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专利布局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4-02-28楼洪兴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专利权人农作物专利

胡 豹,楼洪兴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杭州 310021)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专利布局现状及对策建议

胡 豹,楼洪兴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杭州 310021)

通过检索国内不同类别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专利,分析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专利在布局方向和专利权主体的差异性特征,提出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配套政策的支撑作用和企业经营的主体作用,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特别是生物、物理、机械防治技术作为下一步研发的重要方向,把构建专利战略作为农作物病虫害专利发展的有效保障等对策建议。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防治技术;I P C分类;专利布局

我国是农作物病虫害广发、多发、频发和重发的国家[1],近年来,受异常气候变多、耕作栽培制度变化、农产品国际贸易频繁等多维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暴发频率逐年提高,对农业生产发展造成的损失逐年加重。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预防与控制,关乎粮食和农产品供给安全、农民增收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产业经营安全。

世界发达国家一直以来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非常重视,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举措来推动和激励科研单位和企业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发工作。同时也配套制定了相对完善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及产品的专利保护制度。例如美国和日本都对植物新品种、抗病虫良种和基因技术授予专利[2]。欧盟1998年通过了《关于生物技术发明的法律保护指令》,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加以专利保护。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领域的技术研究和成果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加强。各类低毒、低残留的特殊化学药剂等化学防治,微生物、生物农药、抗病虫良种等生物防治,杀虫灯、诱捕器、诱杀色板等物理机械防治的技术与产品开始大量涌现。相关的化学农药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防治技术和产品的不断研发创新,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和减少农作物病虫害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3]。与此同时,随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和产品研发攻关、集成转化、推广应用的大力加强和技术成果的不断丰富,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及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战略研究已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但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相关的专利战略与管理工作还明显滞后,相关主体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及专利等信息跟踪把握不够,查新不充分,有意无意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事件时有发生。已经取得的技术成果由于不重视专利申请,或者因国外同类技术在我国抢先申请专利而失去专利权人资格和丧失取得知识产权的可能等现象多次出现。这种状况给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创新造成重大损

失,因而,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专利战略管理就显得尤为迫切。

1 布局现状

1.1 总体分布

通过WI P 0/P C T专利全文数据库、中国专利摘要数据库、I N P A D 0 C/专利族和法律状态数据库等,检索与农作物(主要种类为粮食、棉花、油料、麻料、糖料、蔬菜、果树、茶树、花卉、桑树、烟草、中药材、草类、绿肥、食用菌等)病虫害防治技术相关的专利技术。结果表明,截至2012年6月,共有基本专利6 569件,基本专利加同族专利9 691件。

按国际专利分类号(I P C)统计,我国有关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所有基本专利中,涉及A 01P 3/ 00(化学化合物或制剂的杀菌剂)和A 01P 7/04(化学化合物或制剂的杀昆虫剂)的专利量最高。其中,A 01P 3/00专利有1 774件,占27%, A 01P 7/04专利有1 051件,占16%。此外,涉及A 01N 43/90(具有2个或更多的相关杂环,自相稠合或具有共同的碳环环系的杀生剂、害虫驱避剂或引诱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专利有591件,占9%;涉及A 01P 7/00(化学化合物或制剂的杀节肢动物剂)专利有526件,占8%;涉及A 01N 43/40(含有六元环化合物的杀生剂、害虫驱避剂或引诱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专利有460件,占7%;其他类共有专利2 167件。

从不同农作物种类来看,专利量排名前5位的农作物品种分别是粮食、蔬菜、果树、食用菌和烟草。其中,粮食作物领域的专利量最多,占总数的26%,其次为蔬菜领域,占24%,果树占10%,位列第3位(表1)。

表1 不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专利总体分布情况

1.2 粮食作物

粮食作物是所有农作物中病虫害防治专利量最大的作物种类。从专利权人来看,专利拥有量呈分散状态,排名第1位的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的专利量为88件,排名第2位的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利量为72件,排名第3位的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的专利量为63件。德国拜尔、瑞士先正达等国外企业在我国粮食病虫害防治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较低。我国作为粮食大国,关于粮食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专利,本土的公司还是占相当有利的地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达到了比较高的重视程度。

