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发展TD-LTE的制约因素及其应对策略

2014-02-28赵晋伟

数字通信世界 2014年5期
关键词:运营商

赵晋伟

(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自动化学院,西安 710129)

持续发展TD-LTE的制约因素及其应对策略

赵晋伟

(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自动化学院,西安 710129)

业界一致认为,由中国主导制定的TD-LTE标准技术和产业已经迈向成熟,具备了规模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如何将TD-LTE技术实力尽快转化成商业机会并占据产业制高点,值得探讨。

TD-LTE;持续发展;问题;对策

1 引言

在2012年1月18日的国际电信联盟会议上,中国主导制定的TD-LTE-Advanced成为4G国际标准。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移动联合TD-LTE产业链合作伙伴开展了技术创新、产业推进和国际拓展等工作,成绩显著:一是TD-LTE实现了TDD技术向主流标准融合的突破,与FDD LTE成功融合成为全球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演进方向。二是在全球对称频段已相当匮乏的今天,FDD LTE仍需要上下行两段完全对称的频率传送信息,而TD-LTE能使用非对称频率,正好弥补了FDD LTE的技术缺陷,可以见缝插针地利用零散频段,极大地提升了频谱使用效率。三是TD-LTE实现了TDD产业链从小众化到全球化的突破,整合了TD-SCDMA,WiMAX,PHS和传统FDD产业链,赢得了全球广泛的产业链支持。四是TD-LTE实现了产品从实验室走向规模试验和应用、具备端到端产品能力的突破,多厂家供货和多样化产品形态的有效竞争格局初步形成。五是TD-LTE实现了国际市场的突破,不再像TD-SCDMA只由中国移动独家运营,TD-LTE已形成数十家运营商有意选择部署的全球市场格局。

2 TD-LTE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1)我国在LTE产业价值链的核心领域仍处于劣势。例如,构成LTE标准核心元素的OFDM/FDMA(正交频分复用/频分多址)技术、芯片技术等,有相当一部分掌握在欧美的通信企业手中。其中,4G手机芯片使用的都是国外的技术。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对外依赖性强,使产业发展受到限制。同时在移交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也使手机很容易在从一个基站进入另一个基站的覆盖区域时断网。而由于第四代无线通信网络的架构相当复杂,因此这一问题显得格外突出。

(2)我国通信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衔接缺乏整体规划。目前,我国通信市场多网并存,有2G,3G,还有部分的TD-LTE试验网。中国三大运营商均投入了数千亿元用于建设3G网络,但2G用户仍然占绝大多数。而且,在未来几年2G,3G,4G网络仍将长期共存,甚至在2020年5G推出时,2G,3G还可能存在,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多网协同会带来非常复杂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利用原有的基础性投入,3G和4G技术之间如何衔接与协同,LTE技术如何过渡,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国有资产和重大项目投资的浪费,是摆在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面前的难题。

(3)与FDD-LTE相比仍处于劣势。TD-LTE与欧洲主导的另一个4G国际标准FDD-LTE相比,无论在产业成熟度还是国际商用规模上,都处于劣势。根据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的统计,截至2013年3月底,FDD-LTE商用网络达130个,共计113个国家的377个运营商正在进行FDD-LTE网络的相关投入。FDD-LTE用户总数达6633万户,97家制造商已经宣布推出了655款FDD-LTE的用户终端设备。而且,由于TD-LTE全球商用规模进程较预期缓慢,又缺乏强有力的市场引领,很多国家甚至重新规划TD频谱用于FDD。这意味着,TD-LTE的发展依然需要政府的强力扶持。

