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先学后导教学模式
——《认识分数》教学之赏析

2014-02-26相平平

教育观察 2014年24期
关键词:先学自学例题

相平平

(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实验小学,江苏南京,210012)

笔者有幸参加了南京市“落实课标精神,发展数学思维”的小学数学市级四区联片教学研讨活动,聆听了陶行知小学胡晓娟老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一课,感触颇深。我们现在倡导先学后教,为不教而教,从胡晓娟老师的课中,笔者看到了这样的努力,也看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往我们的教学基本上都是“设疑——质疑——解疑——释疑”这样一个过程,胡老师这节课没有“设疑”环节,而是先由学生预习,再在课堂上进行“质疑”,学生对预习时不太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然后师生合作共同解疑,是“质疑——解疑——释疑”的流程。这样的课堂改变了原来由教师设好“圈套”让学生往里钻的形式,教师不用一直费尽心机地引导学生往自己的教学设计中走。这样的课堂教师只需要把握好重难点,知道每个知识点该如何讲解,能够预设到学生在哪些地方会有疑问,就可以和学生一起一步一步地解决他们的疑惑。

一、先学后导,在交流与梳理中形成知识网络

这个过程是让学生先预习,然后通过全班交流整理出这节课的知识网络,并解决学生的疑惑。

(一)设置预习单,任务清晰到位

课前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预习单,列出学生预习时要完成的任务。

预习检查一:1.看书自学98页例题,结合图片说说三种食物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2.想一想,分数与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预习检查二:在用分数表示时要注意什么?分母、分子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预习检查一”是在自学例题时提出的预习要求,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预习检查二”是在预习完这节课的内容、准备做巩固练习时提出的预习要求,旨在让学生学会总结,明确这节课的重点。正因为有了清晰的任务,学生才会有形式多样、相对完整、表达简洁的预习成果。

(二)尊重学生的预习,重视生生、师生交流

虽然有的课也是让学生先预习,但课上教师还是按照原来的思路上课,对学生预习的情况不闻不问,这样会拉大学生间的差距,认真预习的学生学习越来越好,没有预习的学生学习越来越差。学生在预习时都有自己的收获和疑问,通过小组交流能互相分享学习,也能互相补充与改进。

胡晓娟老师这节课充分地尊重、利用了学生的预习成果,改变了原来“授人以鱼”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预习效果解决学生的疑问,做到了“授人以渔”。这节课教师非常重视交流,有多次小组交流。比如:在自学完例题后,小组交流三种食物分别是怎么分的;同桌互相说说自学了分数后知道了哪些知识。同时,这节课还有很多师生间的对话,这使教师能够跟随学生的思路解决新知而不会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也很好地解决了一些生成性的问题。比如:当学生说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半个后,发现没有任何一个学过的数能表示出“半个”的含义,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说“所以需要一个新的数的出现,是什么数?”学生通过预习当然能很快地答出是“分数”。这里师生间的对话就显得非常自然、和谐。

(三)鼓励学生质疑,通过质疑理清知识点

例如,上课伊始,教师便引导学生质疑:

(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有什么问题?

(2)想一想,分数和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3)再自学例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4)分数为什么这么写?(既要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分母,又要表示取了其中的几份——分子)

(6)在用分数表示时应注意什么?

二、巧设问题,在灵活应用中巩固与深化

(一)几张纸与知识落点无缝对接

胡老师的整节课是被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纸串起来的,每个知识点都可以用这几张纸通过折一折、涂一涂来解释。

(二)问题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比较两个分子都是1的分数的大小时,教师先是给图,然后让学生先根据所给分数涂色,再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学生根据涂色部分的大小能很快地判断出两个分数的大小;接着教师出示没有图的第二组题目,学生很自然地就可以根据分数的含义比较出两个分数大小,这种方法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笔者感受到了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尽情表现,感受到了学生之间交流的融洽,感受到了师生之间共同解疑、释疑的过程,感受到了教师为开阔学生的思维所做的努力,也感受到了知识在课堂上的传递。但是,我们的教学过程是否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一)关于预习

学生既然已经提前预习了,能否课堂上让每个学生先回顾一下自学的内容及不明白的知识,通过小组交流,在小组内把简单的问题先解决掉,不能解决的则由每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提出,教师把这些问题罗列在黑板上,然后每个小组再从黑板上选择一个问题在小组里交流、讨论,进行第二次自学,这样教学效果是否更好?

(二)关于小组合作

笔者发现小组交流多是同桌两人交流,是否可以再设计一下,增加四人或六人讨论交流的机会,使多人合作解决问题?

(三)关于知识点

[1] 孔凡哲.“导学案”与“先学后教”异化现象及其问题诊断[J].教育科学研究,2012(9).

[2] 屠锦红,李如密.“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学理分析、价值透视及实践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3(3).

[3] 刘家访.先学后教运行机制的重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1(11).

猜你喜欢

先学自学例题
发挥先学先行作用 凝聚青年担当作为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