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数学“微型课”的冷思考

2014-02-28俞昕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预设数学课堂教学

近期常听到“微型课”一说,现在笔者所在地区评职称都流行上微型课了,甚至连最近的一次评选市教坛新秀都采用“微型课”的形式(以前都是封闭式备课,现场上课形式).显然,“微型课”作为一项新的听评课组织形式,正在得到广泛采用.同时“微型课”也逐渐被当作“赛课”的一项内容进入教学比武大赛.作为一项新生事物,也许炙手可热,但我们有必要冷静下来对它进行一番审视.

1微型课的界定

一般地,微型课是指以经验交流或训练、甄别教师素质和能力为目的,在非常规教学情境下,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地实施在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等方面进行微缩的教学活动.“非常规教学情境”指不是在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环境.微型课区分于常规课、研究课、观摩课、说课以及微格课:其一,在教学场景上,微型课、说课、微格课一般不在真实课堂上,而常规课、研究课、观摩课是在真实课堂上;其二,在教学主体上,微型课同微格课一样,其中的“师生”可能是一种角色扮演,“学生”可能是其同事、领导、评委等扮演,而常规课、研究课、观摩课的教学主体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其三,在活动程序上,微型课同常规课、研究课、观摩课类似,与说课及微格课差别较大;其四,在活动时间上,微型课同说课、微格课(某项技能训练)一样时间比较短(10—15分钟),而常规课、研究课、观摩课的时间较长(40—45分钟).

2对微型课的冷思考

新课程的理念与实践都告诉我们“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堂才是思维碰撞的乐园,教师则只是共同学习中平等的首席.诚然,微型课确实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执教者在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课堂驾驭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如果将这种课型用于同行相互启发,或许能收到一些效果.但如果仅凭短短十来分钟的授课去评价一个教师的总体教学水平,显然有失公允.“微型课”最大的诟病在于没有学生参与,互动与生成只是为了教师的“展现”而非学生的学习,真实教学情境的发生被教师运用技巧浓缩在某个刻意安排的“精华”处,无异于课堂上只见教师不见学生.

“微型课”的出现反映了当前教育界存在的一种狭隘的效率观:耗时少便是效率高.在许多教学比赛、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等涉及人员众多的大型活动中,一些地方采用这种授课方式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省时、省力、省资源.然而,教书育人不是制造产品,要始终保持“如琢如磨”的心境就必须远离盲目提速.同时我们也肯定“微型课”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合理运用它为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出谋划策.

3合理开发与运用数学“微型课”

既然“微型课”有它存在的意义与合理性,那我们就应该学会合理开发与运用它.下面结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谈谈对数学“微型课”的认识.

3.1让微型课成为数学教研活动的一道风景线

如今的学校数学教研活动略显单薄与形式化,很多工作都是在学校检查的层面完成的.数学组成员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聚在一起,教研组长向组员传达学校召开的教研组长会议精神与内容,然后布置下阶段工作的任务与重点.每学期的大型教研活动也是例行公事般应付学校检查,真正对课堂教学活动起到指导作用的可谓少之甚少.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也是如今备课组活动的常见形式,但集体备课有时也会成为一种形式而走过场.针对这样的现状,何不让微型课为我们的教研活动注射一剂强心针,成为数学教研活动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呢?

3.1.1运用微型课诊断教学问题

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这是必然的.没有问题的教学是不存在的,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且不断地解决问题,才能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微型课正是帮助我们发现教学问题症结所在的一剂良药.比如说我们在某次数学测验中发现某班的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出错特别多,我们可以帮助该班的数学教师诊断教学问题所在.我们可以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或备课组活动,让该数学教师上一堂针对该数学知识点的微型课,教研组成员或备课组成员帮助他一起来分析课堂教学的症结所在,大家集思广益,一起帮助他出谋划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可以调整教学方案,执教教师可以重新设计修正该知识点的教学方案,然后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来弥补学生该知识点的缺漏.此过程可以循环往复的进行,直至通过测验或作业反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止.