(4)运营商市场格局存在变数。我国给三大运营商首先发放的是TD-LTE(TDD)牌照,中国移动仅2013年就投资417亿元,建设约20万个TD-LTE基站,并计划将TD-LTE的覆盖城市扩展到340个。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最近两三年在3G网络上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对4G的渴望远没有中国移动高,至少在2014年上半年,中国联通的主要力量仍在升级3G网络。中国电信则比较纠结,虽然在2月14日宣布4G放号,但除了在广告上做得惊天动地外,其他实质性事项的展开非常有节制。因为对FDD LTE发牌时间的判断,决定了它的最终技术打法。虽然没发FDD LTE牌照,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建实验网,相当于被默许抢跑FDD。而且,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别获得1.8GHz和2.1GHz频段,这两个频段都不在国家划分的2.6GH z TD-LTE频段内。业界因此判断两家建设TD-LTE的积极性将进一步降低,即使未来两家“混合组网”,TD-LTE所占比例也不会超过FDD。而从第一批4G TD-LTE牌照发放以来看,联通在宣传上以FDD为主攻方向,策略上在等工信部下发FDD的4G牌照。这不仅使我国主推标准TD-LTE得以全力推广存在变数,也使迫于竞争压力中的中国移动存在申请LTE FDD牌照的可能。同时,未来是否会有更多的不对称管制(如调整网间结算、携号转网等)及怎样的扶植TD-LTE政策出台,将是未来博弈的焦点,也是运营商格局形成的关键。此外,民营虚拟运营商争取4G资源,LTE FDD牌照发放、广电网络入场甚至新的电信重组、开放运营商股权结构以及实施网业分离等,将导致运营商市场出现更多复杂的变化。

(5)目前4G信号并不十分稳定。中国移动4G基站普遍使用了2000MHz以上的频段,与3G、2G基站比,衰减更快。而这一频段信号穿透力较弱,室外街道还行,但在楼宇内部,4G信号仍不稳定。如果没有经过室内覆盖的优化,信号经常会出现中断的问题,此时手机设备就会直接转换回3G信号。而4G语音解决方案采用的是“以Vo LTE为主、兼顾语音回落方案(CSFB),将双待机作为一种终端形态长期存在”。但是该方案并非完美无缺。因为VoLTE需要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也有赖于LTE覆盖的进一步完善。语音回落方案采用的是4G语音回落2G,而GSM已经停止了新的投资更新,随着4G话音回落话务量的增加,这将又是一个新的考验。而从各国经验来看,4G网络建设大概需要3到5年时间,而我国发牌还不到一年。因此,需以更大的密度来建站,并完善室内信号增强设备的铺设,这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加之,运营商在建设4G基站的同时,还要保障现有网络的有序运营,这无疑给其资金、人力、技术带来挑战。

(6)终端产品不成熟。目前4G还处于准备阶段,产业链还不成熟,尤其是终端产品。虽然目前TD-LTE芯片厂商不少,但是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综合性技术不过关。这是因为中国移动要求TD-LTE手机实现单芯片五模十频,“五模”指要同时兼容GSM,CDMA,TD-SCDMA,WCDMA,TD-LTE。据工信部电信设备进网管理机构刊登出的华为D 2-6070、中兴U9815、索尼M35t和三星GT-N 7108D等4款许可入网的4G手机,仅支持TD-LTE/TD-SCDMA/GSM制式。而要坚持单芯片五模十频,目前只有像高通这样的少部分拥有技术优势的公司做得到。而如果采用高通的芯片,单机成本将增加约140元,再加上整机售价5%的专利费,每部手机成本要增加100~200元。由于国内80%的用户购买的手机都在2 000元以下,因此对用户及中国移动完成销售目标影响很大。

(7)4G手机能否达到其理论速度仍存疑问。人们对未来的4G通信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它的通信传输速度会得到极大提升,4G网络的下行速率能达到100Mb/s,比拨号上网快2 000倍,比3G快2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s。这种速率能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虽然在中国移动4G试验网络下测试,手机最高下载速度超过100Mb/s,而主流3G网络下载速度理论峰值仅为7.2Mb/s。但手机的速度会受到通信系统容量的限制,如系统容量有限,手机用户越多,速度就越慢,因此有关专家分析,4G手机会很难达到其理论速度。而如果速度上不去,4G手机就要大打折扣。