通过对我国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专利重点技术I P C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领域的专利技术主要集中于A 01P 3/00、A 01P 7/04、A 01N 43/653、A 01N 43/40、A 01N 43/90等5个领域,其中涉及A 01P 3/00的专利有325件,涉及A 01P 7/04的专利有222件,涉及A 01N 43/653的专利有120件,涉及A 01N 43/40的专利有103件,涉及A 01N 43/90的专利有102件,这5个领域专利总数占粮食作物专利总数的51%,说明目前我国粮食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还主要集中在通过化学制剂的方法应对病虫害。

1.3 蔬菜

从蔬菜病虫害防治专利的主要专利权人分布来看,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的专利量为94件,居第1位;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利量为85件,居第2位;德国拜耳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的专利量为43件,列第3位。

通过对蔬菜病虫害防治专利重点技术进行I P C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蔬菜病虫害防治领域的专利主要集中在A 01P 3/00、A 01P 7/04、A 01N 43/ 90、A 01N 43/653、A 01P 7/00等5个领域,其中涉及A 01P 3/00有专利300件,A 01P 7/04有专利205件,A 01N 43/90有专利95件,A 01N 43/653有专利79件,A 01P 7/00有专利78件,这5个I P C领域的专利数占蔬菜病虫害防治专利总数的48%。从这一分布状况来看,目前蔬菜病虫害防治相关技术领域研发的热点还主要集中在通过化学化合物的杀菌剂、杀昆虫剂、杀生剂等方法应对病虫害上,而害虫驱避剂、引诱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面的专利明显偏低。

1.4 果树

从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专利的主要专利权人分布来看,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和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在这一领域的专利量分别居第1,2位,共有专利89件和84件,北京农业大学拥有

33件专利而列第3位。接下来依次为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和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分别拥有专利28件、18件和17件。

通过分析果树病虫害防治的I P C重要专利技术,结果表明,目前果树病虫害防治专利领域的专利技术主要集中于A 01P 3/00、A 01P 7/04、A 01N 43/653、A 01P 7/02、A 01N 43/40这5个领域,分别涉及的专利数为131件、66件、53件、39件和33件。这5个领域的专利数占果树病虫害防治专利总数的49%。说明目前果树病虫害防治相关技术领域研发还是以化学制剂应对病虫害为主,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技术专利在果树防治领域开始出现,但比例明显偏低。

1.5 食用菌

通过对食用菌病虫害防治专利的主要专利权人的统计分析表明,在所有专利权人中,位列前5位的是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德国巴斯夫股份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和南开大学,其专利拥有量分别为18件、13件、13件、12件和9件。统计结果还表明,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专利权人分布极为分散,专利量最高的华南农业大学也不到20件,并且列前5位的主要专利权人中科研院校占4个席位,说明该领域的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产业化过程可能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通过对食用菌病虫害防治专利I P C重要专利技术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食用菌病虫害防治专利领域的专利技术主要集中于A 01P 3/00、A 01P 1/00、A 01N 63/04、A 01N 63/00、C 12N/14这5个领域,其占有的专利数分别为142件、47件、47件、37件和26件,其专利总数占果树病虫害防治专利总数的57%。检索数据说明,目前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相关技术领域研发方向正在从传统的化学制剂防治向生物药剂防治转变,特别是微生物真菌或其提取物的杀生剂、含有微生物、病毒、微生物真菌、酶、发酵物的杀生剂、害虫驱避剂或引诱剂已占有了一定比重。

1.6 烟草

从烟草病虫害防治的主要专利权人分布来看,南开大学以38件专利量居第1位,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和德国巴斯夫股份公司均拥有10件专利而并列第2位,贵州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均拥有8件专利居并列第3位。烟草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专利权人分布并不集中,专利拥有量排名前5名的专利权人平均也只有不到20件,并且在前5名的主要专利权人中有3所科研院校,说明该领域的技术还有待产业化。

