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院校教育见习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2014-03-11秦积翠,王小卫,陈婷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现状对策

秦积翠,王小卫,陈婷

摘要:教育见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师范生获得实践知识和教师职业技能的基本途径。但是,目前的高师院校教育见习存在见习意识淡薄、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安排、见习内容单一和见习时间不充足等问题。由此提出加强教师有效指导,精心安排见习内容,制定严格的、切实可行的成绩考核与评定制度等对策。

关键词:教育见习;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209-03

日前,各科学科教学法教师普遍反映,高师生课堂学习状态极差:面部表情漠然、昏昏欲睡、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师布置的任务不能及时完成,找各种理由推脱、敷衍;课堂试讲积极性不高,应付差事。有教师坦言:课堂教学中将“教学环节步骤的设计”、“教学术语运用的描述”、“教学方法选择的注意事项”等等问题,解释得已经入木三分,并且结合教学案例一一对应,落到了教学细节的实处。但是,在学生编写的教案中,“教学目标”的描述笼统、模糊,45分钟的一节课内根本无法实现;“教学重、难点”不分,并且对重、难点知识和一般知识解决的时间和采用的方法没有恰当地区分;“教学过程”的设计仍然混乱、无序。出现这种情况,究其根本原因,学生无法想象和理解教师讲解的课堂场景,教学设计应该考虑的教学生活因素,教学术语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该如何体现出来等问题。也就是说,学生根本不了解教师生活和教学生活,教师与学生生活在各自的空间里,像互不相干的两条平行线,不可能有交叉点。因此,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只能使其感到枯燥、乏味、无趣,那自然不愿意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自然无法准确地描述教学目标、无法恰当地设计教学环节、无法清楚地分析教学重难点。要解决高师生课堂学习的这种低效现状,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就感,缩短毕业生的工作适应期,就必须加深高师生的临场“实战感”,找到师生学习生活的交叉点。临场“实战感”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离不开让学生进入到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去。但是目前高师院校教育实践环节薄弱,师范教育中教育实践课时偏少,而且形式单调(一般只安排6~8周的教育实习),开设时间晚(一般安排在第七、八学期),教育见习没有安排或流于形式,其他教育实践(如教育调研)几乎更少,毕业论文多是在学科专业研究领域,缺少对基础教育的深层次研究。学生不能把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1]要使课堂教学达到师生之间的交融,这就要求将终结性实习转变为过程性实践,使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使教育实践贯穿整个学程。也就是要加强教育见习。正如《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师范生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加强教育见习,提供更多观摩名师讲课的机会。”鉴于以上原因,加强教育见习,势在必行。笔者从当前教育见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面提出一些认识。

一、问题

1.教育见习意识淡漠。部分高师院校不重视教育见习,主要原因是对教育见习的意义认识不到位。他们认为教育见习只是教育实习的一个环节或补充,没有必要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认为每一门课程的课时有限,将理论知识全部讲解完成都很困难,根本没有时间去实践见习。同时,我国当前的现状是,中小学出于各种考虑,事实上对实习并不欢迎,教育见习亦然。所以,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的教育见习,要联系见习学校,需要处理各种关系,考虑资金的投入、时间的协调、带队教师人员的安排等等,要在学期开始就要规划、安排,需要花费任课教师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很多教师嫌麻烦,不愿“找事”,导致教育见习往往被忽略或是淡化。

2.教育见习缺乏必要的准备和精心的安排。部分院校将见习准备做得不够充分。一般情况下,只是让学生完成见习报告或者听课报告之外,再没有做具体的见习指导。见习报告中只有很笼统的见习任务,只要求做听课记录或是写一篇见习体会,至于见习体会写什么内容和主题则没有规定,而且不同年级没有区别。其次,带队教师的职责没做具体的规定。只要求教师们随班按时见习,至于如何见习,带队教师没有做具体的指导。最明显的不足是,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既不知道什么是见习、见习与实习有什么区别,更不知道见习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即使是做听课记录,假如教师不提前讲清格式和要求,学生根本不会记录,最后只能记成流水账一样的内容交给老师应付差事。常此以往,学生不仅对见习产生了厌烦情绪,而且见习的效果也一次比一次差。[2]最后,忽视了及时、有效地总结。见习后,学生将见习作业交给老师之后再也不闻不问。指导教师也没有对见习效果做有效的检测和评估,导致了教育见习流于形式。这种“放羊式”的教育见习,根本没有达到见习检测理论的真正目的。