(8)资费偏高。目前,欧美4G覆盖范围持续扩大,与其合理的资费水平不无关系。美国Verizon公司每GB数据流量售价7.5美元,而同期欧洲用户更是仅需支付2.5美元/GB。反观国内,虽然中国移动推出的4G套餐单位流量资费已经大大降低,在国际上也属于相对低廉实惠的水平,但由于4G时代数据使用量大为增加,而用户对于移动数据用得越多,越会觉得贵。据爱立信消费者研究室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有65%的手机用户认为“移动宽带对我来讲依然很贵”,而69%的智能手机用户认为“移动数据仍然很贵”。因此,找到更多的4G商业模式,对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实现资费的降低和使用的经济性是未来TD-LTE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9)与进入规模商用的3G相比并无优势。据广州等城市的测试表明,用户除了在使用视屏等大流量应用时能明显感到3G与4G的区别外,其余时间没有感觉。而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使用手机仅用很少时间来观看视频。在这样的背景下,让用户为了很小的改变去更新手机,变换制式显然是很不现实的。以中国移动推出的飞享套餐为例,单买月流量包,1G流量需要70元,5G流量则达到了180元,这样的标准相比联通和电信3G套餐,并无优势。

3 持续发展TD-LTE的对策

(1)尽快制定TD-LTE发展规划。到2012年,全球已有60个国家完成4G频率发放,而LTE-FDD在2009年就已启动商用。作为TD-LTE主导者、目前全球惟一大规模应用TDD技术的中国,2013年12月4日才向三大运营商颁发TD-LTE 4G牌照。而TD-LTE若想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确保我国在新一轮国际标准竞争中的地位,在国内尽快部署和成功商用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因此,全产业链应尽早行动起来,在政府主导下进一步明确TD-LTE战略地位,尽快完成TD-LTE网络建设和优化的相关规划及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动三家运营商开展共建共享的相关工作,鼓励和引导相关企业通过租建结合的方式建4G网络,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继续对TD-LTE芯片、终端、测试仪表等产业链薄弱环节给予政策性扶持,制定生产标准,用标准集聚市场资源,引领核心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为TD规划更多的优质频谱。LTE分为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两种,从全球范围看,欧美国家为FDD优先分配了更多的优质频段,而为TDD规划的频段带宽较少,并且大部分都是碎片化的频段。我国规划给TDD的频段总带宽虽然达到了345MHz,超过了FDD的342MHz,但是在全球范围内,相对于FDD而言,规划给TDD的优质低频段频谱资源仍然较少。因此,需要为TDD继续规划优质的低频段频谱资源。基于统筹考虑3G,4G频率的使用,希望相关部委将1427MHz~1525MHz频段也规划给TD-LTE系统。并通过优先漫游等技术手段,实现TDD网络效率最大化,以进一步促进TD产业的健康发展。

(3)做好5G部署。目前,5G已经成为全球移动通信领域新一轮技术竞争焦点。欧盟于2012年底启动了全面面向5G的METIS研究计划。日本、韩国、英国也相继立项支持5G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并且成立了专门的推进组织,2015年世界无线电大会将为5G移动发展拟定业务需求和频谱资源需求。我国在经历了2G跟随,3G突破,TD-LTE引领发展之后,已经开始迎接移动通信领域新一轮的技术竞争,因此,积极布局5G系统技术的研发恰逢其时。2013年年初,科技部与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共同发起成立了IMT-2020(5G)推进组,并于近期正式启动国家863计划“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开发一期”重大项目,前瞻性地部署5G前沿技术研究。在2020年之前,将系统地研究5G体系架构、无线组网、无线传输、新型天线与射频以及新频谱开发与利用等关键技术,完成性能评估及原型系统设计,并且进行技术试验与测试,实现支持业务总速率10Gb/s,将目前4G系统的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提升10倍。项目由国内外55家通信企业、学术研究机构参加,以形成开放合作、权益分享的长效良性发展机制。

