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敦煌莫高窟:一次美的巡礼

2014-03-10金耀基

月读 2014年6期
关键词:吴道子彩塑石窟

◎ 金耀基

敦煌莫高窟:一次美的巡礼

◎ 金耀基

莫高窟:沙漠的艺术馆

从敦煌向东南行驶,公路两旁是不见人烟的戈壁滩,约半小时至鸣沙山,只见山之东麓陡崖上,布满了层层密如蜂窝的洞窟。南北长一千七百米,高约四楼层,最高的自山脚到山顶达四十米,这是一座自然与人工结合构筑长之又长的石窟艺术馆,在平野辽阔的沙漠戈壁上,是一道过目难忘的风景线。这不是哪一个建筑师的杰作,是历代无数艺匠的集体创造。传说前秦建元二年(366)一位叫乐僔的僧人,从东方云游至鸣沙山下,打坐时,忽见对面的三危山上有万道霞光,状如千佛,因觉此为灵异之地,便在此开凿了第一个洞窟,设坛礼佛。此后千年,从五世纪到十四世纪,丝路上东西往来的商贾和地方世家纷纷捐资,修建佛窟祈福,据载最盛时数逾一千。此正可以推想当年丝路之旺,敦煌之大之盛也,而莫高窟也就成为中国三大石窟之首。中国的三大石窟,曰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山西云冈石窟。纯以雕塑论,龙门、云冈皆为石刻,较之莫高之泥塑,更显雄伟。我在图书、光碟上看到的龙门之卢舍那佛坐像,不只宏大,而且秀美,面容之雍雅,身姿之美健,举世罕有其匹。莫高窟之彩塑,有大有小,小的迷你型大不及手掌,大的高达三十五米的弥勒像,占满了被视为是莫高窟标志的九十六窟的九层楼的巍巍高阁。据说龙门卢舍那佛和莫高窟的北大像都是武则天时所建。武后自比弥勒下生,她称帝,自然会说是应天承命了。妙的是据说卢舍那佛还有她的影子呢!更妙的是自武后起,观音菩萨的形象也由男变成了女。有唐一代,佛道的地位是高于讲男尊女卑的儒家的。

留下吴道子画风的地方

今日莫高窟七百个石窟中的彩塑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宝库。彩塑是石窟的艺术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等大小二千四百一十五尊,这些彩塑,自魏晋经隋唐到宋元,各代有各代的风格,有佛家彩塑博物馆之称。至于壁画,面积有四点五万平方公尺,如果把这些画排成两米高的画式展出,有二十二公里半长,绝对是世界最长的古代画廊了。这些壁画时间跨度大,由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历十个朝代,不啻是一部从中古到近古的绘画史。我素喜雕塑与绘画,而这正是敦煌石窟艺术的核心,所以最想有一日能亲眼目睹。唐代的艺术更是我爱中之爱,莫高窟恰恰又是唐窟最富,有二百三十二个之多。论唐代艺术之高卓百代者,莫若其诗、文、书、画。而集诗、文、书、画四美于一身,被林语堂赞为“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苏东坡尝言:“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杜诗、韩文、颜书都吟过、读过、临过,唯独吴画则从未看过,而敦煌壁画,却尽多唐人之作,虽然没有吴道子的亲笔,但“吴带当风”的韵致,在石窟中的人物画、观音像、舞人、飞天图中是可以意会的。我与敦煌唐画的照面是看了张大千的临摹之作。大千居士是当代享大名却又是多争议的大家,画界中很多人以他是“伪作大师”而贬之。大千居士确多仿摹之作,而最要命是应酬画太多,反不见他创作力度之高,不论如何,徐悲鸿以“五百年来第一人”誉之,岂是糊涂话?他是第一个去敦煌临画的人,一九四一年整整花了三个月时间,千辛万苦,抵达敦煌,又穷两年时间,披风戴雪,在灰沙扑面,灯火荧荧,无比艰苦的状况下,临摹了逾百张壁画。因为他,敦煌壁画之宏大富美才彰显于世,并有了“敦煌画学”之说,其功岂小也哉?也是因为他的识见与游说,才促使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家于右任发起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信念。说真的,我之想亲临敦煌石窟,固然是最想一睹唐代人之原画,也很想看看大千居士临摹了哪些敦煌壁画。

佛教艺术的中国化

佛教的中国化也充分反映在莫高窟的佛教艺术的演变中。北凉、北魏时期的石窟彩塑与壁画,多具西域色彩与形式,是混合了希腊、印度的犍陀罗(今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带)艺术的特征,而佛教初无偶像崇拜,一般以莲花、佛塔来象征佛,也是犍陀罗艺术中始有佛像的雕塑。日人宫治昭的《犍陀罗美术寻踪》(李萍译本)指出犍陀罗美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敦煌,成为中国、韩国、日本佛教美术之源流,之后,佛教美术植根于亚洲不同民族的文化中,形成各具特色的造型艺术。的确,莫高窟西魏的石窟艺术已经显现了中原文化的面貌。隋唐的石窟中,中国的艺术元素就更丰富了。吴道子、李思训、韩幹、周昉是隋唐中国画大家,他们在长安作画,相信未去过敦煌,但莫高窟中,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的笔法、李思训的青绿山水、韩幹式的马、周昉式的人物,都依稀见之于石窟四壁,佛教艺术已人间化、生活化、中国化了。五代的《五台山图》,是莫高窟最大壁画,长约十四米,高约三点五米,画中是山西太原方圆二百五十公里的山川城池,以及四十多座寺院、二十余座尼庵,识者如梁思成以为是研究古代建筑史的珍贵资料。就画而言,虽云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但已非纯宗教艺术,直是一幅大型画了。

飞天与线之美

我相信参访莫高窟的人,没有不被飞天打动的。飞天在佛经中称香音神,是莲花的化身,她在天国晴空中往来飞翔,奏乐和散花,在中国佛教图中,表达的是极乐世界的和平、幸福景象。据统计,莫高窟二百七十个洞窟中皆有飞天,共四千五百余身。此次美的巡礼中,我虽未见到二九○窟中一五四身各种姿态的飞天,也没看到三二○、三二一两窟中被视为敦煌美中之美的飞天,但我毕竟欣赏到二八五窟西魏的十二身伎乐飞天,秀骨清像,体态婀娜,不可方物。我也难忘在盛唐贞观年间开凿的二二○窟中所见的飞天。在蓝天白云中,彩衣飞扬,满壁风动,如闻银铃般的笑语自天上泻落,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西方宗教画有仙女,都是长了翅膀的,中国飞天则只凭衣带飞舞,特别展现了中国“线”的艺术之美。

(选自《敦煌语丝》,中华书局)

猜你喜欢

吴道子彩塑石窟
山嘴沟石窟二号窟壁画性质初探
泥彩塑:天地之美
“画圣”吴道子
夜宿石窟
夜宿石窟
万世之功郑国渠
画圣吴道子
遥远的永恒——赵杰的彩塑艺术
浅谈云南筇竹寺彩塑
浅谈晋祠圣母殿彩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