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经贸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新建本科院校为例

2014-02-28夏岩磊

运城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实务应用型实训

夏岩磊

(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滁州239012)

“实践教学”一直是应用性较强的理工科专业教师和学生高度重视的教学环节。由于学科和专业性质的差异,大多数人文社科类专业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弱,能够承担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也较为薄弱。但是,对于实践与应用性明显的社科类专业(如经济管理类下设专业,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市场营销等)毕业生,在就业时大都面临招聘单位要求有“快速适应岗位的能力”或者“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的问题。如果忽略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势必因为没有在本科阶段训练动手能力和实际业务操作能力而被就业大潮淘汰。因此,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为研究对象,尝试建立具有国际经贸专业特色的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以期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锤炼具备较强业务能力的师资队伍提供有益探索。

一、国内外研究评述

在中国知网以“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为主题按年份进行搜索,2006年至2012年共有研究成果1433篇,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个方面是对自然科学类专业如理、工、农、医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另一方面是对高职、高专阶段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对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文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成果较少。从国内学者对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来看,绝大部分研究侧重从实践教学环节出发,研究重点基本偏重于实践教学和实验实训,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把握不好。如刘建军[1](2010)以浙江林学院为例,针对以前的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积极探索新阶段新形势下农机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李红梅[2](2011)在CDIO工程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以“课程实训→项目实训→企业实训→企业实习”为主线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并在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申彤[3](2012)提出工程管理专业应形成以课程实验、教学实习与毕业实习为基础,集中与分散实践相结合、毕业设计为重点的相对完整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从对高职、高专阶段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来看,研究重点受高职、高专教育的性质以及学生就业层次和领域的约束,更加偏重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理论教学、产学研互动等层面的问题基本不加探讨。如李国强[4](2011)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为例,就实践教学中实验、实训、实习的开设、组织、设计、实施、考核等环节进行探讨。孙孝龙、童朝亮[5](2012)通过对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研究和分析,明确了农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路,探讨和构建了蚕桑、畜牧兽医等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目标、内容、管理和保障体系。

进一步对现阶段国内学者对于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成果进行追踪,结果发现,这一领域的现有研究也主要集中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高职高专学校国际贸易专业建设研究,比如,周金成、刘林奇[6](2010)探讨了高职高专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改革的新思路等;丁明华等[7](2011)从能力本位视角下探讨了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另一个方面则是关注对具体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或人才培养模式等探讨。如王庆颖[8](2010)探讨了高职经贸类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整合问题;周净,朱德开[9](2010)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块如何应用进行了思考;秦德茹(2010)[10]就强化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进行了研究;李雷[11](2010)基于工作过程对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朱佩芬[12](2012)从新建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验、实训和实习三个模决以及实践教学的评价与考核出发,提出了每一模块下具体可采用的方法和需注意的问题。

另外,我们通过整理现有资料和传媒网络资料发现:在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是文科还是理工科专业院校,侧重本科生动手能力的教学与实践一直都受重视,工学交替或半工半读型产学研合作机制本世纪初就已在欧美大学树立了教学中心地位,并各自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理论体系。

综上,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的整理,我们发现:国内学者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中的文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重视程度不够,研究成果较少。无论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还是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都不能很好地给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文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启迪,因此,必须针对这类院校的自身特点(如起步晚、基础薄、从师范专科向应用型本科转型、走产学研合作教育之路等),深入研究新建本科院校文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在对国外和国内的实际情况作比较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对“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均较明显的新建本科院校文科专业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即构建一个融合了课程教学、实验实训、网络教学平台、科学考核体系,以及产学研三方互动的宏观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二、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要求,各普通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新建本科院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镇,应在不断探索和总结人才培养规律基础上,培育符合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层次和办学定位的高素质人才。虽然各高校均对实践教学给予了充分重视,但是从教学实际来看,效果不十分理想,存在诸多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体系的认识不明晰

