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ZYMV西葫芦新品种京葫CRV4的选育

2014-02-23

中国蔬菜 2014年1期
关键词:西葫芦自交系白粉病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农业部华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7〕

1 选育过程

母本08-19-15-29-18-20-58 是由美国品种翠玉杂交种经6 代严格自交系统选育而成的稳定自交系。选育过程中,对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病(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的抗性筛选采用苗期接种鉴定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鉴定相结合的技术,每年在秋季大棚和海南进行加代选育以加快育种速度。该自交系从播种至开花40d(天),生长势中等,茎蔓粗壮,节间短,叶深绿色,有少量银色斑点,浅缺刻。第1 雌花节位在第7~8 节,瓜码较密,瓜深绿色、中长柱形,商品瓜长22 cm左右,单瓜质量400 g 左右,果实膨大速度快,抗ZYMV。

父本06-2-6-38-15-26-18 是由法国Teizer 公司早玉杂交种经连续6 代自交分离定向选择而成的稳定自交系。早熟,从播种至开花40d(天),生长势中等,叶浅绿色覆盖银灰色斑,第1 雌花节位在第6~7 节,瓜码密,瓜浅绿色,长柱形,商品瓜长25 cm 左右,单瓜质量400 g 左右,瓜形好。

2010年配制杂交组合169个,并于当年进行秋露地初筛,其中组合08-19-15-29-18-20-58×06-2-6-38-15-26-18 在抗病性、商品性、产量和早熟性等方面表现优良,定名为京葫CRV4。2011年在春、秋大棚,秋季露地进行区域试验和多点生产试验,该品种表现适应性好,抗ZYMV、白粉病能力强,产量高,商品性佳。2012、2013年进行多点生产示范并少量推广应用,截止目前在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广东和广西等地累计种植面积逾100 hm2以上。

2 选育结果

2.1 获得抗ZYMV 亲本高代自交系

2008年从国内外搜集西葫芦种质资源32 份,利用构建的ZYMV 苗期抗性接种鉴定技术进行ZYMV 病毒病鉴定,获得抗性种质资源2 份。利用抗性资源获得抗性性状F2分离群体,发现抗、感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孟德尔理论分离比3∶1,初步断定西葫芦ZYMV 抗性为单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表1)。进一步分离获得了与该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SSR 分子标记SSR23,遗传连锁距离0.7 cM。利用SSR23 标记筛查自交系08-19 的F2植株(图1),图中第15株即为含抗ZYMV基因植株,结合传统ZYMV 摩擦接种鉴定方法,结果表明分子标记检测的准确度达98%以上。利用这一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对自交系08-19 每代单株进行筛选,在苗期淘汰大量不携带抗病基因的植株,提高了抗病育种的准确度与选择效率,最终获得了含有纯合ZYMV 抗病基因的自交系08-19-15-29-18-20-58。

图1 SSR23 分子标记筛选抗ZYMV 植株

表1 西葫芦ZYMV 抗性性状遗传分析

2.2 丰产性

2.2.1 品种比较试验 2010年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四季青农场进行秋季露地品种比较试验,8月10日播种育苗,8月25日定植,随机排列,3次重复,每小区种植20株,株距50 cm,行距70 cm。试验结果表明,京葫CRV4 平均产量 7 500.0 kg·(667 m2)-1,比对照京葫1号〔6 471.0 kg·(667 m2)-1〕和 美 国 碧 玉〔6 544.0 kg·(667 m2)-1〕分别增产15.9%和14.6%,差异极显著。

2.2.2 区域试验 2011年进行区域试验,设5个试验点,小区面积20~25 m2,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以美国碧玉和曼谷绿2号作对照,田间管理同当地西葫芦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表2),京葫CRV4 在不同的种植茬口都比对照产量高,春大棚种植平均每667 m2产量为13 368.2 kg;秋大棚种植平均每667 m2产量为7 820.8 kg;南方秋冬露地种植平均每667 m2产量为7 912.5 kg,分别比对照美国碧玉增产11.8%、12.3%和16.6%,比对照曼谷绿2号增产10.5%、11.0%和12.4%,差异显著;株型、商品瓜颜色和形状等综合性状均优于对照;田间抗病毒病能力明显强于对照。

表2 京葫CRV4 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2.2.3 生产试验示范 2012、2013年进行生产试验示范,各小区面积均不少于80 m2,试验茬口以春、秋大棚种植为主,并分别以试验点当地主栽品种京葫8号(春大棚)和曼谷绿2号(秋大棚)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表3),2012年京葫CRV4 春大棚栽培平均产量达13 358.6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12.2%;秋延大棚栽培平均产量为8 016.5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13.4%。2013年京葫CRV4 春大棚平均产量达12 712.1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12.5%;秋延大棚栽培平均产量为 7 003.3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11.3%。而且春秋两季田间抗病毒病能力明显强于对照。

2.3 抗病性

2012年在本中心进行ZYMV、西瓜花叶病毒病(WMV)以及白粉病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以美国碧玉作对照,每次30株,3次重复。结果表明(表4):京葫CRV4 抗ZYMV 和白粉病的能力均明显强于对照美国碧玉。

表3 京葫CRV4 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表4 京葫CRV4 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

3 品种特征特性

京葫CRV4 为早熟西葫芦一代杂种,生长势强,开展度中等,茎秆中粗,节间短,叶五角缺刻,深绿色,白斑量中等。第1 雌花着生在第6~7 节,雌花多,成瓜率高。商品瓜长23~24 cm,直径6~7 cm,单瓜质量400 g 左右,瓜皮翠绿色覆细网纹,光泽度好,中长柱形,顺直均匀。耐热,不易早衰,产量高,适应性强,抗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病与白粉病,适合南北方春、秋大棚和露地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北方春季大棚栽培,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苗龄20d(天)左右;秋延大棚和露地栽培7月下旬至9月上旬育苗或直播,苗龄15d(天)左右;南方秋冬露地栽培9月中下旬播种。大棚栽培每667 m2定植1 600株,露地栽培每667 m2定植1 700株左右。开花结果期肥水不可缺。棚室栽培需人工辅助授粉。及时防治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害虫,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等。白粉病发病初期可喷洒20%三唑酮乳油2 000倍液,或50%多硫胶悬剂600倍液。灰霉病发病初期用50% 速克灵1 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隔5~7d(天)喷1次,连喷2~3次。

猜你喜欢

西葫芦自交系白粉病
西葫芦为什么徒长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延秋西葫芦种植 掌握关键技术
玉米自交系雌雄穗开花间隔与产量及抗旱性的相关性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玉米自交系京92遗传改良研究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瓜类白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玉米自交系保纯和提纯
西葫芦瓜小拱棚薄膜覆盖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