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平县耕地养分含量状况与施肥对策

2014-03-11周石崇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问题对策

周石崇

摘 要:概述了连平县耕地养分含量状况、施肥状况及施肥对策;指出了重施化肥轻施有机肥、施肥方法不科学、施肥结构不合理、施肥盲目性大等问题,提出了引导农民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大力推广有机肥利用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新技术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耕地养分含量状况;施肥状况;测土配方施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3-04-71-04

目前,由于连平县的农业结构和农作方式,特别是种植制度、产量、肥料投入品种和数量已较20世纪80年代发生很大差异,土壤养分、环境质量及生产力水平也因此产生很大变化,第二次土壤普查至今已有20多年时间,种植业结构、作物品种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由于对土壤养分现状不了解,加上实行承包责任制,农户施肥缺乏有效的施肥指导服务,因此如何根据土壤养分状况,作物需肥规律进行合理、科学施肥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科学施肥、配方施肥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数量,更主要的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同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风险,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合理施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1 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有机肥普遍施用不足 多数农户的稻田都没有施用有机肥的习惯。通过对连平县400农户问卷调查,稻田施肥和旱园地的施肥状况分析:稻田施用有机肥料的农户仅有27户,占稻田总数的6.75%,旱地施用有机肥料的农户有11户,占旱地总数的47.8%,75%的农民在施肥过程中中微量元素很少施或不施,有机肥施用不普遍和投入不均衡,一方面导致土壤结构性破坏,通气性差;另一方面会引起不同利用类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差距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耕地的综合生产力和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产品品质。

1.2 氮磷钾施用不平衡 生产中施肥不合理现象长期以来普遍存在,氮磷养分投入量大,钾养分投入量小,而且比例不平衡。连平县稻田投肥总量而言,氮、磷(P2O5)、钾(K2O)纯养分量之比为1∶0.43∶0.66,与水稻吸收的养分比例1∶0.5∶1.2比较,钾素供应明显不足,从而造成土壤钾素的亏缺,按连平县种植的杂交优质稻养分需求,该施肥量磷元素也明显偏高,钾元素严重不足。

2 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分析

全县共采集13个乡镇耕地土壤样品数2 513个,从耕层土壤养分状况从总体养分含量情况看,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属中上水平,全氮属于中等水平,速效钾则属缺乏水平。

2.1 有机质量 从各镇土壤养分含量状况来看(表1),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范围在1.8~45.1g/kg之间,平均为24.63g/kg。有机质含量属中等略偏上水平。但也存在分异,其中绣缎镇、忠信镇等镇有机质含量较低外,其他各镇均不缺乏。

2.2 全氮含量 各镇的全氮(表2)含量范围在0.102~4.42g/kg之间,其中高莞镇的全氮含量最丰富,其次是隆街镇、溪山镇,绣缎镇、忠信镇、上坪镇、大湖镇的全氮含量低于0.75g/kg所占的比例分别是72.06%、43.6%、31%、26.7%。但总体全氮含量水平属中等偏上水平。

2.3 有效磷含量 有效磷(表3)含量范围在1.2~275.6mg/kg之间,平均28.18mg/kg,平均含量水平达到二级标准。但不同区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隆街镇、内莞镇、溪山镇、元善镇、忠信镇等镇的有效磷含量较高,而绣缎镇、油溪镇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水平较低,但有效磷含量总体上属丰富水平。

2.4 速效钾含量 土壤速效钾(表4)含量范围在1~349mg/kg之间,平均为51.57mg/kg。主要集中在四、五、六级,分别占总样点的37.17、35.85%和20.10%,三者共占93.12%,速效钾含量水平都处于较低水平。其中陂头镇、内莞镇的土壤速效钾含量相对比较高,溪山镇、元善镇的次之,绣缎镇、忠信镇的较低。

2.5 微量元素分布状况 土壤的微量元素基本上不缺乏(表5),有效铜含量范围在0.36~7.48mg/kg之间,平均为2.66mg/kg。以低于0.2mg/kg为缺铜临界值来看,各镇的耕地基本都不缺铜;有效锌含量的范围在0.27~7.10mg/kg之间,平均为2.9mg/kg,以低于0.5mg/kg为缺锌临界值来看,全县有91.4%的样点土壤有效锌含量高于临界值,基本不缺锌;有效铁含量范围在16.7%~43.7mg/kg之间,平均为35.53mg/kg,以低于4.5mg/kg缺铁临界值来看,大多数样点有效铁含量均在临界值之上,且达极丰富水平的比例高达99.12%以上,连平县属于有效铁含量极丰富地区。

