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研究述评

2014-02-12沈光浩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派生词新义构词

沈光浩

(渤海大学 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研究述评

沈光浩

(渤海大学 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从新词语的界定和派生词的分类、比较与区分两个方面总结了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的前期研究成果,归纳了前期研究中的缺欠,指出了对汉语派生词新词语进行系统研究的必要性。

派生词;新词语;界定;词缀

从汉语的构词特点来看,长期以来汉语构词一直以复合法为主(占绝对优势),以派生法为辅。但是,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汉语新词语,我们发现,派生法虽然还不是汉语构词法的主体,但其构词能力却在不断增强,由典型词缀和一部分意义有所虚化而又未完全虚化、类似典型词缀的构词要素(即类词缀)构成的派生式合成词新词语(以下简称派生词新词语)①层出不穷,数量可观,这类词语在新词语中所占据的比例明显增多。本文仅就派生词新词语的前期研究成果进行梳理②。“就学术研究的规律来说,对已有成果的回顾总结,是任何一门学科要取得新的进展所必须的手段”[1]。关于派生词新词语的前期研究成果,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新词语研究中的相关成果

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文革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词语研究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早在1980年,王德春1981在论述词典的类型时,就提出及时编写新词词典(属于“语言词典的类型”中的“按词语来源分类”的一个类别)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并指出:“新词词典除选收新词新义外,还收新的词缀,尤其是构词能力强的常用词缀及其新义。……读者掌握了词缀的新义之后,就可能了解由该词缀构成的新词或潜在词。”[1]年,王德春[2]再次强调“词缀新义”是产生新义的一种方式。1984年,吕叔湘提议“大家来关心新词新义”,这是因为“现有的大大小小的语文词典对于这方面都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现代词语,应该最受重视,可是最不受重视”“新词新义每天都在出现。”找新词新义,不能只在书斋里找,也要关注口语里的新词新义,比如,“一般报刊”“手册”“传单”“广告”等[3]。他们的提议具有倡导性和开创性。在专家的呼吁下,伴随着新词语的不断涌现,新词语研究的序幕逐渐拉开,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新词语,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新词语的界定

新词语的“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曹炜认为:“什么是新词语?这个‘新’是个模糊词,它主要模糊在两个地方:一是时间概念,即出现了多久以后的词语才不是‘新词语’;二是范围问题,即指的是形式新还是内容新,还是两者都是新的。对此,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关于时间概念,

曹炜同意把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对新词语的时间限定,从范围方面来看,新词语包括“形式、意义全新的词语”,如“追星族”“服装城”,“形式新、意义旧的词语”,如,“老记”“第三者”和“形式旧、意义新的词语”(新义同旧义毫无联系),如“托派”“气管炎”[4]。曹炜的论述兼采各家之长,是比较全面的。其实,旧词产生新义且新义同旧义有联系的和旧词产生新用法的也应该纳入新词语研究的范围。多数学者也同意这样的观点。如,邹嘉彦、游汝杰认为,“义项增加的旧词”,如“下岗”“词义扩大的旧词”,如“福娃”等可以视为新词[5]。亢世勇认为,“从词本身来讲,词形、词义、用法三方面中任何一个方面是新的就是新词”[6,p46]。

关于新词语的界定,我们认为,可以从范围和时间两个方面来界定。从范围方面来看,词的形式和内容的任何一个方面是新的就可以认定为新词;从时间概念来看,新词语是一定时间内新产生的词语,本不应限定在绝对的时段内,新词语的具体时段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设定的,一般来说,以标志社会发生重大转折的历史事件作为新词语研究的起点是很合适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也是绝大多数学者在界定新词语时所使用的时间范围。

(二)新词语语料的整理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词语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涌现了大量的辞书、专著和论文,其中记录了大量的新词语语料。派生词新词语是这些语料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87年,沈孟璎出版了《新词·新语·新义》(福建教育出版社),收录1979年以来的新词语331条(组),具有开拓性。她把自己的研究心得总结成《略论新词语的特征》一文,附于词典正文前,这是国内第一篇比较全面地从整体上论述新词语的论文。文章在划定新词语的大体轮廓时提到新兴词缀或原有词缀的发展,如“~热”“~坛”等都是新词语的一个重要方面,并阐述了她先前提出的“新的词缀化倾向”,归纳了这种现象所具有的主要特点。当然,作者在着力论述词缀化的同时,并未否认句法构词是主要的构词手段。

继《新词·新语·新义》出版之后,更多的此类工具书相继问世。《现汉》(2002年增补本)也在1996年修订本的基础上增收了近些年来产生的新词新义1 200余条,附在词典正文的后面。据亢世勇不完全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各种新词语词典有60多部”[6,p1],张小平[7]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词语词典分为四种:综合性词典、编年体词典、专门性词典、对比性词典。

