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行政执法方式从运动性向制度性转变的思考

2014-02-18徐景勋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运动性行政机关制度性

徐景勋

摘要:行政执法是法治状态下的行政,此种行政以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律为依归。广义的执法是与立法相对应的,而行政执法是狭义上的执法,它是指在实施国家公共行政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法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得到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定程序实施行政法律规范,以达到维护公共利益和服务社会的目的的行政行为。

关键词:行政执法;方式;运动性;制度性;行政机关

Abstract: The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of law is the rule of law state administration, the administration to reflect people's will and interests of the law. The generalized law enforcement is related to the legislation,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of law is the narrow sense of law enforcement, it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functions, authorized legal state administrative organs and laws and regulations, organiz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tutory procedures to implement the administrative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administrative action to safeguard public interests and social services the purpose of the.

关键词:行政执法;方式;运动性;制度性;行政机关

Keywords: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mode; sports; system; administrative organs

中图分类号:F40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能的主要手段,是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按照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运动式执法和制度性执法。

一、运动式执法方式概念界定及特征

所谓“运动式执法”,就是通过集中优势人力物力,对违法犯罪现象形成“拳头”攻势,是普遍存在于行政执法领域甚至刑事领域(如“严打”)的一种特殊的执法方式,不可否认,在日常的城市管理工作中,我们常常采取这种行之有效的“运动式执法方式”来迅速恢复市容环境秩序,如我市开展的为期一个月的城区市容环境大清洁大整治、为期两周的建设美丽咸阳市容环境卫生春季整治行动及为期一百天的夏季占道烧烤夜市专项整治活动,还有近期开展的治污降霾专项整治活动,等等,执法部门总是联合各街道办事处和公安、环保、食药等相关部门开展 “大会战”,实行专项治理、集中整治等等,“运动式执法”一时成了我们在城市管理行为中的依赖症。通过对运动式执法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具有以下四个共性特征:一是应急性。运动式行政执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城市管理过程中一些久治不愈的顽疾;二是临时性。运动式行政执法是一种在特定时间、空间进行大检查、大整顿的短期行为;三是反复性。运动式行政执法因为其自身的局限性使得这种执法往往不能一次性解决问题,而是通过重复性的执法来完成;四是破坏性。运动式执法方式,属于粗放型的执法方式,其骤起骤落的时空操作性,极易破坏稳定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常态。

三、制度性执法方式概念界定及特征

制度性执法是以法律、法规、制度规定为依据,关注日常管理和执法程序,如网格化管理、常态化管理等,关键是保持执法的常态化及效果的长期性。确保执法的公信力,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同时,执法人员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搞选择性执法,确保执法的公信力。制度性执法,集人本主义、程序正义、持续发展等特征于一身,从而为依法行政、和谐行政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它通过坚持高度的程序观念,提供一整套的法律实施及问题预警机制,从而保证执法的有条不紊和可预见性。

四、运动式执法和制度性执法之对比分析

第一,制度性执法注重人权保障,体现对人民群众的人文关怀。

传统的运动式执法追求效益,快速打击违法行为,而从快往往意味着程序的简化或废除,忽视过程而片面追求结果。少数执法者因急于求成、立大功,有意无意地忘记法律的规定,省略一些重要环节,例如在运动式执法监督中,往往未经调查就先对企业产品予以查封,这种忽略程序的执法行为是对人权的极大漠视,因为程序不仅仅是实现结果的工具,而具有它自身的价值,如平等性、人道性、尊重个人尊严等。从这个意义上讲,程序本身就是公民的一项权利,程序性人权即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程序公正是结果公正的必要前提,如果程序有失公正,不仅其自身的公正价值得不到实现,就更不要讲依赖程序而得以实现的实体公正了,所谓程序公正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听取对方意见和任何人不得做与己相关案件的法官。制度性执法不是临时性的应急措施,而更关注日常管理,它往往事先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如先调查取证,后实施处罚、听证程序等,以保证法律公正实施,通过完整的程序可以对政府权力形成有效的制约,防止监督部门未经调查就草率地进行行政处罚。同时,政府部门如果没有按规定的程序执法,就可能会导致其执法行为无效,追究相应的违法责任。通过程序制约,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另一方面,在执法过程中,行政机关必须听取相对人的合理意见,相对人可以进行申诉、抗辩,还能够极大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热情,使执法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第二,制度性执法可以防止形式主义与随意性,提高政府的形象

