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特色院校英语学科与专业建设互动机制的建立
——从中、美英语学科与专业设置的差异谈起

2014-02-12迟欣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设置学科院校

迟欣

(中国民航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300)

行业特色院校英语学科与专业建设互动机制的建立
——从中、美英语学科与专业设置的差异谈起

迟欣

(中国民航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300)

我国现行的学科与专业目录包括1997年版《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2012年版《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及2011年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美国的学科与专业目录被称为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CIP)。美国的学科、专业分类系统无论在编制理念上还是技术上都比较完善和成熟,它给我国行业特色院校英语学科与专业互动机制的建立带来了一定的启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语言学科的院系设置和课程设置,也为我国行业院校英语学科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学科;专业;行业特色院校;互动机制;课程;UCLA

我国现行的学科与专业目录包括:1997年版《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学科、专业目录(1997)》)、2012年版《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本科专业目录(2012)》)以及2011年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以下简称:《学科目录(2011)》)。美国的学科专业目录(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CIP)经过几次修订,于2002年4月最后定稿(以下简称:CIP-2000)。CIP-2000在前言中指明:它是一种分类体系,旨在为研究领域和课程计划提供准确的查询、评价和报告。它适用于美国各高职院校研究生专业、本科专业、职业技术专业等各个办学层次。

高等教育中的“学科”与“专业”的内涵不尽相同,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于:二者都以专业人才的培养为目标,都与一定的知识相联系,都以一定的组织结构为依托。区别在于:首先,学科是指大学根据知识分类对人才进行定向培养的一种组织形式,而专业则是大学根据社会分工对人才进行定向培养的一种组织形式。其次,学科发展的核心是科研,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教学。第三,新学科的形成依赖于学科知识体系的成熟与完善。新专业的设置主要取决于办学者对该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价值判断[1]。鉴于此,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环境,它将直接影响专业建设。大学培养的人才质量,取决于这所大学的学科水平。然而,专业建设却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任何一所高校发展到一定规模,均是从本科教育开始。研究生教育是在本科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和水平后开展的更高层次的教育。

美国的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如果被直译,应该是:教学课程计划分类。表面上,它的焦点是聚集在专业设置上。事实上,CIP-2000尽管名称侧重于“专业”,但它始终是一部全面覆盖学科与专业分类的指导性手册。它将学科和专业分为3个级别,分别用2位、4位和6位数代码表示。2位数代码代表关系密切的一群学科,可以译之为学科群,共计38个。它类似《学科目录(2011)》和《学科、专业目录(1997)》中的学科大类。4位数代码可以说是代表专业内容与培养目标类似的一组专业,这与我国的一级学科相似,共计362个。6位数代码代表一个单独的专业,类似于我国《学科、专业目录(1997)》中的二级学科或是《本科专业目录(2012)》中的专业。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将CIP-2000翻译为《学科专业目录》,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部手册的本质。

《学科、专业目录(1997)》中将学科分为11个学科门类,每个门类下设若干一级和二级学科,没有对专业提出特别的指示,可见对学科和专业内涵的模糊认识。但是,伴随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教工作者和研究者也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学科与专业的区分与联系。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在《学科、专业目录(1997)》的基础上出台了《学科目录(2011)》,这一次,从目录标题上就已经很明确地将“专业”从目录中剥离出来,从而突出了学科的概念。2012年教育部又发布了最新《本科专业目录(2012)》,也更进一步厘清了学科和专业的内涵。

美国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学科、专业分类系统在美国的学科与专业管理体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无论在编制理念上还是技术上都比较完善和成熟,我国行业特色院校英语学科与专业的建设或可从中获得某些启示。

1 英语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动机制的建立

我国的行业特色院校是指在发展定位与服务面向、学科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机制等方面均留下深刻行业印痕的高等院校。这些院校往往与行业、区域之间形成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并使这种紧密型合作全面渗透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等各个方面,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模式。就英语学科而言,我国很多行业特色院校均开设了英语专业本科课程,但拥有硕士点的院校并不多见。类似的行业特色院校英语学科在没有硕士点的情况下,如果高调畅谈学科建设,忽视专业建设,那将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1.1 中、美文学学科目录的差异启示翻译专业的申请

CIP-2000的语言文学学科、专业划分的口径有许多重叠之处。《学科、专业目录(1997)》与《本科专业目录(2012)》在语言专业和学科的设置上也同样具有一定的重合性。于是,行业院校英语学科如果能够将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统筹考虑,统一纳入到英语学科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建设当中,将两者的互动付诸于实施,将会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

