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舟曲水文站水文特性分析

2014-02-20台会选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4年6期
关键词:白龙江舟曲水文站

台会选

舟曲水文站水文特性分析

台会选

(甘肃省陇南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甘肃成县 742500)

舟曲水文站是白龙江中游的重要控制站,是国家级水文站。水文是水利工作的基础,防汛抗旱耳目,其效益发挥在水利水电建设、交通、环境保护、工农业生产、防汛抗旱、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是一项服务于整个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事业。长期收集舟曲水文站断面以上河段基本水文基本特征资料,通过分析掌握舟曲水文站以上水文要素变化过程及规律,为防汛减灾提供依据,为科学开发、利用、保护白龙江水利、水能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舟曲水文站 水文特性 分析

1 流域概况

舟曲水文站位于甘肃省舟曲县江盘乡,地处东经104º22′北纬33º47′,设立于1993年5月,距河口距离318km,断面以上控制面积8955km2,是长江二级支流白龙江上游下段的重要控制站。白龙江是长江的二级支流,发源于岷山西段的甘肃省碌曲县郎木寺以西廓尔莽梁北麓。源地海拔4072m,河流全长535km,流域总面积32810km2,西北东南流向。流经甘、川两省的碌曲、若尔盖、迭部、舟曲、宕昌、武都、文县、青川、广元九县市,于四川昭化旧城东北汇入嘉陵江。根据流域特征,河源至舟曲为上游段,舟曲至碧口为中游段,碧口以下为下游段。整个流域夹在迭山山系与岷山山系之间,俗称陇南山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菱形,境内山峦重迭、沟壑纵横,河谷下切甚深。山坡多在35°以上,有些超过75°,成为悬崖峭壁。河道曲折、川峡相间、水流湍急,水力资源极为丰富,是一个典型的高、中山峡谷区,以“山大沟深”著称。气候在流域内分布很不均匀,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从亚热带湿润气候、暖温带湿润、温带半湿润气候逐渐过渡到高寒湿润气候区。从谷地到高山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变化。降水梯度大,中游少,上、下游多,尤其碧口以下雨量骤增,暴雨洪水频繁。岷江是有名的局部暴雨地区。两河口至临江两岸支沟山岭光秃,是白龙江流域泥石沟最密集,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其中支流北峪河是白龙江中游主要产沙区,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其余地区植被良好。舟曲以上山地阴坡分布茂密森林,阳坡草类繁茂,是本省主要林区之一。武都以下多为灌木丛,也分布稀疏树林。

白龙江较大洪水均由长历时大面积暴雨形成,洪水过程肥胖,多为复式峰,峰高量大。一般先出现历时较短、峰形尖瘦、洪量小、泥沙大的洪水过程,后形成历时长、过程肥胖、峰高量大、泥沙少的洪峰过程。每年4月下旬至10月份为汛期,一般4月下旬5月初出现全年第一次洪水,主汛期为7~9月。

白龙江舟曲以上水质良好,舟曲以下水质较上游相对较差。主要支流有:达拉沟、多儿沟、岷江、拱坝河、北峪河、羊汤河、五库河、大团鱼河、白水江、让水河等。

白龙江武都以上修建有许多小型水电站。下游建成于1975年的碧口大型水库坐落在碧口镇上游2km的峡谷之中,总库容5.21亿m3,坝高175m,碧口以下还建有宝珠寺大型水库。

舟曲水文站是香椿沟水文站(设立于1954年)上迁立节(1967年1月上迁立节),因整体山体滑坡于1992年下迁44km在舟曲设立(与立节平行观测至1994年底)舟曲水文站的。舟曲实测最大流量498m3/s,立节站实测最大流量696m3/s,多年平均径流量(立节)23.91亿m3。多年平均年输沙量1.39×106t(立节站),实测最大含沙量156㎏/m3(立节站)。

