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与对策:健全和完善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探讨

2014-03-09孙志华

关键词:公共服务体系政府

孙志华

问题与对策:健全和完善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探讨

孙志华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起步晚、起点低,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健全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从供给机制、调节机制、提供方式、财政体制等方面入手,明确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中的角色定位,探索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参与机制,科学确定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政府主导; 覆盖城乡; 可持续; 社会公平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发展迅速。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框架已初步形成,受益人群迅速扩大,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由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群众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问题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尤其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具有巨大的支持和推动作用。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起步晚、起点低,远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8日。,这对新形势下当代中国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对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的现实意义

基本公共服务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由政府主导提供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务*《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http://www.gov.cn/,访问日期2013年12月20日。。它的对象是全体公民,目的是保障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其范围和标准是动态的,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指由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标准、资源配置、管理运行、供给方式以及绩效评价等所构成的系统性、整体性的制度安排*《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http://www.gov.cn/,访问日期2013年12月20日。。2012年出台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阐明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明确了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标准和工作重点,把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和加快构建再分配调节机制的重大任务,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和任务紧密衔接。健全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对当代中国的改革、发展、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健全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适应了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政府把经济

建设作为主要职能之一。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众多的国营企业。20世纪90年代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政府职能不断转变。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将政府职能定位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按照这一定位,政府逐步探索把应该属于企业和社会的职能交还给企业和社会,逐步解决政府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然而,由于追求GDP的惯性,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仍然被多数地方政府放在首要位置,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成为短板。为解决这个问题,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6年10月。。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8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本质上都是政府的服务职能。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政府职能进行了更加明确的界定:“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2日。。在政府职能结构中,公共服务跃升为地方政府的首要职能和核心任务,反映了建设型、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化的要求。健全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适应了政府职能转变的这一要求。

2.健全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途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8日。。这段论述明确指出了保障民生与公共服务的关系。保障民生是公共服务的目的和内容,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实现民生保障的载体和基本途径。《规划》重点规划了“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社会服务、医疗卫生、人口计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等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44类80个项目,全是保障公民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的服务。以公共教育为例,“十二五”时期,政府向公民提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有五大类七个项目,《规划》针对每一个项目,从服务对象、保障标准,支出责任、覆盖水平四个方面明确了国家基本标准。如“义务教育免费”项目,服务对象是适龄儿童、少年;保障标准是免学费、杂费以及农村寄宿生住宿费,免费向农村学生提供教科书;支出责任由中央与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覆盖水平是目标人群覆盖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这些规定成为保障公民基本教育权利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可见,健全和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途径。

3.健全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报告提出:“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8日。。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诸多内容,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基本公共服务具有无差别、均等化的特点,能够提升弱势群体的整体人权状况,是收入再分配的重要工具,是分配制度中的重要平衡机制。一般而言,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或地区,收入差距比较小,社会公平度比较高。如2007年芬兰的基尼系数为0.26、丹麦为0.24、瑞典和挪威为0.25*程美东:《怎样看待世界各国的贫富分化状况》,《中国教育报》 2013年4月19日。。这些北欧国家公共服务体系普遍比较完善,社会福利水平高,财富分配比较公平,社会比较和谐,经济社会发展也比较稳定。相反,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的国家或地区,收入差距一般都比较大。如阿根廷的基尼系数为0.51、秘鲁0.52、厄瓜多尔、洪都拉斯0.53,智利0.54、危地马拉0.55、巴拿马0.56、巴西0.57,巴拉圭0.58,海地0.59*程美东:《怎样看待世界各国的贫富分化状况》,《中国教育报》 2013年4月19日。。这些拉美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忽视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收入差距过大,财富分配失衡,影响了社会稳定,甚至阻碍了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可见,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社会财富公平分配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保障。而且,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对公民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的保障,有利于促进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防止阶层固化,是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

4.健全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8日。。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与社会管理体制、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社会管理机制共同构成社会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2日。。可见,社会体制改革的着眼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而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由此,健全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既是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体制改革的着力点。