3 耕地改良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3.1 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 由于有机肥所具有的改良土壤、提高肥力、改善农产品质量等有突出效果,在当前优质、高效、无公害农业生产中,须努力实施“沃土工程”,进一步抓好有机肥的施用,因地制宜,把有机肥投入的重点放在禽、畜粪便的利用和秸秆还田方面。进入2009年以后,越来越多专业禽畜养殖场,每年可提供大量粪肥。但当前有机肥施用率不高,形成大量有机肥源的浪费,而现在农户养殖禽畜的却越来越少,导致有机肥的来源也越来越少。要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就要广辟有机肥源,增施有机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利用大部分地区稻田冬闲的特点,大力推广冬种绿肥,2011年连平县的绿肥种植面积达1 500hm2,绿肥可使土壤肥力和耕地综合生产力得到较明显提高和改善,生产出更优质的农产品。

3.2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化肥在现代农业中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肥的大量使用是现代农业的技术特征,也是现代农业生产力的基本物质保证。化肥的施用一方面提高了作物的产量,保证了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给农业生产效益、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使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正面作用最大化,同时又使化肥对农业生产的负面效应最小化,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在农业生产中建立一套科学的施肥体系。测土配方施肥正是现阶段建立科学施肥体系的核心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是指在测定土壤养分含量的基础上,通过对土壤养分丰缺的诊断,结合作物需肥规律,提出合理的施肥配方及科学的施肥技术。

根据连平县2 531个土壤样品检测出来的数据,利用广东省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系统,精准地给出本地块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最佳氮(N)、磷(P2O5)、钾(K2O)的总施用量,并详细给出每个施肥时期(基肥、追肥)的最佳施用量,它可以根据土壤养分检测值,估算出本地块的目标产量,并打印出施肥建议卡,农户只要根据建议卡上的的各种施肥量和施肥时间施肥就可以了,也可以根据现有肥料的含量和目标产量给出最佳施肥量。

3.3 健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提高科学施肥水平 积极利用地力调查结果和作物的需肥特性,生产适合连平县农业生产的作物专用复混肥。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耕地养分含量依利用类型和地域差异明显,而现有作物专用肥生产主要考虑作物的营养特性,而很少考虑土壤养分资源的地域性。因此,应引导肥料厂立足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由生产通用型复混肥发展到专用型、系列型配方肥,真正实现因土、因作物、因生育期、因肥效施肥。结合当前我县土地还是以家庭承包责任制分散经营为主,难以使每家每户都实现测土配方施肥的现实情况,为了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众化,为了方便农民群众容易购买到适合自己田块的配方肥料,连平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根据本县土壤养分总体状况,制定一个比较合适本县生产的水稻大配方∶氮∶磷∶钾=1∶0.3∶0.8,辣椒大配方∶氮∶磷∶钾=1∶0.43∶1.08。

推广土壤和作物营养快速诊断技术,通过对农户拿来的土壤样品和作物组织养分含量的简便、快速测定,让农户及时了解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生长状况,从而即时改变施肥比例,使施肥量达到最佳水平,满足农作物的营养需求。 (责编:张长青)endprint

摘 要:概述了连平县耕地养分含量状况、施肥状况及施肥对策;指出了重施化肥轻施有机肥、施肥方法不科学、施肥结构不合理、施肥盲目性大等问题,提出了引导农民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大力推广有机肥利用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新技术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耕地养分含量状况;施肥状况;测土配方施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3-04-71-04

目前,由于连平县的农业结构和农作方式,特别是种植制度、产量、肥料投入品种和数量已较20世纪80年代发生很大差异,土壤养分、环境质量及生产力水平也因此产生很大变化,第二次土壤普查至今已有20多年时间,种植业结构、作物品种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由于对土壤养分现状不了解,加上实行承包责任制,农户施肥缺乏有效的施肥指导服务,因此如何根据土壤养分状况,作物需肥规律进行合理、科学施肥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科学施肥、配方施肥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数量,更主要的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同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风险,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合理施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1 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有机肥普遍施用不足 多数农户的稻田都没有施用有机肥的习惯。通过对连平县400农户问卷调查,稻田施肥和旱园地的施肥状况分析:稻田施用有机肥料的农户仅有27户,占稻田总数的6.75%,旱地施用有机肥料的农户有11户,占旱地总数的47.8%,75%的农民在施肥过程中中微量元素很少施或不施,有机肥施用不普遍和投入不均衡,一方面导致土壤结构性破坏,通气性差;另一方面会引起不同利用类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差距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耕地的综合生产力和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产品品质。

