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子的识人“三德”

2014-02-28李清泉

人民公仆 2014年3期
关键词:开方齐桓公管子

■ 李清泉

管子的识人“三德”

■ 李清泉

古往今来,识人用人,首先要考虑两个字,德和才。当然,我们往往希望一个人能够德才兼备,但是,事实上,一个人很难能够如此完美,于是,“德为先”还是“才为先”就成了识人用人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和法则。

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人们逐渐达成一个共识,才能是一把“双刃剑”,才能掌握在有德行的人手里,这个人就可以将自己的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给社会,这是国家之幸,也是人民之幸。但是,如果才能掌握在没有德行的人手里,才能就会成为这些人谋取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的重要手段,就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所以,识人用人首先要看德,一个没有德行的人是不能够掌握国家公权力的。我们党今天强调,在用人的问题上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应该是在全面总结历史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所确立的一个科学的识人用人准则。

但是,怎么去考量一个人的德行呢?春秋时代管子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深思,对我们从本质上了解一个人的德行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管子生活在春秋初年,是齐国的宰相,管子扶持的国君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齐桓公一生“九合诸侯,一框天下”,各路诸侯莫敢不从,是天下名符其实的“共主”。齐桓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业绩,与其说齐桓公有本事,倒不如说他有管子这样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宰相,君臣之间关系非常融洽。

后来管子生病了,齐桓公知道他将不久于人事,管子离世后孰能代替他的位置,做齐国的宰相,齐桓公心里没有底,于是,专门到管子床前问这件事。管子本想直言,但是,看到齐桓公似乎有隐情,于是就说,想听听齐桓公有什么考虑。齐桓公听了之后,就给管子推荐了三个人,请管子定夺。

齐桓公推荐的第一个人叫易牙。易牙是什么人呢?他当时的身份是齐桓公的厨师长,齐桓公推荐他的理由是因为这个人特别忠心。有这么一件事,让齐桓公很感动。有一次,易牙问齐桓公,大王,你看我做饭的水平怎么样,天下你还有什么想吃的东西,我帮你做。齐桓公说,先生的厨艺可谓天下无双,我几乎尽尝了天下美食。易牙听了很高兴。齐桓公突然话峰一转,对易牙说,就是没有吃过人肉,这当然是句开玩笑的话。易牙听了之后,没有正面回答。当天回到家里,他就把自己的儿子放在笼上蒸了,蒸熟之后,挑了一块他认为最好的肉献给齐桓公。桓公吃完后就问,这是什么肉啊,味道很独特,原来没有吃过。易牙说,那是我儿子的肉。齐桓公听后大为感动。他认为,自己随便一说,没有想到易牙竟然把自己儿子的肉都献出来,对自己这么忠心,用这样的人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吗?

管子听罢摇了摇头,表达了与齐桓公不一样的看法。管子说,易牙体现的这不是忠心,而是野心。于是,管子和齐桓公说这么一句话:“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意思是说,易牙为了讨好你,竟然把儿子都杀了,这是不符合人伦的。俗话讲,虎毒不食子。一个人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连儿子都敢吃,天人百姓哪一个能够放在他心里。想一想,一个吃人的人当了宰相,还谈什么仁爱之心,天下百姓还有什么活路,齐国不灭亡,那才怪呢?齐桓公听了听,觉得有道理,于是向管子推荐了第二个人。

这个人叫竖刀(一说竖刁),此人的来路就更有意思了。竖刀是齐桓公的“内官”,也就是后世说的大太监。这个人做内官,完全是自愿,认为通过入主后宫可以接近齐桓公,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于是挥刀自宫。由于此人很有办法,又很会处理一些关系,几年下来,无论是齐桓公本人还是他的夫人们,对竖刀印象都非常好,而坚刀本人也深得齐桓公的信任。

管子何尝不知道竖刀的为人,对齐桓公讲,这个人内心险恶,同样不能用他,并且说了一句话:“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管仲认为,食色者性也,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有一个健康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有一个和谐的家庭。心里不健康,生活不健康,就不可能做一个好官。一个自宫的人,一个不男不女的家伙,其心态一定是变形的,这样的人一旦掌握了权力,就容易走极端。于此同时,管仲认为,这样的人成为了宰相,会给社会树立一个什么样的价值标杆,天下人都学他,齐国的百姓还要不要繁衍生息了,这岂不成为天下的笑柄。

