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效果*

2014-02-28杜玉凤李晓敏何雪娟尚文晶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萨提亚家庭治疗青少年

杜玉凤,李晓敏,何雪娟,尚文晶

(承德医学院心理学系,河北承德 067000)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效果*

杜玉凤,李晓敏,何雪娟,尚文晶

(承德医学院心理学系,河北承德 067000)

青少年;网络成瘾;家庭治疗;萨提亚

目前,青少年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IA)问题日趋严重,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人们正在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是由国际著名心理治疗大师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创立的一套以整个家庭系统为治疗对象,由内而外帮助治疗主体提高自我价值感、改善沟通方式的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模式,其在网络成瘾干预中的作用正受到关注[1]。本研究应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对27例IA青少年进行了系统的治疗与随访,以探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对IA的干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承德市4所中学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中各抽取3个班共792名学生进行测查,采用IA诊断问卷进行筛查,并对筛查阳性者进行诊断性访谈,最终确定IA学生63例,年龄11-18岁,平均年龄(13.82士1.67)岁,其中男生47例、女生16例,排除有严重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学生。选取其中2所中学的30例IA学生作为实验组,另外2所中学的33例IA学生作为对照组,2组学生年龄、性别构成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取得学生本人及其父母以及老师的同意。

1.2 疗效评定工具 使用Beard和Wolf修订的Young的诊断问卷(YDQ),潘琼翻译并修订[2-3]:共8个条目,前5项必须都满足,并同时满足后3项中的任一项才能诊断为IA。Johansson等对该量表的心理测量学特征进行了测定,认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内部一致性,被认为是可行的测量IA的工具[4]。在本研究中YDQ的Cronbach α为0.74。

1.3 心理治疗方法 对照组学生接受学校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自行设计治疗方案,要求全家人参加,总疗程6-8次,2周1次,具体为:

1.3.1 第一阶段,建立联结:本阶段的目标是建立家庭对治疗师的信任并观察来访者家庭的互动模式,同时评估家庭成员的沟通姿态、家庭规则、家庭成员尤其是IA者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

1.3.2 第二阶段,改变与转化:本阶段的目标是发展新的可能性,使来访者更加的自我接纳和负责。重点是帮助家庭改变原来的互动模式,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运用多种技术。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创造了多种治疗工具,如家庭压力舞蹈、家庭雕塑、个性部分舞会等。例如,通过“家庭压力舞蹈”帮助家庭形成表里一致的沟通姿态,提升家庭成员的自我价值;通过“个性部分舞会”,帮助网瘾青少年意识到自己是由多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并由此熟悉和理解它们,学会以协调统合的方式运用它们,促进网瘾青少年的自我接纳,对自己负责。

1.3.3 第三阶段,整合与执行:本阶段是应用阶段,帮助案主家庭巩固第二阶段获得的改变并整合治疗经验。

1.4 疗效判断标准 依据文献将疗效判断标准分为[5]:①显效:YDQ评分减分率≥50%;②有效:YDQ评分减分率在25%-50%之间;③无效:YDQ评分减分率≤2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Young的诊断问卷评分 两组治疗前YD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共27例完成全部治疗过程,有3例脱落;对照组共29例完成学校安排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4例脱落。实验组治疗后的YD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YDQ评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YDQ评分(±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n YDQ评分 n YDQ评分实验组 30 7.17士0.75 27 3.01士2.68对照组 33 7.02士0.79 29 5.96士2.27 P >0.05 <0.01

2.2 两组的疗效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5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的疗效比较(n)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综述文献和专家访谈,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和IA的影响因素,制定了本研究的治疗方案。在治疗中不把IA当成“病”来看待,而将其视为成长的和关系的问题,重点是提升个体的自我价值感,改善家庭沟通,释放家庭潜能,最终达到个体的心身整合、内外一致。萨提亚认为:如果人们是健康的,那么症状就不会出现。干预的重点不放在孩子个人身上,而放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只有改善了现实的人际互动,才会使孩子拥有更高的自我价值,更多的选择,更加的自我接纳和自我负责,从而解决IA问题,促进个体与家庭的成长。

本研究显示,采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治疗后,实验组的YD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能有效改善IA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使用问题。因此表明,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能显著改善IA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增强他们的社会功能和适应能力,可以作为治疗IA的主要方法之一。

[1]刘学兰,李丽珍,黄雪梅.家庭治疗在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中的应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1-76.

[2]Young KS.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J]. Cyberpsychol Behav, 1998, 1(3): 237-244.

[3]Beard KW, WoIf EM. Modi fi cation in the proposed criteria for internet addiction[J]. Cyberpsychol Behav, 2001, 4(3): 377-383.

[4]雷雳,李宏利.病理性使用互联网的界定与测量[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1):73-77.

[5]杨放如,郝伟.52例网络成瘾青少年心理社会综合干预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3):343-345,352.

(其它栏目编辑:陈志宏)

B844.2

C

1004-6879(2014)05-0459-02

2013-09-30)

* 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303072)

猜你喜欢

萨提亚家庭治疗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家庭治疗对躯体化障碍临床效果的干预研究
萨提亚心理学理论视角下的文学人物分析
一例人际交往敏感的个案辅导报告
萨提亚“冰山”隐喻理论对生命化写作教学的启示
青少年学习障碍的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在社区戒毒中应用的理论探讨
不停歇的家庭三人舞
萨提亚家庭治疗对处理人际关系的启示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