3.1.2运用微型课探讨教学难点的突破

数学课堂教学中必定会存在一些公认的比较难处理的教学内容,比如函数概念的教学、分段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周期函数、曲线方程、充要条件、数学归纳法、二面角等,这些数学知识点都是教师感觉比较难教的,或是学生感觉比较难学的.如何处理好这些教学难点,我们可以通过微型课来进行教学研讨活动.在教研活动中,让几位教师通过微型课的方式将自己对教学难点内容的处理展现出来,大家一起来通过评课研讨的方式对此内容的教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种研讨活动就充分体现出微型课短小精悍的优势,微型课可以集中力量展示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既节省时间,又具有针对性.

3.2选拔性质的微型课应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目前的微型课很多场合都是运用它的选拔功能,比如评职评优,用来诊断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所以微型课的教学设计比一般的完整课应更加突出内容的“精”、环节的“巧”、方法的“活”、形式的“美”、理念的“新”等要求,充分地反映出微型课的特点和优势.怎样让微型课真正发挥作用,下面就主要的三方面进行阐述.

3.2.1微型课应重心明确、亮点突出

在微型课上,教师要集中力量,攻其要害.每堂数学课都有其重点、难点与亮点,重心应该落在这“三个点”上,这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微型课的课堂结构入题要简捷,三言两语就能直接进入正题,千万不能起步太远、半天导入不了正题,致使课堂重点不突出;很快导入正题后,就要把主要精力全部用在课题的重难点与亮点上,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圆满地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最后,一定要有小结,用两三分钟时间对本节微型课的教学内容加以言简意赅的归纳和总结,使微型课的课堂结构趋于完整.endprint

若讲授的是数学概念课,那就应该将重心落于数学概念的生成上;若讲授的是数学定理课,那就应该将重心落于数学定理的来龙去脉上;若讲授的是数学知识运用的习题课,那就应该将重心落于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和变通性上;若讲授的是数学复习课,那就应该将重心落于数学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深层挖掘上.总之,微型课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亮点,这个亮点可以是深入浅出的讲授,可以是细致入微的剖析,可以是激情四溢的感染,可以是精妙出彩的课堂构思,可以是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等等.微型课教学有了自己独特的亮点,就能提升微型课的水准.

3.2.2微型课应预设充分、精设问题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独特的一道风景线,没有师生互动的课堂是没有活力与生气的,而这恰恰是微型课所缺少的.如何弥补微型课这一缺憾,教师可以通过预设充分,精设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因问题的发现而有引力,因问题的提出而有动力,因问题的分析而有活力,因问题的解决而有魅力,因问题的延伸而有张力.所以,微型课的设计中可聚诸“力”为合力,驱动教学活动,实现主题教学问题化,形成“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延伸”的问题串,为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契机.

正是因为微型课上没有学生,教师就越应该注重“问题式”的互动交流,这种互动不仅是应“师”和“教”的需要而互动,更是应“生”和“学”的需要而互动.微型课教学设计上预设的互动不必刻意地细致安排,只需自然的“放”与“收”,但要注意有“放”必有“收”,“放”是手段,“收”是目的;“放”是基础,“收”是升华.在微型课上教师预设问题应注意以下策略:(1)整体规划提问,展现思维过程.比如在“正余弦函数图像”的教学中,可以在几个关键的思维转折处预设问题:①为什么取这样几个特殊的点?为什么直接能想到用平滑曲线连接而不是用直线段连接?②得到了画出正弦函数图像的精确方法,大家有没有什么疑问?每次都用正弦线画图像是不是有点麻烦呢?有没有更加简单也比较准确的方法呢?③正弦函数图像会画了,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呢?如何画余弦函数图像呢?(2)有效运用元认知提示语.所谓元认知提示语,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感觉教师只是提供了一些方法和建议,这些“方法和建议”即是可迁移的内部帮助.在学生已有相关知识基础之上,内部的帮助指引着解决问题的方向,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化方法与策略.比如在“两直线位置关系”的教学中,在一些必要的元认知及认知提示语的铺垫下,完全可以以逐步自然呈现的方式提出:“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先研究简单情况——平行,再研究复杂情况——相交.研究复杂情况,先研究特殊情况——垂直,再研究一般情况.那么今天应该研究什么情况?”学生一般可以回答出要研究的一般情况.进一步提问:“研究两条直线相交的一般情况,也就是相交但不垂直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怎样刻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呢?”按照一般科学研究方法的进行顺序,逐步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为如何学习这个内容打好基础.(3)及时分析纠正学生的回答.在微型课上,教师提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后,可以假设性的留出一定的“等待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在微型课上要体现出这样的理念:不符合预设的回答即使是错误的也可以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需及时纠正并分析原因;如果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只是思路与预设相异,教师应该剖析学生的方法,请学生向大家解释为什么会想到这种方法,进而对两种或几种方法进行对比.(4)创设“有疑而问”的情境并引导学生提有意义的问题.教师创设的“有疑而问”情境会激起学生激愤心理状态和发现问题所在的强烈愿望,学生可能会主动提出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急切心情.比如在“幂函数”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使学生“有疑而问”的教学情境:给出几个具体函数,如y=x2、y=x3、y=x-2、y=x12等,提问学生它们是不是指数函数?为什么是或不是?如果不是,是什么函数?可以给它们起个什么名字?如何定义它们?