从新建本科院校目前教学实际来看,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对于实践教学体系有一定的探索,但是还没有从“体系”的角度和高度去认识实践教学,从而使得当前高校普遍存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割裂。不同教学内容之间交叉重复,不能有机融合;不同实务课程采用同一种实践教学手段,方法单一化;实验实训类课程绝大多数停留在校内简单的机房软件模拟,没有把实际业务部门纳入到教学体系中来。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从顶层设计入手,要从宏观的体系上加以准确把握并形成人才培养方案,逐步贯穿到实践教学中去。

(二)对实践教学目的的认识不明确

当前,国内不同层次的高校都能够深切认识到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是应用型师资队伍培养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提升自身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上述共识都更多停留在较为宏观的层次,落实到我们面对的每一位学生,我们是否应深入思考:通过实践教学,应该让他们达到什么培养规格,应该让他们具备哪些职业技能,应该让他们在什么就业层次上占据主导,应该让他们在哪些专业领域着力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某某学院”品牌……这些基本问题往往由于新建院校处于转型期、发展不成熟、办学思路与定位不明确等原因,没有明晰的指向。

(三)对实践教学考核的认识不科学

对实践教学的考核不仅包含学生实践学习后对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的考核,还应包含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及水平的考核。但是,大部分学校对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认识不明确,仍沿用传统的理论课程考核手段和指标体系来考察学生对实务技能的掌握程度,而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考核基本没有。仅从学生考核来看,这种用试卷考核学生实践技能的方式,实质上是将实践技能理论化、书本化,最终是纸上谈兵化,其结果很可能造成学生眼高手低,将业务流程回答得天衣无缝,一旦面对实务操作就一头雾水。实践教学的考核应具有开放性,其考核体系应将学生实习表现、业务部门对学生及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评价纳入进去,从而使评价标准更具科学性,更能真实反映学生对实务技能的掌握程度及教师能力水平。要达到这样一个层次,就必须将合作教育中的“产学研用”的思想引入到文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来。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从上述对新建本科院校当前实践教学实际的分析来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已经形成共识,但存在着若干问题,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就是学生仍然只停留在校内理论教学阶段,对于实际外经贸业务的操作流程也只停留在书本,实际动手能力弱。究其本质,是没有从“体系”的角度和高度去认识和构建“立体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显然,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构建合理的、切实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及其就业的方向。

(一)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含义

教学体系应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知识架构和框架逻辑,是处于专业顶层设计的宏观指导,包含着教学内容、方法、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效果评价,是完整教学理念的载体。这个完整的教学理念本身应是“立体式”的,应包含“点”(即校内教学)和“面”(即校内教学与实验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因此,本文提出的“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是构建一个融合课程教学、实验实训、网络教学平台、考核体系以及产学研用互动的宏观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要有理论教学与实验室模拟教学的有机融合,更要与实际外贸业务部门保持联系,形成产学研用的互动。这种模式是由“点”(即校内课堂教学)到“面”(即校内课堂教学与实验实训基地相结合)再到“立体”(即融合产、学、研、用的互动,面向国际贸易行业企业的核心发展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能够让学生可以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直观地了解实际的外贸业务流程,并在实际外贸业务中掌握所需的专业技能,消化吸收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二)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建立“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就是指导原则,这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纲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应在全局性、连贯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的原则下进行构建,其最终目的是牢牢抓住顶层设计,赋予专业建设以灵魂主线,打造能够培养满足对外贸易行业企业核心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1、全局性原则是指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在深入探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性质与特点、结合新建本科院校的地方性、应用型实际基础上,瞄准本校所处区域支柱产业分布及发展,从全局的高度和角度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灌注“实践为了发展”的理念。即,我们的实践教学过程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本着“为了学生未来就业发展”、“为了区域外贸产业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发展”,最终是“为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

2、连贯性原则是指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保证两个层面的连贯,一个层面是要保证实践教学本身应是连贯的,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验实训到实践考核、产学研用,不应有割裂;另一个层面则是要保证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应是连贯的,或者说是有机衔接的,能够让学生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内在关联和逻辑关系,理解贸易理论如何指导贸易实践,贸易实践如何补充和完善贸易理论。两个层次的连贯能够保证学生在四年学习过程中对从事贸易专业及未来发展始终具有清晰的逻辑思路。