另外,在新词语研究的一些论文或著作中,也有很多论及派生词新词语,并列举了大量的实例。比如,刘晓梅在其博士论文《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厦门大学,2003)中列举了由老牌词缀“老~”“~儿”“~子”和产生于现代汉语时期的词缀“非~”“~性”“~化”等派生的108个新词语。杨梅在其博士论文《现代汉语合成词构词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6)中以北京大学的《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电子版)为语料来源,收集了汉语中新词缀化所造成的2 568个新派生词(列在附录中),包括920个“~化”词,808个“~性”词和840个“~式”词。陈光磊在《改革开放中汉语词汇的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中也列举了“零~”“~性”“~族”“~热”“~盲”等词缀、类词缀及其派生词新词语。

(三)派生词新词语特点的分析

关于派生词新词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零~”“~门”“~客”“~族”等常见派生词新词语个案特点的总结上。这些研究不仅为我们的继续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也为我们深入分析其他派生词新词语提供了视角。

张谊生从构成和搭配、表达和功用、形成与发展等方面分析了“零~”派生词。他认为,“‘零X’词族是在翻译专门术语的过程中逐渐引入汉语的,由于表达的语用需要,部分已进入通用领域,近年来更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进入汉语后,随着汉化过程的进一步发展,‘零X’在结构方式、语义内涵和语用倾向等方面存在着多样性的特点。”“在理解时绝对不能想当然地按照单一否定模式去套。”除了“零X”之外,作者还列举了“高X”“多X”“全X”“泛X”“后X”“前X”“X热”“X角”“X盲”“X族”“X友”等附缀式词语模,这些词语模适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8]。

张谊生[9]探讨了“X门”的构成和搭配、形成和发展、命名和运用等问题。他认为,“‘X门’来自于英语‘~gate’但又超越了原词,在汉化的过程中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章还总结了“X门”在表达内容上的特点:“X门”用来指称的负面情况“一般都涉及公众人物,具有轰动效应。”这其实也可以看做是对“X门”类词缀义的一种概括。

张谊生、许歆媛从构成和功能分布、起源与发展等角度分析了附缀式“X客”词族。文章认为,“客”是类后缀,“X客”词族“主要用于网络,同时也已扩展到平面媒体。”作者在文章中再次提到,“与‘X客’相类似,通过继承、引进和创新,汉语中已形成了一系列附缀式词语模”,如,X族、X友、X民等[10]。

曹大为[11]穷尽式地统计量化分析了《人民日报》自1995年至2005年11年间出现的全部“~族”类词语,发现这类词语在生成及使用方面均有显著特点。文章得出结论,“~族”已呈现出“意义有虚化倾向,组合位置固定,具有语法标志作用,并具有极强的能产性”等类词缀的特征。

作者把“~族”看做类词缀群体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员。

另外,有的学者在探讨词缀化方面的问题(见下文)时偶有涉及关于派生词新词语整体特点的一些论述。董秀芳[12]从总体上探讨了汉语词缀和派生词的特点,虽然不是单独谈派生词新词语的特点,但对于我们的研究也是有启发的。

(四)派生词新词语生成机制的探讨

关于派生词新词语的生成机制,人们更多地关注到了类推机制和经济机制。

孙艳探[13]讨了类推机制在汉语新词语构造中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对附加构词法的构词能力的影响”。附加构词“这种方式在构造新词方面显示出极强的优势,而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语言的类推作用在其中得到了极充分的展示”。

李如龙[14]认为,“从古至今,汉语词汇衍生的方式大体上可以归为四大类,即:音义相生、语素合成、语法类推、修辞转化”。语法类推即“运用虚化的语法成分来构成新词”,包括“词缀的附加”和“实词的虚化”两种基本形式。语法类推的词汇衍生方式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这是人们抽象思维能力向前发展的标志,也是汉语不断走向丰富和精密的标志”。另外,作者在文中也关注到了在外国语影响下产生的一些类似词缀的成分。

王玲[15]将外来语素词缀化与类推机制结合起来,探讨了外来构词语素的借入和动因。文章认为,语言接触为汉语带来了一定数量的外来词缀,这些词缀是外来语素在类推机制作用下大量造词的过程中逐渐演化而来的,作者确认的外来词缀有42个,如,“半”“超”“次”“单”“基因”“概念”“网络”等[15]。很显然,把这些语素都列为类词缀,有些宽泛,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语言接触对汉语词缀化的影响是持肯定态度的。

李君[16]把新兴“类词缀”及新兴“词族”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纳为三点:仿拟造词、类推作用、语用中的经济效率原则。

任荣[17]认为,词缀丰富的构词特点是词汇的经济性原理的一种体现,流行语中有很多也是由词缀构成的,如汉语中的“追星族”“上班族”“打工族”,英语中的“Irangate(伊朗门)”“Whitewatergate(白水门)”等。