2 气象分析

白龙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地形起伏较大。上游山高林密、寒冷少雨,年平均气温约12℃,年平均降水量约600mm,夏季多短暂的局地阵雨;中游北侧为岷山所挡,南侧有摩天岭屏障,因高山阻挡,水汽不易进入,当青藏高原低涡移入本区时,气流下沉升温,降水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都较差,成为本流域的相对少雨区,年平均气温约15℃,年平均降水量约500mm左右;下游地区处在四川盆地边缘,山口均向东南张开,每年夏季,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穿过横断山,进入盆地,形成降雨。7月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以及9月东移南退,西风带形成乌拉尔阻塞高压或巴湖低压,冷暖气流交绥,常出现持续暴雨。下游温湿多雨,暴雨频繁,强度较大,为本流域的主要产洪区。年平均气温约17℃,年平均降水量1000mm左右。

舟曲县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高山区,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变化。海拔较低的河川地带,气候温和湿润,高山地带则较为寒冷。根据舟曲县气象站多年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2.7℃,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2℃(1998年6月29日),极端最低气温-10.2℃(1975年12月14日)。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23天,多年平均降水量434.0mm,多年平均蒸发量1975.2mm,历年最大积雪深度3.0cm,最大冻土深度24.0c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766.3h,多年平均湿度60%,多年平均风速2.1m/s、历年最大风速12.0m/s,相应风向SSE。舟曲水文站地处白龙江上游,属高寒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3.1℃,极端最高气温38.2℃,极端最低气温-10.2℃,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E601)727.7mm,多年平均降雨量673.2mm,最大年降水量944.3mm,最小年降雨量487.2mm。

3 水文测验项目

舟曲水文站控制断面的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发生在汛期(5~9月),由于上游为石质山林区,植被良好。径流量年内年际变化不太大,非汛期略为减小,洪水过程略显拖长,峰不高量较大,上游洪水来沙量很小。

舟曲水文站除现有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水温等水文测验项目外,还承担2个委托雨量站的管理,2个定点洪水调查以及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陇南市防汛办、武都水文站等单位的水雨情拍报任务。

断面情况:舟曲水文站站址在白龙江右岸阶地上,为黄土砂石层,石层风化严重,成为页岩片状,基础稳固。

4 水文特性分析

4.1暴雨特性

白龙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相接壤的过渡带,流域地形变化幅度较大。从上游往下游,海拔逐渐降低,年降雨量逐渐增加。每年汛期,强盛的西南气流为本区带来充足的水汽,暴雨频繁,整个雨区往往与川北暴雨连成一片。

5月份太平洋副高开始西伸北移,此时雨区主要在川东,但已开始影响本流域中、下游地区。6~7月副高活动较强,流域的甘、川部分地区为强盛的西南气流所控制,850hPa至700hPa多南风和东南风,500hPa则多南风和西南风,为降雨提供了大量水汽。当与来自西伯利亚贝尔加湖南下的冷空气相遇时,便会形成较大降雨。在这种稳定的环流形势和有利的天气系统下,易形成川北地区的大暴雨。6、7、8月多为强度大、历时短的暴雨,一次过程的降雨量主要集中在24h之内;9月份多为连阴雨,雨强小,历时较长。

白龙江上游地区多为短暂的阵性暴雨;中游地区,地面平均海拔2500m左右,南侧有3500m以上的摩天岭、雪顶山,阻挡了700hPa以下水汽的输入,北侧山低,即使南侧有少量的水汽输入,也不易在中游地区停留,故形成白龙江流域的少雨区。虽然该区也会受到川西北江油暴雨中心的影响,该暴雨的长轴为东北西南向,和盆地边坡走向一致,但明显的受九龙山,龙门山的影响,暴雨中心难以越过山岭跨入。

