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城市休闲旅游国际化人才开发研究

2014-03-03乔原杰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吉林省国际化人才

乔原杰

(吉林工商学院 吉林省旅游文化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130507)

城市休闲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在推动城市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社会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3年,国家颁布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城市休闲旅游必将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建设和城市发展最富活力的“第一要素”。面对这一新形势,吉林省培养城市休闲旅游国际化人才的作用更加日益凸显,这也是吉林省适应城市休闲旅游国际化发展要求的必然趋势,已经成为确保吉林省旅游国际化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是培养和发展吉林省特色潜力行业的内在要求,也是吉林省提升休闲旅游产业竞争力、构筑产业优势的关键所在。

一、吉林省城市休闲旅游国际化人才开发的必要性

“城市休闲旅游国际化人才”是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的特殊概念。确定城市休闲旅游国际化人才的标准是科学地界定人才概念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研究人才理论和实践工作的起点和基石。笔者认为,城市休闲旅游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本科(含)以上学历,至少精通一门外语的,具有较高的跨文化交流、专业技能、服务管理能力及良好的合作精神与沟通协调能力,在城市休闲旅游行业从事管理、技术与服务工作的人员。他们能够在特定的城市休闲旅游企业组织环境下不断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对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1.城市休闲旅游国际化人才开发:一种互利双赢的模式

让吉林省旅游教育机构、吉林省与境外合作教育机构、外国教育机构在本土并存,一方面能使各种旅游教育需求者不踏出国门就可以较小成本体验到外国优质的旅游教育资源,减少各类不同文化下工作的适应时间,缩短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培养周期,使国际旅游人才更顺畅流动,更容易为其他文化背景所接受;另一方面可增加外汇收入,增加税收。让吉林省与境外教育机构在本土或境外合作,可扩大教育市场份额,互利双赢。

多国留学生留学,可为在校生提供国际视野,创造很多与外国合作的机会,有利于文化多元、种族多样的人文与学术生态环境的形成。这种环境使大学成为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的集散地,不同文化在这个环境中发生冲突和融合,不同思维模式在这里得到互补改造,不同创新思想在这里得到凸显升华,不同研究方法在这里得到综合创新,使得大批高质量、极具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在这里得到熏陶、培养、提高。

2.教育资源整合和注重旅游教育质量的国际趋势,迫使旅游人才开发的国际化

国际性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现在全球旅游教育出现资源整合的趋势,国际旅游高等教育界,纷纷申请通过世界旅游组织赛米斯基金会(ThemisFoundation)的TedQual旅游教育科研质量认证体系,成为该组织教育理事会成员后,用认证后的统一教学研究标准,在国际上推行旅游教育服务。除加入具有官方地位的世界旅游组织教育理事会外,一流旅游教育机构通过加入国际饭店与机构教育理事会等非政府学术组织,申请通过相关旅游教育质量认证,从而在国际旅游教育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而游离在国际性、区域性专门机构和质量评估体系之外的旅游高等教育机构,会因教育质量不一致使得旅游教育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难认可,开展国际交流和项目合作困难重重,难以在国际旅游教育市场上发挥主导作用。

3.城市休闲旅游国际化人才开发是可持续性旅游教育发展的需要

“可持续性”的概念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提出并传播。著名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认为,可持续性发展指能满足当今需求又不影响满足未来人自身需求的开发。旅游人才开发与教育是否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养出的各类毕业生是否符合和多大程度上符合国内外业界需求和高等教育资源的开发程度,比如说职业咨询、规划、培训、项目研究服务于当地、地区和全球的程度。要实现旅游人才开发可持续发展,没有国际化定位,没有对未来城市休闲经济发展的考量与规划,结果是很难想象的。

二、吉林省城市休闲旅游国际化人才开发的现状

1.国际化旅游教育定位方面

吉林省多数被调查院校对城市休闲旅游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明确,实际操作中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而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管理行政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具备进一步从事旅游教学、科研潜力的研究型人才。该目标的国际化定位不明确,相反给人的错觉是,培养服务于国内旅游市场的海外人士、外资企业和服务于海外市场中资企业或外资企业的管理人才和研究人才,不属于我国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目标。

旅游教育培训极为发达的瑞士,旅游教育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能进入国际市场竞争,敢于挑战现代旅游业跨国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培养高级酒店管理人才闻名于世的美国康乃尔大学的旅游教育目标定位是为全球培养21世纪酒店接待业的领袖。

