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化道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特征与发病现状分析

2014-03-06综述杨文君审校

医学综述 2014年3期
关键词:高发区病死率食管癌

董 颖(综述),杨文君(审校)

(1.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技术系,银川 750004; 2.宁夏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银川 750004)

近年来,全球恶性肿瘤的总体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2008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人数分别是2000年的1.25倍和1.22倍[1]。目前,恶性肿瘤占所有死亡病因的1/4,位居第二,仅次于心血管疾病[2]。2008年我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1],突出表现在消化道肿瘤[3]。同期,我国恶性肿瘤病死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尤其是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合计占恶性肿瘤前十位死亡总数的构成比达到40.75%[4]。因此,消化道恶性肿瘤依然是值得关注的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

1 食管癌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统计全球癌症流行病学的数据库(GLOBOCAN2008)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新增食管癌病例48.2万,占全球恶性肿瘤总发病数的3.8%,发病率位居第八;死亡病例40.7万,占全球恶性肿瘤总死亡数的5.4%,病死率位居第六[5-7]。全球80%以上的食管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集中在发展中国家[8]。2009年我国肿瘤登记资料显示,全国食管癌发病占恶性肿瘤发病的7.74%,发病率位居第五;死亡占恶性肿瘤死亡的9.29%,病死率位居第四[4]。我国食管癌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4∶1[8]。

食管癌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差异。“亚洲食管癌带”(即从土耳其东部开始通过里海沿海国家,阿富汗北部,中部和东部亚洲)以及在日本、南非和南美国家是食管癌高发区,而欧洲大部地区、北美和大洋洲发病率较低[9]。在我国,围绕太行山地区的河南、河北和山西三省交界地区,特别是河南的安阳市林州县和辉县等地区,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地区,其高发区、低发区呈同心圆排列,虽然相距仅百余公里,但是发病率和病死率可相差500倍[10]。食管癌在不同人种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有明显的差别:亚洲的中国人、日本人高于欧洲人和美洲人;美国的非白种人男性食管癌发病率是白种人的3.53倍,犹太人比较少见[11]。

在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地区为河北、河南、福建和重庆,其次为新疆、江苏、山西、甘肃和安徽。病死率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太行山)地区;四川北部地区;鄂豫皖交界(大别山)地区;闽南和广东东北部地区;苏北以及新疆哈萨克族聚居地区[11]。其中,河南省食管癌病死率位居全国之首,尤以林州市(原林县)最为严重,其发病率占当地全部恶性肿瘤的81.4%[8]。在这些食管癌高发区,其发病类型以食管鳞癌为主,占全部发病的90%左右[12]。在我国少数民族中,食管癌的发病率亦存在差异,以哈萨克族最高(33.90/10万),苗族最低(1.09/10万),两者相差35倍。新疆托里县哈萨克族食管癌病死率是居住在同一县的其他民族的6.99倍,差异比较显著[11]。

2 胃 癌

GLOBOCAN2008数据库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新增胃癌病例96.9万,占恶性肿瘤总发病数的7.8%,发病率位居第四,仅次于肺癌、乳腺癌和肠癌;死亡病例73.8万,占恶性肿瘤总死亡数的9.7%,病死率位居第二,仅次于肺癌[6-7,13]。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4∶1[14]。全球70%的新发病例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其中约半数是在东亚(主要在中国)[7]。我国胃癌发病率占全球胃癌发病率的46.8%;病死率占47.8%[15]。2009年全国胃癌发病占国内恶性肿瘤总发病的12.67%,发病率位居第二,死亡占恶性肿瘤总死亡的14.33%,发病率位居第三。我国胃癌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05∶1[15-16]。

全球胃癌高发地区包括东亚(日本、中国、韩国)、欧洲东部(葡萄牙、秘鲁、意大利)以及美洲的中部、南部的部分地区(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拉脱维亚),其中日本、中国和韩国是胃癌最高发国家;胃癌低发地区包括西欧、北美、非洲和澳大利亚(美国、科威特、以色列等地区)[17]。胃癌在不同人种中的发病率也有明显的差别,在美国地区的非裔、西班牙裔以及印第安人的胃癌发病率显著高于同地区的白种人,新西兰的毛利人胃癌发病率显著高于当地其他人群[15]。

我国胃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从西北黄土高原向东至东北辽东半岛,沿海南下胶东半岛至江、浙、闽地区为高发区,而广东、广西等省份的发病率很低。高低发病区的胃癌发病率相差17.1倍,病死率相差21.5倍。高发病区青海、宁夏、甘肃的胃癌病死率均超过35/10万,是全国胃癌平均病死率的1.46倍[5,18]。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回族、藏族人群的胃癌发病率显著高于汉族人群[18-19]。

