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地理特征影响下的英语习语与跨文化交际

2014-02-12徐歆玉

统计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习语比喻英国

徐歆玉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广州 510006)

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

英国地理特征影响下的英语习语与跨文化交际

徐歆玉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广州 510006)

作为典型的岛国,英国的地理特征使渔业、航海业与习语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地貌也使该国的煤炭业、畜牧业在历史上有过独特的发展。另外,与地理特征息息相关的气候也给英国人的生活、文化以及习语打下了明显的烙印。掌握并且灵活运用这些习语,跨文化交际有望更加得体。

地理特征;渔业;航海业;煤炭业;畜牧业;气候;习语

正如历史、宗教、神话传说、风俗习惯、文学等因素影响着习语的形成一样,一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也对其语言文化产生着重大影响。特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定的文化,特定的文化又产生特定的表达方式。例如,身处沙漠地带的人对沙漠、骆驼等词汇以及与骆驼相关的文化非常熟悉,而生活在北极附近的爱斯基摩人则对雪、雪屋、雪橇有着与其他地方的人完全不同的感受。

一个国家的地理特征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等等。对于生活在该地的人们,他们的衣食住行无不打上这些元素的烙印;经过长期的积累,那些带有鲜明民族色彩的习语就会在语言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英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它的陆界与爱尔兰共和国接壤。英国的海岸线总长约有11 450公里。

英国被称作British Isles,所以海洋、渔业、航海业与习语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英国的地貌也使它的煤炭业、畜牧业在历史上有过独特的发展。当然,正像人们时常提及“雾都”伦敦那样,气候在英国人的生活、文化以及习语中也留下了鲜明的特征。

一、渔业与英语习语

岛国的地位决定了英国人的生活必定与鱼结下不解之缘。时常接触各种各样的鱼类,fish便成了英语中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当人们在劳动、生活中需要借助比喻来表达某些情感时,fish也成了很好的喻体。例如,说一个人是酒鬼,他就被比喻成drink like a fish,而烟鬼则被比喻为smoke like a chimney。捕鱼经历让渔民们不断目睹鱼儿离水后的痛苦,所以当人们“感觉不自在、难受”时就是feel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这与中文所说的“如鱼得水”的感觉正好相反。

鱼无疑是水中的“自由民”,所以把擅长游泳者比喻成fish是非常贴切、生动的(swim like a fish)。鱼本来生活在水里,会“游泳”是其天性,因此如果有人妄图教它们游泳,那就无异于“班门弄斧”,这样的人会被时时告诫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不要班门弄斧)。

鱼同渔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甚至直接被用来形容某些特别的人。例如,The best fish swim near the bottom(好鱼沉水底;真人不露相);The great fish eat up the small(大鱼吃小鱼);Fish begins to stink at the head(上梁不正下梁歪);A big fish in a little pond(小地方的重要人物);big fish(大亨);cool fish(厚脸皮的人);dull fish(枯燥无味的人);fresh fish(新囚犯);loose fish(放荡的人);old(queer,strange)fish(怪人,莫名其妙的家伙);poor fish(可怜虫);shy fish(羞怯的人);cold fish(冷漠的人),等等(平洪,张国扬,2000)。

中国内陆面积广袤,也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所以中国文化兼有内陆文化与沿海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前者长期占主导地位,汉语中包含鱼的习语与英语中的这部分习语颇有区别。在跨文化交流中使用某些含有fish的英语习语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中英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同样需要对它们进行适当的调整,如He who would catch fish must not mind getting wet(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吃龙肉,就得亲自下海)。

英语中的另外一个词oyster(牡蛎)在习语中的运用也很生动形象,例如as close as an oyster(守口如瓶)、as fresh as an oyster(精力充沛)。

二、航海业与英语习语

航海是人类认识、利用、开发海洋的基础和前提。作为岛国,英国在海洋中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航海。海上运输在英国运输业中占有特殊位置,可以说,没有近代海上运输业,就没有近代英国。在19世纪,英国的商队和舰队在世界船舶总吨位中占压倒优势。历史上,英国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拥有相当于其本土面积200倍的殖民地,这也主要依赖于其发达的航海业和强大的舰队。