二、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主要原因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甚至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总量供给不足。当前,我国正处于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人们的权利意识、平等意识、社会保障意识日益增强,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但政府对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增长却相对缓慢。如1990年到2006年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总体下降趋势,直到2007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卫生投入才逐渐回升,2011年达到6.83%(参见图1)。但2011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和瑞士,政府卫生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例,分别是19.8%、17.9%、16.8%、15.9%和21%*《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http://www.nhfpc.gov.cn,访问日期2014年1月16日。。我国由于财政投入不足,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从规模到质量都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第二,弱势群体的生存保障薄弱。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制度构成。社会救助制度是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存权利的制度,是政府职能的底线。按照正常规律,应该优先发展社会救助制度。但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一直以社会保险制度为重点。社会救助制度发展严重滞后。大量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第三,供给结构不均衡。目前除了国防和外交能够在国民之间均衡供给之外,其他应该由公共财政来满足的公共服务都没有做到公平享受、均等受益和均衡分配*陈海威:《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科学社会主义 》2007年第3期。。从城乡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严重滞后。农民享受到的基本公共服务数量最少、层次最低、种类不齐全。2012年城市人均财政卫生支出2969.0元,农村只有1055.9元*《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http://www.nhfpc.gov.cn,访问日期2014年1月16日。,城市是农村的2.81倍。公共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从地域上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东、西差距也比较大。2012年东部上海市用于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三大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都远远高于西部的陕西省(参见图2)。各地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差异很大,来自中央的转移支付未能有效缓解这种差距;从群体看,公共服务的供给受职业、户籍、身份等因素影响大,收入水平与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有相互强化的趋势。由于公共服务供给失衡,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功能难以实现。

图1 19902012年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图2 2012年三大基本公共服务人均财政支出的东、西部比较(单位:元)

3.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各级政府责任界定不明晰。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公共服务的责任划分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尤其是财政支出责任不清,错位现象比较严重。虽然《规划》对44类80个公共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保障标准、支出责任等有所规定,但关于“支出责任”的规定大多是“中央与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或“地方政府负责,中央财政适当补助”等规定,中央与地方各分担多少,中央补助多少都没有具体规定,而且地方政府又包括省、市、县、乡四级政府,各级的责任也没有厘清,这就容易导致各级政府之间展开利益博弈、相互推卸责任,不利于公共服务的发展。第二,财力与事权不匹配。1994年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参见图3)。中央财政日益丰厚,地方财政日益薄弱,基层财政日益困难。但地方政府却承担了大量的公共服务支出责任。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就业等公共服务支出主要靠地方政府承担(参见图4)。这种财力和事权不匹配的状况,严重制约了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第三,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随着政府行政理念的转变,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不断增加,是世界各国的普遍趋势。如1964年到2004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所占比重由14%提高到21%,医疗卫生所占比重由7%提高到19%。2010年美国各级政府财政支出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三大公共服务的开支之和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达61%*孙志燕:《美国财政支出的演变趋势及启示》,《经济纵横》2012年第11期。。我国近几年用于公共服务的支出也不断增加,但比例仍然过低。2012年全国财政用于教育、社保就业、医疗卫生的支出之和占全部财政支出的32.6%*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出。。从支出结构看,我们离公共服务型财政还有一定距离。公共服务发展中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弱化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应有的作用,影响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亟待健全和完善。

图3 19932012年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图4 2012年中央与地方财政三大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单位:亿元)

三、新形势下健全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路径安排

把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是我国公共服务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创新。必须着眼于顶层设计、系统规划、整体推进,按照十八大的要求,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明确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中的角色定位。第一,政府是公共服务最重要的提供主体。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也是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来源。《规划》明确规定:“公民都有获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政府必须明确责任,摆脱GDP至上理念,树立公共服务理念,在政府职能结构中,把公共服务作为最重要的职能;在政府组织结构中,把公共服务部门作为核心部门;在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中,把公共服务支出放在优先的位置上,尽快由建设型、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第二,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公共服务的提供可以简单的抽象为三个层面:谁制定政策,即对公共服务的内容范围等做出选择;谁买单,即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谁生产或提供服务,即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或实现方式。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因而应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并通过制定政策发挥主导作用。正确发挥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中的主导作用,一要对公共服务体系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提供制度支持和战略规划,明确公共服务发展方向;二要科学选择和确定公共服务的范围、标准、提供方式,并通过制定政策和规则,调动社会各界提供公共服务的积极性;三要对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进行监督和评估,规范和引导各类公共服务提供主体的行为,促进公共服务提供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2.探索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参与机制。第一,推动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政府在向公众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同时,还应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尤其应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力量,树立公共治理理念,在公共服务供给中,政府与社会互助互补、合作共建。社会有能力、愿意做的事情,交给社会;社会不愿意做或无力做的事情,政府承担;社会愿意做但能力不足的事情,可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同时要通过各种方式营造做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人人尊敬的社会氛围,把社会正能量充分激发出来。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公众共建共享,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第二,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不一定直接生产公共服务。非营利组织、社区、甚至企业和公民个人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都可以成为公共服务的生产者。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和手段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政府可以直接提供,也可通过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提供,还可以向非营利组织或企业购买服务。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打破政府垄断,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提供的效率和质量,满足公众需求;有利于将政府从繁杂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政策、规则的制定以及对公共服务生产的监管和评估。

