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PEC能源效应

2014-02-27牟雪江

中国石油企业 2014年11期
关键词:亚太地区亚太能源

□ 文/本刊记者 牟雪江

APEC能源效应

□ 文/本刊记者 牟雪江

11月11日,燕山脚下、雁栖湖畔。随着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闭幕,北京APEC圆满收官。

对于国内外的观察者来说,东道主的精心准备、真诚付出,中国的引领性倡议、会议的丰硕成果,在APEC发展历程上留下精彩的北京印记,本次APEC会议迈出了“足以载入史册”的步伐,而每一项“转折性”成果背后,都有许多“动真格”的举措力托。

这是一场不容错过的历史盛宴。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在雁栖湖畔,习近平主席将21个成员比成21只大雁,呼吁亚太加强合作、展翅齐飞。“我期待并相信这次会议将为亚太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让我们以北京雁栖湖为新的起点,引领世界经济的雁阵飞向更加蔚蓝而辽阔的天空。”

习近平说,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大家庭,打造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符合所有成员共同利益。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亚太经济体需要共同构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这次会议,通过了两份成果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目标、举措。同时,决定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实施全球价值链、供应链等领域合作,批准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确立了在2025年前实现加强硬件、软件和人员交流互联互通的远景目标……满满当当的共识,实实在在的决定,令世界看到了APEC成员的共同信心,也看出了主办方的主导力、推动力和执行力。

卜向东/东方IC

APEC成果颇丰,随着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不断走向务实和深化,亚太经合组织的一些合作倡议正在开花结果。期间中俄围绕天然气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备受关注;中加双方发表了《中加联合成果清单》,双方同意建立“二轨对话机制”,研究促进双边能源贸易的新举措,包括研究未来建设环境友好型海上能源走廊……能源依然是绕不开的话题。

图 2012年亚太地区石油进口来源分布图

随着亚太经济发展,如何确保各经济体能源供需安全,推动APEC地区能源实现健康发展是与会各国共同面对的课题和挑战。国际研究机构预测,到2030年,亚太能源需求将占世界能源需求的一半以上,其中80%为化石能源。世界能源格局正在改变,亚太地区作为能源需求中心的地位正日益显现。9月2日APEC能源部长会议上,21个APEC成员经济体的能源部长和有关国际组织官员,就以“携手通向未来的亚太可持续能源发展之路”为主题,共商亚太可持续能源发展之路。

能源优势互补的共同诉求

当前,全球区域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入新一轮调整和竞争。与其他地区比较,亚太地区的经济堪称出类拔萃,其战略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亚太地区已是全球最具活力和最具潜力的地区。21个成员经济体拥有世界40%的人口和57%的经济总量,是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引擎。成员经济体总人口达到28亿,贸易总量占47%,能源生产总量占55%,能源消费总量占60%。相比非APEC成员2.3%的年均GDP增长,APEC经济体的年均增长为3.3%。

随着以中国、印度为首的新经济体高速发展,亚太地区油气需求增长迅速,目前已超过美国和欧洲,成为世界最大的油气消费中心。2012年,亚太地区石油消费量为13.88亿吨,占全球33.6%;天然气消费量为6250亿立方米,占全球18.8%。国际能源署预计,2020年后,全球地区间98%以上的石油净出口流向亚太地区,同时,这一地区超过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消费区。

但是,亚太地区油气资源并不丰富,相对贫油。截至2012年年底,亚太地区石油探明储量为55亿吨,占全球探明储量的2.5%;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5.5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探明储量的8.2%。亚太地区的油气消费量远高于产量。受到资源禀赋限制,亚太地区油气消费依赖进口。统计显示,2012年,亚太石油进口约占全球进口总额的49%,天然气进口约占27%,且呈持续增长趋势。

就APEC的21个经济体中的个体来说,俄罗斯能源储量丰富,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有部分石油出口;澳大利亚、中国、美国煤炭资源较为丰裕。所有这些,都使不同的经济体之间有了能源互补的空间,借助便利的地缘优势开展能源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参与方各取所需。针对石油进口严重依赖中东、进口途径严重依赖马六甲海峡等问题,亚太地区油气消费大国正积极推进能源供应多元化战略,加强同资源丰富国家的合作,并寻找进口替代路径。

