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问题刍议

2014-02-12

关键词:院校高职教育

乔 雁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天津市 300380)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龙头,承负着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之任务,其教师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与整体素质,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深入研究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乃是各高职院校必须认真对待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必然性

之所以要重视搞好继续教育,是因为高职教师现正面临着如下一系列的挑战。

(一)知识经济的挑战。知识经济最重要的特征,是信息化和新知识激增,数字化网络体系推动了人力、资金、商品、服务、知识、技术和信息的跨国界流动,国家和个人的发展,都需要教师以不断的学习来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高职教育的一些传统内容与方式,现已难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想把体现社会性质、发展方向的内容以最恰当有效的方式向学生传递,高职院校教师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加强对新学科、新专业的学习和研究,自觉升级知识结构,持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二)经济发展的挑战。我国现正处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期,传统工业优化升级,高新产业迅猛发展,新职业新岗位不断出现。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这一新趋势。为此,国家制定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按其要求,高职院校中的“双师”型教师占全体教师的50%为合格,达到70%才为优秀标准。为此,高职院校教师必须主动向“双师”方向奋进。

(三)高职教育改革的挑战。现在,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改革之期,无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还是教育体制,都必须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相应变革,高等职业教育自然也不例外。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努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在此种情况下,高职教师无疑需要增强自己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悉心进行探索,以使自己能够更好承担起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

二、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但目前高职教师在继续教育方面存在的如下问题,却严重影响着上述任务的有效实现。

(一)继续教育内容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这首先表现在继续教育模式的单一上,现有模式难以针对高职教师个体的内在需求差异,不能满足高职教学实践多元化的要求。其次,还表现在教育内容的陈旧上,由于缺乏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学科知识,一些继续教育活动对教师改善知识结构帮助不大。再次,还表现在只着重提高学历层次而轻视培养实践技能上,那种脱离高职教育教学实际的所谓继续教育,不利于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二)教师主动参与继续教育的动力不足。教师参与继续教育之目的,是为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但现实中高职院校中的许多教师教学工作繁重,科研压力过大,收入相对偏低。因此,他们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将精力放在了其他地方。即使参加继续教育,往往也是为评职称、晋升职务、申请课题或为另谋高就获取资本。显然,有效激发教师主动参与继续教育的学习动力实在不足。

(三)继续教育制度有待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等文件,对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地位、规划等虽有阐述,但缺乏具体实施细则,另外对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培训项目、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价,也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使得高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缺乏一种规范性。

(四)教师继续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由于资金有限,很多学校只关注新设课程和骨干教师的培训,而忽略了师资队伍的整体发展,这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缺乏一种长效保障机制。

三、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问题对策

那么,究竟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来改进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之现状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些实实在在的努力。

(一)提高继续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应根据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需要,按照因地制宜、因需施教的原则,灵活设置课程与项目,多类型、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可采用脱产学习、函授、网络教育与自学相结合等方式,对教师进行提升学历的教育。此教育必须以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效能为目的,真正提升高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还可派学科带头人、院级负责人、实验室主任到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进修,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对口专业学习。另还可分期分批安排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以工学交替的方式进行学习考察和调查研究,在员工培训、科研开发、技术服务、生产管理等领域与企业展开合作,以实现专业岗位与教学内容的无缝对接。此外,还可鼓励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参加相关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考试,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还可聘请国内知名专家、企业界专家和政府官员到学校,以学术报告、讲座等形式扩展教师专业视野。学校还可聘请优秀资深教师为导师,给青年教师以全方位指导。

(二)建立继续教育的有效激励机制。教师作为继续教育的主体,来自外部环境的激励作用不可忽视。应在强调教师爱岗敬业之同时,尽力予其应有的职业回报,鼓励教师“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这需要高职院校制定相关措施,把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层次、次数和所取得的成效,与晋级、评职称、评先进、评价考核相联系,同时通过设立继续教育奖学金、住房补贴和假期旅游等物质奖励手段,来鼓励教师参与继续教育。

(三)强化对相关教师的督导评价。督导和评价,是完善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的有效手段,它可贯穿于继续教育的整个过程,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和总结已经产生的成功经验,从而为该项工作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提出具体建议。至于对继续教育内容方案、教学形式、活动现场以及实际效果的督导与评价,可采取多样的方法,如参考考试成绩与现场操作结果、观察教师课堂表现、翻阅教师学习笔记、由教师撰写学习体会,等等;还可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来进行。此外,不仅应关注继续教育的即时性结果,还应关注其持续性效果,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否注入了新的教育思想、是否有新的教育内容、是否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其他同事是否也希望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等等。

(四)引导高职教师主动参与继续教育。高职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学习乃是时代所提出的长期要求,自己不仅要不断进行知识输出,还要持续进行知识积累,努力摈弃那种“学三年,用一生”的陈旧观念,以饱满的热情与激情参与继续教育。教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学科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教学业务知识,以有效地巩固自己的教育教学价值与教学地位。

(五)拓宽继续教育的资金筹措渠道。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应按照“效益共享,责任共担”之原则,积极争取政府财政专项拨款。同时还可通过创收来解决一部分资金。另还可借助社会力量的帮助,由协作企业在学校设立专项奖学金资助。此外,教师个人也应适当承担一部分费用。

(六)加强相关政策法规建设。国家应及时出台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明确高职院校和教师个人在继续教育中的权利与义务,同时进一步细化继续教育的经费来源、考核机制、管理方式等,以使高职院校在继续教育工作中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1]唐道秀.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从“ 职业要求” 到“生命关怀”[J].继续教育研究,2009(11).

[2]顾明远.论教师教育的开放性[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4).

[3]盛玉奎.论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13(16).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