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讯

2014-03-08

云南电力技术 2014年1期
关键词:特高压直流电网

世界上首个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南方电网南澳±160千伏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与12月26日正式投运。该工程是我国在国际直流输电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为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大规模间歇性清洁电源接入、多直流馈入、海上或偏远地区孤岛系统供电、构建直流输电网络等提供了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该工程解决了风电接入中的难题,至少能提高风电利用率5%-10%。

据了解,南澳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所有核心设备均为国内首次研发,实现100%自主国产化。初步估算,国产柔性直流输电设备的造价只为国外企业价格的一半不到,按“十二五”期间投产300万千瓦计算,节约投资60亿元。

而南澳多端柔性直流工程的投运,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大型风电场柔性多端直流接入技术、柔性输电变流器关键技术的国家。

(信息来源: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2013年12月11日,瑞士苏黎世——领先的电力与自动化技术集团ABB推出了420千伏 (kV)高压复合型组合电器设备,进一步扩展了产品供应范围并巩固了此领域内的技术领导地位。这款便于输送和快速安装的预装式420 kV PASS单元模块属于ABB的PASS(插接式开关系统)高压复合型组合电器设备系列。

ABB最新的420 kV PASS单元集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以及电流和电压互感器等功能模块于一身。力求最大限度的节省产品在现场的安装和调试时间,该款产品仍坚持一贯的厂内预装并且完成全部出厂检验的原则。本次产品的开发,延续了简单、安全和创新设计原则以确保其高压套管可从工作位置旋转至运输位置,且此过程完全可逆,每根套管的这一操作过程只需30秒。

随着这款最新的420 kV PASS单元的推出,PASS产品系列的电压等级目前已涵盖72.5 kV至420 kV,短路开断电流能力覆盖31.5 kA至63 kA范围。除了标准方案外,一个被称作PASSM0H的特殊解决方案可作为单一成套产品为客户提供“H”型配置的整套PASS模块解决方案。

(信息来源: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10月29日,国家863计划电网关键技术研发 (一期)重大项目第19课题“提升电网安全稳定和运行效率的柔性控制技术”仿真试验方案专家评审会在京召开。中国电科院作为课题牵头单位,汇报了华中示范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及仿真试验方案。评审专家针对示范工程时间节点、仿真试验内容等进行了讨论,审查通过了项目组提出的仿真试验方案,确定了设备出厂联调试验方案及交直流协调控制系统重要功能出厂验收时间、厂站协控装置到达现场时间、示范工程实施单位站调试完成时间、现场系统联调试验时间等示范工程建设的进度安排,对于保障哈密南-郑州±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实现课题承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该课题研究成果将应用于华中电网及锡盟送出示范工程,在华中电网建设跨区交直流电网协调控制与辅助决策系统,首次实现大范围安全稳定控制协调示范应用,同时在中国电科院“电网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示范工程仿真试验平台,提升安控装置和交直流电网协调控制的模拟能力,依托华中电网示范工程、锡盟送出工程,在实验室环境下验证跨区交直流协调控制、大规模火电机群外送系统阻尼控制的效果和作用,支撑示范工程建设。

(信息来源: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12月20日,由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300吨石墨烯生产线,在慈溪正式建成投产。慈溪市委书记徐华江,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所长崔平等出席此次投产仪式。

石墨烯,是目前人类已知材料中,最薄、最硬、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在新能源、化工、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由于制备的成本昂贵,从2004年问世至今,一直未能实现产业化。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刘兆平团队,历时3年多潜心钻研,率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石墨烯剥离技术。

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津源表示,将按现代管理制度致力打造世界级的石墨烯研发、生产、应用平台,拟经过五年的发展,成为石墨烯产业的龙头企业,并带动相关下游应用研发,在宁波及周边地区形成石墨烯产业集群,努力打造成在新材料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技术企业,为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信息来源: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近日,南瑞继保PCS系列产品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鉴定,PCS系列产品体现了南瑞继保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创新成果,基本涵盖了电网、电厂及新能源二次保护控制的核心应用。基于UAPC平台的发电机励磁系统、机组功率突降切机装置、远动装置、保护信息管理装置、SOPHIC实时监控软件平台和基于该平台的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能源管控系统、新能源功率预测系统,全部通过了由相关行业和系统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鉴定。

