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留一外”人员状况分析及管理服务研究
——基于新蔡县的实证为例

2014-03-11王小华

延边党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务工者务工人员妇女

王小华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产生了大量的“三留一外”人员(外出务工人员和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据国家统计局监测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全国外出务工农民工总数2.4亿人。据2013年中国农业大学数据,全国有8700万农村留守人员,其中包括2000万留守儿童、2000万留守老人和4700万留守妇女。8700万加上2.4亿,是3.2亿的“三留一外”人员群体。

我国现在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爬坡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占全国人口近1/4的“三留一外”人员如果管理不好,社会的发展必将受到制约和影响。因此,对“三留一外”人员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全面分析、加强和创新管理服务至关重要。

1 新蔡县基本情况

新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总面积1453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3个街道,36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10万,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新10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南省国际劳务合作基地县。全县共有外出务工人员35万余人、农村留守群体31万余人,外出务工人员和农村留守群体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60%左右,而且还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2 新蔡县“三留一外”人员状况分析

新蔡县拥有66万“三留一外”人员(外出务工人员35万余人、农村留守群体31万余人),数量庞大。为了保证调研数据的代表性和整体性,经过综合分析思考,按照经济差别、人口比例和地理位置三个因素,从全县20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中选取了新蔡县今是街道的十里铺村、月亮湾街道的城郊村、棠村镇徐庄村、佛阁寺镇黄岗村、河坞乡张庄村等5个行政村作为调研范围。调研方式采取发放问卷、现场调研、电话调研、个别访谈和村委班子约谈的方式进行。

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6份,有效回收率为97%。本次调研除了发放问卷,还采用了面对面访谈和村委班子主要负责人约谈的方式,并且电话访谈外出务工未归人员10人次,从而保证所调研样本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抽样调研的5个行政村共有3038户,14457 人,其中:男性8385人,占58%;女性6099人,占42%。劳动力9040人,占总人数的63%,外出务工人3797人,占总人口的26%。在外出务工人员中,男性2430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64%;女性1367人,占36%,男性务工人员比女性务工人员多28%。外出务工人口占总人数比例最大的是河坞乡张庄村,全村479户2081 人,外出务工人员达到903人,占全村人口的43%,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67 %。外出务工最少的是月亮湾街道城郊村,全村908户4657人,外出务工905人,占全村人口总数的19%,占劳动力总数的30%。抽样调研的5个行政村共有“三留一外”人员2124人,留守妇女685人,占留守人员的32.3%;留守老人554人,占26%;留守儿童885人,占41.7%;抽样的685名留守妇女中,18—40岁的180人,占26.3%;41—50岁的349人,占51%;51—59岁的156人,占22.7%。554名留守老人中,61—65岁的290人,占52.3%;66—70岁的157人,占28.4%;70岁以上的107人,占19.3%。抽样的885名留守儿童中,双亲外出务工的有476人,占53.8%;单亲外出的409人,占46.2%。留守儿童中有523人与爷爷奶奶居住,占59.1%;206人与母亲居住,占23.3%;55人与外公外婆居住,占6.2%;74人与父亲居住,占8.4%;7人与亲戚居住,占0.8%;20人寄住在学校,占2.2%。

3 从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3.1 外出务工人员存在的问题

被抽样的5个行政村903名外出务工者中,普遍存在着工资待遇偏低、福利待遇边缘化和没有归属感等问题。他们中89%的人抱怨自己的工资太低,50%左右的工资收入在3000元以下,79.4%的外出务工者表示工作强度过大,37.6%的务工者还遭遇过拖欠工资的情况。91%的务工者为子女上学、生活居住、就业指导、权益维护、医疗保险等诸多问题烦恼。90%的务工者认为,城市不是自己的家;69%的务工者认为自己在城市里生活的并不幸福;51%的认为,城市居民相处不容易。

3.2 留守妇女存在的问题

被抽样的685名留守妇女,普遍存在劳动强度太大、情感需求孤独、精神压力太重、自身保障性差等问题。从调研数据上看,至少80%以上的妇女需要照顾小孩、老人或家畜。河坞乡张庄村的一个44岁妇女,因为照顾着3个孩子和10多只羊,洗衣做饭放羊,表示一年多都没有出过自然村。40.1%的留守妇女除了照顾老人孩子外,还得独自面对繁重的农业劳动。棠村镇的徐庄村一名李姓妇女说,她最怕的是农忙时节,累的就有一种想死的感觉。除了劳动强度外,82%的妇女不了解丈夫具体的生活工作环境。66.5%以上的妇女丈夫每年只回一次家,一星期基本通一次电话才占13%,93%以上的妇女普遍感到孤独。在精神压力方面,因为夫妻团聚少,导致夫妻正常的生理需求难以满足,引发家庭矛盾和危机的达到20%左右。100%的妇女表示担心丈夫在外的安全问题和孩子的成长问题。不少“留守妇女”担心丈夫进城后学坏,有很强的不安全感。95%的妇女焦虑家庭收入太少。从县法院了解的数据,90%以上的农村妇女人身侵害案件,被害者都是留守妇女。