胃癌的好发部位与人种、经济发达状况密切关联。在发展中国家、黑人群体以及经济不发达地区以胃窦癌(远端胃癌)为主,而在发达国家、白人群体以及经济发达地区以贲门癌(远端胃癌)为主[15]。在我国,长江以北地区胃癌以贲门癌为主,以南地区则以胃窦癌为主[20],食管癌高发区的胃癌以贲门癌多发[21]。

3 肝 癌

GLOBOCAN2008数据库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新增肝癌病例74.8万,占恶性肿瘤总发病数的5.9%,发病率位居第六;死亡病例69.5万,占恶性肿瘤总死亡数的9.2%,病死率位居第三,仅次于肺癌和胃癌。男女肝癌发病率之比为2.4∶1[7-8]。全球约85%的肝癌新发病例出现在发展中国家,仅我国的肝癌新发病例就占世界肝癌病例总数的50%以上[8,22-23]。2009年全国肿瘤登记资料显示,我国肝癌发病例数占恶性肿瘤总发病的10.04%,发病率位居第四;死亡例数占恶性肿瘤总死亡的14.42%,病死率位居第二,仅次于肺癌[4]。我国男女肝癌发病率之比约为2∶1[22]。

全球肝癌高发区是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非洲的中部和西部,以及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尤其是男性)[8];欧洲南部(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发病率居中;而亚洲中部、北美洲、欧洲北部发病率较低[22-23]。

在我国,肝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也存在地理差异:东南地区高于西北、华北和西南地区,沿海地区高于内陆,沿海岛屿和江河海口又高于沿海其他地区。发病率较高的地区有江苏启东市、福建同安县、广西扶绥县等[24]。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差距明显,2009年在我国城市与农村肝癌的发病例数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比例分别为8.78%和13.19%,死亡例数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比例分别为13.28%和16.82%[4]。

肝癌的病理类型,以肝细胞癌最为常见,占70%~85%。肝癌的病因复杂,在发展中国家,60%的肝癌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33%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而在发达国家,肝癌发生的主要诱因是酒精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以及肥胖,由乙、丙肝病毒引起的肝癌分别只占23%和20%[7]。

4 结直肠癌

GLOBOCAN2008数据库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新增结直肠癌病例123.3万,占恶性肿瘤总发病9.7%,发病率位居第三,仅次于肺癌和乳腺癌;结直肠癌死亡病例60.8万例,占恶性肿瘤总死亡8%,病死率位居第四[7]。男女结直肠癌发病之比为1.4∶1[7,25-26]。2009年全国肿瘤登记资料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例数占恶性肿瘤发病的10.30%,发病率位居第三;死亡例数占恶性肿瘤死亡的7.88%,病死率位居第五。男性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女性[4,27]。

北美、西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结直肠癌的高发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部分地区和欧洲部分地区是低发区,高、低发区的发病率可相差25倍[28-29]。其中,男性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国家是匈牙利,分别为56.6/10万和35.6/10万;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是新西兰,达42.2/10万,病死率最高的是匈牙利,达21.2/10万[27]。不同人种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不相同,在美国,非洲裔美国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同地区白种人[29]。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过去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但是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发病率以3.33%的速度增长,城市地区比农村地区增长速度快;病死率以3.05%的速度增长,城市地区比农村地区增长速度慢[30]。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发达地区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沿海地区高于内地,东部地区高于西北地区。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呈老年化趋向,广西中位发病年龄为59岁,广东中位年龄则由59岁上升至65岁,北京地区中位发病年龄为65岁[31-33]。

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和死亡构成比中,以结肠癌和直肠癌为主,结肠癌略高于直肠癌,肛门癌仅占少数。城市地区结肠癌在发病和死亡构成中所占比例略高于直肠癌,在农村地区直肠癌高于结肠癌[30]。

5 结 语

全球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近年来持续升高,且多数患者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恶性肿瘤已不再只是发达国家的严重疾病,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更大的疾病负担。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居我国各系统肿瘤发病之首,对经济、社会以及家庭产生重要影响。消化道恶性肿瘤防治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要针对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依据年龄、地区、民族的差别,借鉴国外经验,降低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减轻疾病负担。

[1] 吴菲,林国桢,张晋昕.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现状及趋势[J].中国肿瘤,2012,21(2):81-85.

[2] Herszényi L,Tulassay Z.Epidemiology of 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tumors[J].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0,14(4):249-258.

[3] 周燕荣.恶性肿瘤死亡流行趋势与控制[J].中国肿瘤,2011,20(4):256-258.