CIP-2000为交叉学科留出了足够的空间。无论是英语语言文学还是外国语言文学目录上都以“综合(general)”字样标识。在专业设置上,依旧留有“综合”字样,如外国语言(综合)等。这种概括性和弹性结构对学科、专业的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而我国的《本科专业目录(2012)》与《学科、专业目录(1997)》对语言文学的学科和专业的分类多是按时空界度来衡定。如以时间性特征来划分的“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地域性或民族性来划分的“英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祖鲁语”等。这样的划分固然清晰明了,易于操作,但同时也忽略了交叉学科或专业的设置,因此无法适应人才培养、科技进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要求。我国的学科与专业目录由国家教育部公布,是政府的一项宏观调控的政策,带有很强的指令性和权威性,行业院校作为个体的高校必须按照专业目录执行招生计划。但是,CIP-2000却提示行业院校的英语专业建设或许可以依托我国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的设置,提出符合自己行业特色的专业申请。

以民航业为例,中国已经成为民航业中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国际民航组织把英语确定为国际民航通用语言,民航业为适应社会需求,大多把英语专业定位为专门用途英语,但各民航院校的教学计划中有关行业方面的课程设置却难以与英语专业的建设有机结合。

CIP-2000在语言学及相关研究学科下设口译与翻译专业。2006年,我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公布2005年度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结果的通知》(高[2006]1号),翻译专业(为在少数高校试点的目录外专业)获得批准,目的是培养翻译专业人才。从事民航领域研究、教学和实践的教师普遍反映熟悉民航业的翻译人才极度缺乏,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民航业的人才需求。由此,民航类院校可以尝试申请翻译本科专业。或许它与传统的英语专业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但前者可以增加翻译理论和实践课的学分比例,适当削弱基础课的权重。毕竟,翻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译者不仅应当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娴熟的处理技巧,最好还能拥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如果能够以培养民航翻译专业人才作为依托,不仅满足社会和行业需求,培养具备民航知识的翻译人才,另一方面,特色英语翻译专业如果能确立,还可以培养一批专业师资队伍,他们将构成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共同主体,为学科建设提供基础力量,这种力量也必然会带动行业院校的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学科的发展,从而使得多学科交叉协同和相互渗透成为整体发展趋势。

我国学科、专业目录对交叉学科的忽略,可以为以理工科为主的行业院校拓宽学科覆盖面和服务面向提供某种尝试的可能。行业英语翻译本科专业是未来翻译专业硕士(MTI)申请的基础,它将是优势与非优势的结合,工科与文科的结合,通过交叉、渗透适时地发展,从而与传统学科与专业形成互补和支撑。

1.2 从CIP-2000的视角审视行业院校英语学科与专业建设的互动

CIP-2000在英语语言学科和专业的设置上同样遵循了CIP设置的分类原则,即学术型、专业应用型、职业技术型。“英语语言文学(综合)”、“北美文学”、“英国与英联邦文学”、“英国语言文学(其他)”等偏重学术研究;“英语创作”、“演讲与修辞研究”等偏重专业应用研究;而“英语写作”、“英语技术与商务写作”则隶属职业技术。这样一个操作和实践性很强的目录为行业类英语学科与专业的设置提供一定的启迪作用。

《学科、专业目录(1997)》中的语言文学学科专业与大多数其他学科、专业一样都是研究型的学科,而职业应用型专业则几乎没有一席之地。这实际上是推动了各高校和科研机构重视对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忽视了对职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这也直接导致了各高校对以科研为宗旨的学科建设的高度重视,而对专业建设的冷淡和忽视。

行业特色院校不可能在所有的设置学科门类上都具有特色。以我国的学科评价体系来衡量它们的英语学科,取得重大突破和优秀成果会格外艰难。因此,英语学科也从来不是该种学校的主流学科,在科学研究上并不占优势。这说明英语学科主要是为了发挥教育功能而设置的,它首要的功能是人才培养,其次才会是发现和发展知识。大多行业院校的英语学科也的确在总体上没有形成具有明显特色、稳定连续的研究方向和领域,也缺少高级别重大科研课题的拉动。因此,英语学科借助行业院校其他学科的优势发展自己的专业特色应该是一条可以尝试的途径。事实上,理工院校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传统和惯例如强调立项和团队精神、注重经费额和经费运转、注重项目的档次等,对文科专业的学术研究也有激励作用[2]。我国在《本科专业目录(2012)》中增添了翻译和商务英语专业,由此也看出英语学科的高等教育向专业应用型迈进的端倪。行业院校完全可以借鉴CIP-2000的学科分类原则,学科建设先以应用语言学为支撑,积极开展行业英语翻译专业建设点的工作,逐步形成专业应用型的学科特色。在培养复合型学生的同时,也培养出复合型教师。利用“外语+专业知识”的模式,开拓深层次的科学研究。随后,也一定要引导教师逐步趋向理论体系的建构,包括专门用途英语理论(ESP)、应用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话语分析、跨文化交际、翻译学等等。