3.3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大部分是单亲抚养或隔代抚养,监护不到位,生活疏于管理,普遍存在学习成绩一般、身心发展不良和性格发展存在缺陷等问题。据调研数据显示,25%左右的留守儿童表示对学习无兴趣、逃学厌学。88%的未成年人违法行为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20%左右的留守儿童半年以上才与父母交流1次,超过80%的留守儿童并不认为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给自己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30%以上的儿童表示自己不愿意和人沟通,有16%的儿童表示自己没有朋友。

3.4 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中的554名留守老人来看,大部分老人体弱多病,精神孤寂,缺少照顾,甚至还要承担着部分照顾孩子和农业劳动的责任,出现着健康状况较差、生活负担较重、生活质量不高、精神压力大等问题。从调研数据看,554名留守老人中,表示自己身体健康、没有病的21人,仅占3.7%。69%以上的留守老人在家还承担着繁重的农活,特别是农忙时,大多数老人表示身体吃不消。81.3%的留守老人要照看孙辈,21.1%的留守老人表示生活需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33.8%的留守老人说自己还有儿子娶媳妇的经济负担。49.4%的留守老人表示医保报销起点太高,不愿意去医院看病。50%的老人担心自己死后无人知道。

4 加强和创新“三留一外”人员服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为了加强和改善“三留一外”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国家近年来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仅仅加强法制建设还不能够完全解决外出务工和留守人群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正视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在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留守人员管理服务机制。

4.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政府部门成立“三留一外”群体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组长由政府主要负责人兼任,领导小组下设外出务工人员、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四个办公室。组织机构采取三级联动的体制机制,乡镇(办事处)要成立“三留一外”群体服务管理工作站,村委(社区)要建立“三留一外”群体服务管理工作室,建立健全覆盖全县的工作网络,真正做到有机构管事、有人干事。

4.2 全面完善信息档案

要全面摸清“三留一外”群体的人数和基本情况,建立相关的信息档案。经过地毯式入户走访,全面采集每家每户的各类信息,并以村委(社区)为单位录入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户情档案。对“三留一外”群体的各类信息分类检索,每季度根据变动进行更新,落实动态管理,实行有区别、有针对的跟踪服务。

4.3 建立人员分级联管制度

把“三留一外”群体分为“重点服务人员”、“需要掌握动态人员”和“一般人员”三个层次。重点服务人员由党员干部分包,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身体状况,实行二十四小时无查漏服务;需要掌握动态人员由镇服务管理站通过发送短信、回访等进行跟踪服务和管理。

4.4 创新有针对性的管理服务措施

4.4.1 对于外出务工人员管理服务措施

要加强技能培训,实现外出务工人员由“体能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的转变。开展劳动保护和法律知识讲座,提高外出务工人员自身的保护能力。加强政府间区域合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强化劳务输入地政府对打工者的服务管理。在行业、区域集中的地方成立党支部和商会,方便劳务输出地政府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服务管理。建立QQ群、E-MAIL邮箱,使外出务工者之间互通无阻、畅通有无。做好招商引资服务,动员和鼓励外出务工有实力、懂技术、会经营人士回乡创业,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从而减少农村留守家庭,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4.2 对于留守儿童管理服务措施

建设留守儿童管理服务示范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实行助学计划,为每一名留守儿童都建立包括学习、心理、健康、家庭、帮扶等内容的档案卡片,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监护不到位、学习疏于管理、生活得不到保障等问题。每个学校都要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保证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政府发动社会力量,组织退休老职工、老干部、老党员,深入留守儿童家中,辅导其学习、抚慰其心灵、关注其成长。有条件的单位组织机关工作人员给留守儿童当“代理监护人”,在节假日的时候接留守儿童到家中改善生活。每个村委、社区都要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方便留守儿童通过电话、网络与外出打工的父母沟通交流,亲情聊天。

4.4.3 对于留守妇女管理服务措施

加强对留守妇女的技能培训,鼓励其积极创业。成立留守妇女互助小组,可以在生活、生产、情感、安全上相互帮助扶持。积极推进文化卫生下乡,为留守妇女提供更多的关爱。乡镇要完善文化服务中心,组织妇女开展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医疗卫生机构要更多的为留守妇女提供健康检查和质询,关心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

4.4.4 对于留守老人管理服务措施

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福利事业,注重改善福利基础设施条件,要兴办农村养老事业,国家要鼓励更多的社会资金对养老福利的投入。积极探索社区养老、社会养老新模式,支持慈善事业加快发展。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社会、医疗保障的投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要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立留守老人的帮扶机制,成立老人互助小组,相互帮助、相互娱乐。要建立留守老人的健康保障制度,定期组织相关医疗卫生机构给老人进行体检,及时掌握每一个留守老人的身体状况。

“三留一外”人员问题已经成为新世纪我国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五个调研样本的行政村也只是新蔡县的一个缩影,有很多问题还没有暴露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应该组织起社会的力量去帮助“三留一外”人员,不断加强、创新对“三留一外”人员的服务管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娜.中国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05).

[2]贺聪志,叶敬忠.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生活照料的影响研究 [J].农业经济问题,2010(03).

[3]徐经泽.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胡强强.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留守老人”照料[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2).

[5]郑青.论地方政府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政策导向[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04).

猜你喜欢

务工者务工人员妇女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从“沪漂”务工者到创新“技术大咖” 上海工匠、静环环卫分公司李德成的成长之路
农民行动空间的集聚效应分析
——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九溪村为例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当代妇女的工作
广电媒体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关爱报道”的探讨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大多数”商机在哪里?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