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低碳视角的南昌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研究

2014-03-10闵忠荣虞振亚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4年6期
关键词:服务半径专用道南昌市

曾 艳,闵忠荣,虞振亚,徐 威

(江西师范大学 城市建设学院,江西 南昌330022)

低碳,是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以CO2为主)排放,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减少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低碳交通实质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新型交通发展模式。

自行车交通是低碳交通方式之一。随着近年来城市交通拥堵的日趋严重,各级政府和社会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节约能源、改善地方拥堵、提高空气质量的诉求不断加强,自行车也因其节能、环保、省地、价廉等优点而获得重视,未来的自行车交通在中国城市的复兴似乎是众望所归、大势所趋。

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低碳、高效、健康的出行方式,最近几年受到国内城市政府的广泛关注,自2008年以来,上海市、杭州市、武汉市、广州市等城市试行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转,由于有弥补公交服务的不足、辅助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功能,受到市民的普遍欢迎。

南昌市是全国最早的低碳经济试点省会城市,又被交通运输部列入十个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试点城市之一。在此背景下提出南昌市应该建立公共自行车系统,并选取南昌市区某片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南昌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进行研究,以期为南昌市低碳交通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1 南昌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

本次研究范围位于南昌市西湖区,是由北京西路、中山路、中山西路、沿江中大道、洪城路、解放路、二七南路围合而成的区域。本区域为南昌市城区人口密度最大且较为典型的区域,总面积约为9.24km2。

1.1 公共自行车站点布置

此次规划共布置自行车服务站点81个(见图1),平均8.77个/km2。由中山路、北京西路二七南路、解放路、洪城路、抚河路围合后的区域人口密度较高,站点的服务半径为300m,延伸服务半径为500m。由于抚河西侧人流相对较少,服务半径为400m,延伸服务半径为600m。而沿赣江布置的站点,站点服务半径为500m,延伸服务半径为800m。其中,老福山至坛子口立交的临近区域交通复杂,不宜布置站点。本规划区域内建筑密度较大,加上老城区内部的老社区较多,街巷狭窄,因此,站点主要布置在公共绿地和城市干道周边的闲置空间(见表1)。

表1 公共自行车站点位置表

1.2 自行车设计

为了便于南昌市公共自行车的区分与管理,必须使公共自行车与其他自行车在外形、结构以及细节设计上存在根本的区别(见图2)。每一个部位的设计都与其他自行车有所区分,其零部件与其他自行车不能匹配,让其无可复用,可以防止一些不法分子将其非法运出市区或拿到废品店变卖。在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后,设置指定维修点免费予以维修,这将大大增加公共自行车的安全性,为免费向市民提供公共自行车提供条件。

图1 公共自行车站点布置

图2 公共自行车意向图(红色可以形象的看做“八一”二字,融入南昌元素)

1.3 自行车专用道及横断面设计

对于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见表2),尽量保持原有道路结构,通过对现有非机动车道进行适当的拓宽、增加护栏等措施,让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在平面上实现完全分离,形成自行车专用道。规划老城区内部的部分支路及街巷(见表3),建立独立的自行车专用道,禁止机动车通行,形成完整的城市自行车道路系统。

仍以该区域为实例,共计规划的自行车道长度为64.56km,其中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规划自行车道37.73km,街巷和支路规划自行车道26.83km,路网密度6.98km/km2。经过的主要路段有:八一大道、中山路、北京西路、井冈山大道、洪城路、抚河路、桃苑大街以及翠花街、羊子街等。

表2 非机分离的自行车专用道断面形式

表3 禁止机动车行驶的独立自行车专用道

在城市道路上建设自行车专用道的同时,将所有的自行车专用道刷成绿色,使其醒目、突出(见图3、图4)。在自行车专用道上设置限速标志,用以警示并控制电动车的行驶速度,保证自行车的行驶安全。在道路交叉口处,结合人行横道设置自行车横道(见图5)。