而目前,全球国家和区域的能源市场对贸易、竞争和外来投资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开放。此背景下,在资金、技术方面拥有优势的经济体,如美国、日本就可以参与到能源开采与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去。既使得能源、资源国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使其他参与方能够获得所需能源,形成双赢乃至多赢的结果。此外,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环保、能源运输、新能源等领域存在的技术差距,也使APEC各经济体可以开展包括技术共同研发、技术转让,以及以技术换市场等方式在内的经济技术合作。

差异,给亚太地区各国及经济体的能源合作带来了机会,令APEC成员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

图 2012年亚太地区天然气进口来源分布图

共建能源安全新体系

当然我们还应看到,APEC区域整体能源供需关系紧张,加之域内几大主要国际政治力量对本区域的战略侧重,APEC区域形成了竞争性的能源地缘关系。在区域内部,相关各方积极争夺有争议的油气资源,如我国南海和东海的油气资源;在区域外部,为获取稳定的外部能源供应,美、日、中、韩等主要经济体之间也互相竞争,如在俄罗斯、中亚、中东等地区的能源竞争。所有这些,都影响到APEC能源合作的进展。

9月2日,第11届APEC(即亚太经合组织)能源部长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携手通向未来的亚太可持续能源发展之路”,旨在加强亚太地区能源合作,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进一步维护能源安全。

为深化亚太地区经济能源合作,作为本次会议主席的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提出,各方应在三方面共建亚太能源安全新体系的愿景。

一是共建亚太能源安全新体系。亚太经济体无论是背景、水平、发展方式还是能源结构、供需规模、发展策略都不相同,但是大家都面临着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能源市场波动、气候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亚太能源安全新体系,一方面需要维护能源供应多元化和能源供应安全,推动能源价格平稳机制,另一方面不应局限于双边合作安全,更应建立多边、地区安全机制,因此我们倡导开放、包容、合作和可持续的亚太能源安全能源观,共同致力于亚太能源安全的新体系。

二是提升亚太地区务实合作的水平。APEC成员广泛,既包括发达经济体,也包括发展中国家,APEC成员在不同的能源体系中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和特色,这些年来通过APEC平台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希望各方能够优势互补协同并进,在低碳城镇、智慧社区、可再生能源、非常规油气、洁净煤技术等领域进一步加强优势合作。

三是为亚太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倡导通过建立公平开放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安全高效发展农业,推进清洁能源技术创新这些合作,为亚太可持续能源合作营造良好的环境。我们也希望新成立的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为亚太地区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互联互通能源合作再提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APEC会议期间,我国政府提出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亚洲国家必须积极作为,在亚洲资源、亚洲制造、亚洲储蓄、亚洲工厂的基础上,致力发展亚洲价值、亚洲创造、亚洲投资、亚洲市场,联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实现这些目标,互联互通是其中一个关键环节。”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持“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亚洲国家加强互联互通的深远意义,明确宣示了我国对加强亚洲国家互联互通的战略构想与郑重承诺。

“一路一带”概念,是指2013年以来,国家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一带一路”沿线大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它们也普遍处于经济发展上升期,具有广阔的互利合作空间。“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促成了APEC机会链。

2014年APEC会议能源成果清单

(已签署合作协议)

(会谈并表示加强能源合作)

1俄罗斯

11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于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俄罗斯总统普京,两国元首一致认为,双方要如期推进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尽快启动西线天然气项目,积极商谈油田大项目合作,探讨核电、水电合作新项目。

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了一系列双边合作协议的签署,包括《关于通过中俄西线管道自俄罗斯联邦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供应天然气领域合作的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关于经中俄西线自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框架协议》。

2加拿大

11月9日,在加拿大总理哈珀访华期间,中加双方发表了《中加联合成果清单》。双方同意建立二轨对话机制,研究促进双边能源贸易的新举措,包括研究未来建设环境友好型海上能源走廊。

11月8日晚,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加拿大总理哈珀的共同见证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与加拿大国贸部部长艾德·法斯特签署了 《中国国家能源局与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关于核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3 巴基斯坦

11月8日,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的共同见证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与巴基斯坦水电部常秘穆罕默德·尤尼斯·达加签署了《中巴经济走廊能源项目合作的协议》。

4蒙古

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额勒贝格道尔吉表示要把中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和蒙方草原之路倡议对接起来,优先推动互联互通、矿产、电力、农牧业合作。

