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措施

2014-02-17文道新

现代农业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习性防治规律

文道新

摘 要:根据大豆食心虫的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关键词:大豆食心虫;习性;规律;防治

大豆食心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别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小红虫。大豆食心虫是我国北方大豆产区的重要害虫,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常年虫食率为10 %~20 %,严重时可达30 %~40 %,甚至可高达80 %,而且影响大豆的品质,降低等级。大豆食心虫的食性较单纯,主要为害大豆。野生寄主有野生大豆及苦参等。

1 形态特征

1.1成虫 暗褐色或黄褐色小蛾,体长5~6 mm,翅展12~14 mm。前翅灰、黄、褐色杂生。前缘有向外斜走的10条左右黑紫色短斜纹,形成黄褐线条相间,略具光泽。外线近顶角下方向内略凹,稍下有银灰色微带闪光的长椭圆形斑1个,再往下有3个黑色小斑,上下横列成1纵行。后翅前缘银灰色,其余为暗褐色。雄蛾前翅色较淡,有翅缰l根。腹部末端较钝,具抱握器和显著毛束。雌蛾色较深,有翅缰3根,腹部末端纺锤形,产卵管突出。

1.2卵 稍扁平椭圆形,略有光泽,刻纹不明显,长径0.42~0.61 mm,短径0.25~0.27 mm。初产乳白色,2~3天变黄色,4~5天变橘红色,中间可看到一半圆形红带,孵化前红带消失。

1.3幼虫 共分4龄,初孵幼虫淡黄色,入荚蜕皮后变为乳白色,2龄尾部有褐色小圆斑,3龄体色黄白,各节背面生有黑色刻点和稀疏短黄毛,尾端仍见明显褐色圆斑,末龄先呈浅黄,渐变鲜红,刻点和圆斑均消失,仅留稀疏短黄毛。脱荚入土后体色变为杏黄色。末龄幼虫体长约8~9mm,略呈圆筒形。

1.4蛹 长纺锤形,体长5 mm,红褐或黄褐色,羽化前呈黑褐色。腹部第二节至第七节的背面近前缘和近后缘处有一横列刺状突起,第八节至第十节仅有1列较大的刺。腹部末端有半弧形锯齿状尾刺8~10根。

1.5土茧 由幼虫吐丝而成,茧外附有泥土,呈土色,长椭、圆形,长7.5~9 mm,宽3~4 mm。

2 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大豆食心虫每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或晒场及附近土内作茧越冬,各早虫态出现时期因地区、年度不同稍有变化。越冬幼虫于次年7月中旬破茧在土表化蛹。成虫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升至地表,8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8月下旬为产卵高峰期,产卵5~8天。幼虫孵化后在荚上爬行8~24 h蛀荚为害。8月下旬为入荚盛期,荚内为害20~30天,9月中旬起幼虫老熟后做茧,潜入土中结茧越冬。

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受土壤湿度、温度及天敌影响很大。土壤含水量20 %时最适宜化蛹和羽化出土,20 ℃~25 ℃相对湿度90 %时最适宜成虫产卵。已知大豆食心虫天敌种类主要是寄生蜂,此外还有蚂蚁、步行虫和白僵菌。寄生蜂主要有中国瘦姬蜂和小茧蜂,这两种寄生蜂的寄生率在17 %~65 %左右。白僵菌的寄生率在5 %~10 %。不同品种的大豆食心虫为害程度不一样,大豆荚毛长而密的着卵较无毛的品种多;荚毛直立的比弯曲的着卵多;大豆品种结荚过早或过晚的不适于幼虫蛀入为害轻。大豆连作地块比轮作地块受害重。食心虫9月份幼虫脱荚入土越冬成为来年豆田的虫源,因此实行远距离轮作可减轻为害。

3 防治措施

3.1农业防治

选用种植抗虫或耐虫大豆品种。尽量选无荚毛和荚毛弯曲、木质隔离层结构好、入荚死亡率高的大豆品种。在当地合法的种子销售部门选购适合本区域种植的大豆种。

合理轮作,增加虫源地中耕次数。应尽可能避免重茬,特别是在化蛹(八月初)和羽化期(八月中旬)增加铲梢,可减少羽化,减轻为害。

翻耕豆茬地。大豆收割后进行秋翻,秋耙,可破坏幼虫的越冬场所,提高越冬幼虫死亡率。

3.2药剂防治

于8月初至8月20日成虫盛发期期间,日落前在田间见到成虫成团飞舞为成虫盛发期,此时应进行药剂防治。

在大豆封垄好的情况下,可用敌敌畏熏蒸。即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 mL(间作地用药量适当增大),将高粱或玉米秆切成20 cm长段为载体.一端去皮留穰沾药,吸足药液制成药棒,将药棒未浸药的一端插在豆田内,每200根浸沽一斤原药,每亩约用40~50根药秸,每隔5~6垄插一行,每隔6 m插一根。要注意敌敌畏对高梁有药害,高梁间种大豆地不宜采用,距高粱20 m以内的豆田内不能施用。此种方法防效可达90 %以上。

封垄不好时可用菊酯类等药剂喷雾防治。在蛾峰期适时用药,每亩用2.5 %溴氰菊酯75 mL加水1~2倍在成虫盛发期和成虫打团飞后5~6天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或用2 %杀螟松粉剂、1.5 %甲基1605粉剂喷雾,每每亩2~3 kg;或每亩用25 %辉丰快克乳油20~30 mL,或25 %快杀灵乳油20~30 mL,或2.5 %功夫乳油20 mL,或2.5 %敌杀死乳油每亩20~30 mL,或4.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30 mL对水30 kg喷雾,喷药时要注意雨天对药效的影响。

3.3生物防治

主要利用螟黄赤眼蜂和白僵菌进行防治。

在8月上旬成虫产卵盛期放赤眼蜂一次,每亩放1万头蜂,5天后第二次放蜂,每亩放1万头蜂。释放方法:首先要按照放蜂量、放蜂点数及有效赤眼蜂头数,将赤眼蜂成品蜂卡撕成小块。用针线别(缝)在放蜂点大豆植株杆上部。

在8月末大豆食心虫幼虫脱荚入土前,用白僵菌菌土防治幼虫。方法是将每克含30亿活孢子的白僵菌菌粉按2:50的比例配置成菌土,洒入田间或垄台上,使幼虫被白僵菌菌丝侵染而死亡。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性防治规律
螳螂的生长过程和习性是怎样的呢?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习性养成要趁早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乌桕大蚕蛾的生物习性之初探
巧解规律
粳型不育系新稻97200A的开花习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