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研究

2014-03-03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吉林省旅游业旅游

张 莹

(吉林工商学院 吉林省旅游文化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507)

一、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1.旅游业主要指标快速增长

2006—2012年,旅游总收入从275.40亿元增长到929.33亿元,增长了2.37倍,年平均递增33.22%,增长速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从3 236.24万人次增长到8 972.55万人次。2012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178.06亿元,占全省GDP的9.87%,增幅达到126.76%。外汇与收入从2006年的14424.29万美元增长到49 477.07万美元,增长2.43倍。2012年国内旅游收入突破1 100亿元大关,达到1 146.89亿元,比“十一五”起初翻了两番,增幅达434.43%(见表1)。

表1 2006—2012年吉林省旅游业发展主要指标

2.开拓旅游市场的能力不断增强

吉林省2012年接待旅游者总人数达到8972.55万人次,同比增长17.42%;其中包括国内旅游者8854.28万人次,同比增长17.40%;接待入境旅游者118.27万人次,同比增长19.08%;接待出境旅游者85.81万人次,同比增长12.1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40.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83%,国内旅游市场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其中本省客源3565.62万人次,外省客源5288.66万人次,占59.73%(见表2)。

3.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截至2012年末,依托和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全省已建成长白山北坡旅游区、长影世纪城、松花湖、向海等旅游景区(点)300多处。已建成吉林北大壶、莲花山、长春净月潭等22座滑雪场。全省已建成长春净月潭、吉林北大壶、白城查干浩特、松原查干湖、安图长白山和抚松长白山6个旅游经济开发区。推出了长白山生态观光健身游、集安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游、长春电影文化体验游等30条精品线路。全省共有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9家,其中工业旅游示范点13家,农业旅游示范点6家。

表2 2006—2012年吉林省国内旅游人数及国内旅游收入情况

截至2012年末,有星级以上宾馆228家,客房22025间,其中五星级宾馆6家,客房1931间。建立旅行社602家。全省国家A级旅游风景区133家,其中5A级旅游风景区3家,4A级旅游景区20家,3A级旅游景区45家,2A级旅游景区40家,1A级旅游景区25家。

4.旅游节庆活动蓬勃发展

吉林省旅游节庆活动蓬勃发展,诞生了诸如“长春国际电影节”、“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长春冰雪旅游节暨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等一大批在国际、国内享有声誉的节庆活动(见表3)。

二、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发展居于全国比较低的水平

吉林省旅游业经过多年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就全国范围看,总体发展水平仍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和旅游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国旅游研究院2011年《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年度报告》中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中,2011年国内旅游接待人次,吉林省排名第24位,仅仅比内蒙、甘肃、海南、新疆、青海、宁夏、西藏略高(见表4)。2000—2011年国内旅游接待人次年均增长率仅为13.0%,排名第23位(见表5)。国内旅游总收入排名第25位,仅仅比海南、甘肃、新疆、青海、宁夏、西藏略高(见表6)。

表4 2011年吉林省国内旅游接待人次位次表

表5 2011年各省份国内旅游接待人次年均增长率

表6 2011年吉林省国内旅游总收入位次表

上述报告中,作为衡量旅游目的地排名的重要指标,2000年吉林省排名第24位,2011年仍然排名第24位,可见吉林省作为旅游目的地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地位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处在全国较低水平,旅游者消费及旅游支付的意愿不足。

根据携程网的调查显示,2011年春节和“十一”期间旅游出行和到达人气最旺的十大城市中都没有吉林省的城市;“十一”期间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前20名城市中也没有吉林省的城市。

报告通过餐饮企业营业额、住宿企业营业额、旅行社营业收入、星级饭店数、星级饭店床位数、旅游饭店房间数、四星和五星饭店占星级饭店比重等七个指标标准化构建了旅游接待能力指数,2011年吉林省旅游接待能力排名第25位(见表7)。

表7 2011年吉林省接待能力指数位次表

表8 2011年东北区域国内旅游接待人次比较表

从东北区域来看,东北区域(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相近,旅游资源丰度和种类相近,是区域旅游的主要竞争对手,但吉林省在东北区域旅游竞争中仍然处于尴尬局面(见表8、表9、表 10)。

表9 2011年东北区域旅游总收入比较表

表10 2011年东北区域接待能力指数位次表

2.传统观光游经济拉动效应不足

目前,吉林省旅游业总体发展依然停留在传统观光游层面,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动力不足。2012年全省国内游客人均花费为1 295.29元,仅比2011年的1 199.01元增加96.28元,增幅仅为8.03%,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增幅很小。人均消费中,用于娱乐的费用仅占3.92%,比2011年下降2个百分点,用于购物的费用仅占21.23%(见表11)。2012年人均停留时间为3.96天,比2011年的3.94天有小幅增长。

表11 国内游客在吉林省人均花费构成

3.旅游人才培养供需矛盾突出,尤其旅游新业态人才缺乏

目前吉林省面临着旅游业的转型,整个旅游行业不断向新的领域拓展与延伸,以满足人们不同的、新的旅游需求。新的旅游形式不断涌现,如高尔夫旅游、房车旅游、冰雪旅游、温泉旅游、医疗旅游等等。新的旅游形式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大发展,旅游新业态犹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例如旅游地产、旅游装备、旅游保健、智慧旅游等等。旅游新业态的发展离不开相应的新的旅游专业人才。就目前而言,吉林省的新业态旅游人才需求很大,但是吉林省各大专院校的旅游人才培养多数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培养模式上,难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步伐,根本无法满足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需求。[1]

三、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对策

1.提升旅游信息化的水平

不断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提升旅游信息化的水平。全面打造省、市、县和企业四级联网配套齐备的旅游政务网、旅游综合数据库和旅游商务网,及时完成旅游信息的采集、更新、预报和发布,构建高效快捷、服务到位、信息齐备的旅游信息化系统,以信息化营销与旅游信息服务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全面提高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

2.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打造旅游精品

吉林省旅游产品开发应由传统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开发要围绕“休闲、度假、养生、冰雪、文化”五个主题,在开发中要结合自身的资源特色,对全省各区域产品进行合理分布与调整,实行错位发展。具体而言,在长白山核心区开发以温泉疗养、森林生态为主的休闲度假养生产品,在长吉图地区发展以都市游憩和商务购物休闲为主的休闲度假产品,在西部地区打造以湿地养生保健、文化旅游为主的休闲度假产品。

3.加强旅游人才培养

旅游人才培养应该面向市场需求,培养由注重数量转向人才质量,提高旅游人才素质,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旅游人才的多样化和专业化是旅游行业未来人才需求的大趋势。吉林省应结合旅游教育实力和特色,分区域、分步骤、分层次地设立若干各旅游新业态人才培养基地。吉林省旅游院校应该注重培养既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又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综合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1]李燕军,杨建东,等.吉林省旅游资源整合研究[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吉林省旅游业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
旅游业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