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固原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与对策

2014-02-20梁宏智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4年6期
关键词:固原市管理站水费

梁宏智

固原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与对策

梁宏智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 宁夏固原 756000)

固原市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片带,水资源贫乏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着农村居民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为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及饮水安全问题,国家投资在山区建设了一大批人畜饮水工程。工程建后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工程效益的发挥。本文结合固原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探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措施,建议进一步加强工程建后管理,逐步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农村饮水安全 工程 管理

1 基本情况

固原市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地处黄土高原西北部,属典型的黄土丘陵山区,大部分地处干旱带,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强烈,从南向北,多年平均年降水量641.5~400mm,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480~1361mm。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水资源贫乏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着农村居民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为此,为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国家投资在山区建设了一大批人畜饮水解困工程。自80年代以来全市共建集中供水工程252处,人饮窖井75892眼,土圆井9310眼,使98.14万人的饮水实现安全或基本安全,极大地缓解了群众找水和远距离挑水、拉水的饮水困难及饮水不安全状况。

工程建后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工程效益的发挥,农村人畜饮水工程“重建轻管”的现象依然存在。结合固原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运行管理现状,研究和探讨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上逐步实行规范化管理措施,建议进一步加强工程建后管理,推广成熟的管理经验,使已建工程都能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现状

为了切实有效地加强已建人畜饮水工程的良性运行和发展,固原市各县区水利局抽调水利技术人员,走访农户,征求领导意见,制定了《农村饮水管理办法》、《人畜饮水管理细则》等规章制度,并积极探索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做到了管理机构落实、管理制度落实、管理人员落实,工程运行比较正常。

2.1集中供水工程

固原市集中供水工程管理采用因地制宜、灵活多样、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形式。对跨乡跨村集中供水工程,由各县区水利局下设人畜饮水工程管理站实行统一管理,并组建农民用水协会,管理站协同农民用水协会管理本辖区内日常供水事宜,农民协会参与水费征收和水费使用的监督管理。管理站定期向村民张榜公示水费收缴和使用情况,提高管理透明度,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加强服务智能,全面负责本工程范围内管线故障维修,保障供水畅通,确保用户用水安全,做到随叫随修。印制统一收据,建立水费专账,做到专款专用,不得随意挪用,实行计量收费,按月或季收取。隆德县的大水沟引水工程管理站定员6人,负责工程的水费征收及维修管理,基本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工程水费收缴和管理良好;原州区开城镇的寇庄引水工程,管理比较规范,水费收入基本满足日常维修费用。但大部分人畜饮水工程管理还比较粗放,不够规范。

供水规模较小单村单组供水工程,由各县区水利局与受益村委会共同签订工程承包管理合同,明确管理权限和职责,村委会从群众中推选1~2名懂经营、善管理、责任心强的村民担任管理员,并经培训后上岗,管理人员工资从所收缴的水费中开支。

水费采用按方收费方式,经各县区物价部门审核确定。为了让老百姓用上明白水、放心水,用水户参与管理。各县区管理站组建的乡村用水监督管理协会,作为连接用户与管理单位之间的纽带,各乡村供水管理站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听取老百姓对管理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改进工作方法和提高管理水平。

2.2分散供水工程

分散供水工程包括引泉、土园井和集雨水窖三种类型。土园井和集雨水窖由用户自己管理。引泉由用户选定人员进行管理,不收水费,管理费用及维修费用一般向用户收取。

3 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后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市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及饮水安全工程以来,虽然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探索和总结出了很多好的管理办法和经验,但还存在一定不足。

3.1水费收集不足

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资金比例较大,由于地方配套资金困难,群众自筹能力差,部分引水工程自来水入户率低,水费收集不足。造成工程维修费用不足,效益发挥不正常。

3.2计量收费难度大

2000年以前实施的解困工程设计标准低,尤其是一期解困项目大部分供水工程只建了集中供水点,造成工程管理不方便,计量收费难度大。

3.3运行管理维修资金短缺

根据对固原市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现状调查分析,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工程建后管理不到位,管理机制不活,收费困难,效益低下,有的甚至不能正常发挥效益。部分供水工程不收水费,吃“大锅水”现象严重。造成工程运行中维修资金短缺,遇到自然灾害破坏,无资金维修,工程不能正常运行。特别是扬水工程,机泵及配电设施易损坏,维修费用大,由于当地群众生活困难水费收缴不能及时足额到位,运行费用难以保障,大修资金难以筹措。加之,部分群众思想认识落后,对有偿供水缺乏足够认识。经过调查走访群众,大部分群众认为水费收缴难度大,不愿承包经营饮水工程。由于人的观念落后、商品水观念难以确立、费用无保障,给工程的运行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3.4水质检测手段落后