3、层次性原则是指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将教学过程中的“点”、“面”和“立体”既要有机融合,又要层次分明。如前所述,我们要打造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点”(即校内教学)到“面”(即校内教学与实验实训基地相结合)再到“立体”(即融合产、学、研、用的互动,面向国际贸易行业企业的核心发展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这个过程涉及课程内外多个教学环节,同时涉及课堂教学、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以及校外真实的外贸企业多个参与主体。因此,必须保证这些不同层次和不同主体参与的实践教学环节能够成为层次分明又有机融合的体系,才能有效实现实践教学目的。

4、开放性原则是指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开放”:一是学科、专业间的开放,即通过鼓励学生辅修双学位,并给予学分认证等手段,促使国际经贸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打破学科和专业限制,将经济学、管理学、语言学等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既有贸易知识又有扎实的外语基础。二是考核体系的开放,即通过将外贸企业或第三方评价单位对学生实习期或就业后的工作变现和业务能力的评价,纳入到学生实践考核及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的考核中来。

(三)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模式

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模式应是建立一套贯穿全程、循序渐进、由单一至综合、校内外实践基地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配合、产学研合作教育三方互动互利的有机体系。在上述主导思想下,可以采取“三结合”模式搭建实践教学体系,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场景模拟与实际业务操作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经贸企业‘产学研用’相结合”。在这样一套模式中,辅以网络教学平台,提供课堂教学的反馈、课后习题的解疑、外贸软件模拟操作的指导、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网络外贸实战及点评。根据上述建构思想,笔者将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展示在图1。

图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

本文提出的“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是构建一个融合课程教学、实验实训、网络教学平台、考核体系以及合作教育互动的宏观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图1,我们将课程教学部分分解为实践课程学习和实务操作学习两个环节。其中,实践课程学习在校内完成,实务操作学习则根据学习内容分别在校内和校外完成。校内完成的实务操作学习主要是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和贸易实务模拟软件,既对单独某一门课程进行实践(如单证实务,通关实务等),又可以对整个外贸流程加以模拟实践。校外完成的实务操作学习则涉及学校的实习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单位(外贸企业)。这两类单位均可以开展合作教育(已有的先例如一些学校与企业联合办班、订单式培养)。无论是校内完成还是校外完成的学习,均需进行考核。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毕业生在就业单位的业务能力表现考核对学校改进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尤为重要。但是,因为实际操作的困难,高校往往不太容易实现对毕业生的信息收集,这里我们提出引入专业评估机构,即第三方机构,承担对本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单位表现的考核,并反馈给委托方(高校)。同时,实习单位考核实习生的业务能力以及驻企业教师的业务指导能力,并反馈给高校。最终,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负责人及相关教育管理者根据校内和校外的考核结果对已有教学环节进行完善和补充,并指导下一届学生的教学。

四、结语

构建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重在“反馈机制”,即必须有效地反馈各方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要让学生可以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直观地了解实际的外贸业务流程,并在实际外贸业务中掌握所需的专业技能,消化吸收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对完善新建本科院校国贸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国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借鉴。

[1]刘建军.新阶段下农机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

[2]李红梅.基于CDIO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1(3).

[3]申彤.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价值工程,2012(10).

[4]李国强.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实施研究[J].科技信息,2011(6).

[5]孙孝龙,童朝亮.五年制高职农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江苏教育,2012(5).

[6]周金成,刘林奇.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改革的新思路[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0(2).

[7]丁明华等.能力本位视角下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城市经济,2011(1).

[8]王庆颖.高职经贸类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整合[J].网络财富,2010(5).

[9]周净,朱德开.《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模块的应用与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2010(3).

[10]秦德茹.强化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的几个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2010(9).

[11]李雷.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3).

[12]朱佩芬.地方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5).

猜你喜欢

实务应用型实训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O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