此次鉴定的产品中,发电机励磁系统基于瞬时相位直测法的发电机转速快速测量技术、具有全域高阻尼特性的电力系统稳定器模型、整流元件级智能均流及故障保护技术和磁信号谐波传感器判断旋转整流二极管故障判断技术为国内外首创,发电机励磁系统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能源管控系统等其他7个产品,整体技术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各产品均有多项技术属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信息来源: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12月13日从平高集团获悉,国内首台550 kV柱式复合套管断路器日前由该集团研制成功。

为完全掌握高电压等级复合套管断路器核心技术、抢占行业制高点、打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平高集团于2012年6月立项启动LW10B-550(F)/YT5000-63型柱式断路器研制项目。项目依托“宁东-浙江卤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由国网直流建设部牵头,平高集团为主要实施部门研制和推进国内断路器套管复合化。

550 kV柱式复合套管断路器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550 kV电压等级复合套管断路器的空白,为复合套管在高电压、大容量断路器上的应用做好了相应的技术研究储备工作,为下阶段复合套管断路器的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信息来源: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近日 日本开发出一种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 该系统包含了振动发电设备与无线传感器 不需要电池与电线,能够将室内人的走动以及设备机器所产生的环境振动转换成电力。

目前,该公司的技术研究所中使用了该系统,进行了办公空间温湿度调节实验。该实验利用空调导管的微振动来调节办公空间的温度与湿度,证实了该系统的实际运转效果。下一步,竹中工务店将与设备制造商协商业务合作问题,致力于将该技术与系统进行商业推广。

这种系统不需要布线或者使用电池--这一直是引入和操作多个传感器网络系统的使用障碍--而且可以容易地构造系统。此外,通过由该系统构建的系统监控,可以实现环境的可视化。例如,在示范试验的温湿度监测的办公空间里,它可以反映出每个办公室空调运转的温度和湿度等数据,每个办公室都可以连接到建筑物被统一运作,以确保舒适度和满意度,并可以节约能源。

目前,该技术获得了日本工程协会研究所的“工程师引文鼓励特别奖”。它不仅可以用在民用建筑领域,如监测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等,在防灾、防盗、运输和分销领域也有应用的潜在性和通用性。

(信息来源:北极星电力网新闻中心)

10月27日,南瑞集团稳定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科院、华北电力大学共同承担的国网公司重点科技项目-"灾害磁暴对大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及防御技术研究"通过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委员会专家认为该项目成果首次围绕中低纬度磁暴对电网安全影响及防御技术开展研究,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于防御灾害磁暴引发大停电,保障电网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效益,所提出的灾害磁暴引发电网设备群发性故障概率的在线评估方法、风险评估技术及其一体化防御框架为国际首创,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鉴定。该项目对灾害磁暴影响大电网安全运行的机理、预警以及应急防御开展相关基础性研究,着重研究灾害磁暴对我国特高压交直流混联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监测预警及应急防御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灾害磁暴对我国当前和规划电网安全运行影响的评估、计算结果,相应的监测预警和应急预案以及防御控制方法。

该项目进一步丰富和充实我国电力界首创并积极研究应用的涵盖极端外部灾害停电防御的广域动态监测分析控制保护系统 (WARMAP)建设,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坚强智能电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为防范磁暴灾害提供科学依据和后续工程建设创造试验环境,项目的前沿性、科学意义和推广实用价值巨大。

(信息来源: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目前主宰全球电动车市场的锂电池尚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于一次充电行驶300英里以上的要求。而锂硫电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优良替代品,不过由于这种电池过快的老化速度使得其无法在车辆上应用。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elton cairns带领团队制造的锂硫石墨烯氧化物电池,已经实现一次充电行驶300英里的目标。该电池主要优势在于更高的比能量,相对于锂电池的200 w.h/kg,这种锂硫电池可达400 w.h/kg,具有高倍率性能、更好的安全性和低成本。