下游地区离川西北江油暴雨中心较近,整个地势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1500m左右,有利于西南气流在此幅合抬升,南侧及偏南侧无大的高山,便于带有大量水汽的南风、偏南风入侵,然后随地形抬升激发释放不稳定能量,极易形成大暴雨,遇冷空气南下时往往会形成高强度的暴雨。暴雨中心在麻柳林~三磊坝~新平一线,有时暴雨中心可推至碧口、草坝、青川、白水街一带。总的来说,白龙江下游属于川北暴雨的一部分,雨量大、强度高、次数频繁。

4.2 洪水特性

表1 舟曲水文特性值表

表2 舟曲水文站特大洪水测洪及报汛方案

白龙江上、中游地区地势较高,又有高山阻隔,暴雨的强度和频数远低于下游地区。上、中、下游不同的气候特点和不同的下垫面条件,造成白龙江上、中、下游各河段的洪水表现出极其显著的差异。上游地区多为短暂的局地阵性暴雨洪水,峰小量小,由于海拔高程较高水汽供应不充分,并且下垫面多为草原及森林,对降水和产流进行再次分配和调节,洪水过程缓涨缓落,大洪水出现的机会很少,洪水过程较长。中游地区,北侧为岷山所挡,南侧为摩天岭,冷暖空气均不易侵入,而入侵后也属于下沉扩散型,对降雨不利,形成不了大洪水,有时出现短暂的阵性雨,易形成泥石流。下游处在盆地边缘,冷暖空气易在此交汇,暖湿空气沿坡面上升,极易降雨,成为白龙江洪水的主要产洪区。由于川西北暴雨的特点是时间短,强度大,形成的洪峰陡涨陡落。当副高北跃较快,有时又被冷空气推下来,形成“拉锯式”,因此洪峰出现的次数较多。8月底~9月份副高东缩南退,形成白龙江第二次降雨过程。副高南退较慢,冷暖空气相持,形成的降雨、洪水过程历时长。若降雨强度稍大就会出现大洪水。进入10月份,洪水出现的次数较少,但地下水补给充足,水量比较丰富。白龙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洪水的地区分布类似暴雨分布,主汛期为6~9月份。年最大洪峰流量大都出现在7、8月份,最大洪峰及短时段的洪量,主要受暴雨量和暴雨强度的影响。白龙江的洪水过程涨落长则3~4d,短则1~2d。水文特性值见表1。

舟曲水文站属国家级重要站,该站重现期50年一遇流量804m3/s,相应水位1302.36m,以上测洪方案如下,见表2。

(1)水位观测。确保正常观测无漏误,基本断面安排1人守候观测,每次测流开始、结束、峰顶附近观测比降水位。

(2)流量测验。尽量采用水面流速仪施测流量,在流速仪无法施测的情况下,采用均匀浮标或中泓浮标测流,中泓浮标的有效浮标不少于3~5个。

5 防洪、测洪能力标准

舟曲水文站防洪、测洪能力的设计标准为:

防洪能力:应高于100年一遇洪水。

测洪能力:浮标测流达100年一遇洪水,流速仪测流水面测流接近50年一遇洪水。

设计计算洪水标准见表3:

表3 舟曲站设计计算洪水标准

依据舟曲水文站防洪、测洪能力的设计标准建成的舟曲水文站,其防洪测洪能力完全满足防洪、抗洪要求。

1 《水文情报预报规范》SL250-2000.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 《水文年鉴》.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

TV123

B

1672-2469(2014)06-0024-04

10.3969/j.issn.1672-2469.2014.06.009

台会选(1966年—),男,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白龙江舟曲水文站
An Annotated List of Lizards (Sauria:Squamata) Recorded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金沙江坝下水文站中泓浮标系数稳定性分析
《上河降魔记》所见《格萨尔》在舟曲境内的流传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白龙江畔菜花香
水文站缺测资料插补展延实例分析
推进天保工程实施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舟曲林业局天保工程建设回眸
白龙江畔
白龙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及工作对策
原州水文站流量整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