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PX自给率四年连降韩国日本大干快上抢PX蛋糕

2014-02-28本刊主笔刘国伟

环境与生活 2014年5期
关键词:新加坡韩国生产

◎本刊主笔 刘国伟

中国PX自给率四年连降韩国日本大干快上抢PX蛋糕

◎本刊主笔 刘国伟

近年来,我国的对二甲苯(下简称PX)需求量水涨船高,但是抵制PX工程项目上马的“邻避”运动也在各地此起彼伏。从厦门到大连,再到昆明、茂名,多年来,围绕PX项目污染环境的争议从未停歇。此外,由于全世界的PX产能有3/4集中在亚洲,有人据此认定,PX是被欧美淘汰的落后产业。那么,全球PX产业的布局究竟如何?欧美真的不生产PX了吗?PX项目为何总是建在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且听下文分解。

中国PX自给率连降

PX是“对二甲苯”的简称,作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产业。

今年1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报告称,近两年国内PX的短缺情形愈加明显。国内PX自给率在2010年还是61.6%,到2013年就猛降至47%。2013年国内PX需求量达1641万吨,PX净进口量猛增至870万吨。实际上,这种供求缺口已经存在好几年了。

截至2009年底,中国大陆共有13家PX生产企业、16套生产装置。主要分布在沿海的上海、大连、青岛、南京,内陆的乌鲁木齐等地也有。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PX生产国和需求国,产能约占世界的1/4。近几年来,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加强和对自身健康的担心,国内PX产能建设存在较大变数,这有可能导致自给率进一步降低。

许多读者会问,为什么总是在已经有化工厂的地区建PX项目,就不能像其他工厂一样另起炉灶吗?其实,综观世界大型化工产业区的空间布局,能够看出几个共性:首先是地处交通便利地区,方便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其次是在水电等资源丰富的地区,便于工厂运转;再次是便于废弃物的运出和处理。这正是全球石化工业偏爱沿海和江河之畔的重要原因,更是PX等项目选在现有石化基地开工的主要原因。

美最早掌握PX生产技术

二战期间,美国拥有石油炼制业领域的大多数工艺创新,墨西哥湾一带油气资源丰富,休斯敦及周围地区成为美国石化产业的中心,为石化工业在墨西哥湾地区的集聚打下了基础。1950年以前,美国几乎涉足当时世界上所有的石化产品生产。此后,美国顺理成章地第一个掌握了PX核心生产技术,他们的环球油品公司的生产工艺,已经向全世界转让了400多套许可证。

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原是一个小小的商业城市,后来因为石化工业的发展,变成美国最大的城市之一。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当地人发起各类环保运动,和众多大型石化公司打起了官司,让大企业主付出了不菲的和解费。这种斗争的直接成果是,当地人有条件地接受了石化企业的环境风险。如今,休斯敦城区的PX生产企业离居民区很近,反映了美国石化工业在民众的环保意识高涨下基本保持了平衡发展。

欧洲PX项目产能较小

二战结束后的欧洲经过休养生息,石化产业也进入复苏阶段。此后,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了PX核心生产技术的国家,法国Axens公司开发的生产工艺很有代表性。

但是,欧洲的PX产量在全球比重不大。例如,法国大油企道达尔公司在贡夫勒维尔投产的一套装置,年产量不过13.5万吨,德国本土有4家公司生产PX,根据德联邦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至2012年德国的PX产量约在每年35万~37万吨之间,德国PX需求的缺口主要由中东的产量来满足。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的PX生产企业都在化工园区内,通过统一的基础设施和集中供应能源、原材料和水,以及协同处理废弃物等方式,大大提高了环保标准。为打消公众对PX污染的顾虑,德国法律规定,企业的各种污染物排放不仅要达标,而且必须向社会公开。

为打消公众对PX污染的顾虑,德国法律规定,企业的各种污染物排放不仅要达标,而且必须向社会公开。

中国成第三个PX核心技术国

20世纪中后期,石化产业进入全球扩散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东、日本、韩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等地区,通过向美、法等国家购买技术,大干快上,PX产能后来居上,成为PX生产领域的主力军。

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驱动下,中国大陆急起直追,近年发展的PX项目总体上都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大型装置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也在大幅提升。2011年10月,我国已成为继美国、法国之后,第三个掌握全套PX核心技术的国家。

当下全球PX的总产能约为3900万~4000万吨,亚洲约为2800万~3000万吨。也就是说,全球PX产能的3/4集中在亚洲。PX产能在亚洲和中国如此密集,是由市场驱动和世界贸易格局决定的,而不是如有人所说的“PX是被欧美淘汰转移过来的落后产业”。

从供求关系上很容易理解这一点,当今的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所以产品靠近资源和市场,相应产业自然会向需求最旺盛的地区转移,这是经济规律在起作用。我国作为纺织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需要大量的PTA(精对苯二甲酸),那么PTA的上游产品PX的需求自然也十分强劲,所以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不是因污染环境和淘汰落后产能而出现的调整。