(五)新词语的潜显与词语模的研究

1.新词语的潜显

语用所“新词新语新用法研究”课题组[18]借鉴了王希杰要研究隐性语法与潜词的观点,认为“从隐性到显性”是普通话新词语产生的途径之一。王希杰[19]认为,从更高层次上来看,我们不但要看到显性的语言,还要看到潜性的语言,“显性语言的潜性化和潜性语言的显性化过程就是语言的发展的道路”。周洪波[20]提出对潜在的词语进行预测,其策略是“根据已经显现的词语来反推那些尚未出现的新词语”。

2.词语模的研究

李宇明[21]第一次提出“词语模”这个概念。他认为,新词语的批量产生应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大多数新词语的产生都有一个现成的“词语模”,即“具有新造词语功能的各式各样的框架”,这种框架包括“模标”和“模槽”两部分,前者指词语模中不变的词语,后者指词语模中的空位。如“X工程”是个词语模,“工程”是模标,“X”是模槽。词语模既可以构成新词,也可以构成新的词组,并且具有很强的能产性。词语模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语言学条件和社会文化条件[21]。从其文中所举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模标可以是词、短语、结构,也可以是词缀或类词缀等,如文中列举的“老X”、“X迷”、“X热”、“X盲”等词语模衍生的词语都是派生词。派生词的生成也是以词缀为模标,以词根为模槽的方式批量产生的。词语模的提出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苏向红在《当代汉语词语模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中系统总结了前人关于词语模的研究,探讨了造成词语模现象的原因,划分了词语模的类型、并考察了大量的个案等。这是目前关于词语模问题的最全面的研究。

二、派生词的分类、比较与区分

(一)派生词分类的研究

对派生词分类的研究比较少,谈到派生词,通常都是按照词缀位置的不同分为“前缀+词根”和“词根+后缀”两种主要形式(有的也涉及中缀)。

刘叔新[22]结合词缀的虚化程度,对派生词的分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从两个角度进行分类:依据所含的是前缀还是后缀分为前衍格和后衍格;依照词缀起的改变词根概念意义的作用和语法作用的大小不同,分为三类:一是词汇性强的,如“~者”“~员”“~手”等派生词;二是语法性强的,如“~子”“~阶(jie)”“~性”等派生词;叁拾词汇性、语法性均衡的,如“老~”“~化”“~头”等派生词。

(二)汉外派生词的比较

汉外派生词比较研究以汉英派生词比较的成果最多。

陶小东[23]通过比较汉英派生词的对译,认为判断汉语的词缀和派生词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附缀造词法并非印欧语所独有,汉语历来有附缀造词法”。另外,“不能光凭在外语中是否是词缀,来判断汉语的对应词素是否是词缀”。刘雅芳[24]从形式位置的类型、语法功能、语义功能三方面,以表人的名词后缀为典型实例比较了英汉两种语言系统中的派生词。认为,由于语言形态的特殊性,在具体的对比中要以语义作为主要的对比基础,才能确定所对比的语素在形式上具有对应性。郭佳、陈丽[25]对比了英汉

词语的理据性与新词语的生成方式的异同。“根据英汉语言结构特点和构成新词的方式,汉语词汇的理据性大于英语词汇的理据性,并且汉语新词语的理据性逐渐加强,而英语新词语的理据性逐渐减弱。”张维友[26]比较了英汉复合词在形态特征、构成方式、内部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作者强调,在汉语中,“构词成分是‘实素’还是‘虚素’,是鉴别派生词和复合词的重要标准”,“汉语复合词的认定比英语要复杂得多”。

上述学者都是从宏观上对英汉派生词进行比较,也有学者从微观上比较两种语言的派生词,如费维宝、蒲茂华[27]探讨了汉语中“—化”派生词的英译,“—化”派生词可以通过直译和意译两种方式译成英语。

(三)派生词与词群的区分

王苹区分了派生词和词群。比如:商业行为、大众行为、涉外行为;自我意识、超前意识、群体意识;套房、套餐、套话、套裙等都是词群。这种词群与派生词是不同的,“词群中表示共同意义的那一个语素语义没有虚化,既不是前缀、后缀,也不是类前缀或类后缀,属复合式词语”[28]。这种区分对于我们正确识别派生词和同根词群是很有意义的,但作者把“~意识”“~行为”也统称为词群有些不妥,它们应属于向心结构短语。另外,由同一词缀或类词缀派生的一系列词,也可以称为词群。

三、前期研究中的缺欠

(一)重现象描写而轻理论总结

语言研究应该描写与解释并重,充分的描写为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为科学的解释奠定基础。以往学者对派生词新词语的研究更多地仅停留于现象的描写,而对于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深层理论问题探求的较少。如,对于派生词新词语生成机制的分析尚不深入。

