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天河区中学生体育社团开展现状分析

2014-03-02李婷艳皮凯亮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7期
关键词:天河区广州市社团

李婷艳 皮凯亮

(广州体育学院 广东广州 510500)

中学生体育社团是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处于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腹地,是广东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广州是我国南方的交通、通讯枢纽和贸易口岸,历来是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门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称。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跃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特大城市之一。已初步形成对外开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格局;外向型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从而也带动了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的发展。目前广州市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市容市貌日新月异,功能多样的运动场馆拔地而起。处于这种背景下的广州市学校体育社团也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风采,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基于这种背景,进一步深入认识和了解广州市学校体育社团,分析和研究其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州市天河区中学生体育社团为研究对象,以广州市天河区各中学主分管体育的副校长、体育教师以及参与体育社团的部分中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广州体育学院图书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电子图书室检索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收集、分类、整理了与本文相关的信息。为本问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1.2.2 访谈法

访谈了广州市天河区部分中学分管学校体育工作的副校长、体育科组长和体育社团指导教师,初步了解他们对当前广州市天河区中学体育社团开展情况的看法,并从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发展中心了解到学生体育社团开展的基本情况,找出影响广州市天河区中学生体育社团开展的相关政策、制度等,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现实的依据。

1.2.3 问卷调查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遵循有关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了调查问卷,以分层抽样方式的发放问卷,对广州市天河区中学体育社团开展的情况进行调查。对华师附中、天河中学、恒福中学、暨南中学、华工附中等5所中学的体育社团成员进行问卷发放,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3份,回收率96.5%。有效问卷185份,有效率92.5%。

1.2.4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到的问卷运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处理,为文章的数据分析提供帮助。

1.2.5 逻辑分析法

在访谈、问卷调查和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所获得资料进行逻辑分析,得出可靠结论,把握问题所在,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社团的概念界定

体育社团是公民合法人以从事和发展体育事业为目的,自愿结成的群众性组织。其主要职责是:宣传和组织群众参加体育运动,团结和动员社会力量参加体育运动,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2.2 广州市天河区中学生体育社团的基本情况介绍

2.2.1 总体情况分析

基于教育强区的时代背景下,近年来,天河区的教育飞速发展,中学生体育社团的开展也蒸蒸日上,它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新兴事物,在管理的理念、场地器材、经费扶持等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内部环境相对不是很好,比如说:体育社团活动形式不够健全,目的性不高,过多的是娱乐成分,注重短期效应,缺乏学校的管理和正确引导,呈现出松散的状态,缺乏组织纪律约束,社团内部完全是“无政府”态势,矛盾和隐患较多。受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初三、高三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少之又少,以女生为主的体育社团,如瑜伽、啦啦队等初三、高三级成员流失特别明显。

2.2.2 中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形式分析

中学生自发、教师兼职、专职教师领导是目前天河区中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形式。

2.2.3 参与的动机分析

由表1可知,广州市天河区中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动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因素趋于集中。兴趣爱好、丰富课余生活是主要原因,其中,参与体育社团活动是因为兴趣爱好的占52.97%,丰富课余生活的占41.08%,选择增强体质的占34.05%,锻炼意志的占22.16%。由此可见,广州市天河区中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主要动机不再是单纯的为了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品质,参与体育社团的动机正逐步朝着娱乐、放松的方向转移。

2.2.4 参加体育社团的项目分析

由表2可知,广州市天河区中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运动项目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三小球类、三大球类和水上运动类,分别占67.03%、60.54%、52.43%。究其原因,主要是三大球里篮球、足球的特性导致它们较受中学生喜爱,特别是男生,调查的5所学校,均有较好的篮球场和足球场;三小球中主要是羽毛球、乒乓球收场地限制少,上手快、锻炼的场所多等特点决定的;水上项目类主要是游泳,广东省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中考加入游泳项目,促使部分中学生家长支持学生学习游泳。另一方面是这几个项目活动方便、灵活,对场地、器材的要求及参与者的技术要求等都不是很高,并且活动强度适中、消费不高的特点深受中学生的喜爱。

2.2.5 广州市天河区中学生体育社团活动频数

大部分体育社团组织分工明确,有的社团制定了活动计划、考核、考勤等有章可循,几乎全部团体是在整个学年都安排活动的,甚至个别团体在节日、假期里也组织活动(如野外定向等)。100%的体育社团每学期都有一到两次各类大型活动,因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学期都要例行检查。课余时间较少,利用体育社团活动时间完成繁重的功课是中学生经常缺席体育社团活动的主要原因。(见表3)