运动式执法使执法者疲于应付运动,怠于平时执法,助长了选择性与随意性执法行为。而且,平时执法与运动时期执法宽严标准过分悬殊,使其执法标准充满随意性。运动式执法为了突出办案、显示政绩,往往在特殊时期制定一些非常的指标,如有的地方规定在某一时期必须完成一定的罚款数额,税务机关必须完成规定数额的税收征收任务等,执法者为了完成执法指标往往将合法的经营者也纳入处罚对象中,严重影响了政府的信用和形象。以今年我市治污降霾整治活动为例,在运动式执法期间,往往城管执法部门刚离开施工单位,环保部门接着就来检查了,工地还要三天两头应付各种各样的大检查、汇报,这种执法不仅扰乱正常的施工秩序,且往往导致职能交叉或职能缺位,最终谁也管不好。在大型会议、检查及高中考等特殊时期,鉴于施工可能产生的噪音和扬尘等问题,又随意要求工地停止施工,从而避免出现扬尘、噪音、遗撒等系列问题,执法随机性、随意性过大,极易造成执法单位社会公信力缺失。制度性执法注重日常管理、注重执法的实际效果,有效的防止了形式主义,制度性执法要求行政机关把行政执法的法定执法范围、职责权限、标准条件、程序步骤、具体时限、责任追究、监督形式等向社会公开明示,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要求执法者应该按法律、法规本身的要求去执法,而不是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断去做出行为;要求行政执法者将职务行为严格同非职务行为区分开来,它拆除了行政执法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一堵高墙,剥去了笼罩在行政执法机关头上的神秘面纱,给人以公正、可靠的形象。

第三,制度性执法降低执法成本,提高执法效率

运动式执法过程中盲目调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必然造成行政资源的极大浪费。轰轰烈烈的运动式执法排除了政府之外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其执法效果如何可想而知。而且运动式执法会导致多层执法、多头执法。例如对城市管理中占道经营治理难易反复的问题,城管部门经常通过大规模的市容环境大整顿活动的方式进行震慑和打击,从而达到在短期内迅速恢复市容秩序的目的,然而长此以往,在“运动”和非“运动”的不同时期,惩罚力度体现了不一致的严厉性,从违章者的角度看,运动式执法使他们产生某种既定预期,即躲过执法风头以后可以更加变本加厉从事违法活动,并因此产生执法机关与违法者之间的拉据战,违法行为久打不绝。运动式执法,表面上看上去轰轰烈烈,实际上却给一些以违法为“职业”者,留下了明显可钻的空子,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人们明白,只要躲过了“严打”期,一切便恢复正常,违法便可继续,执法者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先前执法者信誓旦旦要动真格的念头也会烟消云散。即使那些并不存心以违法为“职业”的良善公民,在违法者的实际利得中也会眼红加盟。因为所谓良善公民,也是人,人们生来并无善恶之分,只是在制度限定的物质利益的得失面前,人们通过权衡轻重、称量输赢,或向善,或为恶。可见,运动式执法不但未使法律执行体现出经常性,反倒对违法活动提供了规律性的“启示”。此外,运动式执法往往采取拉网式的大检查,不论问题大小、情节轻重都被一律予以处罚,不同的违法行为受到相同的处罚,或者相同的违法行为受到不同的处罚,这不但破坏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责罚相当的原则,而且容易伤及无辜,使合法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权利得不到保障。

制度性执法将日常管理纳入常态化轨道,通过制度性规范管人管事,不管是运动还是非运动期,实行同样标准和程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同时,将一些涉及市场管理的事务交由行业组织、中介组织去管理,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有效的降低了社会成本,提高了执法效率。