1.2 氮磷钾施用不平衡 生产中施肥不合理现象长期以来普遍存在,氮磷养分投入量大,钾养分投入量小,而且比例不平衡。连平县稻田投肥总量而言,氮、磷(P2O5)、钾(K2O)纯养分量之比为1∶0.43∶0.66,与水稻吸收的养分比例1∶0.5∶1.2比较,钾素供应明显不足,从而造成土壤钾素的亏缺,按连平县种植的杂交优质稻养分需求,该施肥量磷元素也明显偏高,钾元素严重不足。

2 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分析

全县共采集13个乡镇耕地土壤样品数2 513个,从耕层土壤养分状况从总体养分含量情况看,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属中上水平,全氮属于中等水平,速效钾则属缺乏水平。

2.1 有机质量 从各镇土壤养分含量状况来看(表1),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范围在1.8~45.1g/kg之间,平均为24.63g/kg。有机质含量属中等略偏上水平。但也存在分异,其中绣缎镇、忠信镇等镇有机质含量较低外,其他各镇均不缺乏。

2.2 全氮含量 各镇的全氮(表2)含量范围在0.102~4.42g/kg之间,其中高莞镇的全氮含量最丰富,其次是隆街镇、溪山镇,绣缎镇、忠信镇、上坪镇、大湖镇的全氮含量低于0.75g/kg所占的比例分别是72.06%、43.6%、31%、26.7%。但总体全氮含量水平属中等偏上水平。

2.3 有效磷含量 有效磷(表3)含量范围在1.2~275.6mg/kg之间,平均28.18mg/kg,平均含量水平达到二级标准。但不同区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隆街镇、内莞镇、溪山镇、元善镇、忠信镇等镇的有效磷含量较高,而绣缎镇、油溪镇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水平较低,但有效磷含量总体上属丰富水平。

2.4 速效钾含量 土壤速效钾(表4)含量范围在1~349mg/kg之间,平均为51.57mg/kg。主要集中在四、五、六级,分别占总样点的37.17、35.85%和20.10%,三者共占93.12%,速效钾含量水平都处于较低水平。其中陂头镇、内莞镇的土壤速效钾含量相对比较高,溪山镇、元善镇的次之,绣缎镇、忠信镇的较低。

2.5 微量元素分布状况 土壤的微量元素基本上不缺乏(表5),有效铜含量范围在0.36~7.48mg/kg之间,平均为2.66mg/kg。以低于0.2mg/kg为缺铜临界值来看,各镇的耕地基本都不缺铜;有效锌含量的范围在0.27~7.10mg/kg之间,平均为2.9mg/kg,以低于0.5mg/kg为缺锌临界值来看,全县有91.4%的样点土壤有效锌含量高于临界值,基本不缺锌;有效铁含量范围在16.7%~43.7mg/kg之间,平均为35.53mg/kg,以低于4.5mg/kg缺铁临界值来看,大多数样点有效铁含量均在临界值之上,且达极丰富水平的比例高达99.12%以上,连平县属于有效铁含量极丰富地区。

3 耕地改良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3.1 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 由于有机肥所具有的改良土壤、提高肥力、改善农产品质量等有突出效果,在当前优质、高效、无公害农业生产中,须努力实施“沃土工程”,进一步抓好有机肥的施用,因地制宜,把有机肥投入的重点放在禽、畜粪便的利用和秸秆还田方面。进入2009年以后,越来越多专业禽畜养殖场,每年可提供大量粪肥。但当前有机肥施用率不高,形成大量有机肥源的浪费,而现在农户养殖禽畜的却越来越少,导致有机肥的来源也越来越少。要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就要广辟有机肥源,增施有机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利用大部分地区稻田冬闲的特点,大力推广冬种绿肥,2011年连平县的绿肥种植面积达1 500hm2,绿肥可使土壤肥力和耕地综合生产力得到较明显提高和改善,生产出更优质的农产品。

3.2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化肥在现代农业中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肥的大量使用是现代农业的技术特征,也是现代农业生产力的基本物质保证。化肥的施用一方面提高了作物的产量,保证了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给农业生产效益、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使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正面作用最大化,同时又使化肥对农业生产的负面效应最小化,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在农业生产中建立一套科学的施肥体系。测土配方施肥正是现阶段建立科学施肥体系的核心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是指在测定土壤养分含量的基础上,通过对土壤养分丰缺的诊断,结合作物需肥规律,提出合理的施肥配方及科学的施肥技术。

