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文朗诵与钢琴演奏的微妙关系

2014-03-11朱梦如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8期
关键词:叠字肖邦钢琴演奏

朱梦如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医药卫生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散文朗诵与钢琴演奏的微妙关系

朱梦如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医药卫生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随着艺术热潮的涌现,会弹钢琴已成为当今社会家庭的一种追求。越来越多的家长热衷于孩子上各种培训班,却忽略家庭辅导的关键要素。不少学琴者练习时,缺乏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导致钢琴演奏发出的声音不圆润,没有表现力。这样长时间的练习,不仅对学生没好处,且会使学生养成不良习惯,影响以后在钢琴演奏事业上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钢琴水平,兹将朗诵与弹钢琴实践操作联系起来做以讨论。

钢琴演奏;作品朗诵;学生;表现

学生要弹奏好一件或多件作品,通读全谱是必须的。要找到旋律的动向形态,就如同找到了作品落脚点,等于把握了乐曲核心。

一、散文的朗诵基调与钢琴的练习基础

朗诵散文须先找出段落、句子、呼吸、换气的处理位置,切点找准了,读出来的效果才能绘声绘色,充满感召力。钢琴作品练习亦是如此,每划分一个小节、一个乐句,不同旋律要做出适当的呼吸,就像歌唱演员、播音主持、教师需要具备的语言说话能力一样,字里行间的音调,要做到抑扬顿挫,有始有终,主次分明。

1.遇到平静悠闲处,旋律千丝万缕,柔美恬静。从哲学上讲,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世界万物的变迁,必须通过人的主观意识来加以辨别和区分。笔者认为,散文的朗诵也是如此,通过朗诵而感悟,通过感悟而抒发。钢琴练习亦是,我们通读全谱,用心聆听每一个乐章,通过“看、想、感、悟”四个过程,跟随作曲家的创作思想,挖掘创作背景。散文朗诵的基调是平缓的,而在初入乐章时,读谱者的心态也应该是平缓的,无需有太大的起伏。

2.遇到激动处,旋律要慷慨激昂,趋势上扬。好旋律的突出与表达,如同表现一个自己,笔者曾反复要求学生:“只要你做最好的自己,就能引起共鸣,就能得到认可。”钢琴作品的演奏非常注重乐句对称,演奏过程中要对乐曲的结构清晰明了,段落呈现鲜明;散文朗诵虽不像诗歌那样,有规规矩矩的韵律,甚至连节奏都需要反复推敲,但不可否认的是,散文同样对韵律和节奏非常讲究。散文的某些句子,由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常常会出现对称结构,如“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前赤壁赋》),通过读歌词,就能反映出柔美轻松的意境,这样的意境演奏时则会采用抒情伴奏作以处理。笔者认为,初学可作一系列摹仿,以相同的情绪,创造出相似的意境,一样能够作以展现。

二、朗诵散文与钢琴练习的密切关系

1.真挚情感的合理抒发。在钢琴演奏中,学者容易过度处理,导致听者不太容易接受演奏者的意图。散文的朗诵,更倾向于朗诵者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展现作者的创作意图,而演奏家们通过钢琴的弹奏展示出来的不仅仅是作曲家的意图,而是对作品理解之后的二度创作。散文是心灵的体现,是真情的流露,而钢琴演奏是情感的抒发,是灵魂的再现。所以在演奏和朗诵时,要充分把握好不同的主题、结构和风格。例如《黄河大合唱》,音乐史学家公认这是冼星海先生生前所创作的最重要、也是带给人民群众最大影响力的一部杰作[1]。自1939年3月起草成型后,冼星海先生于1941年,对整个乐章又进行了整理,最终于同年形成作品。这是一部以黄河为背景的题材,加上光未然先生的作词,这篇乐章可谓是尽显我中华民族的浩瀚蓬勃气势,英勇奋斗的历史特征在《黄河大合唱》整个乐章中表现得极为鲜明,深刻的内容所展现出来的艺术形象是极其丰富的。因此对于演奏者来说,需要恰到其处地把握好情感基调。

2.正确表述上要层出不穷。笔者想起一个成语:“层出不穷。”用于演奏,可谓恰到好处。演奏时之所以要求层出不穷,是因为很多演奏家的观念,虽然在表述上都是正确的,但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从一而终。在适合的时候,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正确的表述转化成自己的语言阐述,保留原意、巩固宗旨才是目的。散文语言的自由、舒展,表达上的细腻;乐曲弹奏的生动、抒情、听觉上的柔美,二者在作品背景描写与情感处理,是相辅相成的,正因如此,才能将生动、明快、哀伤、悲痛等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g小调第一叙事曲Op.23》是肖邦叙事曲体裁中主题呈现十分生动的一首。用钢琴家、作曲家舒曼的话说:“这首乐曲是肖邦最粗犷而又最富有独创性的作品。”[2]肖邦本来就是浪漫时期的代表作曲家、钢琴家。他的旋律色彩十分符合浪漫时期的特征。有人说:“在肖邦的音乐中,旋律是他最主要的,最有力的表现手法,即使是《g小调叙事曲》中最富戏剧性,最震撼人心的部分,激动人心的力量仍然来自旋律。”[3]整首乐曲用庄严、沉思的第一主题叙述展开,气氛逐步从平缓到紧张,仿佛故事中的主角情绪得不到宣泄,旋律又突然地失控、咆哮、怒吼,这整个过程颇具戏剧性。故事中的主人公,怀揣数十年的梦想,用现实告诉听众:康拉德·华伦洛德在历史上慷慨的事迹,突出了以牺牲个人换取国家的胜利的壮志情怀,激发出浓浓的爱国热情,深刻地推崇了人民对祖国的爱戴。第二主题采用奏鸣曲式,铿锵有力、庄重而自由,给了听者无限的幻想和可能。

