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六普数据的湖北省流动人口特征分析

2014-03-11李波平李正宏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省际年龄组流动人口

李波平,李正宏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战略与省情研究室,湖北 武汉 430022)

一、引言

流动人口是相对于常住人口而言的特殊人口群体。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界定,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称为流动人口。随着交通和信息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对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更加多样和广泛。据全国第六次普查统计,流动人口达到2.61亿人,把握流动人口的规模与特点,有助于各级政府加强对其科学管理,也有助于各级政府根据人口流动的态势和规律,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1]本文依据2010年湖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从数量规模、年龄结构、教育特征、流动时间、流动原因等方面分析流动人口特征,以期为有关管理部门提供一些参考,推动湖北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二、基于六普数据的湖北省流动人口特征分析

(一)湖北省人口流动的规模与水平

人口流动规模较大。根据六普数据,湖北省2010年常住人口为57237727人,在2000~2010年间,湖北省流动人口总数达到了9250228人(见表1),其中省内流动人口为8236616人,占总流动人口的89.04%,省际流动人口为1013612人,占10.96%,人口流动以省内流动为主。

流动规模在不断增加。同五普比较,六普中湖北总流动人口增加了3545608人,省内流动人口增加了3174148人,省际流动人口增加了403860人。在男性人口流动中,省内男性为4174973人,占88.02%,省外男性为568505人,占11.98%,省内男性占主导。同样,流动女性也是以省内女性流动为主。

表1 2010年湖北省流动人口规模[2]

(二)湖北省流动人口的年龄分布

流动人口以劳动适龄人口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由表2和图1可以看出,湖北省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比例以20~24岁年龄组最高,达到了15.16%,其次是15~19岁年龄组,达到了14.13%,15~65岁年龄组占总流动人口的85.33%,这说明了流动人口以劳动适龄人口为主,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这与流动人口以经济活动为目的相一致。相应男性和女性人口流动也是在20~25岁年龄组最高,男性达到了14.37%,女性达到了15.98%。

表2 湖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流动人口年龄结构[2]

省内流动人口的年龄构成与湖北省总流动人口的年龄构成比较类似。由表3可以看出,84.96%的省内流动人口位于15~65岁间的劳动适龄组,比湖北省总流动人口同龄组比重降低了0.37个百分点。省内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15~49岁这个年龄组,占省内流动人口的72.76%,其中15~24岁的比重为28.61%,比湖北省总流动人口同龄组比重降低了0.68个百分点。

省际流动与省内流动在年龄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省际流动人口中,20~24岁年龄组的流动人口占省际流动人口的25.02%,比重最大,比湖北省总流动人口和省际流动人口同年龄组的比重分别高9.86和11.08个百分点,这个年龄组比重最大,与外省流动人口来湖北省武汉市高校读书求学有很大的相关性。88.16%的省际流动人口位于15~65岁间的劳动适龄组,15~49这个年龄组占省际流动人口的81.26%,这反映了省际流动人群绝大部分也为劳动适龄人口,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

表3 2010年湖北省省内流动和省际流动人口年龄构成[2]

(三)流动人口性别结构特征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流动人口的男女比率存在差异。从表4可以看出,湖北省流动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男性占51.28%,女性占48.72%,男性比女性高了2.56个百分点,男女性别比为105,性别比基本持平。尽管男性比女性多,但是女性流动仍然占据了较大比重,也说明了女性在流动中比较活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省内流动人口中,男性流动人口占50.68%,女性流动人口占49.31%,男女性别比为103,性别比基本持平;但是省际流动中,男性占56.08%,女性占43.91%,性别比为127。

表4 2010年湖北省流动人口性别结构[2]

(四)流动人口的教育特征

劳动力数量及素质都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迁入和迁出劳动力虽然占各省劳动力的比重相对不高,但随着人口流动活力的不断增强,人口流动越来越受到地区的高度重视,流动劳动力的受教育结构对地区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表5 2010年湖北省流动人口的教育特征[2]

流动人口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流动者所占比重最大。从表5可以看出,湖北省流动人口中84.89%接受过初中以上文化教育,其中初中学历占35.93%,比重最大,高中学历占27.43%,大学专科占11.91%,大学本科占8.96%,研究生占0.66%。

省内流动人口和省际流动人口所受教育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省际流动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比重为26.95%,与省内流动人口相比,所占比重有所提高,这与湖北的高等教育比较强,高等院校比较多,有一定的相关性。

(五)流动时间特征

流动人口离开户口居住地的流动时间不一致,以常年在外为主。从表6可知,流动时间为六年以上的人口最多,达到了2512036人,占27.16%,比重最大。流动时间为一年至二年的有1882379人,占20.35%。流动时间为半年至一年的有1880274人,占20.33%。流动时间为二年至三年的有1361022人,占14.71%。从总体上来说,流动时间在二年以上的流动人口为5487575人,占59.32%。如果按二年以上的流动时间为常年在外来看,流动人口以常年在外为主,短期性或季节性流动的较少。

省内流动人口与省际流动人口在各个流动时间段所占的比例类似。流动时间为六年以上、半年至一年、一年至二年、二年至三年时间段的流动人口较多。区别在于,省内流动中流动时间为六年以上的人口比重为28.00%,比例最大,而省际流动中半年至一年的流动人口比重为24.26%,比例最大。

表6 2010年湖北省外来人口流动时间[2]

