情感世界

1.顺从与叛逆的冲突

小时候的麦琪是一个有着褐色皮肤的可爱女孩,但在当时社会审美观的驱动下她却成了“看起来就像一个黑白种的混血儿”的“怪物”,在母亲和姨妈的眼中她与当时社会公认的窈窕淑女的标准有太大的差异,麦琪这两个最重要的亲人不顾亲情血脉,只以社会的标准来衡量麦琪的美丽,就像挑选一件物品一样。这也表现出了当时的女性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只要服从就好了,服从社会,服从自己的父亲、丈夫、儿子、兄长等,女性成为社会的附属品,没有地位,没有发言权,没有追求自我的权利。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麦琪学会了顺从,他听父亲的话,放弃了像哥哥一样接受教育的意愿,压抑了对菲利普的感情;她还听哥哥的话放弃了与菲利普的爱情,放弃了与斯蒂芬的爱情。她曾想像哥哥一样读书,受教育,她的父亲却认为“一个女人不应该那么聪明”,她服从了父亲的决定,打算做一个温顺、听话的女儿。但服从的背后却是复杂多变的情感表现,这一切都是由于她骨子里的叛逆和对自我意识的追求。比如在家人嘲笑她褐色皮肤的时候她选择了逃离;在父亲要求她与仇人的儿子断绝来往时,她选择了与菲利普秘密恋爱;当遭遇斯蒂芬吻胳膊之后她选择了私奔,虽然事后她认为“她被冲昏了头”,“他们走得太远了”,但“叛逆”的行为已经发生,并引起了她情感世界的轩然大波。就像一颗小草想要发芽,就拼命地想要顶翻压在它上面的石头。麦琪始终处于顺从与叛逆的艰难选择中,她一直为自己的行为而努力补救直到丧命。

2.感性与理性的矛盾

在男权昌盛的时代,麦琪追求自我的梦想明显难以实现。在家庭的影响下,一方面,理性要求她服从男权,服从父亲和哥哥,另一方面,她内心却强烈渴望女性的自由。如小时候因为家人嘲笑她的肤色她便离家出走,却忍不住对爸爸的思念而回到家中。感性告诉她,她的自尊受到了伤害,她不喜欢这个家和这种压抑的生活。但理性却告诉她,爸爸爱她,爸爸很想她,她不应该离开爸爸,不应该离开家。在这种矛盾情感的较量中她最终放弃了自我,选择了回家。又如她的第一次情感经历,在与菲利普的恋爱中,她渴望与菲利普交往,她能感觉到菲利普深深的爱恋和自己对这份爱情的渴望。可在父亲、哥哥的阻挠下她觉得与菲利普的交往违背了父亲的意愿,是不应该的,于是她便努力地压抑、克制自己的感情。当与菲利普偷偷来往被哥哥发现以后,她害怕哥哥告诉父亲,就对哥哥发誓不再与菲利普私自见面。最终,在情感与亲情之间,她克制了自己的感性,放弃了与菲利普的美好未来。当斯蒂芬吻了麦琪的胳膊,麦琪一直压抑的对异性的爱恋得到了强烈的释放,她爱上了表妹的未婚夫斯蒂芬。这时,她忘了自己是女儿、是妹妹,彻底地将家庭、道德的约束抛之脑后,尽情地在这种不被社会接受的爱恋中寻找自我,寻找作为女人的麦琪,寻找作为麦琪的麦琪。但感性的情愫最终被理性打败,她不能这么“疯狂”、这么“自私”。她怎么能伤害表妹的感情,她怎么可以违逆兄长,最终她熄灭了寻找自我的叛逆之火,回到了小镇。就像一个饥饿的孩子,找到了一个馒头,又担心家中的父母,于是她决定将食物留给父母。可饥饿的感觉让她难以忍受,她最终忍不住咬了馒头,于是她产生了一种罪恶感,她觉得自己不孝顺父母,这种良心的谴责和对食物的渴望使她备受煎熬。麦琪渴望上学、渴望爱情……可这种渴望在父亲、哥哥的意识下被压抑,难以实现。眼看自己想要的东西近在咫尺,但却难以获得,这种诱惑与克制造就了麦琪复杂的情感世界。想爱不能爱,想逃逃不掉,她就像一只飞上天空的风筝,想挣脱放风筝人的手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却又怕风筝线真的断了。感性与理性的矛盾使麦琪的情感世界丰富、复杂,她举棋不定的态度注定了她一生的悲惨命运。

3.依赖和自我意识的觉醒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复杂的情感主要来自主人公内心意识与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的矛盾和男权世界对女性的过多压抑。在当时社会看来女性不需要有思想,不需要有智慧。社会的公众道德和男权主义一次次将麦琪推入到矛盾之中,令她忐忑不安、举棋不定。随着麦琪自我意识的觉醒,她的内心就会受到更多的煎熬和压抑,这种压抑一旦释放,会使麦琪的情感世界经历地震式的震撼洗礼,等她修正好情绪,继续理智地压抑自我意识,就只能面对真实情感释放后的累累伤痕。但让她从此放弃自我,像其他女性一样顺从地接受这个社会的安排,接受父亲、哥哥的意志,又是她难以妥协、难以接受的。内心强烈的抵抗欲望影响了她的行为,造成了她情感世界的困惑、迷茫和不知所措。虽然她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但在强大的社会压力和亲情压力下,她痛苦地挣扎,无助地彷徨。孤独、寂寞、害怕失去折磨着她的身体和灵魂,最后与哥哥的一个拥抱,一个释怀满足了她的情感需求。可见,她渴望自我的实现,又畏惧社会的力量,不敢坚决地与之决裂。因此,即便麦琪知道自己去营救哥哥必死无疑,她也会义无反顾,她要用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的抗争画一个句号。这种难以割舍的割舍,可望而不可即的奢求在这个小女子的演绎下悲壮淋漓,发人深思。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复杂的情感主要体现在主人公的复杂心境,以及矛盾、彷徨的内心世界。作者通过细致的内心刻画,充分表达了作品宣扬的主题。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复杂情感的剖析,向世人展现了在男权统治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揭示了当时社会带给女性的压抑和摧残,呼吁人们要勇敢追求真爱和自我,并对社会不公平待遇进行彻底反抗。

[1]徐莉.解读《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女性意识[J].芒种(下半月),2013(5).

[2]张艳.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反应与心理诉求[J].山花(下半月),2011(3).

[3]张宝国,周驾.死亡与救赎——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女性自我救赎主题分析[J].文教资料,2012(35).

猜你喜欢

麦琪弗洛情感世界
教唆子女杀父,巴西前女议员被判50年
创享空间
创享空间
最可爱的人
他们那时多有趣
别去问值不值得
麦琪的宠物
他们那时多有趣
让完美歇着去吧
风筝终于飘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