3.23微型课应设置答辩环节

因为微型课是模拟课堂教学的虚拟情境,有些课堂环节是否能具体落实尚需斟酌,所以微型课若是作为一种评估教师的手段与方式,答辩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答辩是评委对授课内容及其相关内容的一个质疑,问题一般都是针对本节微型课教学中的重点或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或者是提出与课题内容有关的知识内容.通过答辩能反映出执教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诠释、对教材二次开发与创作的方法、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对课堂提问处理的意图、对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的应变处理能力.

执教教师在回答评委提问时,知识内容要科学准确,能够抓住要点,层次清楚.答辩语言要简明流畅,与问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不说,要集中自己的全部智慧,对问题的要害之处进行深入精要的阐述,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整回答所问的问题.

答辩环节能弥补微型课的不足之处.若要通过微型课形式给教师打分的话,建议在时间的分配上,微型课15分钟,答辩10分钟左右;所占分值应该是各一半比较合理.因为毕竟微型课没有真正学生的参与,无法显现教师真实的课堂随机应变能力与课堂掌控能力,只是单纯教师一个人演独角戏难免有失公允,不能完全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所以要通过答辩来检验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与课堂演绎的诠释.

4结束语

微型课作为一项新兴事物需要我们用冷静的眼光审视它,课堂教学毕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微型课与常态课还有很大的差别,关于微型课的研究和实践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为改进教学、评估教师发挥其应有的独特作用.

作者简介俞昕,硕士,中教高级 .主要研究数学文化、数学校本课程等.endprint

若讲授的是数学概念课,那就应该将重心落于数学概念的生成上;若讲授的是数学定理课,那就应该将重心落于数学定理的来龙去脉上;若讲授的是数学知识运用的习题课,那就应该将重心落于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和变通性上;若讲授的是数学复习课,那就应该将重心落于数学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深层挖掘上.总之,微型课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亮点,这个亮点可以是深入浅出的讲授,可以是细致入微的剖析,可以是激情四溢的感染,可以是精妙出彩的课堂构思,可以是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等等.微型课教学有了自己独特的亮点,就能提升微型课的水准.

3.2.2微型课应预设充分、精设问题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独特的一道风景线,没有师生互动的课堂是没有活力与生气的,而这恰恰是微型课所缺少的.如何弥补微型课这一缺憾,教师可以通过预设充分,精设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因问题的发现而有引力,因问题的提出而有动力,因问题的分析而有活力,因问题的解决而有魅力,因问题的延伸而有张力.所以,微型课的设计中可聚诸“力”为合力,驱动教学活动,实现主题教学问题化,形成“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延伸”的问题串,为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契机.