我市水利部门尚未建立水质检测体系,没有一所水质监测中心和水质化验室,没有及时处理水源管理突出问题的手段和能力,饮水水质规范化管理十分滞后。

4 工程建后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4.1加强建设管理,提高自来水入户率

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宁夏南部山区贫困地区的新建农村饮水工程,建议努力争取国家提高投资比例,减轻群众的入户自筹负担,提高新建工程的设计标准和自来水入户率,扩大收费范围,增加维修资金,使工程能够正常运行、效益能够持续长久发挥。

4.2改造低标准解困工程,提高工程设计标准。

在已建的饮水工程中,特别是2000年以前所建工程设计标准低,与目前安全饮水指标均有差异,建议在实施新工程项目的同时,对已建低标准的解困工程加以改造,提高工程设计标准和供水能力。

4.3建立责权明晰的管理体制和约束监督机制

我市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后管理环节还十分薄弱,要逐步扭转“重建轻管”现象,必须建立责权明晰的管理体制和约束监督机制,解决有些单村供水工程不收水费,吃“大锅水”现象。提高群众对有偿供水的认识。要解决工程运行管理困难问题,推广隆德县大水沟引水工程管理站的管理经验,建议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是对分散式集雨工程(水窖、屋檐接水及集雨场),实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国家补助资金所形成的资产归农户所有。

二是对单村小型供水工程,如泉水改造、蒸馏棚工程,成立村民用水合作小组,协商决定出工、出资及水费计收等重要问题。选定承包组或个人,确定承包底价后进行承包,明确承包人的责、权、利。工程所在乡水管站对工程的管理、维修进行检查监督。

三是对跨村的集中供水工程,在各有关乡(镇)设立乡村供水管理站管理,组织由受益群众代表组成的用水管理协会,协会以服务为宗旨,指导管理站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条件成熟的,可以通过竞争选定承包经营者。

四是对跨乡的大型集中供水工程,应由工程所在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设置专管单位负责管理。明确责权,建立合理的分级管理体制。

五是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设置供水工程管理单位,负责对规模较大的供水工程进行专职管理。总结推广管理经验等。

六是建立水费计收及管理制度,管理单位根据实地情况,不论是按水量或按人收费,要按时收费,坚持每月抄表收费,杜绝半年或一年累加收费;农村饮水工程供水要遵循先保证人畜饮水的需求,再供其他用水,如建筑用水、营业性用水 、庭院种植用水等,其他用水必须与管理站签订供水合同,确定最大供水量,并由管理站按水源水量情况确定水价。供水管理站向用水户逐户登记造册,并发放用水户手册。对水费采取专户储存,年终决算,将水费纯收入的50%作为职工绩效工资支出与奖金、50%作为工程维修积金统筹使用。初次收费时水价就要按物价部门规定的标准执行。水价需调整时,管理站可根据供水成本分步统一调整,报物价部门审批后方可执行,最终达到成本加利润收费,逐步实现以水养水,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七是建立约束监督机制,坚持“水价、水量、收费”三公开,每个季度要对水费收入、使用情况向受益群众进行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设置举报电话、书面举报、当面举报、公示栏,做到财务明晰、使用合理。

4.4建立良性运行机制,增强有偿用水意识

农村饮水工程要良性运行,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工程运行费、维修费和折旧费问题,达到成本水价,这是任何一项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二是解决管理人员的问题,必须做到按需设岗,人尽其责。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观念,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市场化管理与受益户参与式管理的模式,把水作为商品,像用电一样,先购买后使用,村村户户装水表,按方计收水费,杜绝喝“福利水”,“大锅水”。供水单位的水价、水量、水费收入及支出要进行公示,要受农民用水协会和社会的监督,使农民吃上“明白水”,交上“公道钱”[1]。在运行管理上建议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按照自治区物价局、水利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农村供水工程水价核定办法的通知》(宁价商发(2005)71号)核定水价,并足额征收水费。