英国的地理环境创造了“海的文化”,这一文化又产生了许多与之相关的习语(骆世平,2007),与航海业有关的谚语便是其中一类。有些谚语是水手、探险者们长期从事航海探险时发现的一些规律、悟出的一些道理,它们语言简单却意义深远。例如,大海浩渺无边,如果没有先进的航海仪器,人们在海上就会一片茫然,所以习语(be)all at sea(茫然,不知所措)至今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all hands to the pumps(想方设法应对紧急情况)起源于船只着火时船员们齐心协力利用pumps灭火的经历。

蒸汽船出现之前,大型船只主要以风帆为动力,而风帆又必须借助于绳索的控制,所以说某个船员know the rope,是指他能够很娴熟地控制风帆、控制船只。久而久之,这个习语便被用来形容人们能够“娴熟地做事”。此外,cut and run来源于抛锚的船只遇到海盗时,船员匆匆忙忙砍断锚索后逃离,因此,该习语的意思为“匆忙逃离”。

海上航行时,旗帜是不同的舰船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旗帜代表不同的含义,代表不同国籍、商团等身份的各类旗帜中,旗帜的颜色在茫茫大海上是最醒目的,所以color还直接被用来代指旗帜。例如,sail under false colors(以伪装的身份做事);show one’s true colors(显示真实身份);nail one’s colors to the mast(将旗帜牢牢钉在桅杆上,比喻做事情有坚定的决心);with flying colors(彩旗飞扬,比喻成功地完成……),等等。

海上航行遇到风暴时,任何港口都能成为船员的救命稻草,都可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所以,any port in a storm代指“帮人渡过难关的事物”,而see how the land lies/see how the wind blows(采取行动之前先摸清情况)显然也是起源于航行者辨别方位的习惯动作。

三、煤炭业与英语习语

英国煤炭业历史悠久,最早的开采始于13世纪,产量曾居世界第一位,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基础。历史上,由于可供开采的煤层普遍位于360~800米的地下(世界其他地方的煤层大多位于1 000多米的地下深处),煤的产量很高,煤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过异常重要的角色。蒸汽机开创了工业革命的新时代,而煤便是蒸汽机的主要动力来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煤炭工业逐渐衰退,产量下降,随着汽油等新兴能源地位的不断提高,煤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减弱。但是,曾经的辉煌使得coal在英语习语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例如,as black as coal形容“又黑又脏”的东西,比喻非常生动、贴切。Newcastle是英国的煤都,所以,将其他地方的煤运过来显然是没必要的,于是,carry coals to Newcastle意为“多此一举;徒劳无益的行为”,与另一习语gild the lily的含义相当。同样,as common as coals from Newcastle则形容事物很常见,跟纽卡斯尔的煤一样不稀奇。

习语a mine of information/gossip也是起源于煤炭业,以煤的数量巨大形容人在某个领域的知识、信息丰富。

四、畜牧业与英语习语

养羊业在英国历史上曾经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早在中世纪,英格兰东南低地区域就曾广泛饲养绵羊。12世纪时,养羊业扩大到广大高地,以至整个西部高地区域,逐渐成为英国农业中最主要的部门,所产羊毛大量出口。养羊业的兴起,曾对英国农村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起过重大作用,还对以纺织业为重点的产业革命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直到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养羊业一直以羊毛为主要产品,当时以本国羊毛为原料的英国毛毯和苏格兰呢等,在世界上曾经声誉卓著。

英国的养羊业几乎遍及所有郡、区,但是主要集中分布区有威尔士山地、英格兰北部、苏格兰南部高地几处,其他绵羊较集中的区域还有英格兰中部、苏格兰西北部和北爱尔兰的高原山地等。

养羊业和羊毛的重要性使得sheep,wool等词汇大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语言。例如,black sheep(微不足道的无用之辈;败家子)便起源于white sheep身上的长羊毛更有价值,而一群白色的绵羊中混杂的black sheep明显会让主人觉得晦气。go for wool and come home shorn(去偷羊毛,反被剃了光头回家)比喻“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假如一只绵羊的身上有很多羊毛,那无疑像是背负着巨大财富,所以,much wool on the back比喻“财富多多”。既然wool可以指代财富,那么,失去这样的财富当然令人不快,因此,lose one’s wool可以表示“生气”。

