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业为起点的品德与社会评价

2014-02-26尚晓钰

教育观察 2014年24期
关键词:档案袋作业家长

尚晓钰 ,张 梅

(1.临沂第八实验小学,山东临沂,276000;2.临沂花埠圈回民学校,山东临沂,276000)

我们认为,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评价包括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社会实践活动评价和学生的学业评价,而对学生的学业评价直接关系到他们参与社会学习的态度、方法、效果和教师参与课堂改革的积极性。鉴于此,我们以改革作业设置为突破口,从作业认定、课堂表现、实践活动、期末测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以此促进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自主实践性作业评价,引导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探究体验

根据每一册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对全册活动进行分类设置,制定出10次左右的实践性作业,主题内容根据单元教学内容确定、延伸,每一次实践活动分:活动主题、活动要求、活动过程、活动评价等几部分。其中活动过程又由多个小主题构成,有查有做有演,或说或写或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社会生活,通过实践活动感受运用社会知识,学会处理简单的社会问题。以第二册自主实践性作业为例,本册自主实践性作业的主题是“我快乐,我成长”,首先是“写给同学们的话”,对实践性作业的活动内容和学习方法做了介绍提示,先让学生有一个初步认识。然后分12个主题进行了活动设计,分别是“我来学当家”“做红绿灯下的小主人”“现代通信真方便”“存上我的零花钱”“参加保险好处多”“有事好商量”“人民政府为人民”“我的自画像”“我眼中的__________”“我不怕困难”“诚实伴我成长”“不良习惯危害大”等。如第一活动主题“我来学当家”,活动过程分这样几步设计:1.菜谱我来定,为家庭制作一份一天的菜谱;2.让我去采购,先让学生定出购物清单,再在家长的陪同指导下选购物品,要求是买到新鲜、实惠的食品,并正确计算付款;3.学做小厨师,在家长的帮助指导下学做饭菜,写下自己的活动过程和内心体会;4.聪明的我,让学生模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如:买到假冒或劣质商品时,售货员多找钱时,售货员服务态度不好时等。这样的设计环环相扣,注重学生生活体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其他几册则根据年级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针对性的活动设置,整体遵循螺旋上升、逐步提高的原则进行设计。

二、多元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成长的动力

对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其学习和教师教学方式。实践中,我们从学生品德与社会课知识的掌握及综合运用、学生认知发展和情感态度的变化、课堂学习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例如:笔测、作业认定、调查小报告、学生实践活动(参与态度、资料收集等)等。

(一)作业认定——采用星级评价,呵护孩子自尊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所经历的每一次测试,都是建立其自信心的良好时机。因此,在考试与评价中精心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每次我们对学生自主实践性作业的完成情况都采用“送星星”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评价与激励,每次作业优可得三颗星,良可得两颗星,及格可得一颗星,根据学生所得星星的数量对其进行学期作业综合评定,让学生在“数星星”所带来的快乐和自豪的心理体验中对学习充满自信。(见自主性实践作业)

(二)期末测试——弱化知识考核,重在实践运用

传统学习过程中的对结果的评价(也就是终结性评价)多采用标准化的测验,如选择题、判断题等,只要求学生写出答案,而隐藏在答案背后的能力获得过程中的知识的运用、判断的方法、社会实践等这些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应该比结果更为重要,但这些恰恰被传统的评价忽视了。进行评价改革,我们并不是不进行期末测试。而是在测试时弱化对基本知识的考核,常识性判断选择题只占卷面成绩的10%,而与社会生活、课本知识密切相连的时事知识占20%,其他70%的内容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社会知识和学习方法,实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参考“自主实践作业”的形式模拟几道社会情景题,让学生写出对事件的分析和看法,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虽然初步实施时学生不太适应,但其简单稚嫩的语言透出了孩子们对生活的自我认识。这样做遵循学生学习社会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社会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让学生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一个训练有素的思考者。

如果学生自己对测验的答卷不满意,教师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允许在他们经过准备后,采用一套平行试题对他们进行二次测验。学生通过努力获得了正确的答案后,教师重新给予评价。这种方法为学生树立了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信心,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使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激发了其热爱品德与社会课的情感。

(三)学习档案袋——尝试自我评定,记录成长历程

进行档案评定的主要意义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机会,使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的进步,特别是学生在档案内容的选择和被展示作品的提交过程中,其自己充当了决策者或主要决策者,他就会更加自信和主动。我们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为学生设计了三种类型的学习档案袋:学习过程档案袋、精品档案袋和特色档案袋。(见表1)

