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税收管理进化史

2014-03-01付倩倩

决策 2014年8期
关键词:税收管理征管分局

■本刊记者 付倩倩

正是信息管税的理念,促进了安徽地税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现代科学管理的转变,同时,信息系统的建设也为这种转变提供了支撑。

今年上半年,在安徽省地税局的会议室里上演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擂台赛,18个来自全系统的基层分局激烈地角逐全省“十佳现代分局”称号。

比赛的环节设置除了常规的PPT汇报、专题阐述外,还有一个现场答辩环节,即利用目前安徽省地税系统全面推广使用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对参赛分局的日常管理过程实行监控,在其操作痕迹中将可能存在的疑点抓取出来,要求参赛者做出解释。登记时信息录入是否不全?税种鉴定是否准确?是否存在没有及时催缴的情况?有的参赛分局代表当场被问得直冒冷汗。

芜湖市地税局征管分局局长罗宏庆是赛场上的评委之一,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大集中项目组副组长。2013年1月,安徽地方税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铜陵市地税局成功上线运行。当年11月,全省地税系统首次实现征管数据应用省级集中处理。

将税收管理改革创新与科技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税收管理现代化是安徽省地税局长期遵循的发展路径。用安徽省地税局局长汪建国的话说,“大集中”为安徽地税事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插上了“金色的翅膀”。

作为全程参与安徽省地税局信息化建设的亲历者,罗宏庆见证了“信息管税”的发展过程,为我们梳理安徽地税20年来税收管理创新提供了一条鲜活的线索。

创业:标准化建设

安徽地税刚刚诞生的时候,罗宏庆就职于芜湖市地税局税政一科。

同一时期,黄山市地税局祁门县局副局长许爱珍正面临着白手起家的窘境,她和分局的其他两位同事一起下户,跑遍了辖区4个乡镇的企业、个体户,一边宣传地税,清理税收,一边摸底调查,建立税户管理档案。基层的地税征管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薄弱,采取的还是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

罗宏庆告诉记者:“当时各地根据自身征管工作的需要,各自开发了一些比较简单的小软件,主要是办理登记、开票,处理一些最基本的税收征管业务。”

1999年,安徽省地税局启动标准化分局建设,随后,推行税收全面质量管理,大力规范基层税收管理。汪建国表示:“标准化分局建设的初衷就是为了打牢基层分局的税收管理基础,提升一线税收人员的征管能力。”

2000年3月,安徽省地税局决定抽调业务和技术人员,在各地原有的软件基础上,开发统一的征管软件。当时已经在芜湖市地税局征管科担任科长的罗宏庆,作为业务人员代表,参加了这版软件的研发。历经半年的时间,被称为AHTAX2000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实现了市和县一级数据的集中,成为在广域网环境下运行的全省统一的征管软件。

踩着国家税务总局“科技加管理”的鼓点,2002年以来,安徽省地税系统进入到以信息化加专业化为特征的征管改革阶段。2004年,税收征管改革“30字模式”又增加了“强化管理”的要求。次年,安徽省地税局对AHTAX2000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罗宏庆表示:“升级后的AHTAX2005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市级集中。”他举例说,过去县里的数据要集中到市里,只能靠手工报表,这里面就会存在很多问题,数据信息经过加工肯定会层层衰减,而通过市级同一个数据库的存储和使用,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就得到了保障,可以逐步实现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

创新:专业化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税收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2008年,省地税局提出建设“现代化分局”的命题,要求基层分局以“现代服务观念、现代管理理念、现代技术手段和现代人才结构”为目标,全面加强建设。

从“标准化”迈向“现代化”,必须革除传统税收征管模式中的弊端和瓶颈。

一方面,基层一线的税收管理员面临着“人少事多”的困境,使得税源管理被迫停留在口头了解、案头分析的粗放模式下;另一方面,一名税管员要同时管理多类税源,“全能型”的要求往往让他们在专业性上力不从心。

从2010年开始,安徽省地税局以税收专业化管理为切入点推进征管改革创新。

宣城市地税局反应迅速,搭建专业化组织架构,以“不拆庙、不摘帽”为原则,打破区域与部门的限制,对基层分局职能进行整体转换,形成纳税服务、纳税评估、日常管理、税务稽查四个序列,促使传统分局向专业化分局转变。