(4)有关部门应共同推动TD-LTE以及4G之后移动通信演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尽管TD-LTE已成为国际上4G主流标准之一,中国实现了移动通信技术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发展。但4G就像8核手机一样,终端、应用和用户使用习惯等生态体系还不成熟。为此,有关部门应相互配合,共同推动TD-LTE以及4G之后移动通信演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除加强相关科技计划间的联动之外,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关键技术研发,重点突破智能终端芯片、操作系统、新型人机交互、低功耗关键技术和新型应用软件。同时,结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的发展,推动宽带移动通信的创新应用。可喜的是,国家发改委将组织实施移动互联网及第四代移动通信(TD-LTE)产业化专项,即:移动智能终端新型应用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可穿戴设备研发及产业化,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移动智能终端开发及产业化环境建设,高速宽带无线接入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高速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研发及创新应用示范,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基于TD-LTE的行业创新应用示范,支持将TD-LTE技术应用于应急通信、能源、政务、医疗、公安等领域,通过TD-LTE公众移动通信网络或行业专用网络(含TD-LTE集群系统),建设业务应用创新体验环境,实现重点区域的覆盖,为TD-LTE行业应用树立可推广的创新示范应用方案,带动TD-LTE产业发展。

(5)在产业链整合和协调中寻找平衡点。LTE的商业化、产业化,为中国通信企业成为未来全球通信产业的引领者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LTE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在产业链的整合和协调发展中寻找平衡点。相关部门应做好中央企业3G技术现状和投资回报分析,把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标准和条件,确定中央企业实施LTE技术升级的策略和实施载体,平衡不同类型企业、产业链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并且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国内主要通信运营商之间进行产业布局和利益方面的协调,整合各方资源,化解技术升级带来的市场波动和产业风险。

(6)积极推动4G发展的模式创新。作为影响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高科技产业,TD-LTE具有投入大、周期长、带动强等特点。因此,要在4G时代取得大突破,就必须走跨领域、跨行业的协同创新道路。创新主体必须打破壁垒,深度合作,有效集聚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资源,协力解决发展中的重大技术和产业问题。当前应以“4G+28纳米”工程为抓手,深化移动通信与集成电路产业协同,实现我国移动通信全面引领和集成电路产业跨越式发展。并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以资本为纽带深化产业链互动,最终构建4G的全球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7)提升TD-LTE深度覆盖能力。TD-LTE深度覆盖能力是影响TD-LTE网络性能的关键因素,TD-LTE深度覆盖需要灵活的站型。目前分布式宏站已经成熟,针对深度覆盖的其他各种站型如微站和Pico基站的产品化需要加快开发;另外,业界也需积极展开中继节点(Relay)的研究及测试验证工作。其中,TD-LTE微站产品类型包括一体化微站和微RRU(射频拉远模块)+BBU(室内基带处理单元)两种类型,应用场景主要是室外补盲/补热,或作为中小建筑物的信源。微站具有部署快速灵活、性价比高的综合优势。后续微站产品需考虑天线和结构一体化设计、支持无线回传及采用SoC(片上系统)方案等进一步提升微站产品的易用性和性价比。TD-LTE Pico基站产品形态包括一体化结构(基带、主控、传输、射频一体),与企业级Fem to极为类似,但无需支持CSG(闭合用户组)相关功能及GE(千兆以太网)传输方案外的其他回传方案。应用场景主要是室内补盲/补热,且以咖啡厅、酒吧、办公室等室内公共场所为主。Pico基站具有低成本、易部署的综合优势。此外,Pico基站产品需考虑SoC设计、支持WLAN AP(无线局域网接入点)等进一步提升微站产品的性价比及应用范围。

(8)地方政府在基站选址和性能测试等方面应给予更多的支持。国际经验证明,信号的广泛覆盖是TD-LTE取得先机的重要保障。美国电信运营商Verizon Wireless面对AT&T在3G网络上的强大竞争优势,从2010年12月推出LTE FDD服务,截至2013年3月底,其LTE网络已经覆盖包括486个城市在内的全美90%的区域,服务人口达2.6亿,已将竞争对手AT&T远远甩在后面,更吸引了大批高端用户,树立起在移动宽带服务领域的高端品牌形象。而我国由于基站选址遭遇阻挠导致基站被拆迁,网络覆盖出现漏洞,从而影响网络测试效果的事件屡见不鲜。而实际上,任何一期移动通信工程建设方案的设计,均是经过严格设计和环保评估的。

