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基础教育改革中重大问题的理论与实践

2014-02-12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雨亭

天津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区县学位天津市

■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陈雨亭

一、天津市基础教育的均衡、布局与发展问题

天津市在2008到2012年间全面完成了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程,2013年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提升工程。这项以均衡为核心的涵盖城乡每一所学校的现代化标准建设工程,改变了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的面貌。选用哪些指标来评价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状况?用什么方法来对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情况进行监测?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对此进行了研究。我们使用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中对义务教育学校间均衡状况进行评估的8项指标,对2012年全市义务教育发展情况进行监测时发现:天津市各区县小学和初中均已达到“基本均衡”水平。监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均衡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有些均衡水平高的区县,发展水平并不高;反之,有些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县,均衡水平反而不高。如何促进各区县高水平均衡发展是未来一个重大问题。二是均衡的动态性问题。由新型城镇化、产业变化等导致的人口迁移随时会打破比较脆弱的“基本均衡”状态,如何建立一个常态化的监测与预警机制?

我们还对2013到2020年基础教育的设施布局进行了研究。在天津市教委规划办的帮助下,我们第一次对全市2012年从学前到高中每一所学校的设计班额、班容量等信息进行了汇总,计算出每一所学校的设计承载力。通过对2012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从总体来看,我市义务教育阶段设计容量高于实际在校生数,幼儿园和高中普遍学位不足。从各区具体数据来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在市内六区与其他区的核心区域,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共同存在,家长择校愿望强烈。主要体现在区域内优质学校的实际班数和班额大大超过设计承载力;区县之间发展不均衡,有些区空余较多学位,而有些区则学位紧张。

二是农村地区面临着学位不足与富余的双重矛盾。主要体现在部分农村小学和幼儿园学生数过少,有些人口聚居的小城镇或者较大的村办幼儿园和小学实际学生数超出设计承载力较多。考虑到就近入学的需求,有些学校的空余学位无法与学位不足的地区共享。

三是普通高中和幼儿园发展比义务教育滞后。

这些问题的某些解决策略已经“在路上”。例如,天津市已经启动普通高中现代化标准建设项目。2014年,在户籍、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之际,除了关注设计与实施创新性的问题解决策略,我们还应该关注我市是否能够开始建立“数据接口”标准、由关键监测部门和单位参与、核心数据收集指标科学、长期坚持的数据库,在大数据的支持下,进行义务教育发展主要指标的年度监测、根据学龄人口的变动趋势较为准确地进行各区设施布局调整。有大数据作为决策的基础,各项政府决策才有针对性。

二、学校特色建设的创建、评估与发展问题

在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达标检查”或者“提升计划”的促动下,学校基于自身情况而进行特色建设的意识被广泛调动起来。各学校基于发展愿景、学校历史或者学校特色项目提炼出特色文化或理念,已经开始进行初步的特色建设。天津市普通高中特色校建设工程项目从2010年启动至今,已经有两期共36所高中入选该项目,这些高中在学校文化、创新人才培养、特色课程、普职融通等方面进行了多向度的探索。经过实践探索之后,学校普遍存在着这样的困惑:怎样的学校才算是特色学校?学校具有初步的特色之后,下一步该如何发展?

基于这些学校的校本探索,2014年,我们应该关注学校特色的评估与发展问题的研究与实践。学校特色的内部标准和外部标准分别是什么?在学校内部,特色建设是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改革、校本课程建设、学生全面发展的?在学校外部,特色建设如何培养了一批受到社会认可的学生、名师?学校特色办学经验如何为同行提供学习经验?学校特色办学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有影响力的办学思想?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或者社会组织,如何研制一套评估标准,使得学校可以借之进行反思性自我评价?如何赋权以及引入专业机构对各层次学校进行形成性诊断性质的评估,以便帮助学校进行诊断、改进和提升?

三、以减负为核心进行课堂教学整体性改革

减负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总是成对出现。对学校和教师来说,可以有所行动的是通过提升教学水平来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近几年来,天津市以区县和学校为发起者进行了诸多课堂教学提升专项行动,如作业改革、教研方式改革、教学模式打造、学案改革等。在各项措施推进的过程中,普遍的困惑是对减负很难产生根本性的效果。这是因为造成学生负担沉重的原因十分复杂,零星的改革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政府、社会、家庭三个因素相比,学校应该在减负中发挥主体作用。各级行政部门对教育的支持与干预必须以有利于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为前提,不能把学校置于被动服从、接受检查和展示的地位。学校也应该首先想方设法唤醒教师的内在情感,使得教师自觉地把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然后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型教学。若非如此,则无论下多少道减负指令,进行多少次教学改革,都不会产生理想的效果。

2014年,我们关注学校的教学改革方式的转变。我们期望学校进行整合性改革,认真研讨学校在评价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教研制度、课堂教学理念与策略等方面的成就与不足,认真研究优秀同行成功改革的内在经验,然后在此基础上,研制具体的改革行动方案。这样的行动方案是校本的,是赋权学科组改革责任与权力的,是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的。当前,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些关键要素,如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科教学规律与学科关键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习惯的培养等,都必须在每一个课堂里得到解决。我们期望,学校能够对这些关键要素进行针对性改革,从而使每一间教室的每一个课堂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区县学位天津市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工士学位”不只是一纸文凭
天津市2013上半年各区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