图3 站点及自行车专用道意向图一

图4 站点及自行车专用道意向图二

1.4 系统运营模式

办理公共自行车租赁的市民,只需用“洪城一卡通”和身份证注册即可,无需费用。对于办理临时租车卡的租车者同样无需支付押金,只需用身份证登记相关信息。如超过三天还未将自行车归还,将冻结身份证或银行卡等其它证件,这样不仅可以监督租车者合理谨慎使用自行车,保证公共自行车的正常性能,同时,还可以鼓励大家办理洪城一卡通,促进南昌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图5 道路交叉口自行车横道的平面设计示意图

为防止自行车被部分市民长期占用,租车者在一天24h之内享受免费服务,一天以后可按每小时1元收取,超过72h则应付10元的违规使用费,这样既可以保证每辆自行车的安全,同时,还可以防止长时间使用公共自行车的“车霸”出现。

在每辆自行车上安装由政府统一发放的电子标签,每个站点配备30~50辆自行车。并在每个服务站点安装屏幕,通过智能锁车柱的信息反馈,显示各个站点公共自行车的租用情况,如果超过20%空闲车位,则显示绿色指示灯;若小于20%,则亮红色指示灯。这样既保证了市民合理租车和还车,又解决了不同站点存在的租车冷热不均问题。

1.5 成本预算

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成本主要为站点建设和自行车专用道建设两部分(见表4)。

站点建设的资金主要由政府提供,包括站亭建设(站亭、停车棚等)、信息平台建设(智能收费、站点信息显示与反馈、调度等)、自行车购置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自行车专用道建设费用:自行车道用两层沥青层,每层厚度10cm,沥青砼每立方米造价250元,自行车专用道宽度4m,每千米的造价为10万元;路面刷漆每平方米50元,一层的厚度2cm,每千米的造价0.4万元;静电喷涂护栏高0.5m,每平米120元,每千米造价60万元;总计每千米可预见费用约为150万元。

表4 站点建设经费预算表

同样,不可预见费用按总预见费用的10%计算,自行车专用道每千米共需165万元。规划本区域内自行车专用道共64.56km,因此,本区域自行车专用道的建设总造价为10 652.4万元。加上自行车站点总计费用1 331.98万元,所以,本区域此次建设共需投入11 984.4万元。

南昌市建成区面积220km2,假设将本次区域面积等比例放大,整个南昌市全面覆盖公共自行车站点最多需要28.5亿元。据了解,南昌市地铁的平均造价约为每公里6亿元,如果整个南昌市区全面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所需的建设费用折算后不到地铁5km的建设费用。可见,自行车交通是一种既低碳又节省投资成本的交通方式。

2 结束语

通过对南昌市某片区的公共自行车系统进行规划研究得知,该片区共布置公共自行车站点81个,可达到站点的全覆盖,还需设计一款独特的体现南昌特色的公共自行车,规划机非分离的自行车专用道和禁止机动车通行的独立自行车专用道,以及在道路交叉口结合人行横道设计自行车专用横道,市民只需用“洪城一卡通”和身份证注册即可办理公共自行车免费租赁,而整个南昌市全面覆盖公共自行车系统所需的建设费用折算后还不到地铁5km的建设费用。公共自行车交通低碳环保,投资成本低,南昌市要建设低碳交通,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建设必不可少,建立南昌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已成为南昌市低碳交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1]刘亚丽.走低碳交通之路,促城市可持续发展[J].综合运输,2010(1):29-32.

[2]姜洋,陈宇琳,张元龄,等.机动化背景下的城市自行车交通复兴发展策略研究:以哥本哈根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2(9):7-16.

[3]王秀宝.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冷思考[J].交通与运输,2013(4):21-22.

[4]吕国林,张晓春.深圳市自行车交通发展策略及网络规划[J].城市交通,2009,7(3):68-72.

[5]朱彤.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优化措施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4,16(1):92-94.

猜你喜欢

服务半径专用道南昌市
模拟成真
江西南昌市1169个建制村实现通客车
考了个大的
吃两个
19万个北京充电桩建设提速充电服务半径小于5公里
武汉建成全国首条共享单车专用道
重载改性彩色SMA沥青路面在BRT公交专用道上的应用
电子商务冲击下城市分区中心商业中心的服务门槛人口与居住密度研究
基于成本约束的冷链物流配送网络规划
城市公交专用道设计标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