进一步对烟草病虫害防治专利重点技术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烟草领域的专利技术主要集中于A 01P 3/00、A 01P 7/04、A 01P 1/00、A 01N 65/38、A 01N 65/08这5大领域,其专利数分别为55件、43件、35件、32件和28件,这5大领域专利数占烟草病虫害防治专利总数的49%。可以看出,目前烟草病虫害防治相关技术领域研发的热点除了应用传统的化学制剂外,生物药剂防治、害虫驱避剂或引诱剂等技术研发正在异军突起,其专利数正呈快速增长态势。

2 对策与建议

2.1 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作为增强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在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进程中,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既能化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同时,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政府要引导各方主体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开拓科技创新之路,改变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企业多以低价优势作为竞争条件的状况,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先进的研发能力占领全球市场的做法,走科技创新之路,不断提高农业企业等相关经营主体的创新能力。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技术研发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撑。着力加强人才培养,为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2.2 把生物、物理、机械防治技术作为技术研发的全新方向

顺应品质化、标准化、品牌化、精致化的绿色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功能,把生物、物理、机械防治领域技术作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和重要专利战略布局的重点方向。把具有发展前景的生物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作为重点领域,促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加强对相关领域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根据生物、物理、机械防治技术的扩张趋势,强化研发的导向性、针对性和应用性,提升技术研发的集成创新水平,并对技术成果及时进行专利申请,巩固技术竞争力。

2.3 把企业作为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与专利申请的核心主体

按照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和市场决定作用的战略思路,建立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体系。积极引导资金、人才、平台、政策等相关创新要素向农业龙头企业集聚,强化企业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的创新能力和主动性,制定和完善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和农作物病虫害预警制度,推进研究技术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引导企业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专利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促进企业作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与专利申请的核心主体地位的全面形成。

2.4 把配套的政策支持作为病虫害防治专利发展

的环境条件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特别是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专利申请具有前期投入较大、变现周期较长、准公共物品属性等典型特征,迫切需要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和扶持力度。把创造良好的配套政策、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制度环境条件作为推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的重要条件保障。从发挥政府政策导向的作用出发,把专利资助、补贴、税收、立项、贷款等配套扶持政策和产业政策、用地政策、人才政策、科技政策等配套保障政策紧密结合起来,共同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提供政策支撑和激励保障。

2.5 把构建专利战略作为农作物病虫害专利发展的有效保障

结合企业作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主体和专利申请主体的定位,进一步强化企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专利战略的构建,强化和重视专利信息的检索和管理,推动企业在科技活动中重视和发挥专利信息的检索、分析和管理的作用。引导有条件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相关企业根据企业需要构建符合研发要求的专利数据库。在进行技术研发之前,通过对专利信息的检索和分析,了解该技术领域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竞争对手,发现技术研发的密集区和空白区,结合自身所具备的科研优势,确定科学研究和财务投资方向,正确定位自身的技术战略意图,做出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决策,真正把完善的专利战略作为决定企业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的决策指南、路径指向和行动指针。

[1] 欧高财,郑和斌,任凡,等.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发展制约因素及解决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12(8):59-62.

[2] 余翔,黎薇.美国生物技术企业的专利战略研究及其启示[J].科研管理,2007(4):25-27.

[3] 赵中华,尹哲,杨普云.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概况[J].植物保护,2011(3):29-32.

(责任编辑:吴益伟)

S 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528-9017(2014)05-0628-04

2014-03-11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战略推进工程(P S2011-005)

胡 豹(1972-),男,江西九江人,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工作。E-mail:j x huba o@ s i na.com。

楼洪兴(1959-),男,浙江义乌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科技与知识产权管理研究工作。E-mail:2680589446@qq.com。

文献著录格式:胡豹,楼洪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专利布局现状及对策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14(5):628-631.

猜你喜欢

专利权人农作物专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专利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专利文摘
新能源电动汽车专利信息分析研究
浅谈专利授权使用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世界百强企业h指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