3.教育见习没有充足的时间和见习内容单一。除个别院校增加教育见习外,目前大部分高师院校本科教育见习一般仍在实习前的一、二周,专科见习的时间更短。过程性的教育见习常常是学科教学法的老师带学生去中小学听几节优质课,或者集中一个星期到中小学听课,见习时间得不到有效保证,见习内容与形式主要是听课,很少有机会参与学校生活,忽视作为学习促进者对学生学业指导、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与应用、班级管理等素养的培养和锻炼。这不利于师范生在实质上与心理上形成对教育教学工作内涵、技艺、方法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创造性的必要认识。美国的教育见习,是让学生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协助中小学教学工作,并承担一定的工作量,在某些学院,这项活动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并贯穿于二三学年。相比之下,我国的过程性见习形式与内容过于单一。

4.见习学校没能给见习生提供必要的指导。高师院校与见习学校的联系与交往不够紧密。一方面,带队教师对见习学校不熟悉,不了解见习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现状和特点,不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见习。同时,指导水平欠佳。不少大学的实习指导教师既不从事也不屑从事对中小学教学的研究,因此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束手无策,无法因势利导,实行有效指导。另一方面,见习学校教师不能给见习生提供有效指导。他们只提供见习机会,至于具体见习什么内容,见习时应该注意什么事项,从哪个角度去见习等等问题都不会给予建设性的指导意见。endprint

二、对策

1.规范化教育见习。(1)制定见习条例、见习规则。从见习目的、任务、见习形式、见习时间安排、见习内容与要求、见习组织领导、指导教师职责、见习成绩评定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和要求。(2)把教育见习纳入教学计划,纳入教学计划的教学环节将会从学校层面得到重视和执行。教育见习的内容应该涉及到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克山师专将教育见习纳入教学计划,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他们规定教育见习在第二、三学期进行,每个学生参加教育见习的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每学期不得少于20学时,见习各环节的时间分配表如下:[6]

2.建立指导教师队伍,加强业务指导。教育见习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富有经验的教师给予指导。因此,学校需要建立以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教材教法课教师为主,任课教师和见习学校相关课程任课教师参加的指导教师队伍,作为指导教师。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为若干见习小组,每个指导教师负责一个小组的见习指导工作。这样避免学生见习的盲目性、随意性,提高见习生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

3.建立好的见习基地,共同商定见习计划。好的见习学校指教学条件好,师资力量雄厚,学风、教风优良。这样的见习学校是提高见习质量的必要条件。它无形中会对见习生形成压力和驱动力,让他们在见习的过程中模仿和学习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务实的教学精神,不断钻研的创新能力。这都对塑造一名健康向上的优秀教师起到一种推动作用。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与中小学、幼儿园合作办学,建立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加强院地合作,深入交流,双方互聘实践课导师,从学术、科研、实验、实习、教学、管理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活动,取得显著成效。这种稳定的见习基地,便于开展见习工作。从双方教师的熟悉、各项活动的设计、经费问题的解决等方面都得到了领导层面的重视和保障落实。与见习学校共同商定见习计划,明确见习任务。这样可以使见习学校协助见习生完成见习任务。如:学生的听课,上课教师应该从课程的设计思路、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情况等问题向见习生提前做一介绍和说明,并在课后与见习生一同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并指导见习生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后问题的答疑、后进生的辅导等方面做一一的说明和指导。这样,才能使见习生获得一节课完整的见习收获。

