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2014-02-18吕会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心绞痛发作状态

吕会杰

抚顺市第三医院,辽宁 抚顺 113000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吕会杰

抚顺市第三医院,辽宁 抚顺 113000

目的探讨老年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于我科的老年心绞痛患者80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老年;心绞痛;影响

心绞痛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硬化,导致管腔的狭窄影响了正常的心肌供血,在此病理基础之上,多种因素所导致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的减少或者心肌需氧量的增多都可能会加重患者已经存在的心肌缺血情况[1]。心绞痛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特别是在年龄>60岁的男性中最为常见,该症状发作时常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使其感到紧张和绝望。国内外多项相关研究表明,精神紧张、恐惧以及情绪激动等心理状态在诱发心绞痛症状出现的同时,还会因这些不良刺激的长期存在而延长每次心绞痛发作的持续时间,增加其发作次数,从而对心绞痛患者特别是老年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产生严重不利影响[2]。目前,人们已对心血管系统疾病与患者的心理社会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加以了广泛的关注。我们对收治于我科的老年心绞痛患者实施了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于我科的老年心绞痛患者80例做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7.41±8.63)岁。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为:(1)老年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在陌生环境与疾病不适的双重困扰下,极易出现不良心理状态,护理服务人员应热情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为患者创造舒适与安全的治疗和休养环境,使其在良好的就医环境中放松情绪,接受治疗。对因疾病不适症状严重而出现恐惧、悲观甚至绝望等严重不良情绪的患者,应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进行语言鼓励与心理支持。(2)主动与老年心绞痛患者接触,尊重患者,鼓励其按照日常喜好进行必要的娱乐活动,以便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部分患者对心绞痛症状和自身病情较为敏感,可能会通过频繁呼叫医护人员以获取心理安全感,护理人员应对此类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表现出对患者病痛的足够重视和同情心,对患者的疼痛部位、性质以及疼痛的强度等情况进行敏锐的观察,向患者讲解其疼痛的发生机制,必要时给予药物止痛,以减轻其因疼痛不适而出现的心理压力。

(3)及时告知其疾病相关情况,介绍该病种目前的治疗方法和可以达到的效果,使其建立起对疾病和治疗的正确认识,认识到不良情绪与心绞痛症状的发作和临床治疗效果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对自身情绪加以自觉的控制,以平和、自然、稳定的心态面对疾病,树立起康复信心,主动配合医疗护理方案的执行,最终实现良好的治疗与康复的近期和远期目标。

1.3 评价标准

采用Zung 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 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评估,SAS和SDS量表由患者本人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自行填写。

1.4 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所得的各项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的比较(±s )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的比较(±s )

组别 例数 S A S S D S试验组 4 0 4 4 . 5 6 ± 2 . 5 8 4 6 . 1 4 ± 2 . 2 5对照组 4 0 5 3 . 2 8 ± 2 . 5 0 5 4 . 8 1 ± 2 . 1 9 t -1 5 . 2 4 8 -1 7 . 3 3 7 P <0 . 0 5 <0 . 0 5

3 讨论

老年人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精神紧张与不良情绪的刺激,在导致心肌耗氧量的增加进而引发患者心绞痛症状发作的同时,还会使本已存在狭窄的血管腔发生动脉痉挛,进一步加重了心肌的缺血缺氧情况,从而使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加重、持续时间延长;心绞痛症状的反复发作以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的延长又会加重老年患者的恐惧心理,再次加重该类患者的心肌缺血缺氧,使疼痛更为剧烈且缓解更为困难,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基于上述心绞痛发作与心理情绪的相互关系,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帮助该类患者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心理与情绪控制方法,以便控制心绞痛发作,促进该类患者的康复进程,是十分重要的护理服务内容。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常能达到药物治疗所难以获得的效果[3]。本研究结果表明,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

[1]宋丽荣,宋玉霞. 老年人心绞痛的心理护理[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9 , 7(3) : 143.

[2]张超美,唐飞. 76例老年心绞痛患者心理护理体会[J]. 卫生职业教育,2009, ( 21) : 146-147.

[3]任均玲. 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心理护理[J]. 吉林医学,2008,29( 22) : 2080-2081.

R473.5

B

1674-9308(2014)07-0104-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7.064

猜你喜欢

心绞痛发作状态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