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六年级作文命题的分析与思考

2014-02-12天津市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董凤桂

天津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教科书命题作文

■天津市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 董凤桂

当前,世界各国为提高教学质量,纷纷开展教学质量监控,以期形成科学的学业评价体系,引领小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发挥考试评价的作用,服务师生发展。从现状上看,我国小学六年级学业评价制度的改革与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作文能力是语文学科培养和考查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必备能力,作文测试评价在语文课程评价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研究作文命题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本文仅就六年级作文命题谈几点思考。

一、传统六年级作文命题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六年级作文测评是小学阶段的终结性考核,具有相对完整性。

首先,六年级作文命题基本上是传统的全命题作文,在“应试”理念的催化下,“口袋文”“枪手文”屡见不鲜,作文教学陷入教师让家长找文、写文,让学生背文、默文的怪圈,引发社会的负面评价。教师的工夫下在猜题和督促学生背文、默文上,显然,这样的作文测试评价没有起到促进师生发展的作用。在许多学生、家长甚至教师的眼里,作文无非是一种考试的工具,是一种得分的手段,因此,考试中能否得高分就成了写作文的唯一目的,也成了评判作文质量的唯一标准。

其次,作文命题人与阅卷教师在评卷过程中的人为性和主观性较明显。不同的命题人对教科书的理解、知识经验等,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往往各有侧重、各有不同。阅卷教师评分的主观性也很强,即使有严格的评分标准,评价过程中的科学性与公平性也很难把握到位。

最后,作文命题是语文课程评价中最为敏感的部分之一。多年来,各地区很少进行相关改革与尝试,形成一成不变、死板僵化的命题模式,也影响和制约着作文教学改革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因此,如何改进六年级作文命题,以期优化六年级语文课程评价、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仍是语文教学评价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六年级作文命题指导思想的定位要科学准确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夯实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六年级习作的要求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作文试题的命制应反映课改的方向,传递课改的理念,彰显课程标准的思想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命题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正面导向。作文测试评价其实是一个情感熏陶、人文培育的过程,学生审题、在大量材料中选择的过程及文章主旨的确立都是学生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思想情操的体现,因此,命题中要渗透积极的思想内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有利于落实课程改革,推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3.命题材料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强化基础,绝对不出偏题、难题、怪题。作文命题材料应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可见,到生活中可用,有利于学生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捕捉作文题材。命题材料还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不能使学生见到作文题后,不知所云,无话可写。

三、六年级作文命题举例及分析

下面是我区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和第二学期期末的作文题。

作文命题1:课文中,汩汩的溪流声、丁冬的山雨声、贝多芬的琴声、伯父鲁迅谆谆的教诲声,是动听的;生活中,歌声、掌声、笑声、读书声、赞美声、加油声……同样也是动听的。请以“动听的声音”为题,选取你生活中的一件事,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分段表述,书写规范。(选自河北区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作文命题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在《竹石》中用这样的诗句赞美了竹子坚定顽强的品格和不怕困难的精神。仔细默读这两句诗,你想到了什么?可以是某个人、某件事,也可以是某物。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选自河北区六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两篇作文的命题内容都分三部分:提示语、题目和要求。这两项命题给我们如下启示。

1.作文命题的提示语非常重要。提示语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启迪学生展开联想,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已有材料与经验,在立意、选材上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提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有深刻的内涵,透露出大量的信息,需要学生仔细审读、推敲。

命题1中的提示语旨在调动学生在课内阅读中的知识储备和记忆,提示学生选材可以是风景游记、感人事例,也可以是人物。生活中的歌声、掌声、笑声、读书声、赞美声、加油声等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如嘹亮的歌声、热烈的掌声、朗朗的读书声、做了好事得到的赞美声,还有各种活动中的加油声等,提示语给学生写作“动听的声音”提供了极其广阔的空间。

命题2中的提示语虽只引用了郑燮在《竹石》中的两句诗,但提示语很明确地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就是赞扬一种坚定顽强的品格和不怕困难的精神,这样的立意就会引导学生作好选材。在后面的提示语中,引领学生拓宽题材,可从人、事、物中进行选材。命题内容看似较为“狭窄”,但借助提示语,给予其全新的含义,激发学生从已有的积累和广阔的生活中,选取新鲜生动的材料,催发写作灵感。提示语不是摆设,它对学生有正确的导向性和积极的启发性。

2.审题要清楚准确。命题1是给题目作文:动听的声音。题眼是“动听”,要求选择悦耳的、美好的、积极的、感人的声音,引领学生感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声音”是题限,文章一定和“声音”有关。命题2是自命题作文,学生一定要看好要求,然后自拟题目。

3.对文章的题材、字数、行文要有具体要求。

作文命题的三部分内容(提示语、题目、要求)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开来生搬硬套,应指导学生认真读好要求,做到有事可叙、有人可记、有景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四、六年级作文命题的几点思考

1.作文命题要与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内容、要求相契合,掌握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防止命题人的主观性和随意倾向。教科书是语文学习的本源,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凭借。语文教学必须依托教科书,用好教科书。作文命题既要依托教科书,又要拓宽学生思路,在上文的命题1和命题2中,就很好地做到了材料提示源于教科书,引领学生在今后学习过程中多思善想,感悟教科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作文命题要以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为依据,防止成人化倾向。语文既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作文命题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考查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要保持一颗童心,了解学生头脑中“装”了些什么,了解学生真实的生活,凭空指导是很难从学生的头脑中挖掘出真实丰富的题材的。不能把成人的生活、认识和语言“搬”到学生身上,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让学生表达真实的感受、抒写真实的生活,防止成人化倾向。

3.作文命题要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防止僵硬呆板的模式化倾向。语文作为一门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在阅读和表达的实践上下工夫,因此,教师应避免围绕知识“框框”和写作技巧耗费过多的精力,而要设计各种学习活动,把语言文字的运用与阅读积累相结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各学科的学习相结合、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为此,作文命题应努力反映学生的实践活动内容,要打开学生的思路,拓宽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把对生活的创新观察、对事物的独特感悟和与众不同的思想意识表达出来,防止在作文中出现千人一面的僵化式写作局面。引领学生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追求新的发现;积极突破思维定势,学会将直觉思维、反向思维、发散思维、聚敛思维、联想想象思维等灵活地运用于作文中,使自己的写作思路活跃,独具特色。

综上所述,作文命题要始终关注教科书与课程标准,体现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创新性的特点。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的叙述和看法,考查学生对社会上一些现象的观察与联想,这些都是和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分不开的;使学生认识到,写作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在生活中运用,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从而培养正确的语文学习观;使学生感悟到,写作是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写作更加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带来的美好。

猜你喜欢

教科书命题作文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