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田施肥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新思路

2014-03-05刘树堂王继芳孙朝晖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期
关键词:农田实验课程

刘树堂,王继芳,孙朝晖

(青岛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农田施肥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新思路

刘树堂,王继芳,孙朝晖

(青岛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农田施肥原理与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课。笔者在《农田施肥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体会到目前该课程教学存在一些弊端,通过近几年该课程的授课与探索,集合农田施肥原理与技术的课程特点,对该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思路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农田施肥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方法技术,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农田施肥的基本理论、施肥的基本原则,了解养分平衡施肥法、营养诊断施肥法、肥料效应函数法、施肥技术、轮作施肥技术、保护地施肥技术、计算机施肥专家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农化服务与施肥及大田作物、果树、蔬菜和草坪的营养与施肥技术。

二、教学目的与指导思想

当前许多农民急于求成,盲目施肥,施肥过多常常带来很多问题,如“经济效益问题”、“农产品质量问题”、“环境问题”等。比较典型的有蔬菜硝酸盐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等,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施肥不当造成的。然而,笔者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该课程原有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不能与之相适应,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

1.课堂教学。采用教师重点讲授、案例分析、学生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①教师讲授。主要讲授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等,在传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引入课程内容的新进展、新知识和新技术,如水肥一体化实用技术及现代作物施肥新技术等。以“新”吸引学生对专业的爱和献身精神。在课堂讲述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回答讨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及时理解和巩固。②案例分析。针对与农田施肥相关的农业措施和问题、自然现象等进行剖析,如水气、热、光与施肥的关系问题,最高产量的施肥量、最佳经济施肥量和最大利润率施肥量的确定,施肥过量引起的中毒症状分析,施肥引起的环境问题等。找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③学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如:课堂提问讨论;向学生提供一个肥料的配比或某一作物的施肥方案,并分组讨论分析该肥料配比或施肥方案的合理化程度,

再由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根据课程讲授进度,安排学生课外查阅文献,然后在课堂上交流等。

2.实验教学。采用讲授和实践相结合,指定性实验和自我设计性实验相结合。实验10学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并通过实验结果巩固理论知识。综合提高性的自我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自行设计方案,自己培养材料,自己讨论结果,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实验室和微机室在规定的时间段向学生开放。

3.实践教学。为巩固《农田施肥原理与技术》课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设置了一周的教学实习,学习掌握果园(梨树、苹果、大樱桃等)及大田作物的施肥技术与施肥方式,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的施肥制度与技术措施,冬小麦拔节期施肥与田间管理,调查冬小麦养分综合管理措施,测定冬小麦生长期冠层光谱效应、光合指标等生物学性状,盆栽试验(包括土培、水培)的具体操作方法。利用暑假,成立大学生实践队,开展宣传讲座。现场为当地村民解疑答惑,同时向当地村民发放测土配方施肥知识小册子,指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

4.教学重点。施肥的基本原理;养分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和参数的确定、养分平衡施肥法;施肥技术的概念和要素的确定;轮作制度下土壤肥力和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及肥料分配的原则;大田作物的需肥特性和施肥技术、蔬菜、果树、草坪的需肥特性和施肥技术。

5.教学难点。施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养分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和参数的确定;养分平衡施肥法;保护地类型和施肥;计算机施肥专家系统的概念、特点、类型和应用;大田作物的需肥特性和施肥技术。

三、针对《农田施肥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1.加强教学方法改革。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教改工作,根据课程特点探索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重点研究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专题教学等有效形式。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课件设计适应学生学习与认知的规律,发挥课件直观、形象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首先,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多媒体教学。加强图形、图像、文本、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技术资料,强调人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集多种辅助手段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以其大容量、高密度的信息传输功能极大地扩充教学的信息量。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方便快捷地补充大量相关材料,为学生提供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语言输入量,进而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提高面授课程效率。其实质就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完成特定的任务。讨论的过程重在交流,一般先是通过交流找出个体之间的差异,后经过讨论达成集体共识。通过小组学习,弥补个体在思维、精力和学习方式上的局限性,发挥集体的力量,增强集体观念,凝练集体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也起到相互协助的作用。

2.及时修订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的修订应突出对学生专业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的改革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理论知识方面,需要增加一些常见的知识,如在蔬菜营养与施肥章节中增加有机蔬菜的施肥技术要点,保护地蔬菜栽培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营养诊断法”一章中增加“遥感诊断”等内容。在实验内容增加测土配方技能竞赛,使其更加适合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培养特点,提高教学质量。

3.进行考试方法改革,建立灵活多样、反映学生真实能力的考试形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制定合理的考核方案。形成一套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考核评价体系,深化评价的内容,扩大评价的范围,使其更适合应用型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学习特点。考核内容应加大实验成绩的比例,如卷面考试占50%,实验考核占20%(包括实验的实际操作、实验报告等),平时成绩占20%,考勤成绩占10%。

针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改革教学方式、修订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更好地发挥特长,更快地成为服务“三农”、献身农业的优秀人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1]陈伦寿,李仁岗.农田施肥原理与实践[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

[2]李仁岗,肥料效应函数[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

[3]谭金芳.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1-2.

[4]赵秀芬,刘树堂.多媒体在《土壤肥料学》课堂教学中的应[J].考试周刊,2009,(29):105-151.

G642.41

A

1674-9324(2014)04-0055-02

青岛农业大学课程建设、青岛农业大学特色专业建设、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

刘树堂(1962-),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的研究。

猜你喜欢

农田实验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做个怪怪长实验
农田创意秀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农田搞养殖需办哪些证
农田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