5泰国

11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泰国总理巴育。双方已就铁路、水利、能源、教育等领域合作达成共识,希望继续得到落实。

谋全局方能谋一域,谋万世才可谋一时。做好互联互通这篇大文章,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仅本身能够形成新的增长点,激发区域各国经济潜力,更可以为区域各国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亚洲国家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掣肘,在能源领域互联互通就是要疏通经络,畅通血脉。

在“一带一路”的能源合作中,中亚是我国油气进口的重镇。目前,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生命线,连接中亚资源地与我国市场。11月9日,中俄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了一系列双边合作协议的签署,双方将如期推进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尽快启动西线天然气项目,积极商谈油田大项目合作,探讨核电、水电合作新项目。业内专家认为,中俄东线、西线建成投产后,全球陆上供气中心将向亚太地区转移。

能源转型呼之欲出

APEC会议在京召开期间,一个新词诞生了—“APEC蓝”。

11月7日《人民日报》一篇题为《让“APEC蓝”永驻天空》的文章称,“中国进入举世瞩目的APEC时间,风起云涌的政治议题还在酝酿,头顶上的蓝天就已抢占头条。连日来北京等6省市区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逐渐显效,北京空气质量明显好转。晴天一碧、晴空万里、云卷云舒,互联网上、朋友圈里,‘APEC蓝’迅速成热词。”

文章分析认为,“这其实也反映了一种普遍心理—期盼驱散雾霾,渴望蓝天常驻。”

目前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发展方式,要想蓝天常驻,中国亟需一场深刻的能源转型,建立更加高效、清洁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体

6文莱

1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文莱苏丹哈桑纳尔。习近平指出,中方愿意同文方加强油气上下游产业和新能源领域合作。

7巴布亚新几内亚

1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奥尼尔。习近平指出愿同巴新方一道,拓展经贸、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农林渔、人文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8塔吉克斯坦

11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拉赫蒙表示愿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推进能源、交通、农业等领域合作项目,建设好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

9印度尼西亚

11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印尼总统佐科。李克强表示中方愿同印尼扩大双向贸易投资、能源、农业等领域合作,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印尼港口、桥梁、机场、公路、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

10智利

11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智利总统巴切莱特。李克强指出,中方愿积极参与智利铁路、港口、水电、通信等建设项目,参与南美互联互通建设,促进地区一体化和共同发展。系。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生产生活用能条件显著改善。但也面临着能源需求压力巨大、能源供给制约较多、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损害严重、能源技术水平总体落后等挑战。

一个社会的能源结构不发生大的转变,经济社会转型也将缺乏动力和基础。

6月13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长期战略,必须从当前做起,加快实施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本次APEC期间,习近平在正式场合两次提及“能源革命”,一次是11月9日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一次是在11月11日的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开幕辞中。

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表示,“今天的亚太,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亚太经济体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加凸显。”

在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开幕辞中,习近平表示,“我们要推动科技创新,带动能源革命、消费革命,推动亚太地区在全球率先实现新技术革命。”

全球正在经历的从高碳到低碳能源的第三次能源转型,与中国的能源革命不谋而合。对中国而言,这既是外界的趋势使然,更有内在的需求驱动。中国能否顺利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世界能源转型也具有重大意义。

11月9日,国家能源局在APEC新闻中心召开的发布会上,特别阐述了为实现下一步的“能源革命”,所拟定的相关能源战略和目标。具体是,到2020年中国将把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煤电消费比重降到62%以内,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15%,其中争取到2020年建成2亿千瓦风电装机和1亿千瓦光伏装机。而目前,中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为65.7%,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9.8%。

不管是煤炭消费比重的下降,还是新兴能源的替代性增长,新目标的形成都预示着中国能源变局的到来。

以预见科技新趋势及其带来的社会革命而知名的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畅销书作家杰里米·里夫金说:“每一个伟大的经济时代都是以新型能源机制的引入为标志”。每次能源转型都会带来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经济模式的巨大转变,还会引发整个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与观念的变革,影响国际关系及政治格局。

猜你喜欢

亚太地区亚太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亚太首个拜耳“耘远农场”揭牌
对亚太城C地块二期工程勘察与分析
第30届亚太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2019亚太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经济展望:油价对亚太地区的刺激
亚太九号卫星发射成功
美国亚太同盟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