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用蚯蚓粪对西瓜品质及根际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2014-03-07昝林生苏厚谊

生物灾害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脲酶根际蚯蚓

昝林生,苏厚谊

(1.德州学院 生态与园林建筑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2.山东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已成为世界共识。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发展中国家粮食的增产,其55%来自化肥的作用[1]。农业生产实践表明[2],由于肥料性质与土壤环境条件的复杂性,肥料利用率低是当前化肥使用上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化肥的当季利用率较低,其中氮肥仅有30%~35%[3]。由此可见,氮的损失相当严重,这不仅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部分地区因施肥不当已引起环境污染,出现地表水富营养化、地下水和蔬菜中硝态氮含量超标等问题[3-4]。而有机肥对养分具有缓释效果,与化肥相比肥效期更长、养分利用率更高[5]。因此,有机肥与化肥的配合施用已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相关研究表明[6],蚯蚓粪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和保水保肥的性能;同时其有机质含量高,且富含多种有利于植物生长的腐殖质、酶以及植物激素类物质。我国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兴起蚯蚓养殖业,在北京、河北、云南等地均建有不同规模的蚯蚓养殖场,蚯蚓粪年产量能达到数十万吨[7]。许多学者关于蚯蚓粪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花卉、蔬菜等作物上[8-9],而在西瓜上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选用经蚯蚓吞食牛粪后产生的蚓粪为供试原料,开展了蚯蚓粪对西瓜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品质的研究,为西瓜的合理施肥以及蚯蚓粪的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试验地点设在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夏马村,供试土壤为轻壤土,土壤速效氮、磷和钾的含量分别为94.59、37.25、113.64 mg/kg,有机质含量为14.76 g/kg。供试化肥品种为尿素(含N 46%)、过磷酸钙(含P2O512%)和硫酸钾(含K2O 50%),供试蚯蚓粪为蚯蚓吞食牛粪后的产物,全量N、P、K含量分别为1.68%、1.29%和0.95%。西瓜品种为‘黑彤K-8’,拱棚栽培,密度为500株/亩。

1.2 试验设计

西瓜种子经过40 d的育苗后,在2013年3月26日移栽到拱棚里,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处理:处理1,不施肥(CK);处理2,习惯施肥(CF);处理3,蚯蚓粪(VC);处理4,蚯蚓粪提供50%的氮,化肥提供50%的氮(VC+CF)。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为3.8×10=38 m2,共计15个小区。除CK外,各处理均为等养分量,N、P和K含量相当于315、75和80 kg/hm2,各处理P和K不足部分分别用过磷酸钙、硫酸钾补足。各处理的肥料均在移苗前一次性施入土壤。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西瓜收获时每区取10棵计算瓜蔓比、生物量、亩产量和增产率,同时在土壤水分含量适中时采用剥落分离法[10]取样,将带土植株取出,先轻轻抖落大块不含根系的土壤,然后用力将根表面附着的土壤全部抖落下来,迅速装入塑料袋内作为根际土。

果实中含糖量用手持糖量计测定、VC含量用1、5二氯2、6靛酚法测定、硝酸盐含量用水杨酸法测定、总酸度用氢氧化钠滴定法测定[11]。pH值的测定采用电位法(水土比为1∶2.5),碱解氮的测定采用碱解扩散法,速效磷的测定采用NaHCO3浸提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的测定采用NH4Ac浸提火焰光度法,EC值的测定采用电导法(水土比为 1∶5)[11]。脲酶测定采用苯酚钠-次氯酸钠比色法;过氧化氢酶测定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多酚氧化酶测定采用邻苯三酚比色法;蔗糖酶测定采用Na2S2O3滴定法[12]。

1.4 统计方法

采用 Excel 2007处理数据,采用SA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LSD法,P< 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根际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pH值是代表与土壤固相处于平衡的土壤溶液中H+浓度的负对数,它能直接影响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转化及有效性,因此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直接的影响。同时土壤pH值的变化既受外界条件,也受土壤内在性质的影响[13]。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对西瓜根际土壤的pH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VC+CF处理的pH值最低,分别比CK、CF和VC处理降低0.32、0.29和0.12,且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其次是VC处理,也明显低于CK和CF处理,而CF与CK差异不显著。VC+CF和VC处理还明显增加了根际土壤的EC值,表明施入蚯蚓粪对西瓜根际微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单施化肥的影响不显著。VC+CF处理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是最高,并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与CF处理相比,分别增加14.49%、10.77%和20.53%;其次是VC处理,速效钾含量明显高于CK和CF处理,而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却低于CF处理,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表1 不同处理对西瓜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2 根际土壤酶活性

不同处理对西瓜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表2所示。可以看出,各施肥处理的酶活性均明显高于CK,这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根际土壤酶活性。在3个施肥处理中,VC+CF和VC处理的酶活性均明显高于CF处理;而VC+CF处理的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最高,并明显高于VC处理,但多酚氧化酶活性与VC处理差异不显著。其中,VC+CF处理对脲酶活性的提高幅度最大,分别比CK、CF和VC处理提高51.13%、17.19%和12.84%。数据表明,施用蚯蚓粪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单施化肥处理。除多酚氧化酶外,蚯蚓粪与化肥的配合施用对西瓜根际土壤酶活性的提高幅度最显著。