3.科学确定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是随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调整的。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一般而言,发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比较广、标准比较高。发展中国家财政支撑能力弱,范围和标准就低一些。如美国的免费义务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四个阶段,我国只包括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适度,是公共服务体系可持续性的前提。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距离,但近几年发展迅速。比如在医疗领域,不仅医疗保险制度已基本实现全民覆盖,而且建立了公共卫生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医疗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2003年新农合刚起动时,农民只能报销10%的医药费,现在报销比例达到了70%。科学确定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一要坚持从公共利益出发,满足和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需求。二要坚持能力原则,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13亿人口的基本国情,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财政支撑能力基本相适应。

4.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可持续性需要完善的公共财政体制做保障。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第一,要从完善财政预算入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财政支出结构与政府职能紧密相连,政府职能的范围和方向决定着财政支出的范围和方向。我国政府正处于由建设、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在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支出中,要降低经济建设投入的比例,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按照预算公开性原则,促进财政支出预算精细化,提高财政支出透明度,将财政支出置于社会监督之下,限制和规范职务消费,下决心降低行政管理经费的支出;要进一步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尤其要增加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投入,确保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的增长速度不低于国家财政总支出的增长速度,不断优化政支出结构。第二,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责任。首先应根据财权与事权相一致的原则,明晰各级政府公共服务的责任及财政支出比例,建立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分类别、按比例负担的财政分担机制 ,并逐步通过法律形式予以明确,使基本公共服务投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其次,政府间公共服务的责任划分,要综合考虑法律规定、受益范围、成本效率、溢出效应等因素。一般而言,受益范围广或溢出效应大的公共服务,其责任应逐步上移,增加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责任。地方政府承担地方受益的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及管理职责。再次,为了促进公共服务发展的地区均衡,并基于公平性、一体化和政治稳定等原因,中央政府及上级政府也可以承担更多的地方公共服务*项继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目标与制度保障》,《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加拿大、美国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主要靠联邦政府承担,北欧、西欧多数国家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公共教育都主要靠中央或联邦政府供给。第三,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制度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最具有均衡地方财力作用的转移支付形式。从目前我国的情况看,转移支付还不够规范,结构也不合理, 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是由专项转移支付支持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过低,不仅削弱了中央政府均衡地方财力的作用,也限制了地方政府在提供地区性公共产品中的自主性*刘尚希、杨元杰、张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公共财政制度》,《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40期。。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要减少和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增加和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要明显增加对县级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增强基层政府的财力。目前,以基层为重点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下一步还需要进一步推进设施标准化和服务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为此,必须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着力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能力,使城乡居民能够就近获得基本公共服务,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5.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其核心是机会均等,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和无差异化*《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http://www.gov,cn/,访问日期2013年12月20日。。为此,公共服务的阳光既要普照到每一个公民,又要重点向农村、贫困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倾斜。要打破城乡分割和地区分割,形成一体化、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充分发挥基本公共服务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作用。第一,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属于公共产品,应向全民平等提供。在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政府负担能力的前提下,政府应分阶段、有重点地对流动人口逐步开放所在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解决流动人口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突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问题,促进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融合,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同时,要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和标准。鼓励和引导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农村居民逐步纳入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推动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生产生活社会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发展*赵峥、倪鹏飞:《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旧村改造问题及其对策分析》,《理论学刊》2013年第2期。。第二,继续加强对西部地区公共服务的扶持。中央财政应建立相对稳定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分配机制,继续扶持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东部发达地区也可以通过横向转移支付支持西部公共事业发展。要提高社会保障的统筹层次,尽快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全国统筹,缩小社会保险待遇的地区差距,促进地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第三,加大对弱势群体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低收入群体在受教育程度、就业行业、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弱势地位存在一致性且有相互强化的趋势。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强和改善针对弱势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对有限的资源,采取一定的“选择性”原则。在公共福利分配过程中适当向弱势群体倾斜,让社会福利真正具有帮助穷人的作用*宋迎法:《论构建全民均等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为此,政府要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织牢织密最后一道安全网,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底线生存权利。政府还要增加对弱势群体基本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增加弱势群体的发展机会,为底层人群向上流动提供条件,缩小马太效应,防止阶层固化。

[责任编辑:李春明]

On Perfection of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 System in China

SUN Zhi-hua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Jinan Municipal Party School, Jinan City Administrative College, Jinan Institute of Socialism, Jinan 250014, P.R.China)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tec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the promotion of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deepening social reform. But our basic public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started late. The starting point is low. There are many prominent issues which limit its role to play. In order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 system, we should start from the improvement of supply mechanism, adjustment mechanism, mode of deliver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Specifically, the government’s role in public service delivery should be specified. In addition, we should explore the social participation mechanisms in public service delivery, scientifically determine the scope and standards of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s, improve the public finance system, promote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and accelerate the form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basic public service system that is government-led and covers both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basic public service system; government-led; urban and rural area; sustainable; social justice

2014-03-05

孙志华,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济南 250014)。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体系政府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