(2)完善工程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工程管理规章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水费开支范围和审批权限,建立严格的工程折旧费、维修养护费、承包费、租赁管理费使用制度、保证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1]。

(3)加强监督、确保工程良性运行。由项目县水利部门加强对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监督和指导,组建县、乡两级供水受益农户自愿参加的供水协会,监督或参与工程运行管理。工程建成后,与物价所协同核定水价,建立水费收缴管理办法。

(4)改革水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农村水利管理体制,积极推行用水户参与管理的模式,建立符合我市实情的水权制度和水市场,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5)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形成人才竞争机制,积极建立吸引人才机制,为行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援。

(6)加强水环境治理,保障可持续利用。把水环境治理放在重要位置,预防和治理水污染,大力提倡中水回用,改善水生态环境,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确保供水安全、生态安全。

4.5重视水质检测,建立水质监测体系

目前,我市农村饮水工程在水源管理、水质监测方面,因检测机构及检测设备所限,对供水水质没有做到及时检测。要建立水质检测体系及水质检测机构,设立水质监测中心和水质检验室,加强农村水质监测服务,同时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水质监测制度。为了保证饮水安全,建立和完善水质监测制度,切实加强和规范供水工程水质监测的工作。

(2)配套水质监测设施。新建的供水工程要配套水质监测设施,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对原水、出厂水和供水管网末稍的水质进行检验。未配套水质监测设施的供水工程由县级水质监测中心定期抽检,对检验水质不达标的,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3)培训水质监测人员。由市、县水质监测总站,负责对本辖区各县(区)饮水工程水质的监测、监督和技术人员培训,所有的水质监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

(4)建立市、县水质监测中心,以重点供水工程水质监测相结合的体系。每个市、县建立一所水质监测中心,负责对本市、县农村供水工程水质的全面监测管理,及时处理水源管理和监测中出现的问题,规范生活饮水水源的管理工作。对辖区各县的大型供水工程要进行不定期的水质抽检。日供水在200t(含200t)以上的供水工程必须建立水质化验室;日供水量在200t以下及小型的供水工程应分区建立中心化验室负责各供水工程水源的水质监测;提高及时处理水源管理突出问题的手段和能力,使饮水水质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

1 翟浩辉. 农村供水安全与饮水工程管理[J]. 中国水利,2003(23).

表5 六家单位提前竣工时间表

4.4确定权重

(1)三级模糊评判

对“工期U21”下的三级指标咨询专家并打分,详见表6.其余的评价指标也如此计算。

表6 工期U21”下三级指标打分评价表

根据定性指标评价的操作步骤,计算得到评价结果矩阵:

(2)二级模糊评判

通过对三级指标进行指标赋值和指标评判,得到所有二级指标的数值,基于此对所有一级指标的第二级指标在进行模糊评判,方法跟第三极指标的模糊评判类似。

(3)一级模糊评判

最后得到一级指标评价值,本次案例的一级指标模糊综合评判,见表7。

表7 一级指标评判

最后计算得各企业评判结果B=A•R=[0.159 0.173 0.195 0.178 0.153 0.142],所以投标单位适合的排序结果为:C>D>B>A>E>F,最后由C单位中标。

参考文献

1 金菊良, 魏一鸣, 丁晶. 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 水利学报, 2004, 3(3): 65-70.

2 张欣, 周林林, 李萌等.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双台子河口湿地水质评价研究[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9, 7(4): 54-56.

3 陈守煜, 王子茹. 基于对立统一与质量互变定理的水资源系统可变模糊评价新方法[J]. 水利学报, 2011, 42(3): 253-261.

TV213

B

1672-2469(2014)06-0051-04

10.3969/j.issn.1672-2469.2014.06.017

梁宏智(1969年—),男,高级水利工程师。

猜你喜欢

固原市管理站水费
西营河灌区2020年地表水水费测算探讨
宿迁市救助管理站:小团队如何撬动大社会
大连市救助管理站:多个“第一”背后的秘密
宁夏“六盘山旅游杯”全国诗文大赛评委名单
没付水费
固原市肉牛产业发展形势与分析
昭平台灌区实行农业水费包干的探索
试论加强农村水利管理站管理的措施
西北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研究——以固原市原州区为例
汉中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