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问政向网络理政转变的现实意义

2014-03-11

延边党校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问政理政公民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 300191)

1 由网络问政向网络理政转变可以有效提高政府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诚信文化的建设,国际形象的塑造,特别是对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建立良好的政府服务与公众信任关系,提高政府的权威和执行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中国正经历“深度城镇化”时期,公民素质的提高,网络的兴盛,通讯的普及等,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透明和高效,话语权的分散与草根民主文化的延展,使得公民以主体姿态针对政府信任的表达更为直接和便捷。在这一过程中,网络问政向网络理政的转变对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公民借助网络向政府传达见解、表达诉求和提出问题之后,其解决过程和解决效果是公民关心的根本所在。同时,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解决效果也是政府公信力的具体体现。

在网络理政的众多方式中,信息公开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政府提高公信力的正途。201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政务公开 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要求各级政府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公开群众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对信息公开的范围、时间、方式,民众获取政府信息的合法途径和权益,政府信息公开的违责监督和追究,以及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等行政行为,做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

在信息公开、网络理政的过程中,重视加强以下几个环节,可以有效确保政府公信力的提升。首先,重视和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注重完善门户网站功能,扩大网上办事范围,及时充实和更新信息发布内容,凡是不涉密的文件应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发布,从而保障公民对政府和政治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政府网站在信息公开中的平台作用,通过更加符合传播规律的信息发布方式,将政府网站打造成更加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政府信息发布平台,在网络领域传播主流声音。其次,对各类政府信息,依照公众关注情况梳理、整合成相关专题,以数字化、图表、音频、视频等方式予以展现,使政府信息传播更加可视、可读、可感,进一步增强政府网站的吸引力、亲和力。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要在政府网站公开征求意见;重要政策法规出台后,要针对公众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及时通过政府网站发布政策法规,解读信息,答疑解惑;对涉及政务活动的重要舆情和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要积极予以回应,及时通过政府网站发布权威信息,讲清事实真相、有关政策措施以及处理结果等。这样,可以确保公民在参与网络理政的过程中看得清,看得懂,从而提升对于政府行为的信任感。再次,重视拓展政府网站互动功能。围绕政府重点工作和公众关注热点,通过领导信箱、公众问答、网上调查等方式,接受公众建言献策和情况反映,征集公众意见和建议。完善政府网站服务功能,及时调整和更新网上服务事项,确保公众能够及时获得便利的在线服务。此外,还要加强政府网站数据库建设,逐步整合交通、社保、医疗、教育等公共信息资源,以及投资、生产、消费等经济领域数据,方便公众查询。

总之,及时、准确、有效地了解民意的公共服务取向、政策偏好和面临的实际问题,借助网络这一新型理政手段,对于提高理政水平,改善政府工作,凝聚国民共识,拓展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由网络问政向网络理政转变可以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在当今社会,信息化促使社会分工和功能分化加剧,公众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都大幅度提高,社会事务复杂而且变化迅速,这就必然迫使政府权力下放,以应对市场出现的新动态,并能够及时做出调整。在公民网络政治的参与下,原有的控制性权力分崩离析,被分散化的权力结构逐渐替代。公众希望通过网络的途径参与政府的重大决策,真正行使其当家做主的权利。此外,网络民主是无障碍的沟通渠道,可以更加充分表达民意,体现公意。综合以上因素,由网络问政向网络理政转变,显然能够有效地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治理理念适时调整是重要前提。政府的角色要从制定政策和发号施令的行为方式中转变过来,不再简单地用既定的规则和体制来规范和引导公众。在网络的冲击下,政府更应关注公民社会的利益诉求和与公民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政府管理逐渐开放,让私营企业、社会团体、非营利性组织参与进来,向谈判者、协调者与合作者的角色转变。

针对公民网络问政的焦点和难点,公开网络理政过程和结果,增强公共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度,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环节。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在确定决策之前,要借助网络这一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有效手段,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并以适当方式反馈或者公布意见采纳情况。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必经程序加以规范,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此外,网络理政以其高效、快捷、保障公民知情权等优势,及时将公众网络问政的效果和作用显现出来,将会极大促进公民借助网络参政议政,解决实际困难的积极性和信心,进一步促进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

3 由网络问政向网络理政转变可以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对政府的监督,核心是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之所以要对权力的运行进行监督,是因为如果没有有效监管和制约,权力拥有者或执行者很容易出现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威,或偏离公共职责的现象。网络理政因其透明性、连续性、公开性、广泛性,能够对政府权力运行和政策执行过程,进行实时而有效的监督。同时,网络理政对于政府人员的监督作用同样明显,能够促使其依法行政,廉洁奉公。