表2 不同处理对西瓜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3 西瓜产量

由表3可知,同CK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显著增加了西瓜的产量,增产幅度在21.13%~45.86%,其中,CF处理的增产幅度最小,VC+CF处理的增产幅度最大;与CF处理相比,VC和VC+CF处理也明显提高了西瓜产量,分别增产9.31%和20.42%。此外,VC和VC+CF处理的肥料生产率分别为27.94%和39.55%,表明每千克蚯蚓粪或蚯蚓粪-化肥配施的养分能生产出27.94 kg和39.55 kg西瓜。而CF处理的肥料生产率为18.22%,这说明每千克习惯施肥养分可以生产17.75 kg经济产量。方差分析表明,VC和VC+CF处理的肥料生产率均显著高于CF处理,分别提高53.35%和117.05%。由此可见,蚯蚓粪的施入能明显提高西瓜产量,尤其是蚯蚓粪与化肥配施的增产效果更明显。

表3 不同处理对西瓜产量的影响

2.4 西瓜品质

由表4可以看出,各处理的中心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为:VC+CF>VC>CF>CK,且各处理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VC+CF处理的边缘可溶性糖含量与VC处理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CF和CK处理。VC含量以VC+CF处理最高,其次是VC处理,分别比CK提高28.95%和22.22%,分别比CF处理提高45.07%和37.50%;对各个处理的VC含量进行方差分析得出,施用蚯蚓粪处理与对照和习惯施肥相比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硝酸盐含量以习惯施肥为最高,比对照提高51.58%,比VC和VC+CF处理分别提高31.36%和40.19%。中心部位的总酸度以VC和VC+CF处理最高,并明显高于CF和CK,而边缘部位的总酸度在各处理之间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各处理中心部位的糖酸比大小次序为:VC+CF>VC>CF>CK,处理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边缘部位的糖酸比大小次序为:VC+CF>VC>CF≈CK。综合分析认为,施用蚯蚓粪处理有利于增加西瓜的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提高总酸度和糖酸比,并能明显降低硝酸盐含量水平,其中蚯蚓粪与化肥配施的效果更佳。

表4 不同处理对西瓜品质的影响

3 小 结

同习惯施肥相比,蚯蚓粪与化肥配施明显降低了西瓜根际土壤的pH值,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速效N、P、K含量以及EC值;明显增强了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其中脲酶活性分别比对照、习惯施肥和蚯蚓粪处理提高51.13%、17.19%和12.84%。此外,配施蚯蚓粪处理还显著提高了西瓜产量,且明显改善了西瓜品质。与配施蚯蚓粪相比,蚯蚓粪处理对西瓜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较小。因此,蚯蚓粪与化肥配施对西瓜的作用效果更佳,是比较理想的施肥措施。

[1]毛知耘.肥料学[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2]KAAP J D.Implementing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to reduce nitrate levels in north-east Iowa ground water[C]//Proc Agricultural Impact on Ground Water.Omaha, NE, 1987: 412-426.

[3]张世贤.中国的农业发展及平衡施肥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C]//国际平衡施肥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9.

[4]朱建国.硝态氮污染危害与研究展望[J].土壤学报, 1995, 32(S): 62-69.

[5]徐福乐, 纵明, 杨峰, 等.生物有机肥的肥效及作用机理[J].耕作与栽培, 2005(6): 8-9.

[6]徐魁梧, 戴杏庭.蚯蚓人工养殖与利用新技术[M].南京: 南京出版社, 1998: 22-34.

[7]尚庆茂, 张志刚.蚯蚓粪在番茄育苗上的应用效果[J].中国疏菜, 2005(9): 10-12.

[8]崔玉珍, 牛明芬.蚯蚓粪对土壤的培肥作用及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土壤通报, 1998, 29(4): 156-157.

[9]胡艳霞, 孙振钧, 孙永明, 等.蚯蚓粪对黄瓜炭疽病的系统诱导抗性作用[J].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5(8): 1358-1362.

[10]Wang X P, Zabowski D.Nutrient composition of Douglas-fir rhizosphere and bulk soil solutions[J].Plant Soil, 1998, 200:13-20.

[11]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3版.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12.

[12]冯伟, 管涛, 王晓宇, 等.沼液与化肥配施对冬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 2011,22(4): 1007-1012.

[13]刘方春, 邢尚军, 马海林, 等.生物肥对冬枣根际土壤微环境特征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2, 34(5): 100-104.

猜你喜欢

脲酶根际蚯蚓
根际微生物对植物与土壤交互调控的研究进展
细菌脲酶蛋白结构与催化机制
污泥发酵液体中提取的腐植酸对脲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脲酶菌的筛选及其对垃圾焚烧飞灰的固化
“害羞”的小蚯蚓
黄花蒿叶水提物对三七根际尖孢镰刀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挖蚯蚓
挖蚯蚓
促植物生长根际细菌HG28-5对黄瓜苗期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尿素氮在白浆土中转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