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学生学习推动模式研究

2014-03-11孙自海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8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幸福感主观

孙自海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十八中学,安徽 合肥 230601)

初中学生学习推动模式研究

孙自海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十八中学,安徽 合肥 230601)

初中学生学习心理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是无法根除的。利用迪伯达模式,通过发现学生需要、结合学习与需要、证明学习与需要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接受学习与需要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等方式可以疏导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完成初中学生学习的推动。

初中;学习推动;迪伯达模式

一、引言

学生在步入初中以后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多样、学习压力增大等,同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现象也将在初中学生身上体现。由此,初中学生将以其尚不成熟的心理承担许多的压力,过多的压力已然超过了初中学生的承受界限,一旦突破了初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临界点,必将促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众多学者研究了上述问题。王骏从学习心理的角度出发,认为学生学习心理大致可分为畏难型、浮躁型、懒惰型和骄傲型四类,并应针对这四种类型,分别采取行之有效的相应措施[1]。谢文标、余欣欣从初中学生心理应激源的角度出发,认为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子分别有同学朋友压力、父母管教方式、自身压力、家庭环境压力、学习压力、教师压力、社会压力;心理应激源除社会压力因子外其他的六个因子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心理应激源七个因子与负性情感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自变量同学朋友压力和因变量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最高,并且同学朋友压力因子对初中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笔者认为,初中学生学习心理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并且这些影响因素是无法根除的。由此,在教育过程中,一方面由家长、教师以及学校三方共同努力,尽可能缓解、消除上述因素带给初中学生的心理负效应;另一方面,要侧重于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疏导。为此,笔者将尝试利用迪伯达模式刺激学生学习心理的应激源,疏导学生学习心理障碍。

二、对迪伯达模式的理解

迪伯达模式是现代推销模式中的一种,其分为六个步骤:(1)发现并分析客户有哪些需要和愿望;(2)把产品或服务和客户的需要与愿望进行结合;(3)证实产品或服务符合客户需要与愿望;(4)促使客户接受产品或服务;(5)刺激客户购买欲望;(6)促使客户采取购买行动。与其他模式强调推销者从客户心理出发不同的是,迪伯达模式主要强调推销者分析客户的需要并从客户的需要出发,利用一系列方法对客户心理、愿望以及需求等方面进行有效刺激,使得客户能够顺利完成行动。分析客户的需要要比分析客户的心理简单些,同时根据认知理论,当能够较为准确地分析出客户需要时,就能推断出客户的心理。由此,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利用迪伯达模式分析初中学生的需要,既可以大致推断出学生的心理,开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又可以对学生的需要进行有效刺激,对学生的心理、愿望及需求进行疏导,使得他们的学习能够回归到正常轨道上。

三、初中学生学习推动模式

1.发现、分析初中学生的需要。初中学生虽然刚刚步入中学生活,年龄较小,但其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意识,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对社会、学校、家庭、教师以及同学进行分析、定位,并制定相关的处理方法。虽然这种认知和处理方法看起来不成熟,但这种现象毕竟是客观存在的。根据谢文标、余欣欣的论述,同学朋友压力、父母管教方式、自身压力、家庭环境压力、学习压力、教师压力、社会压力会对初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进而对其学习需要带来“双刃效应”。如果主观感受幸福,能促进学习;如果主观感受不幸福,则阻碍学习。因此,教师可以从同学朋友、父母管教方式、学生自身压力、家庭环境、学习紧张程度、教师管理方式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对学生的需要进行发现、分析,掌握学生的大致需要,并推断出心理状态。教师可以采用纵向方法和横向方法来进行分析,其中,纵向方法主要指的是通过建立学生行为档案等形式,对其在一段时间内的行为表现进行发现、分析,掌握其需要;横向方法主要强调观察、询问、谈心、家访等方式。

2.把学习与学生需要结合起来。通过调查,笔者发现现在的初中学生的需要很多。在学校,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同学朋友的交往;在家庭,他们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关爱、父母的和睦相处以及良好的家庭经济状况;在社会及亲朋好友面前,优异的表现和成绩能为其及父母带来荣誉。为此,教师需要做到:(1)通过班会、家长会、谈心、家访等形式,将初中学生的需要进行融合,并取得学生的认同;(2)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需要说出来,充分调动学生认同自身需要的积极性、主动性。

3.证明。初中学生的理性认知能力相对来说较弱,很难对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理性认知,因此,笔者认为不能通过说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与需要之间关系的证明。为此,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家长以及学生三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得学生能明白学习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将一些实例通过情景剧的形式或学生表演的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和需要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促进学生接受学习与需要之间的关联性。当初中学生理解了学习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相关的行动计划,告诉学生需要什么、怎么做、怎样做好;,帮助学生培养主动式学习习惯。

5.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于许多初中学生来说,玩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因为玩耍,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心思,“心如野马易放难收”。为此,我们需要通过参观科技馆、小发明、技能展示等方法唤起初中学生对自身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教师应与每位学生进行不定期地沟通交流,掌握每位学生的思想行为动向;尊重并关心每位学生,及时与学生进行交友谈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只要教师能真正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学生必然会投桃报李,产生“亲其师,信其道,敬而受于人”的良性效应,师生的感情交融,就为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欲望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基础[3]。

6.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本质功能,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善学,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奠定基础[4]。

初中学生正处于性格和习惯定型时期,若不在此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可想而知。但初中学生没有掌握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教师传授相关学习方法,将学习和需要学什么进行有效结合。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式教学方法,创造某一个需要解决问题的情景,此举不仅可以使学生能提前适应这种情景,更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王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分析及对策[J].中学时代,2013,(2):35.

[2]谢文标,余欣欣.初中学生心理应激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64-68.

[3]高爱玲.关注学生学习心理 成就孩子美好未来[J].甘肃教育,2013,(4):18.

[4]骆殿兵.以学生认知为基点的教学追问[J].教育(旬刊),2013,(1):54-55.

G632.41

A

1674-9324(2014)28-0096-02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幸福感主观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主观指导与优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