表1 学生学习档案类别一览表

学习档案袋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的成长过程评价和学习作品。充分运用档案袋评价手段,引导学生学会全程自我监控。学习档案袋的建立和运用,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历程,并能够从中激活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课堂教学是师生进行双边互动、多向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使用学习成长日志,学会全程自我监控,这是提高学生反思力的有效途径。反思学习过程是一个体验过程,是一种能保证学生从实际体验中获取教益的过程,学习者可以将认识与行为实时联系。它还具重复性,每个有意义的经历和经验都代表一种参与反思过程的机会,从而可使学习行为得以延续。反思学习是对正在发生的行为和事件进行理性的审视,它能产生一种可以指明未来活动和行为的洞见。在我校的品德与社会课堂学习过程中,伴随学生反思的有效载体是成长日志和作品活页纸,它始终有机结合于学生课堂学习的活动中。我们课题组对课堂学习过程进行了精心设计与操作,从“自主定向”始,至“自主评价”终,学生始终以过程评价为工具,以品德与社会成长日志的自选目标为标的,以自身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为评价基础,随机进入评价反思状态,进行有选择性的自我评价,以完成自我监控的目的性。课题组的教师都有很深的体会,由于整个学习过程都以作品及成长日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形成了学生进行自我监控的有形物。因此,在每一次作品完成及其自评、互评、师评等过程中,学生都以前一阶段的评价标准为指标,从中学会了对以往学习信息的分析和鉴定,以弥补现阶段学习状态的不足。实施过程中,教师善于启发学生把学科学习目标与成长反思目标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定向、自主探索、自主反思和自主评价,使学习档案的运用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使学习成为一种不断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升华的过程。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从“过程袋”到“精品袋”形成了学生搜集和反思学习信息的又一个高潮。课堂教学是一个点阵分布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稳固结构,而反思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元认知状态。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又进入到搜集反思学习信息的状态。首先从过程袋的运用角度来说,学生已具有了相当的自我监控意识,当他们觉得自己的作品不能达到自己的满意程度时,他们就会自觉地把作品撤下来,并以更好的作品去替换。同时,精品袋又延续了过程袋的优势,学生通过自我选择、鉴别,以自我肯定的方式,把最好的作品选入精品袋,以完成他的阶段性学习任务(这里之所以认为是阶段性完成学习任务,是因为精品袋作品的选入也不是反思评价的终结)。学生成长档案展示会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了使档案袋评价制度能为全体家长理解和接受,为了给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我校改革传统的“告状式”“排队式”家长会制度,代之以“学生成长档案展示会”制度。 在每学期期末考试结束、正式放假之前,在学生自行准备的前提下,先召开每个实验班级的成长档案展示会。学校给学生半天至一天的时间,让每个人好好回顾和整理档案袋,筛选作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反思和独立自评能力,并在小组里倾听同学对自己的评议。这两种评价形式不仅有星级标志,而且还要有符合要求的评价文字。当上述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再用半天的时间在每个班级举行成长档案展示会。一节课是学生互相观摩,这需要事先组织好、动员好;另外两节由学生上台汇报展示自己的成长经过及其体会,让他们谈出每个人的特色、特长、进步,突出展示自己最自豪、最骄傲的一段成长经历或者成绩。面向家长召开学生成长展示会,可以先让最出色、进步最大的学生向全体家长汇报和展示自己的成长记录,这样的典型要选好,要有各个层面的代表性,让家长看看人家的孩子是怎样成长进步的,要把家长关注孩子成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再让家长去看学生成长档案展览,并让自己的孩子给自己作讲解。这样的会可以让家长学生一起到场,并让家长孩子坐在一起。事实证明,这样的“成长展示会”受到了所有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每一个学生都挺起胸膛,感到自己是一个成功者,以往“不起眼的学生”的家长脸上也绽开了少有的笑颜。

(四)实践活动:引导自主探究,培养社会技能

每一次实践活动结束后,都利用表格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见表2)

表2 社会实践活动作业学生评价表

此表也可作为一段时间(双周或一个月)学生课堂活动评价表,与教师组织的学生实践活动等纳入考核。期末的“实践活动”等级由每次实践活动或课堂活动等级核算出来。

根据以上四项考核情况,期末评价采用“四项成绩等级+激励性评语”的方式对学生学期社会学习成绩予以评定,以素质报告单的形式进行通报(见表3)。其中,“作业”“期末测试”“成长档案”“实践活动”四项等级分别予以公布,评语则采用教师与家长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社会学习进行描述,特别是点明学生的成长、优点,激励进步。

表3 学生素质报告单

续表

评价项目评价等级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综合等级自主实践性作业期末测试成绩成长档案袋内容与整理进步程度一学期了,给自己的学习作一个简短的回顾与小结让教师来谈谈我的学习情况吧!爸爸妈妈又是怎样看待我的学习呢?

注: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综合等级”根据“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权衡。

三年的实验,让我们明显地感到作业评价改革给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学生不但在社会学习中表现出学习兴趣高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尝试解决简单的社会问题,在活动中学会了初步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充分施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自主发展。另外,这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文数学等其他各科的学习。

猜你喜欢

档案袋作业家长
国内档案袋评价方式的相关研究概述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作业
家长请吃药Ⅱ
电子档案袋评价技术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档案袋评价的创新创业教育应用研究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