政府是民意的集中体现,正如天赋人权学说所言,人是第一性的,政府是第二性的,人权天赋,政府的权利由宪法赋予。宪法没有赋予政府的权利都是人民的保留权利。政府回应民意可喻为是仆人向主人的报告,报告的满意与否在于公众。网络民意和网络问政是公众利益的表达,更是公民对自身权利的保护。公民通过网络,对于政府不作为、权力腐败、公共政策缺失等严重损害公民利益的行为,提出质疑、建议或抗议时,政府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有效平台,做出积极回应的态势,以理清症结,疏导问题,化解矛盾,答复问众,这对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在这一网络问政向网络理政转变的过程中,也同时实现了对于政府行为的有效监督。

从实践来看,网络理政强化对政府监督的大致途径是:网络曝光—网民评议—舆论形成—媒体报道—政府调查—行政干预—问题解决。在政府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发生,使政策的执行发生偏移,而网络舆论监督政府行为,可以随时监督国家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时地反馈信息,形成网络舆论声势,进而有效干预政府的理政过程和思路,促使政府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变,从而保证政策实施得以顺利进行。

关于加强政府监督的要求,十八大报告形象地比喻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它指出了今后权力监督的方向,是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党的群众路线,以群众利用监督权利限制政府行使不当权力。十八大报告这一方针的制定是以一个确凿的事实为基础,这就是一个庞大网民群体的存在。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网络理政的过程几乎成为近半数国民监督政府行为的过程。广大网民依据宪法和法律,通过互联网,对政府权力运用过程和权力人物的行为进行监督,发表评议,曝光不良现象,其监督制约政府权力的效力和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4 由网络问政向网络理政转变可以提高政府的决策、执行能力

当今政治社会中一个最重要的进步,就是公共政策的形成机制中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即由过去政府绝对主导决策,变为企业、劳工组织、非营利组织、利益集团、政府部门和普通民众共同参与,形成决策。引起这一重大进步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即为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网民群体的扩展。在网络社会中,网民不再甘心做管理和服务的消极接受者,而是希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从而对网络政治提出了从网络问政向网络理政转变的现实要求。这一要求进而对于提高政府的决策和执行能力起到了切实有效的推动作用。

政府的决策和执行能力是两个相互关联的环节。其中,政府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是政府执行的能力和效能,是政府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实现既定目标的实践能力。它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甚至民族的兴衰。决策力则是执行力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正确的政府决策,才会促进政府执行实现预期效果。

科学合理的政府决策,或称公共政策,应由公民参与、协商对话、化解冲突、容忍差异、相互尊重的过程而形成。在制定政策的各个环节和细节上,政府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认真对待公众的利益诉求,并借助公开、透明、平等的网络平台,鼓励公众参与和协商,在最大限度内制定公正的政策,从而确保了政府决策的日益科学化和民主化。简言之,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来自政策受众对象的参与、认同与接受。相对于网络问政,网络理政扩大了网民参与公共决策的能力和范围,它将决策过程置于广大网民的视野之内,每一个环节和进展都受到不同观点的审视和考量,从而实现了官民互动,有助于构建无缝隙政府,促进政府决策力的提升。

网络理政在提高政府决策力的同时,也必然带动政府执行力的提升。由于在决策环节中,政府鼓励公众的有效监督和参与,信息公开,过程透明,建立起政府与公民之间良好的互动和交流,增加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与服从,必然对其推行的政策予以积极配合,政策目标便可以顺利实现。

总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民主政治的进步,使得互联网已成为党和政府了解民情、听取民声、体察民意、汇聚民智的一个重要平台。同时,它也是民众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因此,网络问政向网络理政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及时、准确、有效地了解民意的公共服务取向、政策偏好和面临的实际问题,借助网络理政这一新型行政手段,可以提高理政水平,改善政府工作,凝聚国民共识,拓展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其次,网络理政以其高效、快捷、保障公民知情权等优势,及时将公众网络问政的效果和作用显现出来,将会极大促进公民借助网络参政议政,解决实际困难的积极性和信心,进一步促进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再次, 网络理政因其透明性、连续性、公开性、广泛性,能够对政府权力运行和政策执行过程,进行实时而有效的监督。同时,网络理政对于政府人员的监督作用同样明显,能够促使其依法行政,廉洁奉公,最大限度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最后,网络理政扩大了网民参与公共决策的能力和范围,它将决策过程置于广大网民的视野之内,从而实现了官民互动,有助于构建无缝隙政府,促进政府决策力的提升。同时,由于在决策环节中,政府鼓励公众的有效监督和参与,信息公开,过程透明,建立起政府与公民之间良好的互动和交流,增加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与服从,必然带动政府执行力的提升。从网络问政到网络理政的转变,反映出党和政府在执政理念、工作作风和服务观念等方面的适时调整,是贯彻群众路线在行政领域的良好体现。

【参考文献】

[1]CNNIC: 2014年1月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enku.baidu.com.

[2]袁峰,顾铮铮,孙珏.网络社会的政府与政治:网络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政治效应分析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刘文富.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猜你喜欢

问政理政公民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신시대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四个全面”:党治国理政的哲学遵循
十二公民
『广场问政』应『去戏剧化』
人大代表电视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