(二)派生词新词语整体研究缺乏系统

在以往的研究中,通常只是零散地举例性地谈及派生词新词语的一些问题,所举例词基本上都是常见词缀所派生的新词语。某些个别研究虽然挖掘出了一些语言现象,提供了一定的解释,或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但终究没有展现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的全貌。而且已有研究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涵盖新出现的语料,研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有待进一步深化。这也导致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没有引起学术界的普遍重视。这种缺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派生词新词语的整体语言特征缺乏系统的论述。以往偶有提及派生词新词语整体特点的一些论述主要散见于词缀方面的研究文献中,目前还没有出现全方位、立体化的研究成果。二是关于派生词新词语在《现汉》中收录与释义的历时变化等还没有进行总结。

以上都是本文需要努力探索的地方。这些研究缺欠使得人们很难全面地、科学地认识这类词语和完整的汉语构词法体系。可见,关于派生词新词语,对其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注释]

① 一般来说,现代汉语合成词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复合式合成词、重叠式合成词和派生式合成词,本文主要关注派生式合成词,即派生词。有的学者主张把由类词缀构成的词称为“类派生词”,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不主张创造新的术语。

② 关于类词缀的研究综述参见拙文《汉语新兴类词缀研究综述》,拟发表在《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1] 王德春.论词典的类型[J].辞书研究,1980(1):98-100.

[2] 王德春.反映时代脉搏的词典——谈谈新词词典的编纂[J].辞书研究,1981(4):186.

[3] 吕叔湘.大家来关心新词新义[J].辞书研究,1984(1):8-14.

[4] 曹炜.现代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75-78.

[5] 邹嘉彦,游汝杰.汉语新词与流行语的采录和界定[J].语言研究,2008(2):57-65.

[6] 亢世勇.现代汉语新词语计量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7] 张小平.当代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 2008:5-6.

[8] 张谊生.当代新词“零X”词族探微——兼论当代汉语构词方式演化的动因[J].语言文字应用,2003(1):96-102.

[9] 张谊生.附缀式新词“X门”试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7, (4):39-47.

[10] 张谊生,许歆媛.浅析“X客”词族——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新探[J].语言文字应用,2008(4):77-82.

[11] 曹大为.“族”的类词缀化使用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 2007(5):150- 152.

[12] 董秀芳.汉语词缀的性质与汉语词法特点[J].汉语学习, 2005(6):15- 21.

[13] 孙艳.试论类推机制在汉语新词语构造中的作用[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89-93.

[14] 李如龙.汉语词汇衍生的方式及其流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68-76.

[15] 王玲.外来语素的词缀化[J].语文学刊(高教版),2006(7): 71.

[16] 李君.新时期汉语词语造词方式及其语法功能的变化与发展[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3:10-11.

[17] 任荣.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看流行语[J].语言与翻译(汉文), 2004(1):27-30.

[18] 语用所“新词新语新用法研究”课题组.整理汉语新词语的若干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1993(3):67.

[19] 王希杰.论修辞学中的基本概念:显性和潜性[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6(l):44-49.

[20] 周洪波.新词语的预测[J].语言文字应用,1996(2):73.

[21] 李宇明.词语模[J].载邢福义.汉语语法特点面面观[C].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146-157.

[22] 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85-88.

[23] 陶小东.关于“新兴词缀”[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131-133.

[24] 刘雅芳.英汉派生词对比[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0(2):55-58.

[25] 郭佳,陈丽.词语的理据性与英汉新词语生成方式的对比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6):107-111.

[26] 张维友.英汉语复合词比较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10-111.

[27] 费维宝,蒲茂华.汉语词尾“—化”之派生词的英译[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1):97-101.

[28] 王苹.当代新词语构成方式新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3(3):27-30.

(责任编辑、校对:宋春淑)

A Review of Chinese New Derivatives

SHEN Guang-hao
(College of Literature,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121013, China)

The previous research achievements about Chinese new derivatives are summarized from two aspects which are called definition of new word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omparison of derivatives. The defects in the previous study are analyzed and the necessity of systematic research on Chinese new derivatives is put forward.

derivative; new words;definition; affix

H04

A

1009-9115(2014)01-0041-04

10.3969/j.issn.1009-9115.2014.01.011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W2012142),渤海大学博士启动项目(bsqd201329)

2013-04-28

沈光浩(1979-),男,辽宁铁岭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词汇学、语法学。

猜你喜欢

派生词新义构词
中日文化词汇在英语中的构词体系对比及利弊分析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旧裙新义
英语构词法对高考语法填空的指导作用
从异解看成语新义的形成
“奇葩”一词的发展变化及原因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试论英语词汇构成与记忆
英语学习小讲座之十一·英语单词的记忆方法
旧词衍生新义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