2.2.6 经费来源分析

由图1可知,广州市天河区中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经费来源中,有36%的经费会员自己缴纳的,有44%的经费是校方提供的,有8%的经费是社会赞助的,有12%的经费是来自其他渠道。由此可以看出,广州市天河区中学生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渠道较为单一,缺乏校外的融资渠道,这与广州市学校采取的封闭式管理有关。由于活动层次不高、自身运动水平低,校外赞助较少,也造成活动经费短缺。体育社团普遍缺乏固定的经费来源,活动经费短缺并形成了恶性循环。学生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个:学生会的拨款、会员交纳的会费、社会(家长)赞助等。

表1 广州市天河区中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动机调查表

表2 广州市天河区中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项目调查表

表3 广州市天河区中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活动次数调查表

表4 广州市天河区中学生体育社团活动技术指导调查表

图1 广州市天河区中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经费来源图

2.2.7 技术指导

由表4可知,广州市天河区中学生体育社团活动,有15%的体育社团有体育教师或外聘教师每次到现场指导,22%的体育社团中很少有体育教师或外聘教师到现场指导,51%的体育社团活动,体育教师只安排活动方案,不去现场指导,还有12%的体育社团是没有教师,由社团骨干指导活动的。专业性很强的各类中学生体育社团活动,指导老师的专业指导对于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一方面,各社团聘请的指导老师多数都是进行无偿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必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忙于教学、科研工作、空闲时间少也是指导教师参与社团活动较少的原因之一。

2.2.8 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收获

在固定的活动时间、活动强度、活动类型的情景中,竞争的活动情境和自主选择活动内容的情境有利于学生焦虑水平的降低。学生参与所喜爱的体育社团活动,会不自觉地陶醉于其中,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会经历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在这种状态下,个人、行动和意识交融在一起,体验个性展现的满足感。

2.3 存在的问题

学生体育社团与学校体育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没有高水平的教师或专业人士指导;场地设施、器材的不完善、规模较小,发展困难;多数学校不重视,经费投入严重缺乏;组织管理无序,社团凝聚力较弱;社团之间联系极少,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体育社团的开展受升学率和安全问题影响严重。

2.4 影响广州市天河区中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

影响广州市天河区中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学校制度、经费、场地、器材、社团自身管理、师资队伍匮乏、缺少家长的理解支持等。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目前,广州市天河区中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较快,团体组织管理基本上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团体均有固定的名称和管理机构,有明确的成文管理条例,且管理达到了相当程度的制度化。但是,在学生体育团体活动普及程度上,教学成绩一般的学校较教学成绩显著的学校低很多,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2)在成员特征上,学生体育社团的成员大多数有一定的体育基础,其参加团体的动机呈现多样化的态势,其中以兴趣爱好、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缓解压力、丰富生活为其主要的动机。

(3)在活动项目上,团体所开展的体育项目基本上包括了常见的较普及的项目,以跆拳道、武术健身类项目最多,除对传统的球类项目社团选择的比较多之外,一些时尚流行的有一定刺激性的项目,如街舞、轮滑等也颇受中学生的青睐,但在专业指导、场地设施等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

(4)在外环境上,目前直接的管理部门为团委下属的“社团联合会”;在内环境上,团体内部设有若干健全、稳定的微组织机构,并有明细的分工,运作效率较高。近年来学校各级领导对学生体育社团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政策、经费方面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

(5)在团体活动科学性的问题上,80%以上的学生群众性体育团体成员都感到了其锻炼身体、提高多种能力等需要得到了满足,社团活动开展情况总体较好,会员对交友效果、活动内容、时间等比较满意,但对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气氛和健身效果评价不高。

(6)中学生体育社团急需有相关经验的教师指导,目前,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体育社团活动时积极性不高,无偿服务是影响指导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3.2 建议

(1)学校相关领导、家长、学生转变观念,提高对学生体育社团的科学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建立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2)给予一定的政策导向与保证,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基础建设,转换管理方式、纳入体育课时中来。

(3)提高体育社团自身的组织管理,体育教师加强专业指导、关注其成长。

(4)以中学生体育社团竞赛促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社团活动,激发参与活动积极性。

[1]邱英.中学生体育社团实践活动课的实施[J].体育学刊,2003(5).

[2]韩晓.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生体育社团开展现状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3]薛强.中学生体育社团开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3.

[4]胡铂,商执娜.广州大学城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07(42).

猜你喜欢

天河区广州市社团
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家乡的橘子红了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市天河区社区康复服务能力的调查研究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社团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