锂硫电池是以硫元素作为电池正极,金属锂作为负极的一种锂电池,比容量高达1675 mah/g,远远高于商业上广泛应用的钴酸锂电池的容量。而且,硫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元素,对环境基本没有污染,因此锂硫电池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锂电池。

新的锂硫电池在重复充电1500次后,只损失少量容量。cairns的团队目前正在从商业化角度优化电极,并评估材料成本以观察其是否能够面向市场推出。

(信息来源:北极星电力网新闻中心)

12月19日,国家电网公司召开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双极高端系统调试启动会。按照预定计划,整个工程将于2014年1月15日左右完成调试工作并投入试运行。

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新疆首个特高压"疆电外送"工程,工程输电线路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6省 (区),全长2210千米,总投资233.9亿元,建成后输电能力可达800万千瓦。在公司统一部署和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目前,工程各项施工任务优质高效地向前推进,郑州换流站极Ⅰ高端已经充电成功并完成全部站系统调试项目,哈密南换流站极Ⅰ高端竣工验收工作全面完成,影响带电的缺陷已经处理完毕,具备开始站系统调试的条件。待哈密南换流站极Ⅰ高端站系统调试结束后,随即启动极Ⅰ高端系统调试工作。线路沿途各省(区)电网运行安全稳定,线路不存在缺陷,运行维护和抢修保障人员全部就位,线路完全具备带电调试条件。

据了解,自2012年5月13日举行开工仪式以来,哈郑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仅历时一年多时间,就先后实现了送端750千伏交流系统、两端500千伏交流系统和双极低端直流系统投产目标。按照公司确定的建设目标,工程将于2014年春节前整体投运。

(信息来源:中国电力网)

1月22日,在1000千伏特高压练塘站内,身高1.2米、体重50公斤的白色智能巡检小机器人缓缓地驶出充电室,“精神抖擞”地开始了一天的设备巡视。这个可爱的白色机器人,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叫“智能卫士”。在1000千伏特高压场地内,机器人接收远方指令,沿着地面上铺设的磁轨道,以每秒0.6米的速度稳步前进,进行设备巡视。每到一个观测点,它会自动停止“脚步”,转动“千里眼”,凭借远红外线扫描出设备发热点情况,将设备外观、断路器/闸刀分合闸状态、设备本体和接头的红外测温、表计读数等,清晰地传输到练塘站控制室,让工作人员足不出室就能了解到现场运行状况。电量不足时,它会自动返回充电室完成充电,并重新驶回中断点继续工作。

据介绍,1000千伏特高压练塘站是皖电东送特高压工程的最后落脚点,承担着本市三分之一的区外来电。整个练塘站共有5000个左右的测温点,2000多个表计需要读取,靠人工不可能做到每天巡检这么多点,有了智能机器人,不仅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巡检工作量,更能准确发现站内设备热缺陷等事故隐患,及时报警。机器人能经受住高温、狂风、暴雨等恶劣环境的考验。单台巡检机器人的应用,每周能减少人员工作量约26小时,平均每天节约社会劳动时间4小时。

国网上海检修公司在智能巡检机器人原有巡检功能基础上,还增加了变电站设备异物识别和设备异常声音采集与分析功能。这种基于声音辨别电力设备故障的检测技术,填补了机器人巡检领域的空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今年开始,上海将陆续在12座500千伏超高压变电站内使用智能机器人。

(信息来源: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猜你喜欢

特高压直流电网
“宁电入湘”直流工程再提速
穿越电网
一款高效的30V直流开关电源设计
变电所如何快速查找直流系统接地
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失效绝缘子判断的仿真计算
电网建设工程通用造价管理模式探讨
直流远供系统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
我国最长距离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工
特高压输电塔双重非线性分析
特高压交流工程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