齐桓公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管子说得也很有道理,于是推荐了第三个人,叫开方。齐桓公说,这个人总没有毛病了吧。要学历有学历,要阅历有阅历,要能力有能力,还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你该没有意见了吧。

管子笑了笑,对开方做出了评价:“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管子告诉齐桓公说,你们都被开方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了。他在我身边工作很多年了,对他的能力,我本人也不怀疑,但是,此人功利心太强,对父母缺乏感恩之心,为人不孝啊。十余年来,我多次放假让他回卫国看望父母,他总以种种理由不去,总是表现出一种工作很忙碌的样子,一副很忠诚的样子,其实,他内心真正关注的不是工作,而是个人的前途和命运。管子意思很明白,他认为开方为了自己的目的,不管父母的感受,不报答父母的恩情,一个连亲生父母都不管的人能够对你君王好吗?能够对待天下百姓好吗?你齐桓公所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这样的人心肠狠毒,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很难真正温暖和亲近的。

但是,很遗憾,管子去世之后,齐桓公把管子的劝诫抛至九宵云外,把三个人都用了起来。不出管子所料,这几个人得志之后,为了自己的目的,挑拔齐桓公的几个儿子争王位,打得不可开交,内患不断。齐桓公死后,尸体在宫中放了七十多天都没有处理,爬满了蛆虫,一代霸主其结局之惨,令后世人扼腕叹息。原因是什么,就是在于齐桓公没有真正按照管子建议,以德选人。

通过这段历史记载,我们可以看到,管子这样一位古代贤者,他观察和判断人的德行很简单,没有什么大道理,其实就是围绕一个“家”字。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家,一个“小家”,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家庭,一个“大家”,就是我们常讲的国家。管子认为,大家看才,小家看德。看看一个人在家庭中的表现,就能够更加真实地看到这个人的德行了。总结起来,管子认为在家中可以看到一个人的三种心态和德行:

一是通过一个人对待父母的感情,看一个人的感恩之心。用今天的话来说,孝其实就是一种感恩的心。一个不发自内心爱父母的人,不会真正爱世界。一个做官的人只有感恩天下百姓,感恩组织的信任,感恩父母的培养,才能够真正做一个好官,做一个好人。如果没有这种感恩之心,就会以自我利益为中心,不能抵制各种诱惑,最终辜负组织和亲人的信任。管子认为开方不可用,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

二是通过一个人对妻子和家的感情,看一个人的爱敬之心。孔子讲过一句话,“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极其致也,察乎天地”。这句话的意思是讲,一个人对世界的爱,有一个很重要的缘头,那就是男女之爱,夫妻之爱。一个人对爱情的坚贞,对家庭和妻子的责任,是一个人对社会责任的逻辑起点,这是中国文化看道德的一个重要的视角。在今天,很多领导干导忽略家庭责任,陷于美色,最终走上贪腐之路,正是出于这样一个原因。所以说,一个人有一个好家庭,能够正确处理夫妻关系,珍惜两个人的感情,真正做到青年能够享受人性之爱,中年能够享受事业之倚,老年能够享受亲情之暖。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有一颗健康的心灵,一种高尚的德性。管子认为竖刀这样的人不能为相,是基于其人性的变态,当然更谈不上家庭的和谐。

三是通过对儿女的感情,看一个人的平常之心。对父母而言,对儿女首先要有爱,这是一种天经地义的血缘感情,这是父母应有的义务。像易牙这样以子为食的人无异于禽兽,毫无道德可言,所以,管子认为易牙之所谓忠心其实乃禽兽之心。与此同时,管子也认为,对子女的爱与培养也应该有一个度,应该有一种平常心,不应该让自己的子女高居一般百姓的子女之上,唯有如此,才能保持子女的良好心态,也能保持自己的心态。纵观历史和现实,那些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官员,对自己的子女都是严格要求的。对子女的态度也反映了一个人做人、做官、做事的态度。如果没有这种平常心,一旦官高位重,就会浮躁,就会担心权力失去,就会千方百计地利用手中权力为儿女谋利益,捞好处,而这种心态一旦形成,就会陷入一种权力陷井,就会沦为金钱和物质的奴隶,而最终也会转换为家庭和社会的悲剧。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

猜你喜欢

开方齐桓公管子
巧取乒乓球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生来孤独
巧取乒乓球
深入认识二次根式
齐桓公遇委蛇
齐桓公大败山戎
齐桓公:交际中的人格魅力
齐桓公:缘何能成为“五霸之首”
滚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