正是因为微型课上没有学生,教师就越应该注重“问题式”的互动交流,这种互动不仅是应“师”和“教”的需要而互动,更是应“生”和“学”的需要而互动.微型课教学设计上预设的互动不必刻意地细致安排,只需自然的“放”与“收”,但要注意有“放”必有“收”,“放”是手段,“收”是目的;“放”是基础,“收”是升华.在微型课上教师预设问题应注意以下策略:(1)整体规划提问,展现思维过程.比如在“正余弦函数图像”的教学中,可以在几个关键的思维转折处预设问题:①为什么取这样几个特殊的点?为什么直接能想到用平滑曲线连接而不是用直线段连接?②得到了画出正弦函数图像的精确方法,大家有没有什么疑问?每次都用正弦线画图像是不是有点麻烦呢?有没有更加简单也比较准确的方法呢?③正弦函数图像会画了,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呢?如何画余弦函数图像呢?(2)有效运用元认知提示语.所谓元认知提示语,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感觉教师只是提供了一些方法和建议,这些“方法和建议”即是可迁移的内部帮助.在学生已有相关知识基础之上,内部的帮助指引着解决问题的方向,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化方法与策略.比如在“两直线位置关系”的教学中,在一些必要的元认知及认知提示语的铺垫下,完全可以以逐步自然呈现的方式提出:“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先研究简单情况——平行,再研究复杂情况——相交.研究复杂情况,先研究特殊情况——垂直,再研究一般情况.那么今天应该研究什么情况?”学生一般可以回答出要研究的一般情况.进一步提问:“研究两条直线相交的一般情况,也就是相交但不垂直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怎样刻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呢?”按照一般科学研究方法的进行顺序,逐步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为如何学习这个内容打好基础.(3)及时分析纠正学生的回答.在微型课上,教师提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后,可以假设性的留出一定的“等待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在微型课上要体现出这样的理念:不符合预设的回答即使是错误的也可以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需及时纠正并分析原因;如果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只是思路与预设相异,教师应该剖析学生的方法,请学生向大家解释为什么会想到这种方法,进而对两种或几种方法进行对比.(4)创设“有疑而问”的情境并引导学生提有意义的问题.教师创设的“有疑而问”情境会激起学生激愤心理状态和发现问题所在的强烈愿望,学生可能会主动提出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急切心情.比如在“幂函数”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使学生“有疑而问”的教学情境:给出几个具体函数,如y=x2、y=x3、y=x-2、y=x12等,提问学生它们是不是指数函数?为什么是或不是?如果不是,是什么函数?可以给它们起个什么名字?如何定义它们?

3.23微型课应设置答辩环节

因为微型课是模拟课堂教学的虚拟情境,有些课堂环节是否能具体落实尚需斟酌,所以微型课若是作为一种评估教师的手段与方式,答辩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答辩是评委对授课内容及其相关内容的一个质疑,问题一般都是针对本节微型课教学中的重点或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或者是提出与课题内容有关的知识内容.通过答辩能反映出执教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诠释、对教材二次开发与创作的方法、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对课堂提问处理的意图、对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的应变处理能力.

执教教师在回答评委提问时,知识内容要科学准确,能够抓住要点,层次清楚.答辩语言要简明流畅,与问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不说,要集中自己的全部智慧,对问题的要害之处进行深入精要的阐述,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整回答所问的问题.

答辩环节能弥补微型课的不足之处.若要通过微型课形式给教师打分的话,建议在时间的分配上,微型课15分钟,答辩10分钟左右;所占分值应该是各一半比较合理.因为毕竟微型课没有真正学生的参与,无法显现教师真实的课堂随机应变能力与课堂掌控能力,只是单纯教师一个人演独角戏难免有失公允,不能完全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所以要通过答辩来检验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与课堂演绎的诠释.

4结束语

微型课作为一项新兴事物需要我们用冷静的眼光审视它,课堂教学毕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微型课与常态课还有很大的差别,关于微型课的研究和实践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为改进教学、评估教师发挥其应有的独特作用.

作者简介俞昕,硕士,中教高级 .主要研究数学文化、数学校本课程等.endprint

若讲授的是数学概念课,那就应该将重心落于数学概念的生成上;若讲授的是数学定理课,那就应该将重心落于数学定理的来龙去脉上;若讲授的是数学知识运用的习题课,那就应该将重心落于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和变通性上;若讲授的是数学复习课,那就应该将重心落于数学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深层挖掘上.总之,微型课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亮点,这个亮点可以是深入浅出的讲授,可以是细致入微的剖析,可以是激情四溢的感染,可以是精妙出彩的课堂构思,可以是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等等.微型课教学有了自己独特的亮点,就能提升微型课的水准.

3.2.2微型课应预设充分、精设问题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独特的一道风景线,没有师生互动的课堂是没有活力与生气的,而这恰恰是微型课所缺少的.如何弥补微型课这一缺憾,教师可以通过预设充分,精设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因问题的发现而有引力,因问题的提出而有动力,因问题的分析而有活力,因问题的解决而有魅力,因问题的延伸而有张力.所以,微型课的设计中可聚诸“力”为合力,驱动教学活动,实现主题教学问题化,形成“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延伸”的问题串,为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契机.