说到这里,笔者想借此叙述曲的内在结构,说说诗歌朗诵体系也同样存在内在框架结构。在演奏或朗诵时,传递的声音应当做到轻柔而明朗,给听众美的享受。叙述曲之所以这么生动,是因它能将现实中的内容,形象地通过音符做以描绘。那么,演奏和朗诵同样如此。演奏或朗诵一个作品,将曲谱和朗诵的稿子内容,清晰明白地了解到位,形象地把它们呈现出来,“形”和“象”做到了,“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也就没有问题了。这样的作品再拿来进行二度创作,就能使你的才华淋漓尽致地展现,自然也就与众不同了。

三、叠音与叠字的合理运用

王建中在《百鸟朝凤》中,以许多单倚音模拟唢呐的“叠音”技巧。叠音的演奏,主要通过手指的敏捷动作,把本音与邻近或间隔的音,快速而准确地按一下。叠音的使用,一般在乐句开始和两个同度旋律间,加入上方极为短暂的装饰音,它近似上倚音,但没明显的倚音效果。其实际音响只是被装饰后的更为突出的本音。这种技巧在民族管乐中较为常见。虽然在一些传统乐谱上没有明显标明,但在实际演奏中,却可以灵活运用。一般而言,过于快速、激奋的乐曲,不宜使用,宜多用慢速悠扬的乐段。手指不宜抬得过高,动作却要快,并富有弹性。钢琴曲《夕阳萧鼓》中对萧、琵琶和古筝等中国传统乐器的音色进行了大量的模仿。这些模仿,创造和发展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所需要的特殊技巧,产生了在西方钢琴音乐文化中没有的艺术特色,丰富了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

在对联创作中,叠字法的运用,也是非常广泛的。人们在创作楹联时,将叠字运用于联语创作的方法,即叠字法。例如:苏州“看松读画轩”有副叠字联:“雨雨风风,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全联把天气和季节的变化以及鸟语花香融为一体,语句含义丰富深长。该联读来声韵铿锵,读后频增游兴,使人犹如陶醉于春夏秋冬、四季冷暖、交替变幻和莺歌燕舞、万木争荣、百花吐艳的美景之中,别具诗情画意。杭州西湖中山公园“天下景”亭有一叠字联:“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这样的对联,我们通常称之为“叠词的运用”。大量的叠词更能够吸引读者的视觉,也能让听者在听觉上更能进行聆听和认可。上联讲述了季节和气候的千变万唤,下联则醒目地让读者、听者感受到时光飞逝、岁月如梭的感受。大地万物都是动静结合,用辩证法来说:“动与静互相对立,但却又相互依存。动依赖静的对比而存在,而静又依赖于动的对比而存在,没有静,也就没有动。”[4]由于叠词的巧妙运用,物象的动静结合,形成鲜明对比,故能加深听众对文字的深刻印象,更突出了创作的作用和意图,突显了情景之美,也更能表现出乐曲的情绪波动。

四、结语

总之,散文具有音乐美的素质,而朗诵散文与弹奏作品,虽然都有其各自固有的表现形态,但彼此之间,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对应关系。当我们明确这层对应关系后,我们也就寻找到了二者之间的表现规律。弹奏作品与朗诵散文一样,它应该是自然的情绪流露,最贴切现实生活或对现实美满生活有着崇高向往的倾情表达,是表现形态最直接,也是最直击人心的灵魂撞击。当然,我们可以不局限于同一种固有形态的表现手法。演奏者为了演奏好一个作品,也是如此。他们会设身处境地去认真思考作品的不同情境,结合实际情况,然后自然而艺术地表现真挚的情感。由此可见,当我们明确了两者之间的对应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如能相互借鉴,并能有效结合,这对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显然是大有裨益的。

[1]王馨怡.中华民族力量的象征——《黄河大合唱》[D].曲阜师范大学,2010.

[2]夏雨.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浪漫主义特征[J].科技信息,1998,(13下):114.

[3]王晓宏.肖邦《第一叙事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奏探析[J].艺术百家,2006,(6):24.

[4]方立天.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0:127-131.

G712

A

1674-9324(2014)28-0162-02

猜你喜欢

叠字肖邦钢琴演奏
“钢琴诗人”肖邦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肖邦
奇特的叠字联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的钢琴演奏
肖邦故园,在谁的心里——我对《肖邦故园》教学的一点思考
叠字话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