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弹簧蓄能式头型冲击发射机构的设计与研究

2014-02-21唐家兵

汽车实用技术 2014年6期
关键词:头型凸轮气缸

唐家兵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重庆 401122)

弹簧蓄能式头型冲击发射机构的设计与研究

唐家兵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重庆 401122)

本文介绍了一种经济实用的头型速度发生装置,同时也将开发中的失败过程也呈献给大家。

头型;速度;发射;机构

CLC NO.:U463.833Document Code:A A rticle ID: 1671-7988(2014)06-44-03

前言

在汽车测试中,按相关的法规,需要进行6.8kg(也有其它重量要求如10kg)头型冲击试验,即用一套机构将固定重量的头型以一定的速度(如7m/s)发射出去,当头型与被试件冲击时,测量头型减速度从而评价被试件的冲击吸能特性。本文介绍了一种经济实用的头型速度发生装置,同时也将开发中的失败过程也呈献给大家,供业界同行参考。

1、头型速度发生装置需要解决的问题

头型冲击试验通常是破坏性试验,也就是一次性试验后,被试件基本就破坏了。因此要求速度发生装置速度控制要有较高的精度和重复性,也就是要求产生速度一次成功,法规要求速度误差通常在±0.2m/s之内。

由于头型上要安装加速度传感器,而传感器有线束相联,这就要求头型还不能完全“自由”地飞出去,通常需要导向,否则线束极易断裂,也容易造成加速度传感器和头型本身的损坏。但是头型一旦有导向机构,摩擦损失不可避免,因此导向机构要使摩擦阻力尽可能小,测试中才对结果影响不大。

2、一种简单实用的头型发射装置

2.1 头型及导向部分设计

按上述要求,我将头型设计成带导向杆结构,头型前球冠面尺寸按相关法规要求设计。

球头部分与导杆总质量要满足法规要求的头型质量。

刚开始,我设计的导向装置采用了直线轴承,如图2。由于头型飞出去时速度高达7m/s,一般直线轴承承受不了这种高速度,结果很快轴承就坏了。

后来将导杆支撑结构改成如下图所示结构,采用轴承+导轮形式,导轮内有滚动轴承,这样即能满足高速的要求,又能解决低摩擦的问题。

2.2 发射部分设计

本发射装置采用了压缩弹簧蓄能方式来实现。由于头型受到重力影响,导向杆过长会使头型在飞行过程中弯曲下垂;为了减小摩擦力影响,尽量减小导向长度,因此在设计弹簧时,弹簧刚度要尽量大,发射行程尽量减短。我采用了气缸将弹簧拉回,受气缸拉力的影响,弹簧刚度也不能太大,否则拉不动。

最初设计的结构如图4所示时,是让气缸活塞杆与弹簧保持连接。当气缸有杆腔充入压缩空气时,弹簧便被拉回,处于蓄势待发状态,然后让有杆腔压缩气体通大气,产生发射动作。结果发现产生速度很低。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压缩气体通大气时,气缸出气口通径太小,产生了较大的阻尼,二是气缸本射摩擦力很大,而且本身也不耐高速。这两个原因把弹簧蓄的能量吃掉了一大半。

现在的问题是需要将活塞杆脱开。我们设计的弹簧最大拉力达到近两吨,如果用电磁铁来分离,电磁铁需要吸附的钢件质量很大,它运动起来会消耗掉大量弹簧能量。考虑到这个因素,不能选电磁铁方式。

如是将活塞杆与弹簧拉杆之间的连接销拔掉,当然就脱开了。事实上这种方法不可取。原因有二:一是当拉力达到近两吨时,这个销子不易拔出来。更为严重的是,即使拔得出来,在拔销的过程中,由于销子作用面积越来越小,而且接近零件的边缘部分,最后拔出阶段,将局部损坏(啃掉)销子或拉耳边缘。

本人设计的脱钩机构如下:

此脱钩机构采用了凸轮机构及多连杆结构。利用凸轮稳定与非稳定之间的突变来实现脱钩,利用多连杆机构实现巧力脱钩。过程如下:

第一步,气缸将弹簧拉回,此时脱钩机构还未参与。

第二步,将脱钩机构置于图7所示的位置,然后,将气缸压缩气体放掉。此时脱钩凸轮承担了所有的弹簧拉力。整个系统已经绷紧,由于连杆之间的角度关系,系统处于安全的自锁状态。

第三步,将气缸活塞上的连接销拔掉(此时很容易拔掉),让气缸活塞缩回,此时完成了发射准备,进入一触即发的状态。

第四步,触发。由触发气缸活塞下压即完成触发。由于连杆之间的角度关系,触发气缸只用很小的力即可完成触发,如图9所示。在此过程中凸轮经过了稳定、临界、失稳的过程,整个过程干净利落,一气呵成。整个触发过程凸轮接触副没有发生边缘受力的情况,也就不会发生“啃肉”的情况。

为了对称受力,凸轮设计成双耳形式。图10所示。

整机最终图如下图所示。

本发射装置对速度的控制是通过标定得出来的,也就是试出来的,因此脱钩机构在发射方向初始位置是可调节的(即弹簧的初始压缩量是可调的)。通常在试验前需要空打一次或几次,以确认速度满足要求。从我们的使用的经验来看,只要目标速度不变,调节好后,重复性是相当高的,完全满足法规公差要求。只是由于试验通常是破坏性试验,为了保险起见,试验前最好空打一次,确认一下。

3、结论

本文介绍的方法是笔者在实践中实际应用的总结,这套机构已在我院检测中心应用多年,做过很多次试验,实用效果良好。这套装置经济实用,制造、使用、维护成本都很低。我把失败的教训以及成功的经验,尤其是这种脱钩机构的思想都呈现出来,希望能给业界同行提供参考。

Spring storage design and study the im pact of the first type of firing mechanism

Tang Jiabing
(China Automoti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ongqing 401122)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 econom ic and practical head torso launch bench. And it also displays the failure sample during development.

head torso; speed; launch; bench

U463.833

A

1671-7988(2014)06-44-03

唐家兵,高级工程师,工学硕士,就职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重庆凯瑞汽车试验设备开发有限公司,长期从事汽车测试设备的开发与研究。

猜你喜欢

头型凸轮气缸
该矫正的是婴儿头型还是家长心态?
2016 款别克威朗车发动机怠速抖动、加速无力
2014款宾利GT车偶尔加速抖动
不同半径长度异形凸轮可行性试验分析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头型吸能试验方法分析与研究
某轻型客车行人头型碰撞保护研究
基于ANSYSWorkbench对凸轮结构动力学分析
某杯式挺柱配气机构凸轮磨损问题分析
一种发电站专用的电力输送电缆的架设设备
浅谈共轭凸轮机构设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