根据连平县2 531个土壤样品检测出来的数据,利用广东省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系统,精准地给出本地块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最佳氮(N)、磷(P2O5)、钾(K2O)的总施用量,并详细给出每个施肥时期(基肥、追肥)的最佳施用量,它可以根据土壤养分检测值,估算出本地块的目标产量,并打印出施肥建议卡,农户只要根据建议卡上的的各种施肥量和施肥时间施肥就可以了,也可以根据现有肥料的含量和目标产量给出最佳施肥量。

3.3 健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提高科学施肥水平 积极利用地力调查结果和作物的需肥特性,生产适合连平县农业生产的作物专用复混肥。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耕地养分含量依利用类型和地域差异明显,而现有作物专用肥生产主要考虑作物的营养特性,而很少考虑土壤养分资源的地域性。因此,应引导肥料厂立足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由生产通用型复混肥发展到专用型、系列型配方肥,真正实现因土、因作物、因生育期、因肥效施肥。结合当前我县土地还是以家庭承包责任制分散经营为主,难以使每家每户都实现测土配方施肥的现实情况,为了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众化,为了方便农民群众容易购买到适合自己田块的配方肥料,连平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根据本县土壤养分总体状况,制定一个比较合适本县生产的水稻大配方∶氮∶磷∶钾=1∶0.3∶0.8,辣椒大配方∶氮∶磷∶钾=1∶0.43∶1.08。

推广土壤和作物营养快速诊断技术,通过对农户拿来的土壤样品和作物组织养分含量的简便、快速测定,让农户及时了解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生长状况,从而即时改变施肥比例,使施肥量达到最佳水平,满足农作物的营养需求。 (责编:张长青)endprint

摘 要:概述了连平县耕地养分含量状况、施肥状况及施肥对策;指出了重施化肥轻施有机肥、施肥方法不科学、施肥结构不合理、施肥盲目性大等问题,提出了引导农民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大力推广有机肥利用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新技术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耕地养分含量状况;施肥状况;测土配方施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3-04-71-04

目前,由于连平县的农业结构和农作方式,特别是种植制度、产量、肥料投入品种和数量已较20世纪80年代发生很大差异,土壤养分、环境质量及生产力水平也因此产生很大变化,第二次土壤普查至今已有20多年时间,种植业结构、作物品种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由于对土壤养分现状不了解,加上实行承包责任制,农户施肥缺乏有效的施肥指导服务,因此如何根据土壤养分状况,作物需肥规律进行合理、科学施肥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科学施肥、配方施肥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数量,更主要的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同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风险,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合理施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1 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有机肥普遍施用不足 多数农户的稻田都没有施用有机肥的习惯。通过对连平县400农户问卷调查,稻田施肥和旱园地的施肥状况分析:稻田施用有机肥料的农户仅有27户,占稻田总数的6.75%,旱地施用有机肥料的农户有11户,占旱地总数的47.8%,75%的农民在施肥过程中中微量元素很少施或不施,有机肥施用不普遍和投入不均衡,一方面导致土壤结构性破坏,通气性差;另一方面会引起不同利用类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差距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耕地的综合生产力和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产品品质。

1.2 氮磷钾施用不平衡 生产中施肥不合理现象长期以来普遍存在,氮磷养分投入量大,钾养分投入量小,而且比例不平衡。连平县稻田投肥总量而言,氮、磷(P2O5)、钾(K2O)纯养分量之比为1∶0.43∶0.66,与水稻吸收的养分比例1∶0.5∶1.2比较,钾素供应明显不足,从而造成土壤钾素的亏缺,按连平县种植的杂交优质稻养分需求,该施肥量磷元素也明显偏高,钾元素严重不足。

2 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分析

全县共采集13个乡镇耕地土壤样品数2 513个,从耕层土壤养分状况从总体养分含量情况看,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属中上水平,全氮属于中等水平,速效钾则属缺乏水平。

2.1 有机质量 从各镇土壤养分含量状况来看(表1),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范围在1.8~45.1g/kg之间,平均为24.63g/kg。有机质含量属中等略偏上水平。但也存在分异,其中绣缎镇、忠信镇等镇有机质含量较低外,其他各镇均不缺乏。

2.2 全氮含量 各镇的全氮(表2)含量范围在0.102~4.42g/kg之间,其中高莞镇的全氮含量最丰富,其次是隆街镇、溪山镇,绣缎镇、忠信镇、上坪镇、大湖镇的全氮含量低于0.75g/kg所占的比例分别是72.06%、43.6%、31%、26.7%。但总体全氮含量水平属中等偏上水平。