4.明确见习任务,精心安排见习内容,见习形式力求多样化。见习的具体任务和内容,要依据见习方案制定明确的见习报告书,要求学生在见习期间认真填写见习报告。对他们提出要求:“虚心学习,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礼貌谦恭。”他们可以把在大学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教育理论知识和中学里生动鲜活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同时提出,要将长期形成的学生式听课行为转变为教师式听课行为,从“学”的角度转变为“教”的角度。学生式的听课行为是指高师生长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知识接受者的角色,强化了他们在课堂听课行为中的学生听课意识和听课思维。教师式听课行为能力是指以教师的职业角度、思维模式和评判标准,对课堂教学进行观摩、学习、比较和批判等活动的心理特征。即听课者对授课教师在教学中的思想观念、教材处理、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和教学艺术等多方面内容进行教学评价的思维活动。依据教学计划,见习内容包括:第一,学生听课。在听指导教师上课时,要做到课前预习,课堂记录,课后评议。第二,备课、课后答疑和作业的批改。见习学生在见习期间协助指导教师辅导自习、课外答疑、批改作业、评阅试卷,借此机会熟悉各个教学环节。第三,班主任工作。要求见习学生在一周的见习中,深入一个班级见习班主任工作,在原班主任的指导下,熟悉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参加班级学生活动,在实践中学习班主任工作经验。第四,第二课堂活动。包括少先队活动、课外兴趣小组等。要求见习学生跟随班主任组织学生课外文体活动,跟随指导教师指导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第五,教育和教学调查等内容。要求见习学生向学校领导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基本情况,听取指导教师介绍关于教学、班主任工作以及教书育人方面的经验。同时要求见习学生至少找3~5位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状况。教育见习方式可以根据见习内容和见习要求,甚至见习时间等条件,开展不同的教育见习。教育见习的方式灵活多样。依据见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综合见习与专题见习。综合见习的特点是见习内容广泛,所需时间较长,一般都安排集中见习,相对组织难度也较大。如组织得好,见习效果较好。专题见习相对综合见习而言,其特点是内容单一、问题集中,便于总结,一般根据教育理论课程的进度和需要开展。根据见习时间和人员组织分配的不同,又可将见习分为集中见习和分散见习。集中见习一方面指时间集中,另一方面指人员集中。可将一个班级的师范生集中到一个学校或一个年级见习。这种见习便于组织指导和评议总结。分散见习一是指时间分散,二是指人员分散。可以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散到若干个学校、若干个班级进行见习。这种形式灵活性高、活动面广、内容丰富、便于交流、时间跨度大,易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见习小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5.制定严格的、切实可行的成绩考核与评定制度。教育见习可以纳入实践教学环节,成绩可计学分。见习学生要填写见习手册,见习指导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见习总结。《见习条例》规定,每个参加见习的学生都要认真按要求填写见习手册,手册中包括学生对各环节的见习记实、心得、体会、调查报告、总结、论文等。学生在见习每一环节,都要按要求如实填写,然后由指导教师阅后签字。教育见习成绩的评定由校内及见习生所在校指导教师、班主任根据学生的见习表现及见习记实、心得体会、总结、论文、调查报告的水平,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确定记入见习手册,载入学生成绩档案,同时规定见习成绩不及格者不能毕业,以期引起学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聂志成.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的现状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6):54-57.

[2]李宁萍.关于改进教育见习的几点思考[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4,(1).endprint

二、对策

1.规范化教育见习。(1)制定见习条例、见习规则。从见习目的、任务、见习形式、见习时间安排、见习内容与要求、见习组织领导、指导教师职责、见习成绩评定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和要求。(2)把教育见习纳入教学计划,纳入教学计划的教学环节将会从学校层面得到重视和执行。教育见习的内容应该涉及到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克山师专将教育见习纳入教学计划,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他们规定教育见习在第二、三学期进行,每个学生参加教育见习的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每学期不得少于20学时,见习各环节的时间分配表如下:[6]

2.建立指导教师队伍,加强业务指导。教育见习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富有经验的教师给予指导。因此,学校需要建立以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教材教法课教师为主,任课教师和见习学校相关课程任课教师参加的指导教师队伍,作为指导教师。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为若干见习小组,每个指导教师负责一个小组的见习指导工作。这样避免学生见习的盲目性、随意性,提高见习生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

3.建立好的见习基地,共同商定见习计划。好的见习学校指教学条件好,师资力量雄厚,学风、教风优良。这样的见习学校是提高见习质量的必要条件。它无形中会对见习生形成压力和驱动力,让他们在见习的过程中模仿和学习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务实的教学精神,不断钻研的创新能力。这都对塑造一名健康向上的优秀教师起到一种推动作用。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与中小学、幼儿园合作办学,建立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加强院地合作,深入交流,双方互聘实践课导师,从学术、科研、实验、实习、教学、管理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活动,取得显著成效。这种稳定的见习基地,便于开展见习工作。从双方教师的熟悉、各项活动的设计、经费问题的解决等方面都得到了领导层面的重视和保障落实。与见习学校共同商定见习计划,明确见习任务。这样可以使见习学校协助见习生完成见习任务。如:学生的听课,上课教师应该从课程的设计思路、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情况等问题向见习生提前做一介绍和说明,并在课后与见习生一同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并指导见习生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后问题的答疑、后进生的辅导等方面做一一的说明和指导。这样,才能使见习生获得一节课完整的见习收获。