另外,CIP-2000中有关“英语写作”、“英语技术与商务写作”这样偏应用和职业技术型的学科设置,提示行业院校英语学科的教师在科研定位方面可以适当走出传统的纯理论研究的窠臼。科研切入点可以借助专业建设的开展,根据行业院校的英语课程改革研究进行,诸如理工科院校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研究等等。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互动机制的建立,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克服科研选题的分散性和盲目性,加强研究课题与学科建设的有机联系,引导教师选择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现实性,既能反映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又能反映学科发展水平的课题。

在强调作为行业院校的英语学科特色的同时,不能忽视英语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人文特征。英语专业建设的发展,最终目标还是要推动学科建设的发展。CIP-2000和我国《学科目录(2012)》均提示我们:无论综合性院校、多学科院校还是理工科行业院校的英语专业的学科门类总是归在“文学”,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英语语言学研究、翻译理论研究等等是英语学科建设的基础研究领域。因为行业特色院校英语学科建设薄弱,这些领域的拓展更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准备。推进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动发展,将促使学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从而提高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能力。在拓宽学科覆盖面的同时,注重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从学科内部研究方向进行调整和更新,尽量与学科前沿发展态势保持一致,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英语教师学科意识的形成,促进英语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2 从UCLA的院系和语言专业课程的设置看英语学科与专业建设的互动

2.1 UCLA的院系设置对行业院校英语学科建设的启示

UCLA在2012年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排行中人文社会科学排名第4位[3],彰显了UCLA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方面的完备与成熟。UCLA共有13个学院,人文部(Humanities Division)隶属文理学院(College of Letters and Science),下设21个系(中心)。其中,习作中心的建立是与我国各高校院系设置的最明显的差异。它的建立完全呼应了CIP-2000当中的技术型专业的设置。它旨在激励学生将语言作为一种发现、理解、分析、启发、合作和外交的手段。一方面,该部培养学生有效而熟练地应对各种文本如商务谈判书面文本、演讲稿、工作总结、法律信函的写作;另一方面对有志走上创作道路的学生提供导师制辅导,以期培养未来的作家与诗人。

由此,行业院校的英语专业建设必定要注重英语教育的工具性,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理念。UCLA的习作中心事实上就是强调语言作为工具的教育理念。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行业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要始终贯穿着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训练,同时兼顾行业知识的学习。对行业领域感兴趣的教师也需要一定程度上了解和掌握行业领先的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理念及发展趋势,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阅读与翻译专业资料与文献,从而促进自身学科研究方向的拓展。如果能够在保证EGP(基础英语)学习的同时,适当增加与学生专业相关的ESP课程,那么,教师对ESP理论研究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延伸、发展。

UCLA的语言学系注重语音学、语义学以及心理语言学(跨学科)的研究。应用语言学系主要聚焦于与语言相关的研究,所以应用语言系的教师除来自于语言学系之外,大多来自于人类学系、亚裔语言与文化系、教育系、社会学系和心理学系,从而充分体现了教师科学研究的跨学科性,即:以人文为研究对象,以理学或工学为研究方法。我国学者所熟悉的英语外语教学专业TESFL(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隶属于应用语言学系。英语系和比较文学系侧重于英语及多民族的文学史、文学批评、文本研究,以及各国家、民族、地域文学作品的比较研究。UCLA语言学科的院系设置更多地还是偏向对语言文学理论的建构和研究,由此可见,英语教育的人文性最终是英语学科和专业建设之本。行业院校英语专业建设业也无法脱离对学生人文性的教育。英语学科的本质是思想文化交流和传播,当过分强调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实用性和功利性时,就会让语言学科的人文性、思想性和文化性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消亡。英语教师也逐渐脱离了英语学科的思想、哲学和文化本位。所以,只有在重视英语人文性教育的专业建设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英语学科与专业建设互动机制。

