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及青少年使用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分析

2014-03-06曹效红李保锋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儿科4512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5期
关键词:过敏史阿奇休克

曹效红 李保锋 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儿科 451200

阿奇霉素为半合成的15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于1991年11月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在美国上市,我国于1999年研制成功并上市。由于其抗菌谱广,已在临床上用于各类感染的治疗,加之其在体内分布广泛、组织浓度高、吸收快、半衰期长等特点[1],近年来,阿奇霉素在儿童及青少年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阿奇霉素在临床应用增加和用药范围的不断扩大,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益增多,并呈多样化趋势。本文通过查询万方数据库及其他有关此类报道的网站,收集近几年16岁(含16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使用阿奇霉素所致的不良反应相关文献资料,现总结如下,供临床用药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以题名为“阿奇霉素”为检索词,检索1995-2012年万方数据库及其他有关此类报道的网站,收集16岁以下(含16岁)儿童、青少年使用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应的案例报告,逐一查阅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排除标准:(1)非病例报道文献;(2)成人病例报道文献;(3)重复报道病例;(4)不合理配伍病例;(5)超剂量使用药物病例。

1.2 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不良反应(ADR)检测中心的规定进行分类,并统计年龄、性别、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临床表现、过敏史、预后及转归、用药病因、用药情况。

2 结果

2.1 病例情况 经检索,符合筛查标准的阿奇霉素ADR的文献资料共38篇,45例。男24例(53.3%),女21例(46.7%),年龄最小为6个月,最大为16岁,其中≤1岁4例(8.9%),~3岁14例(31.1%),~6岁11例(24.4%),~12岁10例(22.2%),~16岁6例(13.3%)。

2.2 ADR发生时间 ADR发生时间最短是静滴阿奇霉素即刻即发生过敏反应,最长为口服阿奇霉素8d后出现严重肝损害,0.5h内出现 ADR 18例(40.0%),0.5~2h出现ADR 9例(20.0%),2~24h出现 ADR 7例(15.6%),1~6d出现 ADR 6例(13.3%),7d以上出现 ADR 3例(6.7%),另外有2例(4.4%)出现ADR时间不详。

2.3 ADR临床表现 45例药物不良反应中,神经系统19例(42.2%):其中嗜睡4例,惊厥4例,抽搐3例,听力受损1例,视物旋转、步态不稳1例,酗酒样反应1例,锥体外系反应1例,神经、精神症状4例;变态反应12例(26.7%),其中过敏性休克5例,过敏反应4例,荨麻疹2例,剥脱性皮炎1例;肝肾系统4例(8.9%):肝损害3例,肾损害1例;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4例(8.9%);呼吸系统:支气管痉挛2例(4.4%);其他4例(8.9%):其中踝关节疼痛1例,头颈部盗汗1例,甲营养不良、微循环障碍1例,肢体末梢紫绀1例。

2.4 用药病因及用药情况 45例ADR中有用药病因记载的有38例,上呼吸道感染14例,急性扁桃体炎3例,肺炎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6例,支气管炎7例。静脉用药37例(82.2%),口 服 用 药 8 例 (17.8%)。 单 独 用 药 26 例(57.8%),合并用药14例(31.1%),不详5例(11.1%)。1次用药28例,2次或超过2次用药17例。

2.5 过敏史、预后及转归 45例患儿中,有过敏史5例,无过敏史18例,其余不详。所有病例经积极对症治疗,23例于当日缓解,19例于15d内恢复,1例患儿双手食指部分指甲坏死,2例死亡。

3 讨论

随着阿奇霉素在临床的普遍使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报道也日益增多,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且严重不良反应增多。方一清等[2]报道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2%,姜志风[1]报道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4%。有文献显示[3]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可波及到人体各个系统。本资料显示,阿奇霉素所致神经系统症状占较大比例(占42.2%),可能与患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有关。变态反应占26.7%,其中过敏性休克发生率最高。阿奇霉素所致的支气管痉挛可能是一种特殊的变态反应。阿奇霉素所致肝、肾损害占8.9%,因阿奇霉素系经肝脏排泄失活,从胆汁排泄,增加了对肝脏的毒性,肾脏是阿奇霉素的另一条排泄途径,约6.5%的药物以原型从尿中排出,儿童肝、肾功能尚不健全,故阿奇霉素应避免用于肝、肾功能不全的儿童。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主要以心律失常为表现。另外还有一些少见不良反应,如:踝关节疼痛、头颈部盗汗、甲营养不良、微循环障碍、肢体末梢紫绀等。故临床应用时,应密切观察患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停药,给予必要处理,以保证患儿安全。

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性别无明显差异,与既往有无药物过敏史无明显相关性。从年龄分布,发生不良反应年龄集中在1~12岁,可能与此期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体质低下,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全,易被各类细菌感染,且用药频繁有关[4]。提示在儿童用药时要慎重选择,尽量避免使用。

本资料显示: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可发生于用药过程的各个阶段,尤其是用药2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故应严密观察初次用药前0.5h患儿的临床表现,特别是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并注意滴注速度,滴注速度宁慢勿快,文献报道有患者自行调快速度引起过敏性休克[5]。也有报道有不适症状,减慢滴注速度,仍然发生过敏性休克者[6,7]。

本资料显示:静滴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2%,口服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有明显差异,可能与静滴药物吸收较快有关。故对有适应证的患儿尽量采用口服治疗,若必须使用静脉用药,在用药前应向患者及患者家属告知该药物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有不适症状及时报告,尽早采取措施,赢得抢救时间。

总之,16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使用阿奇霉素安全性的临床资料有限,故在用于16岁以下患者时应慎重用药。

[1]姜志风.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J〕.包头医学杂志,2009,33(1):30.

[2]方一清,李旭琴,刘宝燕,等.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J〕.西北药学杂志,2005,20(6):287-288.

[3]钟雨霞.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2,18(2):115-119.

[4]张俊,王春婷,纪立伟,等.阿奇霉素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分析报告〔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1,9(3):43-46.

[5]李松杨.注射用阿奇霉素致过敏性休克伴一过性听力下降1例〔J〕.中国药物应用与检测,2010,7(3):190-191.

[6]陆淑凤.警惕阿奇霉素致过敏性休克的不良反应〔J〕.中国实用医药,2010,5(4):193-194.

[7]李昌繁,杨增泉.阿奇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3,5(5):349.

猜你喜欢

过敏史阿奇休克
过敏史减弱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沉默
碘克沙醇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阿奇,出发
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探讨
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
请您收藏
——过敏性休克和肺水肿的抢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