4.明确见习任务,精心安排见习内容,见习形式力求多样化。见习的具体任务和内容,要依据见习方案制定明确的见习报告书,要求学生在见习期间认真填写见习报告。对他们提出要求:“虚心学习,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礼貌谦恭。”他们可以把在大学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教育理论知识和中学里生动鲜活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同时提出,要将长期形成的学生式听课行为转变为教师式听课行为,从“学”的角度转变为“教”的角度。学生式的听课行为是指高师生长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知识接受者的角色,强化了他们在课堂听课行为中的学生听课意识和听课思维。教师式听课行为能力是指以教师的职业角度、思维模式和评判标准,对课堂教学进行观摩、学习、比较和批判等活动的心理特征。即听课者对授课教师在教学中的思想观念、教材处理、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和教学艺术等多方面内容进行教学评价的思维活动。依据教学计划,见习内容包括:第一,学生听课。在听指导教师上课时,要做到课前预习,课堂记录,课后评议。第二,备课、课后答疑和作业的批改。见习学生在见习期间协助指导教师辅导自习、课外答疑、批改作业、评阅试卷,借此机会熟悉各个教学环节。第三,班主任工作。要求见习学生在一周的见习中,深入一个班级见习班主任工作,在原班主任的指导下,熟悉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参加班级学生活动,在实践中学习班主任工作经验。第四,第二课堂活动。包括少先队活动、课外兴趣小组等。要求见习学生跟随班主任组织学生课外文体活动,跟随指导教师指导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第五,教育和教学调查等内容。要求见习学生向学校领导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基本情况,听取指导教师介绍关于教学、班主任工作以及教书育人方面的经验。同时要求见习学生至少找3~5位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状况。教育见习方式可以根据见习内容和见习要求,甚至见习时间等条件,开展不同的教育见习。教育见习的方式灵活多样。依据见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综合见习与专题见习。综合见习的特点是见习内容广泛,所需时间较长,一般都安排集中见习,相对组织难度也较大。如组织得好,见习效果较好。专题见习相对综合见习而言,其特点是内容单一、问题集中,便于总结,一般根据教育理论课程的进度和需要开展。根据见习时间和人员组织分配的不同,又可将见习分为集中见习和分散见习。集中见习一方面指时间集中,另一方面指人员集中。可将一个班级的师范生集中到一个学校或一个年级见习。这种见习便于组织指导和评议总结。分散见习一是指时间分散,二是指人员分散。可以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散到若干个学校、若干个班级进行见习。这种形式灵活性高、活动面广、内容丰富、便于交流、时间跨度大,易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见习小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5.制定严格的、切实可行的成绩考核与评定制度。教育见习可以纳入实践教学环节,成绩可计学分。见习学生要填写见习手册,见习指导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见习总结。《见习条例》规定,每个参加见习的学生都要认真按要求填写见习手册,手册中包括学生对各环节的见习记实、心得、体会、调查报告、总结、论文等。学生在见习每一环节,都要按要求如实填写,然后由指导教师阅后签字。教育见习成绩的评定由校内及见习生所在校指导教师、班主任根据学生的见习表现及见习记实、心得体会、总结、论文、调查报告的水平,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确定记入见习手册,载入学生成绩档案,同时规定见习成绩不及格者不能毕业,以期引起学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聂志成.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的现状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6):54-57.

[2]李宁萍.关于改进教育见习的几点思考[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4,(1).endprint

二、对策

1.规范化教育见习。(1)制定见习条例、见习规则。从见习目的、任务、见习形式、见习时间安排、见习内容与要求、见习组织领导、指导教师职责、见习成绩评定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和要求。(2)把教育见习纳入教学计划,纳入教学计划的教学环节将会从学校层面得到重视和执行。教育见习的内容应该涉及到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克山师专将教育见习纳入教学计划,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他们规定教育见习在第二、三学期进行,每个学生参加教育见习的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每学期不得少于20学时,见习各环节的时间分配表如下:[6]

2.建立指导教师队伍,加强业务指导。教育见习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富有经验的教师给予指导。因此,学校需要建立以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教材教法课教师为主,任课教师和见习学校相关课程任课教师参加的指导教师队伍,作为指导教师。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为若干见习小组,每个指导教师负责一个小组的见习指导工作。这样避免学生见习的盲目性、随意性,提高见习生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