2.3 有效磷含量 有效磷(表3)含量范围在1.2~275.6mg/kg之间,平均28.18mg/kg,平均含量水平达到二级标准。但不同区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隆街镇、内莞镇、溪山镇、元善镇、忠信镇等镇的有效磷含量较高,而绣缎镇、油溪镇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水平较低,但有效磷含量总体上属丰富水平。

2.4 速效钾含量 土壤速效钾(表4)含量范围在1~349mg/kg之间,平均为51.57mg/kg。主要集中在四、五、六级,分别占总样点的37.17、35.85%和20.10%,三者共占93.12%,速效钾含量水平都处于较低水平。其中陂头镇、内莞镇的土壤速效钾含量相对比较高,溪山镇、元善镇的次之,绣缎镇、忠信镇的较低。

2.5 微量元素分布状况 土壤的微量元素基本上不缺乏(表5),有效铜含量范围在0.36~7.48mg/kg之间,平均为2.66mg/kg。以低于0.2mg/kg为缺铜临界值来看,各镇的耕地基本都不缺铜;有效锌含量的范围在0.27~7.10mg/kg之间,平均为2.9mg/kg,以低于0.5mg/kg为缺锌临界值来看,全县有91.4%的样点土壤有效锌含量高于临界值,基本不缺锌;有效铁含量范围在16.7%~43.7mg/kg之间,平均为35.53mg/kg,以低于4.5mg/kg缺铁临界值来看,大多数样点有效铁含量均在临界值之上,且达极丰富水平的比例高达99.12%以上,连平县属于有效铁含量极丰富地区。

3 耕地改良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3.1 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 由于有机肥所具有的改良土壤、提高肥力、改善农产品质量等有突出效果,在当前优质、高效、无公害农业生产中,须努力实施“沃土工程”,进一步抓好有机肥的施用,因地制宜,把有机肥投入的重点放在禽、畜粪便的利用和秸秆还田方面。进入2009年以后,越来越多专业禽畜养殖场,每年可提供大量粪肥。但当前有机肥施用率不高,形成大量有机肥源的浪费,而现在农户养殖禽畜的却越来越少,导致有机肥的来源也越来越少。要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就要广辟有机肥源,增施有机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利用大部分地区稻田冬闲的特点,大力推广冬种绿肥,2011年连平县的绿肥种植面积达1 500hm2,绿肥可使土壤肥力和耕地综合生产力得到较明显提高和改善,生产出更优质的农产品。

3.2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化肥在现代农业中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肥的大量使用是现代农业的技术特征,也是现代农业生产力的基本物质保证。化肥的施用一方面提高了作物的产量,保证了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给农业生产效益、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使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正面作用最大化,同时又使化肥对农业生产的负面效应最小化,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在农业生产中建立一套科学的施肥体系。测土配方施肥正是现阶段建立科学施肥体系的核心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是指在测定土壤养分含量的基础上,通过对土壤养分丰缺的诊断,结合作物需肥规律,提出合理的施肥配方及科学的施肥技术。

根据连平县2 531个土壤样品检测出来的数据,利用广东省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系统,精准地给出本地块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最佳氮(N)、磷(P2O5)、钾(K2O)的总施用量,并详细给出每个施肥时期(基肥、追肥)的最佳施用量,它可以根据土壤养分检测值,估算出本地块的目标产量,并打印出施肥建议卡,农户只要根据建议卡上的的各种施肥量和施肥时间施肥就可以了,也可以根据现有肥料的含量和目标产量给出最佳施肥量。

3.3 健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提高科学施肥水平 积极利用地力调查结果和作物的需肥特性,生产适合连平县农业生产的作物专用复混肥。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耕地养分含量依利用类型和地域差异明显,而现有作物专用肥生产主要考虑作物的营养特性,而很少考虑土壤养分资源的地域性。因此,应引导肥料厂立足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由生产通用型复混肥发展到专用型、系列型配方肥,真正实现因土、因作物、因生育期、因肥效施肥。结合当前我县土地还是以家庭承包责任制分散经营为主,难以使每家每户都实现测土配方施肥的现实情况,为了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众化,为了方便农民群众容易购买到适合自己田块的配方肥料,连平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根据本县土壤养分总体状况,制定一个比较合适本县生产的水稻大配方∶氮∶磷∶钾=1∶0.3∶0.8,辣椒大配方∶氮∶磷∶钾=1∶0.43∶1.08。

推广土壤和作物营养快速诊断技术,通过对农户拿来的土壤样品和作物组织养分含量的简便、快速测定,让农户及时了解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生长状况,从而即时改变施肥比例,使施肥量达到最佳水平,满足农作物的营养需求。 (责编:张长青)endprint

猜你喜欢

测土配方施肥问题对策
小学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城中村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