剪羊毛时sheep拼命嚎叫,但是剪下的羊毛并没多少,这样的结果可以用习语much cry and little wool(雷声大,雨点小)来表示。

绵羊属于群体生活动物。牧人放牧时往往管好领头羊即可,其他羊只仅需紧随其后。正因如此,说某人behave like sheep时,是指他做事不加考虑、盲从。此外,由于sheep(绵羊)不同于goats(山羊),所以,sort out/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可以表示“区别好人和坏人”。

与汉语多用“牛”的习惯不同的是,“马”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颇高,这也与地理环境影响下的马在农业、运输中的作用息息相关。下列习语十分常用,而且与相关的汉语习语迥然不同,所以使用时应该注意二者的区别: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本末倒置;Never look a gift horse in the mouth:不要对礼物吹毛求疵;flog a dead horse:鞭策死马;做徒劳无益的事;You can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not make him drink:强扭的瓜不甜(汉语中有一个语境相似的习语“牛不喝水强按头”,就不是用“马”。)

五、气候与英语习语

英国各岛属于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差别不明显,温度不高,季节间的温度变化很小,雨天较多。除此之外,许多地方在秋冬季节多雾。

多雨的天气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例如,在许多早先的影视作品中,典型的英国绅士形象总是和一把长柄伞分不开。同“雨”相关的习语进入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中、英两国气候特征的差异使得一些习语带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汉语“如雨后春笋”便是一例。“笋”在中国十分常见,在英国则并非如此,所以,该习语通常被译作like mushrooms after the rain(mushrooms在多雨的地方随处都是)。

因为多雨,所以如果有人根据天气情况预测某个时间下雨的话,这十有八九会很准确。于是,出现了习语as right as rain(像下雨那样正确)。下面一些习语也同下雨有关: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不雨则已,一雨倾盆,比喻祸不单行);for a rainy day(为雨天而准备,意指未雨绸缪);Small rain lays great dust(小雨压大尘,形容小东西也可派上大用场);After rain comes fair weather(雨过天晴,形容苦尽甘来);not have enough sense to come in from the rain(愚蠢透顶,意指糊涂虫);rain or shine(不论情况怎样),等等。

除了多雨的特征之外,英国的“雾”也是众所周知的,例如伦敦就曾有“雾都”之称。由fog构成的几个习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也很高:be in a fog(对……困惑);have not the foggiest(idea)……(不清楚……),等等。

与英国气候相关的west wind和east wind具有独特的含义。英国地处西风带,来自大西洋的西风从海上带来潮湿的气流,使英国的气候潮湿。北大西洋暖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洋流之一,携带了巨大的能量流经欧洲西海岸,对沿岸地区具有增温增湿的效果,使英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冬不冷夏不热。西风深受人们的喜爱,雪莱就写过一首著名的《西风颂》。中国的西北风则完全相反,带来的是冷空气、寒流。但是,东风在汉语中往往具有积极的联想意义,而这又同英语相异。了解这些差异便能帮助我们理解如下习语:When the wind is in the west, the weather is at the best(风起西方,气候最佳);When the wind is in the east,it is neither good for man nor beast(风起东方,人畜不安)。

六、结语

Idiom被翻译成“习语”,也有人将其译作“成语”。汉语中的成语数量巨大,使用率也很高。一些源自英语的习语陆续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常见诸于网络媒体和书籍报刊,例如“潘多拉魔盒”、“斯芬克斯之谜”、“达摩克利斯剑”等等。习语除了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之外,它们还使语言表达生动鲜活。长期以来,英国的地理特征影响了人们生产、生活及文化的方方面面。受这些特征的影响,英汉习语之间出现了许多差异,对比这些差异有助于学习者了解英语习语发展的渊源,使得跨文化交际更加得体。

[1]Cetra Fernando.习语与习语特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3]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4]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

[5]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责任编辑:张文晋]

The Influence of Geography on English Idioms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XU Xin-yu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As an island country,Great Britain’s geographical features have had great effects on fishing,navigation,coal industry,livestock farming,climate,etc,which helps the development of idioms in a way.Comparing the origin and use of English idioms with those of Chinese idioms in this respect is likely to lead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s well as an appropriate use of English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s.

geographical features;fishing;navigation;coal industry;livestock farming;climate;idiom

H313

A

2095-106X(2014)04-0048-04

2014-11-20

徐歆玉(1965-),男,湖北钟祥人,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是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

猜你喜欢

习语比喻英国
英国的环保
十个比喻 说透人生
比喻
买椟dú还珠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