3.建立好的见习基地,共同商定见习计划。好的见习学校指教学条件好,师资力量雄厚,学风、教风优良。这样的见习学校是提高见习质量的必要条件。它无形中会对见习生形成压力和驱动力,让他们在见习的过程中模仿和学习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务实的教学精神,不断钻研的创新能力。这都对塑造一名健康向上的优秀教师起到一种推动作用。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与中小学、幼儿园合作办学,建立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加强院地合作,深入交流,双方互聘实践课导师,从学术、科研、实验、实习、教学、管理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活动,取得显著成效。这种稳定的见习基地,便于开展见习工作。从双方教师的熟悉、各项活动的设计、经费问题的解决等方面都得到了领导层面的重视和保障落实。与见习学校共同商定见习计划,明确见习任务。这样可以使见习学校协助见习生完成见习任务。如:学生的听课,上课教师应该从课程的设计思路、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情况等问题向见习生提前做一介绍和说明,并在课后与见习生一同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并指导见习生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后问题的答疑、后进生的辅导等方面做一一的说明和指导。这样,才能使见习生获得一节课完整的见习收获。

4.明确见习任务,精心安排见习内容,见习形式力求多样化。见习的具体任务和内容,要依据见习方案制定明确的见习报告书,要求学生在见习期间认真填写见习报告。对他们提出要求:“虚心学习,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礼貌谦恭。”他们可以把在大学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教育理论知识和中学里生动鲜活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同时提出,要将长期形成的学生式听课行为转变为教师式听课行为,从“学”的角度转变为“教”的角度。学生式的听课行为是指高师生长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知识接受者的角色,强化了他们在课堂听课行为中的学生听课意识和听课思维。教师式听课行为能力是指以教师的职业角度、思维模式和评判标准,对课堂教学进行观摩、学习、比较和批判等活动的心理特征。即听课者对授课教师在教学中的思想观念、教材处理、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和教学艺术等多方面内容进行教学评价的思维活动。依据教学计划,见习内容包括:第一,学生听课。在听指导教师上课时,要做到课前预习,课堂记录,课后评议。第二,备课、课后答疑和作业的批改。见习学生在见习期间协助指导教师辅导自习、课外答疑、批改作业、评阅试卷,借此机会熟悉各个教学环节。第三,班主任工作。要求见习学生在一周的见习中,深入一个班级见习班主任工作,在原班主任的指导下,熟悉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参加班级学生活动,在实践中学习班主任工作经验。第四,第二课堂活动。包括少先队活动、课外兴趣小组等。要求见习学生跟随班主任组织学生课外文体活动,跟随指导教师指导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第五,教育和教学调查等内容。要求见习学生向学校领导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基本情况,听取指导教师介绍关于教学、班主任工作以及教书育人方面的经验。同时要求见习学生至少找3~5位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状况。教育见习方式可以根据见习内容和见习要求,甚至见习时间等条件,开展不同的教育见习。教育见习的方式灵活多样。依据见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综合见习与专题见习。综合见习的特点是见习内容广泛,所需时间较长,一般都安排集中见习,相对组织难度也较大。如组织得好,见习效果较好。专题见习相对综合见习而言,其特点是内容单一、问题集中,便于总结,一般根据教育理论课程的进度和需要开展。根据见习时间和人员组织分配的不同,又可将见习分为集中见习和分散见习。集中见习一方面指时间集中,另一方面指人员集中。可将一个班级的师范生集中到一个学校或一个年级见习。这种见习便于组织指导和评议总结。分散见习一是指时间分散,二是指人员分散。可以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散到若干个学校、若干个班级进行见习。这种形式灵活性高、活动面广、内容丰富、便于交流、时间跨度大,易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见习小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5.制定严格的、切实可行的成绩考核与评定制度。教育见习可以纳入实践教学环节,成绩可计学分。见习学生要填写见习手册,见习指导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见习总结。《见习条例》规定,每个参加见习的学生都要认真按要求填写见习手册,手册中包括学生对各环节的见习记实、心得、体会、调查报告、总结、论文等。学生在见习每一环节,都要按要求如实填写,然后由指导教师阅后签字。教育见习成绩的评定由校内及见习生所在校指导教师、班主任根据学生的见习表现及见习记实、心得体会、总结、论文、调查报告的水平,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确定记入见习手册,载入学生成绩档案,同时规定见习成绩不及格者不能毕业,以期引起学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聂志成.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的现状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6):54-57.

[2]李宁萍.关于改进教育见习的几点思考[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4,(1).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