正是因为微型课上没有学生,教师就越应该注重“问题式”的互动交流,这种互动不仅是应“师”和“教”的需要而互动,更是应“生”和“学”的需要而互动.微型课教学设计上预设的互动不必刻意地细致安排,只需自然的“放”与“收”,但要注意有“放”必有“收”,“放”是手段,“收”是目的;“放”是基础,“收”是升华.在微型课上教师预设问题应注意以下策略:(1)整体规划提问,展现思维过程.比如在“正余弦函数图像”的教学中,可以在几个关键的思维转折处预设问题:①为什么取这样几个特殊的点?为什么直接能想到用平滑曲线连接而不是用直线段连接?②得到了画出正弦函数图像的精确方法,大家有没有什么疑问?每次都用正弦线画图像是不是有点麻烦呢?有没有更加简单也比较准确的方法呢?③正弦函数图像会画了,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呢?如何画余弦函数图像呢?(2)有效运用元认知提示语.所谓元认知提示语,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感觉教师只是提供了一些方法和建议,这些“方法和建议”即是可迁移的内部帮助.在学生已有相关知识基础之上,内部的帮助指引着解决问题的方向,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化方法与策略.比如在“两直线位置关系”的教学中,在一些必要的元认知及认知提示语的铺垫下,完全可以以逐步自然呈现的方式提出:“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先研究简单情况——平行,再研究复杂情况——相交.研究复杂情况,先研究特殊情况——垂直,再研究一般情况.那么今天应该研究什么情况?”学生一般可以回答出要研究的一般情况.进一步提问:“研究两条直线相交的一般情况,也就是相交但不垂直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怎样刻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呢?”按照一般科学研究方法的进行顺序,逐步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为如何学习这个内容打好基础.(3)及时分析纠正学生的回答.在微型课上,教师提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后,可以假设性的留出一定的“等待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在微型课上要体现出这样的理念:不符合预设的回答即使是错误的也可以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需及时纠正并分析原因;如果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只是思路与预设相异,教师应该剖析学生的方法,请学生向大家解释为什么会想到这种方法,进而对两种或几种方法进行对比.(4)创设“有疑而问”的情境并引导学生提有意义的问题.教师创设的“有疑而问”情境会激起学生激愤心理状态和发现问题所在的强烈愿望,学生可能会主动提出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急切心情.比如在“幂函数”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使学生“有疑而问”的教学情境:给出几个具体函数,如y=x2、y=x3、y=x-2、y=x12等,提问学生它们是不是指数函数?为什么是或不是?如果不是,是什么函数?可以给它们起个什么名字?如何定义它们?

3.23微型课应设置答辩环节

因为微型课是模拟课堂教学的虚拟情境,有些课堂环节是否能具体落实尚需斟酌,所以微型课若是作为一种评估教师的手段与方式,答辩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答辩是评委对授课内容及其相关内容的一个质疑,问题一般都是针对本节微型课教学中的重点或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或者是提出与课题内容有关的知识内容.通过答辩能反映出执教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诠释、对教材二次开发与创作的方法、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对课堂提问处理的意图、对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的应变处理能力.

执教教师在回答评委提问时,知识内容要科学准确,能够抓住要点,层次清楚.答辩语言要简明流畅,与问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不说,要集中自己的全部智慧,对问题的要害之处进行深入精要的阐述,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整回答所问的问题.

答辩环节能弥补微型课的不足之处.若要通过微型课形式给教师打分的话,建议在时间的分配上,微型课15分钟,答辩10分钟左右;所占分值应该是各一半比较合理.因为毕竟微型课没有真正学生的参与,无法显现教师真实的课堂随机应变能力与课堂掌控能力,只是单纯教师一个人演独角戏难免有失公允,不能完全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所以要通过答辩来检验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与课堂演绎的诠释.

4结束语

微型课作为一项新兴事物需要我们用冷静的眼光审视它,课堂教学毕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微型课与常态课还有很大的差别,关于微型课的研究和实践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为改进教学、评估教师发挥其应有的独特作用.

作者简介俞昕,硕士,中教高级 .主要研究数学文化、数学校本课程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预设数学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