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2014-02-20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角型摘除术植入术

王 萍

(太原市第八人民医院,山西太原 030012)

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作为一种不可逆性致盲眼科疾病,其发病机制当前尚未完全明确[1],众学者一致认为晶状体因素是致病关键。现阶段,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上多行晶状体摘除术治疗,可抑制青光眼病灶造成进一步进行性损伤[2]。本文以40例(40眼)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太原市第八人民医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40例(40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7~74岁,平均(56.4±2.8)岁,病程4~24个月,平均(12.4±2.4)个月,房角狭窄范围≥180°。本组所有患者近6个月内无降眼压药物服用史,排除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者,且均经眼压、检眼镜、房角镜、超声生物显微镜等检查确诊。

1.2 诊断标准

周边前房变浅,中央前房深度正常或稍浅,无明显的虹膜膨隆现象;房角伴有中等狭窄,虹膜周边前出现不同程度的粘连;双眼不同时发病时,“健眼”伴有房角狭窄,或局限性周边虹膜前粘连;眼压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眼底出现典型的青光眼性视盘凹陷,甚至出现不同程度青光眼性视野缺损。

1.3 治疗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

1.3.1 术前检查 均行非接触性眼压、角膜内皮镜、裂隙灯、UBM等常规检查,着重记录中央前房深度、12点与6点位房角宽度等指标。

1.3.2 手术方法 术前降眼压药物治疗,将眼压尽量控制在12~28 mmHg。术时患者取仰卧体位,常规铺巾消毒,复方托吡卡胺点眼散瞳,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麻醉见效后向前房中注入粘弹剂,粘弹剂完全融合后环形撕开晶状体前囊,对晶状体进行超声乳化,后将乳化的晶状体皮质抽吸干净,摘除白内障后置入人工晶状体,并抽吸粘弹剂。

1.3.3 术后处理 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4次/d,用药2周。随访3~6个月。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计量资料记作百分数形式,计数资料记作(±s)形式,分别行χ2、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眼压出现明显下降,中央前房深度有明显加深,患眼各象限宽度出现明显增加,眼前段拥挤症状改善效果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2 手术前后前房角各象限宽度比较(±s) 度

表2 手术前后前房角各象限宽度比较(±s) 度

阶段 3点位 6点位 9点位 12点位术前 22.68 ±2.28 23.88 ±3.52 22.82 ±2.84 21.64 ±2.83术后3 个月 41.65 ±4.68 42.75 ±3.22 41.25 ±3.88 38.64 ±4.25 t值23.05 25.02 24.24 21.06 P <0.05

3 讨论

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性可致眼盲疾病,其发病与晶状体、眼前段结构狭窄等因素有直接关系。随着年龄增长,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厚度不断增加,会直接引起前房变浅,进一步发展则会加重瞳孔阻滞或眼前段狭窄症状[3],可见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与进展直接受白内障影响。现阶段,临床上多行药物控制眼压治疗,待眼压控制在12~28 mmHg范围内时择期行选择性内滤过或外滤过手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时眼房角开放程度、小梁网恢复后房水排放功能改善情况直接决定着治疗效果。近年来,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切实控制眼内病症加重,改善预后[4]。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患者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各象限宽度等指标明显改善,眼内压明显下降,瞳孔阻滞症状明显缓解,眼内虹膜与小梁网之间的距离明显增大,眼前段拥挤症状明显缓解。郑尧定等[4]的研究认为手术后患者眼压下降与术前眼压、角膜切削厚度、裸眼视力、近视程度、患者性别等因素有明确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与该文献报道结果相等,提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切口小、时间短、恢复快、预后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1] 邓德勇,于丹丹,彭 涛,等.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J].国际眼科杂志,2014,23(1):83-85.

[2] 穆建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12(4):45-46.

[3] 谢丽莲,朱俊东,陈文芳,等.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1,16(2):168-171.

[4] 郑尧定,毛丹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国际眼科杂志,2014,18(4):731-733.

猜你喜欢

角型摘除术植入术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腹腔镜肝包囊摘除术的护理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