吉林省城市休闲旅游国际化人才的开发应对有实力、有条件、有潜力的旅游院校,从专业建设、专项基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吸引国内外优质生源。建议参照国内外国际化程度高的旅游院校,在网页和其他宣传媒介上,用双语或多语明确其国际化办学定位,拥有丰富旅游教学资源的国内院校更应考虑。

2.课程体系的国际化方面

吉林省多数被调查院校尚无业界政界人士参与的课程委员会的设置,专业和课程开发的决策机制有待于系统、科学,冠以“国际”的专业和课程相对较少。

建议借鉴香港理工大学酒店与旅游业管理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国际旅游学院和澳门旅游学院经验,设咨询机构或顾问机构,开设“国际旅游”等以全球、地区为研究目标的专业和课程。

3.师资的国际化方面

师资构成中,教师总量大,分布不均,前沿学科和新知识有待于探索;外教数量少,有的高校无外教;外聘教授比例过低,短期聘用外教更有限;外聘业界精英比例偏低;有业界经历的教师比例不高;有海外学历的专职教师比例也不高。

建议借鉴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校经验,聘请业界精英做专兼职教师;与更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使教师在合作中取得业界经验;设教育人才交流平台,使得有海外学历、有业界经验、有教学意愿和实力的优质师资互动交流。

4.学生构成的国际化方面

出过国的学生和外国留学生两个指标普遍偏低,专门招收外国学生来华主修旅游课程的机构甚少,与世界一流大学约13.4%本科段外国学生和约29%的研究生段外国学生比例相距甚远。

在旅游人才开发与教育国际化观念和资金、人才的支持下,开发特色课程,建好中外文网站,加入国际学术组织,重视国际会议和项目合作对科研和开设新课程的促进作用,引入国际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合作办学等等,都可使外国学生和留学国外的学生数量提升。

5.外语的重视程度

吉林省旅游院校普遍不要求学士、硕士论文用英语写作,一般无专门英语口语课程和考试,独立网页的英文介绍也少,其他语言的网页也少。

建议加大国际营销力度,至少使已成为独立二级学院的旅游院系实现独立中英文网页的可进入性,吸引韩国、日本等国学生的院系最好有韩日语等对应语言,设中文繁体也是有益的;在注重学术的院系推行硕士论文用英文完成,鼓励建立专业英语口语考试考查制度;鼓励特色课、实务课等专业课用英语上。

三、吉林省城市休闲旅游国际化人才开发战略

1.注重素质提升与人才建设并举

(1)因人而异,用长避短,重视人才自我价值的充分体现。人才的个性是迥异不同的,城市休闲旅游国际化人才亦是如此。我们对人才要量才而用,注重发挥人才的特长,因人而异,因势利导,让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2)引培结合,重在培养,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我们应该认识到休闲旅游人才的流动性较强,应当采取主动措施,不仅要千方百计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还应该注重培养适应吉林省城市休闲旅游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国际化人才,保证吉林省城市休闲旅游国际化人才队伍的不断更新。

2.搭建平台,完善服务,发挥人才最大效能

(1)继续提升人才市场和人才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清除人才流动中的体制性障碍,不断完善人才市场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网上人才市场,加快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和各类专业人才市场发展,为城市休闲旅游国际化人才提供良好的社会化服务。

(2)继续加大对公共性与基础性领域的投入,加大对旅游职业教育、旅游高等教育的投人,加快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市场化人才资源配套设施、社会保障体系和职工福利政策,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撑服务。

(3)以企业和高校为平台,充分发挥和挖掘休闲旅游人才潜力,为人才的全面发展和才华施展搭建宽广的平台。同时,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和校企合作,使人才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

3.优化人才开发环境,激发人才工作热情

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是留住人才的关键,要进一步改善吉林省休闲旅游人才工作生活条件,优化人才生存与发展环境:一要提高认识,使人才成长有一个好的舆论环境;二要充分重视,使人才成长有一个好的政策环境;三要完善法制,使人才成长有一个好的法律环境;四要人文关怀,使人才成长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五要强化激励,激发城市休闲旅游国际化人才的工作热情与潜能。

4.健全人才开发与评价制度,提升人才工作水平

人才工作是城市建设之本。做好人才工作,取决于领导班子的重视程度和组织工作的力度。

(1)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新时期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进一步夯实基础,健全制度,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制度和物质保障。

(3)进一步加强领导,齐抓共管,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任务来抓。

[1]杨重光,梁本凡.中国城市经济创新透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郑胜华.中国发展休闲产业的可行性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3](美)杰弗瑞·戈比.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4]李鑫.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J].前沿,2005,(5).

猜你喜欢

吉林省国际化人才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才云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