[4] 陈万青,张思维,郑荣寿,等.中国2009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3,22(1):2-12.

[5] 杨文献,陆士新,刘桂亭,等.我国食管癌高发现场的防治战略与对策研究[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人民政府.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8分会场-癌症流行病趋势和防控策略研讨会论文集.天津,2011.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1:5.

[6] Ferlay J,Shin HR,Bray F,etal.Estimates of worldwide burden of cancer in 2008:GLOBOCAN 2008[J].Int J Cancer,2010,127(12):2893-2917.

[7] Ferlay J,Shin HR,Bray F,etal.GLOBOCAN 2008 v2.0,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IARC CancerBase No.10[EB/OL].(2012-10-05)[2012-12-20].http://globocan.iarc.fr.

[8] 魏矿荣,练秋红,刘静,等.食管癌流行概况[C]//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因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会.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承德,2011.北京:中国抗癌协会,2011:1.

[9] Zhang HZ,Jin GF,Shen HB.Epidemiologic differences in esophageal cancer between Asian and Western populations[J].Chin J Cancer,2012,31(6):281-286.

[10] 王立东,宋昕.环境和遗传因素交互作用对食管癌发生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6(1):1-4.

[11] 陶可胜,黄蕾.食管癌的流行病学和控制策略[J].中国社区医师,2012,(9):5.

[12] 陈万青,郑荣寿,陈志峰,等.中国4个食管癌高发区上消化道癌的流行现状[J].中国肿瘤,2011,20(8):557-560.

[13] 江梅,李汀,杨利萍,等.西安地区饮食因素与胃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代肿瘤医学,2012,20(7):1453-1456.

[14] Nagini S.Carcinoma of the stomach:A review of epidemiology,pathogenesis,molecular genetics and chemoprevention[J].World J Gastrointest Oncol,2012,4(7):156-169.

[15] 邹小农,孙喜斌,陈万青,等.2003-2007年中国胃癌发病与死亡情况分析[J].肿瘤,2012,32(2):109-114.

[16] Lin Y,Ueda J,Kikuchi S,etal.Comparative epidemiology of gastric cancer between Japan and China[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1,17(39):4421-4428.

[17] Dinani A,Desai A,Kohn N,etal.High rates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in community of Flushing[J].J Gastrointest Cancer,2012,43(1):44-49.

[18] 葛云叶,杨晓辉,蔡慧珍,等.回、汉族饮食习惯与胃癌关系的对比研究[J].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9(4):13-15.

[19] 姬发祥,赵久达,沈国双,等.藏、回、汉族胃癌患者发病特征分析1165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19):1993-1995.

[20] 陈志峰,宋国慧,侯浚,等.食管癌高发区磁县1988~2007年胃癌发病分析[J].中国肿瘤,2012,21(6):411-413.

[21] 赖少清,鞠凤环,贺舜,等.902例胃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肿瘤,2011,20(7):506-508.

[22] Jemal A,Bray F,Center MM,et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 J Clin,2011,61(2):69-90.

[23] El-Serag HB.Epidemiology of viral hepatit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Gastroenterology,2012,142(6):1264-1273.

[24] 叶家才,崔书中,巴明臣.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0):1839-1841.

[25] 梁荣,于恩达,朱伟,等.大肠癌平均风险人群进展期肿瘤的年龄分布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33(4):368-373.

[26] 胡水清,张玫.大肠癌筛查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2012,21(5):363-367.

[27] 万德森.结直肠癌流行病学与预防[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7(1):3-7.

[28] Gingras D,Béliveau R.Colorectal cancer prevention through dietary and lifestyle modifications[J].Cancer Microenviron,2011,4(2):133-139.

[29] Center MM,Jemal A,Ward E.International trends in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rates[J].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2009,18(6):1688-1694.

[30] 陈琼,刘志才,程兰平,等.2003~2007年中国结直肠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2,21(3):179-182.

[31] 甘嘉亮,高枫,曹云飞,等.1220例术前血清CEA阴性结直肠癌的临床流行病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39(9):1772-1774.

[32] 胡华元,姚艳梅,王捷鹏,等.广东惠东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特点[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11):1195-1198.

[33] 张渊智,李世荣,盛剑秋,等.594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19(2):103-107.

猜你喜欢

高发区病死率食管癌
矿产资源领域成犯罪“高发区”何以防范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荐读:中国食管癌高发区磁县上消化道癌两个时期发病率的比较与分析
盐亭县和清镇市农村居民对食管癌高危饮食生活方式及防治认知现状调查
农村与城市、低发区与高发区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对比分析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