(9)划定LTE终端发展原则。对未来LTE终端发展,中国移动的原则是“循序渐进、重点突破”,先推动芯片成熟再推动终端成熟,先解决稳定性问题再推动终端多样化。以“出的去、进的来”为必要标准,确保中国移动的TD-LTE客户实现国际漫游,确保国外运营商的LTE客户漫游到中国移动的TD-LTE网络。因此,一是终端要支持运营商需求,尤其是支持中国移动发展TD-LTE终端。二是要大力发展TD-LTE多模终端,因为使用TD-LTE终端的人不仅在中国使用,也有可能到国外使用,而未来的发展,各国频谱分配很难完全一致,这种情况下多模非常重要,特别是芯片制作企业一定要用多模芯片。三是来自不同国家的运营商应考虑TD-LTE的国际漫游问题。

(10)加速移动宽带普及。进一步加速TD-LTE规模应用的进程,加快实施宽带普及提速工程,推进城镇光纤到户和行政村宽带普及服务;推进4G网络布局建设,提高宽带普及率和光纤入户率;扩大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覆盖范围,提高宽带接入服务质量;降低单位宽带价格,加快用户发展;推进“村村通”工程,促进贫困农村和公益机构宽带普及计划实施十分必要。

(11)提升大数据处理能力。电信运营商必须转型,改变过去那种“老大”心态,向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相关内容及应用的参与者“新三者”转型,从网络、终端、应用等层面探索创新发展的路径。虽然,电信运营商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在2G,3G时代已经得到体现,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仍是电信运营商的看家本领。因此要进一步务实大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对数据的商业智能的分析和挖掘,给客户提供支撑。通过应用服务层挖掘出大量的用户需求,而通过满足这些需求,可以获得更好的利润增长和未来业务的增长。同时培养用户流量消费的习惯,刺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繁荣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从网络、流量需求端带动4G产业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12)一站化和精细化经营流量。一站化是指只要用户有需求,就能一站登录获取所有形式的内容。这种模式放大了范围经济性,提升了内容的丰富性,在吸引内容提供商还是用户方面均提升了运营商内容平台的竞争力。精细化是指继承自分割运营时代的运营团队仍要继续在后台发挥价值,围绕每个频道精耕细作。这些精细化垂直运营的队伍是App Store无法短期内培育而运营商独有的宝贵财富。而更有竞争力的异质性流量应建立在运营商独有的能力之上,这里存在两大方向——丰富流量的智能化内涵和个性化内涵。智能化内涵的提升有两个途径,一是对加强对哑管道流量的深度解析,解析其中蕴含的消费者需求信息;二是将运营商独有的一系列能力以“智能标签”的形式整合入现有流量中,从而实现更多的服务场景。个性化内涵的提升主要是要求运营商重视UGC(用户生成内容)业务,尤其是基于个人信息终端内容创造能力的移动UGC。

(13)鼓励面向市场和用户的应用创新。4G为HTM L5和移动云计算应用提供了平台,也为移动购物、远程教育和医疗、高清视频通话、移动视频会议等民用及商用应用提供了网络平台。因此,应抓住手机游戏、视频应用、移动支付、位置服务、社交网络等新兴功能的市场需求,围绕用户体验加速创新。充分利用国内信息化、城镇化建设的机遇,大力挖掘城乡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主打差异化战略。在功能设计、服务模式等方面与国外龙头企业展开错位竞争,必要时也可“让开大路、专走两边”,获取独特的竞争优势。引导国产行业应用程序与国产智能手机相绑定,形成终端一体化解决方案,在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率先使用,逐步试点推广。

(14)提升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为了对消费者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信息消费保驾护航,应加强信息安全立法,进一步明确终端厂商、软件厂商、互联网服务商、电信运营商的职责,健全网络诚信体系,打击窃取用户数据等行为,提升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的技术保障能力。支持产、学、研、用联合研发相关技术和设备,提升对非法信息采集活动的监控、检测能力,对未经允许收集客户信息的行为加强治理。

4 结束语

中国通信企业曾为国际标准缺失付出了巨大代价。1G时代由于完全依赖国外技术,我国仅向国外公司购买设备就支付了2 500亿元;2G时代,这一支出达近万亿元;而在3G时代,由于掌握了核心技术标准,终端企业仅节约专利许可费支出就达数十亿美元。终端芯片方面市场份额超过50%,TD网络建设市场份额超过85%,“中国制造”开始向“中国创造”转变。但遗憾的是,由于商业化过晚,TD-SCDMA只在中国实现了规模商用,用户发展速度较慢、主流应用还不突出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在TD-LTE全球推广应用这个问题上,再也容不得我们有半点的迟疑和犹豫了。

[1] 田珊珊.4G:一场没有终点的速度竞赛[N].科技日报,2013-1-1.

