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医疗设备的全程管理

2014-03-10姚振波高伟娟

医疗装备 2014年7期
关键词:科室医疗人员

姚振波,高伟娟

(临沂市人民医院 设备科,山东临沂276003)

浅谈医疗设备的全程管理

姚振波,高伟娟

(临沂市人民医院 设备科,山东临沂276003)

医疗设备从论证、采购、使用、维修、保养、报废到报废后处理五个方面中,对医疗设备的管理与使用进行了分析探讨,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转,减少故障次数,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发挥其最大效益。

医疗设备;管理;使用率;效益

随着各种先进医疗设备在医疗、科研、教学中的应用,维修维护工作变的日趋重要。为提高设备的使用率,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降低医院运行成本,优化经费结构,保证临床医疗的正常进行,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提供医疗质量为目的,医疗设备的管理与正确使用已是医院工作的主要部分。现从设备论证、采购、使用、维修、保养、报废以及资产处置方面的管理浅谈几点看法。

1 医疗设备购买

1.1 购买前论证

医院在确定购买医疗设备之前,严格执行我院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工作制度,招标采购试行办法,遵守医疗设备采购纪律和采购流程。并按照《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医用设备配置管理,优先配置功能适用、技术适宜、节能环保的医疗设备。具有社会效益,临床使用效果,应用质量功能开发等程序,确保购置的医疗设备投资回收期短、见效快;使所购医疗设备能够在预防、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提供准确信息并得出确切诊断;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或使患者康复。另外,购买前应保障医疗设备质量,充分发挥医疗设备效能,保障医疗设备采购管理的科学化、公开化的透明度,降低采购价格,将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水平。坚决杜绝无预算、无论证、无参数的临时采购计划。须具有够前的综合论证、规划调研、立项论证申报审批等项目,并制定分析方案,付诸实施。还要考虑所购医疗设备的技术含量,对各项功能保证能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1.2 购买前资质审查

医院应加强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确保购置的医疗设备均符合国家质量要求,具备国家产品质量认证,如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等,从源头上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另外,要严格审核供应商资质,如供应商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保障医疗设备本身的质量以及供货渠道的规范和合法。

1.3 使用前验收

医疗设备是用于病人检查诊断治疗的器具,设备的质量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特别是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在所有的医疗设备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需进行常规质量检查,需要管理人员、工程人员和使用人员共同进行到货验收,在验收同时,要严格按照购买合同进行,对产品包装、标签、说明书以及有关要求的证明进行逐一检查,结合设备周边各类环境、设施做好登记,开机运行是否正常,参数性能是否符合合同要求,是否具有完好的安全性、准确性、可靠性,是验收完毕作为设备档案的重要依据。在调试设备过程中,工程人员要认真检查各项参数,确保设备性能达标。一旦发现不合格及不稳定参数和指标,做好记录,以备索查,并禁止入库,更不能用于临床,以防发生医疗事故。

2 医疗设备的使用

2.1 做好设备使用前的培训与指导

医院购入新的医疗设备装机完成后,在正式投入临床使用前,必须做好科室使用人员和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使他们了解仪器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性能及各项指标,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特别是特殊医疗仪器,科室使用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资历,并取得相关岗位培训证明或证书。掌握仪器安全性及有关注意事项,规范操作流程,实行专人管理并严格执行,杜绝不正确的操作发生。以免导致医疗设备的故障发生,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设备维修人员要不断与使用科室进行沟通,配合临床科室降低设备的故障率,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不定期进行单机效益调查,,对大型设备每季度、半年、年度进行效益分析,对设备的使用起到指导作用。

2.2 做好设备的日常保养与维护

设备维修人员对全院再用设备进行全面巡检保养,做到眼见、耳听、鼻闻、手摸,对所有医疗设备的运行情况,磨损程度进行检查,水电气路进行巡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提出改进,针对性的做好维修前的各项保养工作,提高设备完好率,减少维修次数。并经常深入科室了解设备运行情况,虚心听取科室意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为科室培训1-2名设备养护人员,做好机器日常维护与保养,保障设备正常运转。

3 医疗设备维护与修理

3.1 定期维护

根据设备的运行周期,定期设备维护是十分必要的。按照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维修和保养,由设备的不同部位,编制不同维护保养项目,对易磨损、老化部位实施重点维护保养,及时更换破损变形部件,保证设备的安全等级和质量标准,及时有效地实施维修保养计划。

3.2 及时维修

设备维修人员应经常深入临床科室检修医疗设备并协助医务人员了解设备及器械性能,减少损坏。对报修的设备、仪器由报修科室科室填写报修单,维修科室安排人员及时赶到修理现场,详细了解故障发生的现象和原因进行分析,以便给维修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实施维修,做好检修纪录,快速找到故障源,及时修复或更换。对故障严重不能及时修复的设备,必须通知相关科室,及时配置可替代设备,满足临床所需。并加强设备维修材料保管,建立设备技术资料档案和完善的配件库,使维修工作达到方便快捷。

4 医疗设备报废

4.1 建立设备等级档案

设备引进后及时建档造册,利用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做好医疗器械仪器设备的代码分类、分户电子帐目,对全院医疗设备实行信息化管理,按照规范要求做好设备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保管等工作。同时要建立设备质量等级确认制度,每年对全院医疗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质量检查。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便于维修人员和使用人员对技术资料的研究学习。

4.2 完善医疗设备报废制度

为不影响临床诊断治疗,对设备使用有效期满并丧失效能的,或设备性能严重落后不能满足当时医疗需求的,无法修理或无修理价值的,方可由使用科室提交报废申请,填写设备报废申请表,由设备科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技术鉴定认同后,经院党委研究批准,方可报废。

4.3 报废设备的管理及处理

已报废的设备作为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有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报废处置,并办理销账手续,及时建立报废设备管理账目,对报废设备情况进行详细登记,由专人负责收集处理,经评估提出售出参考价,送往可靠机构报废处理,其资金上交医院。对遇到按规定到了可报废年限,但设备运转情况良好的,可对其进行计量检测,以鉴定结果作为处理的依据;即使有不重要指标不合格,不影响使用,还可以作为其他用处,也可调剂给其他需要的科室,继续发挥可用价值;或有整修价值的设备,经修理后,可以正常使用,为医院创造价值,节省资金。

5 小结

加强医疗设备的整体化管理是医院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我院从设备引进、设备使用、设备维修、设备报废、报废后处理等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有效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使医疗设备资源更好的发挥作用。

[1]贾国良.医学计量与医疗设备的管理.医疗设备信息.2002.5:57-58

[2]黄良谋.医疗设备管理与评价[J] .医疗设备信息.2004.20(2):65- 67

[3]王芳茹.医疗设备维修面临问题与采取对策的初探[J].医疗设备信息.2004,20(1):56-58

[4] 鹿泉忠.罗旭华.李凤莲.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与应用[J].现代医院2011.2(11)141-143

[5]高浩华.浅谈医用设备的整体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2,23(6): 38-39

[6] 刘剑.张晓彤.医疗设备全程质量管理[J].科学管理2011.26(6):80-81

2014-03-05

R197.39

C

1002-2376(2014)07-0066-02

猜你喜欢

科室医疗人员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爱紧张的猫大夫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