五、制度性执法的构建

1、法律构建,即健全行政执法程序。

所谓行政执法程序是指行政执法机关做出行政行为的步骤、顺序、时间和方式、方法,是行政程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政程序是保证行政机关公正执法,平衡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有效手段,可喜的是,我国行政程序的混乱状况随着学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程序法(试拟稿)》的提出已逐渐得到改善。行政程序的进一步完善指日可待。首先要完善程序性的权利救济机制,包括调查程序、听证程序、救济程序等。其次,完善听证制度。

2、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社会监督。

孟德斯鸠曾说过“当一个人握有绝对的权力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便是简化法律”行政权力由于具有单方性、强制性等特征,在政治、社会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可能发生变异,使公权力变成私权,人民的公仆转为人民的主人。为了防止行政权力的失衡需要对行政权力加以有效地监督。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应当主要通过人民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监督等方式进行,推进行政执法的问责机制。特别要强调的是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行政执法监督只有赢得群众的支持与配合,才能有的放矢,及时发现和制止行政违法行为。在行政执法监督过程中,如发现行政机关违法或不严格执法以致造成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损害时,应追究其过错责任。

1、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可以加强执法的外部制约,即社会公众对行政执法部门的社会监督。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就是行政执法部门从公平、公开执法的基本原则出发,把行政执法各个环节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从而促进执法状况的改善,推进依法行政治国理念的一种制度。其内容包括:执法规范责任公示、执法程序公示、工作标准和质量公示、执法工作时限公示、违法责任追究公示、社会监督公示。

2、告知制度。是指行政主体在进行某项行政行为之前、之中、之后对行政相对人享有何种权利、承担何种义务,如何行使有关权利、履行有关义务及其他有关事项负有书面或口头告知的义务,若行政主体未履行该项义务,而导致相对人丧失权利或因未履行有关义务而遭受损害,则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程序制度。

3、听证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一项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决定之前,应当给予行为相对人参与并发表意见的机会,行政机关就有关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广泛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以保证行政决定合法、合理的程序制度。

六、法治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当承认,我们当前正处于一个法基础薄弱的法治环境,这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法治的构建受制于主客观条件,在我们法治建设的主客观条件尚不充足的环境下,自然涉及对法律和政策关系的思考和关注。有的学者认为:“政策高于法律,对于一个法基础薄弱的发展中环境而言,虽是一个无可避免的过程,这种现象绝对不利于法文化的生根,……有利于专断而不利于法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的过程中,许多应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加之管理上的漏洞,控制和约束机制的欠缺,给一系列违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受到严重破坏,威胁着社会的健康发展,而此时就需要大规模的“运动式行政执法”来迅速恢复社会秩序。其次,由于当前行政机关的资源有限,唯有统一调度、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对违法分子产生有效威慑,打击违法行为,有力整顿行业秩序,恢复社会秩序。因此,“运动式行政执法”作为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执法现象,其存在具有相对合理性,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实践理性,有存在的社会现实基础。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但要实现依法治国,就要做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齐头并进,行政执法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必须尽快改变当前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活动中对“运动式”执法方式的依赖性,改善当前常态法制防范机制缺失的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运动式执法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从运动式执法推进到制度性执法,却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毕竟实现行政执法完全制度化,这应是法治建设的目标之一和必由之路。克服运动式执法方式带来的弊端,推动我国行政执法方式从运动式执法向制度性执法进行转变,进而进一步完善我国当前行政执法体制,唯有此,依法治国方略才能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猜你喜欢

运动性行政机关制度性
语言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
论电子商务诚信的制度性
应急救援社会组织联动协同关系研究
浅析影视美学中动与静的结合
试述腐败滋生的制度性缺陷
以信息化推动行政机关财务管理规范化
法治中国视野下检察机关
行政机关和企业员工培训开发机制比较
“一个元素的面孔” 两位大家的灵魂
学生营养餐供应应体现“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