[2] 刘燕.TD-LTE错失全球拓展时间担忧消除[N].科技日报,2012-10-17.

[3] 吴维海.LTE:寻找产业协同的平衡点[N].中国计算机报,2011-10-10.

[4] 梅琳.告诉你基站电磁辐射的真相[N].科技日报,2014-3-11.

[5] 曹方.4G梦想照过现实[J].上海信息化,2013(2):10-16.

[6] 戈清平.4G牌照将发电信运营商加快转型[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1-21.

[7] 亚文辉.4G在路上运营商布局设备商受益[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3-11.

[8] 刘燕.4G时代谁能代给消费者更好体验[N].科技日报,2013-12-10.

[9] 林雨.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如何直面4G时代[N].科技日报,2013-9-2.

法国Mob Partner进入中国

值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法国在华着力推广的不仅有文化、艺术、教育和旅游,而且还支持法国IT创新中小企业开发中国市场。近日,在法国驻华大使馆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将焦点对准了IT行业的新兴中小企业Mobpartner。Mobpartner公司CEO Djamel Agaoua在本次会议上宣布推出MobRetail,这是一款能使零售商在中国准确认识移动设备如何影响消费者进入店铺和购买的技术。

Mobpartner公司是移动效果营销专家,自2010年在巴黎成立以来已将业务迅速扩展至全球,从而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目标的中小高科技企业标杆。虽然公司成立时间不长、人员不多、但是通过自己的创新技术和业务全球化,公司发展非常迅速。如今,Mobpartner在移动效果营销和变现领域每月覆盖2亿消费者,并与一些全球最大的消费和移动品牌建立了合作,如Gameloft,DeNA,网秦,Game Insight,百度,Booking.com,Amobee,SOMO,Europcar和Kayak等。

Mobpartner在创始之初就着眼国际市场,将美国和中国作为战略重地。法国的公共机构也给了Mobpartner这样的创新公司以助力,通过参加2013年法国企业国际发展局组织的“法国科技之旅”商务活动,Mobpartner真正进入了中国市场。其中国办事处于2014年在北京正式成立,为客户提供本土化的双语支持。目前,MobPartner业务的20%来自中国,今年的目标是增长到35%。

MobPartner目前已与很多中国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帮助他们带来应用下载,包括百度、网秦、UCWeb、Tap4Fun、智明星通、IGG、昆仑等。MobPartner和网秦紧密合作,克服数个技术挑战,制定定制化的全球推广方案,覆盖46个国家,带来了400多万的应用下载。MobPartner为网秦带来高于平均水平的转化率,帮助客户提高月收入1258%。MobPartner还成功地为中国游戏公司Tap4Fun,在多个国家推广了11款iOS和Android游戏,获取了超过57万高质量用户。

The Constraints and The Copying Strategies of Developing TD-LTE Sustainably

Zhao Jinwei
(Automation Department of Northwestern Poly 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710129)

the industry agreed that the TD-LTE standard technique which was formulated by China andthe industry is going mature. It has the sca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undation and conditions. So it is aworthy question to explore that how to put the TD-LTE technology into commercial opportunity and occupy thecommanding heights.

TD-L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blem; strategy

10.3969/j.issn.1672-7274.2014.05.012

TN929.5

A

1672-7274(2014)05-0049-06

猜你喜欢

运营商
一张图看三运营商政企业务
运营商CGN部署模式研究
取消“漫游费”只能等运营商“良心发现”?
双翼共振的运营商大数据
通信工程运营商项目管理标准化研究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换帅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三大运营商换帅
图解三大运营商财报亮点
与OTT竞合 运营商涅磐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