2.2 UCLA的课程设置对行业院校英语学科建设的

启示

学科和专业的联系主要是以课程作为中介来实现。UCLA的语言课程基本是以学科逻辑为中心建立并发展。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没有坚硬壁垒的阻挡,UCLA打破了各院系之间彼此独立的管理模式,体现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行业院校的英语课程如何能够突破文科与理工科的界限,处理好人文课程与科学课程的矛盾或可从UCLA的课程设置当中获取某些领悟。“大学作为一个将要圆满完成整个教育过程的阶段,无非是要把人的精神生活、外在的闲情雅致和内在的追求引导到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上”[4]。清华大学前任校长梅贻琦也曾指出[5]:“真正的工业大学组织人才,对于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以至于一切的人文科学、文化背景,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行业院校英语课程在开展专门性职业和技能教育的同时,也需要一些借助通用性和基本性的知识来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博雅教育”的课程。“文理通识课程”、“一级学科层面通识课程”都是在制定未来教学计划之时可以考虑的视角。

UCLA的语言课程具有浓烈的实用主义色彩,如“加州和美国西部文学”、“美国本土语言学”等本土化课程的开设也可以对行业院校英语学科课程有所点拨。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传承文化、发展文化,如若能将英语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有机融合,并进行教学和研究,将会拓展英语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创新,凸显英语学科的人文性,让学生走出本专业的狭窄视野。英语教师在了解世界科技、社会、文化、语言最新动态之时,也了解我国本土文化、语言、社会、科技的现状与前景,从而迅速有效地寻求新的学科研究方向,提升自己学科研究水平,也必然会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

课程支撑着基于社会需求的专业建设,根据专业知识结构要求来编制课程,学科的人才培养功能才能以课程为依托实现。学科知识是构成课程的元素,行业院校英语课程首要任务是按教育、教学规律对学科知识进行传播和拓展。英语学科建设的推进势必为课程提供构建的材料,行业院校需要根据课程要求加强学科研究方向。综上所述,课程的合理设置是行业院校英语学科和专业建设呈良性循环的根本。

3 结束语

中、美高等教育的历史与沿革不能同日而语,中、美两国的教育理念、管理体制、知识体系、学术氛围大相径庭。中国与美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也有一定的差距,中国在短时期内难以赶上和弥补。因此,如果照搬美国的学科与专业的设置来确定行业特色院校的英语学科与专业设置不免有些天方夜谭。然而,我们却可以通过解读中、美两国学科与专业的目录,借鉴美国一流大学的英语教学和科研经验,树立竞争意识,谋求行业特色院校英语学科与建设的互动机制,尝试从管理、教学、科研、师资等诸方面进行合理改革。尽管任重而道远,但依然可控、可行。

本文系作者结合本人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英语系的访学经历(2012年)和归国后学科建设工作的感悟而作。同时感谢UCLA英语系凌津奇(LING Jinqi)教授的迷津指点。

[1] 罗云.中国重点大学与学科建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40-41.

[2] 秦秀白.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应该加强学科建设[J].外语界,2006(1):2-6.

[3]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12年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排行榜(前30强与中国大学及科研机构)[J].评价与管理,2012(2):39-56.

[4][德]]威廉·冯·洪堡.国家的作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6.

[5] 杨东严.艰难的日出[M].北京:文汇出版社,2003:52.

Insight into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active system in construction of English disciplines and majors in colleges with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fferences in the setting of English disciplines and majors in China and the U.S.

CHI Xi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Tianjin 300300,China)

The catalogue of disciplines and majors in effect in China include:Catalogue of Disciplines and Majors distributed to Doctoral and Master's Degree and Postgraduate in 1997,Catalogue of Undergraduates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2012,and Catalogue of Disciplines for Degree Awarded and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2011.The Catalogue of disciplines and majors is termed as 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CIP)in the United States.It is evident that CIP may serve as an enlightenment in construction of interactive system in English disciplines and majors among China's colleges with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Furthermore,UCLA,with its setting of departments and curriculum in language disciplines provides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nglish Disciplines and majors in colleges with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discipline;major;colleges with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interactive system;courses;UCLA

H319

A

2095-0926(2014)03-0057-05

2014-05-08

迟 欣(1972—),女,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美国诗歌与比较文学,兼涉英语语言教学.

猜你喜欢

设置学科院校
【学科新书导览】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