韩国大干快上PX项目

中石油的报告称,未来全球新增PX装置主要集中在亚洲及中东地区。除中国外,亚洲地区新建的PX装置主要集中在韩国、印度、新加坡、文莱及越南。这些亚洲国家的PX项目能与公众和谐共处,主要得益于成熟而严格的环境风险管控制度。

2005~2012年中国PX供需数据

韩国是亚洲最大的PX生产国,2013年的产能为584万吨左右,出口量近150万吨,主要销往中国。例如,韩国双龙石化公司(S-OIL)是韩国三家最重要的石化企业之一,每年生产的170万吨PX中,就有70万吨出口到了中国。2012年,双龙石化在蔚山建设的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PX装置正式投产,其产能相当于每年能为全球提供32亿套服装。双龙石化认为,到2015年,中国市场需要1600万吨PX,而中国大陆的PX生产能力只能达到400万吨,所以未来公司有很大的赢利空间。

尽管PX是低毒物质,韩国仍在环境安全上下足了功夫。如三星道达尔石化公司(韩国三星与法国道达尔合资)制定了高于政府规定6倍的安全管理标准:在电路、水路上均采用双重冗余设置;对有害气体采取强化10倍的处理方式;请第三方公司检测排放的气体,使数据更具有公信力;对新员工每年进行8次安全培训,老员工每年有1~2次安全演练;每个厂区都有自己的消防队伍;对于雷击、海啸等自然灾害都有预案。

尽管PX是低毒物质,韩国仍在环境安全上下足了功夫。如三星道达尔石化公司(韩国三星与法国道达尔合资)制定了高于政府规定6倍的安全管理标准:在电路、水路上均采用双重冗余设置;对有害气体采取强化10倍的处理方式。

日本厂与居民区仅隔一条路

日本作为另一个PX生产大国,2013年产能超过400万吨,有半数出口国外。近年来,看到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日本石化企业大大加强了对PX生产的投入,由于日本国内工厂的产量已经饱和,日本企业主要在国外投资建厂:

三井化学在泰国合资兴建年产达140万吨PX的工厂;

新日本石油株式会社与韩国SK合作,在韩国蔚山兴建年产100万吨厂;

三菱化学在印尼合资兴建年产64万吨厂。

在保证PX的安全性方面,日本主要靠法律来保证。目前,与PX安全性有关的日本法律主要有《消防法》、《劳动安全法》、《毒剧法》等。这些法律对于生产厂家、监管部门等的责任义务都有明确规定。由于法律界定明晰,在日本国内的PX生产活动未引起公众的太大注意。

有媒体称,日本横滨NPRC炼厂年产35万吨的PX装置,与居民区仅隔一条高速公路。

1973年的卫星图片上,新加坡裕廊岛还处于分散小岛的状态。 来源: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网站

新加坡PX基地胜在规划

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照片左边能看到达马劳岛、裕廊码头立交桥和裕廊岛大道,大道指向的照片背景处就是裕廊岛。 来源:维基百科

卫星照片显示,2009年填海造田后新加坡裕廊岛得到很大扩张。 来源: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网站

狮城新加坡也曾经发生过“邻避”运动。例如,2012年针对某些养老院的选址问题,部分新加坡市民走上街头表达不满。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弹丸小国,在其西南方的裕廊岛上,建成了目前亚洲最大的石化生产和物流基地,也是全球第三大的石油炼制基地。裕廊岛与新加坡主岛相距不到2公里,离居民区一水之隔。面积仅为32平方公里的小岛上聚集了90多家顶级化工厂,包括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壳牌等美欧石化巨头的炼油化工厂区。2012年,这里又引进一个年产80万吨的PX项目。

新加坡裕廊岛中心位置亚逸楂湾岛(Pulau Ayer Chawan)上,有埃克森美孚公司的PX生产装置。 来源:谷歌地图

裕廊岛原是几个分散的小岛,在政府主导下,经过多年填海造地,面积大为增加。岛上现有完善的现代化公路,还有铁路通深水码头和深水港,方便输入石化原料和输出成品。在规划之初,政府将炼化企业集中到这里,集中控制污染是一大出发点。

裕廊岛的PX项目之所以赢得当地民众信任,首先得益于其严格细致的环保措施。当地环保部门对发展规划进行集中控制,保证“环保考量”渗透到相关设施的土地使用规划、开发过程和建筑物管控等各个阶段,不合标准不能通过审核。此外,新加坡将公众质询纳入土地规划的意见决策,进一步促进监督,提高透明度。

总之,PX并非剧毒,也不是发达国家淘汰的落后产能。恰恰相反,邻近中国的日本、韩国还利用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大干快上,抢占PX市场。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需要学习的,是其他一些国家在PX项目规划和管理上的高标准环保措施,以及应对舆情的高度透明上,同时在向当地公众科普相关知识方面,我国也应该学习借鉴。

地处韩国东南沿海的蔚山市,坐拥众多石油炼化设施。 来源:商业韩国网(businesskorea)

猜你喜欢

新加坡韩国生产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用旧的生产新的!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在韩国走马观花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