该局大胆突破税收管理员对应纳税人的传统做法,变“管户”制为“管事”制,即在对各项征管业务流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流程中的环节事项确定人员岗位,按照业务流程节点设置专业化岗位,不同的人员负责不同的流程节点,因事设岗、以岗定责、岗责到人,实现了“一对一”单打独斗向“多对一”团队作战转变。新方式下税收管理员根据职能分工对特定事项负责。

管理理念的变化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为适应税收专业化的需要,罗宏庆们再次投入到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升级研发中。“我们的AHTAX2009内部简称叫‘双平台’,一个是纳税服务平台,一个是税收管理平台。”罗宏庆告诉记者。

纳税服务平台是对外的,主要为纳税人服务。而税收管理平台是对内的,为税管员服务。基于工作流模式设计,初步的设想是将税收征管的工作进行细化分工,然后依靠信息化的支撑,实现“流程管事、环节控制”。

随后,淮北、宿州、黄山等市纷纷试点,因地制宜开展专业化管理。对于基层改革实践的探索,安徽省地税局给予了肯定的评价。现代化分局的建设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基层突出分类和专业管理,实现三个转变,即分局从全能型向专业型转变,日常管理从属地管理向按规模、行业等因素进行分类管理转变,税收管理员从全能管户向分工管事转变。

创先:“大集中”管税

“随着征管改革的推进,对于信息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罗宏庆表示安徽省地税局的信息化建设为适应发展的需要又有了一次质的飞跃。

实现了省级征管数据大集中的AHTAX2013被称为安徽地税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除了原来的征管信息系统之外,还包括电子税务局、外部信息交换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税务人员只要在日常工作中登录系统,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系统自动推送到“个人待办事项”平台上的工作任务,通过图形化的界面列明了每一项工作的内容和办理时限,并且不同的工作状态通过不同的颜色显示,看起来一目了然。通过规范化的工作岗位、工作环节、工作流程定义,实现了岗责明确、流程统一的业务操作管理。一方面,便于一线人员开展工作,防范工作中的疏漏;另一方面,又能强化跟踪问效管理,有利于提高征管工作效率。

更重要的是,AHTAX2013为税收风险管理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风险管理,是提高税收征管质效的重要理念。在税收征管中,需要重点防范的是税收流失风险和税收执法风险,而安徽地税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可能。

2013年12月,作为试点的铜陵市地税局通过运用纳税遵从风险管理系统,针对房地产、建筑安装行业42户企业开展验证性评估,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通过纳税人自查补税2800万元。

罗宏庆解释说:“通过外部信息交换系统,实现部门之间相关信息的共享,对内部和外部,历史和现在的海量涉税数据进行加工分析,用建立的不同行业的指标模型,去扫描和查证纳税人可能存在的疑点,然后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例如,对一些存在高风险的税源,可直接采取稽查应对的方式;对于中等风险往往采取提醒、约谈、核查等方式组织应对;而对于低风险的税源,通常由纳税人自查并纠正。

除了对外的税源风险管理,对内的税收执法风险管理也是相同的工作原理,针对征管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指标模型的抓取,实现修正疑点,完善管理。在安徽省“十佳现代分局”评选中,将参赛选手问得满头大汗的问题,正是利用了这一功能。

作为多次参与安徽省地税局信息化建设的元老级人物,罗宏庆认为,正是信息管税的理念,促进了地税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现代科学管理的转变,也为这种转变提供了载体与支撑。

猜你喜欢

税收管理征管分局
“互联网+”视域下大数据对税收管理的影响
当前个人所得税征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
规范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税收管理——以某副省级城市平台企业的税收管理为例
区块链技术在税收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基于长沙市税务系统房地产和新业态税收管理的案例分析
一分局简介
洞察全球数字税征管体系
吉林省国家税务局行政处罚黑名单
建筑史话
环境保护税征管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基于《环境保护税(草案)》征管模式的思考
个人房屋租赁税收征管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