(六)流动原因特征

人们在决定进行流动前,要进行各方面的比较和权衡。影响人口流动的行为因素较多,构成流动的原因十分复杂,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中例举的流动原因共分为务工经商、工作调动、学习培训、随迁家属、投亲靠友、搬迁搬家、寄挂户口、婚姻嫁娶、其他等9种,务工经商、工作调动可归为劳动型原因,婚姻嫁娶、随迁家属、寄挂户口和投亲靠友可归为社会型原因,学习培训归为学习型原因,拆迁搬家可归为搬迁型原因。

表7 2010年湖北省户口登记地在外乡镇街道的人口流动原因[2]

表8 2010年湖北省流动人口流动原因归类[2](%)

由表7、表8可以看出:

第一,人口流动的原因很多,但务工经商的经济型动因是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务工经商所占总流动原因的比重为31.64%,超过了三分之一。第二是学习培训,占17.42%。第三是随迁家属,占15.17%。第四是搬迁搬家,占11.15%。第五是其他原因,占9.14%。第六是婚姻嫁娶,占5.83%。第七是投亲靠友,占4.36%。第八是工作调动,占4.23%。最少的是寄挂户口,占1.05%。

第二,省内流动和省际流动的原因比较相似,务工经商是第一原因,学习培训是第二原因,随迁家属是第三原因,其区别在于务工经商在省际流动中所占的比重高达45.55%,学习培训也高达21.19%,这两个比重要比省内间流动同类型比例高,此外,省内流动中搬迁搬家的比例更高。

第三,如果按照流动原因归类,人口流动以劳动力型原因和社会型原因为主。无论是省内流动还是省际流动,最主要的原因都是劳动力型原因。由表8可以看出,人口流动因劳动型原因引起的占35.87%,其中,省内流动因劳动型原因引起的占34.25%,省际流动因劳动型原因引起的占49.02%。其次是社会型原因,因社会型原因引起的人口流动占26.41%。其中,省内流动因社会型原因引起的占26.99%,省际流动因社会型原因引起的占21.84%。

(七)流动人口的职业分布

从表9可以看出,湖北省流动人口就业主要分布在第三产业,其中商业和服务业人员占39.17%,所占比重最大。省内流动人口以商业、服务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三者分别占38.75%、28.20%、13.81%,三者共占80.54%。而省际流动人口以商业、服务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和农、林生产人员为主,分别占42.30%、28.36%、12.92%,三者共占83.53%。

(八)湖北各地区流动人口构成状况

总体上说,湖北各个地市州流动人口数量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由表10可以看出,武汉市流动人口为3835009人,占整个湖北省总流动人口的41.46%,几乎占一半的比重。其次是襄阳市占8.43%,宜昌市占6.83%,荆州市占6.41%,十堰市占6.05%,孝感市占5.19%,荆门市占4.20%,黄冈市占4.10%,黄石市占4.08%,咸宁市占3.66%,恩施州占3.36%,省直辖内占2.76%,随州市占2.11%,鄂州市占1.37%。从各个地区流动人口的数量来看,不仅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影响和制约着人口的流动,同时地区的人口数量规模的大小也影响着流动人口。

表10 2010年湖北省流动人口按居住地性质和来源地性质的分布[2]

“一主两副”中心城市的流动人口占整个湖北省流动人口的一半以上。由图1可以看出,相比其他地区,“一主两副”(武汉、宜昌、襄阳)中心城市由于经济实力较强,吸引着大量的流动人口,六普数据显示,2010年“一主两副”中心城市人口流动率达到了56.71%,占整个湖北省流动人口的一半以上。

表9 2010年湖北省流动人口职业分布[2]

图1 “一主两副”中心城市流动人口数量比重[2]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湖北省六普数据和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湖北省流动人口规模在不断地增加;流动人口以劳动适龄人口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超过80%的流动人口接受过初中以上学校教育;流动人口的流动时间不一致,以常年在外为主;务工经商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第三产业;湖北各个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其中“一主两副”中心城市的流动人口占整个湖北省流动人口的一半以上。流动人口大规模的迁移和流动改变了区域人口总量与结构,劳动力流动带来资源重新配置,影响着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基于此,湖北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湖北省是净流出人口省份,这反映出相比沿海发达地区,湖北省仍然是欠发达区域,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不强,经济活力不足。数据显示,务工经商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流动人口从事的职业是第三产业。因此,要留住本地劳动力,吸引外来流动人口涌入湖北,湖北省还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优化软环境,进行招商引资,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提高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使本地人口能够就近就业,就近城镇化。

第二,加大教育投入,提升人力资本。调查发现有51.04%的流动人口只具有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其中省内流动人口中小学学历占12.54%,没有上学的占2.32%,初中学历的占35.62%。这反映出湖北省有大量的流动人口没有真正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很多流动人口过早失学,外出打工。教育是改变贫穷的重要途径,因此湖北省应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使更多的农村人口或贫困家庭的小孩接受教育,避免陷入穷人越穷的困境。

第三,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六普数据表明“一主两副”中心城市的流动人口占整个湖北省流动人口的一半以上,这反映出湖北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湖北应加大欠发达区域发展,使人口能够合理、有序流动,就近就业,避免大量的人口流向武汉市、宜昌市、襄阳市,以致产生很多“城市病”。

[1]郭志仪,刘红亮:甘肃省流动人口的结构特征——基于六普数据的分析[J].西北人口,2003,(1):63-66.

[2]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省际年龄组流动人口
基于偏序集的省际碳排放效率评价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漫画
东部地区物流业竞争力省际差异比较分析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开放与我国居民收人增长*——来自2001~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的考察
给流动人口更多关注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